有效的音乐欣赏课教学实施策略探析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tju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欣赏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音乐欣赏教学已越来越被音乐教育界所重视。音乐欣赏课对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和对音乐的鉴赏力,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和陶冶情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审美活动,是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响的天地中,通过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是摆在每位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传统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以往的传统欣赏教学多采用结构式的教学方法, 过分强调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偏重对音乐的理性认识,存在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文化内涵关注不足的弊端,轻视学生自身的感受与体验,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1.以教师的讲解剥夺了学生亲身感受与体验的机会
  在课堂上教师讲解过多,以讲代替学生的欣赏。教师更多地关注音乐作品相关的背景,如音乐作品有关的趣闻轶事、故事情节等,对作品的表现方法、风格则常常以自己的讲解来代替学生自己感受与鉴赏的过程。这使得学生很少有进行音乐欣赏并获得艺术审美体验的机会。
  2.以放任自流的“听”代替了音乐欣赏活动的全部
  整堂课一味地让学生自己听音乐,学生缺少必要的指导,由于学生受自身音乐素质的限制,这种缺乏启发与指导的欣赏往往容易停留于表面,因而没有更深层的感受与鉴赏。
  二、有效的音乐欣赏课教学实施策略
  新课标指出:音乐教学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感受、表现、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音乐审美体验,而不是单纯地传授音乐知识、技能和技巧。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笔者认为,只有以学生为审美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欣赏活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参与”就是学生真正成为审美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是审美活动的主导。教师应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欣赏活动中去,帮助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充分发挥音乐的审美功能——音乐审美直觉力、音乐审美知觉力和音乐审美判断力等,使他们更好地完成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这种方法不仅是对传统教学灌输式方法进行了改革,而且有利于主体作用的体现,有利于学生认识的发展,也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和学生个性品质的养成。如何让学生“参与”,上好音乐欣赏课,笔者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1.注重情境的创设,构建参与的情感场
  音乐的欣赏需要人与音乐的交流,需要情感的投入,是人的情感在参与,而兴趣是参与的先导和动力,它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兴趣的产生与发展是和人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培养音乐兴趣的首要方法就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情境教学是一种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似或相应的情景进行的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令其参与学习的方法之一。课堂情境的创设包括两个部分,一为“情”,二为“境”,二者合一,形成音乐教学特有的情感境界。如:《雪域高原》一课,一开始就表演藏族舞蹈,直接把学生带到音乐表现的场景之中;接着请学生用语言描述对青藏高原的印象,引导、启发、鼓励学生参与,让学生的思维和知识储备在不知不觉中启动;再下来是呈现四组藏族民俗风情的画面,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的欲望和学习兴趣。这样,师生共同情境的创设,创设出了一种主题突出,融听、视、感、触为一体环境氛围;学生被情境所感染、启迪与激励成为情感主体,易于投入到欣赏过程中去。
  2.注重素材的整合,创建参与的资源库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聆听是欣赏音乐的主要方式。学生平时欣赏音乐常常是无意的、随意的,不是静下心来细致的听赏,而欣赏教学却有着明确的目标和指向性。如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聆听音乐中去,在聆听中感知、认识内涵?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因此,教师对教材的梳理和目标的把握显得至关重要,需要教师运用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如,《雪域高原》课的目标主要是藏族音乐风格的感悟和把握,而在“感受与鉴赏”涵盖的四个领域中,音乐风格的鉴赏是最高层次也是最难的,只有在大量聆听与比较中才能领悟与鉴别。根据本课目标,除了教材提供的堆谢、囊玛体裁两首民歌,笔者还搜集了一些如《我的家乡日喀则》《伊玛夹吉松》《北京的金山上》《祝酒歌》等民歌,以及藏族民间音乐。丰富的欣赏资料制作成交互式的课件,整合在一起,为学生感受音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学也有了一定的广度。学生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欣赏藏族音乐风格的教学目标也更容易达到。
  3.注重实践的组织,搭建参与的展示台
  在欣赏课上,无论教师多么有才艺,如果不让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只是静静地听教师的讲解和看老师的表演,各项教学目标就很难达到。因此,如何组织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全身各种感官的投入,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是教学中的关键。
  (1)内在的思维活动。音乐欣赏有感知欣赏、情感欣赏和理性欣赏三个层次,这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但这三个层次不是绝然分开,而是相互交融的。其中,理性欣赏是欣赏的最高境界,也是欣赏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笔者非常注重欣赏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将音乐表现手段和音乐情绪、音乐形象联系在一起,完成感性欣赏向理性分析进化的过程。《雪域高原》一课,主要运用了分析、综合和比较,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比如对堆谢、囊玛两种音乐体裁,两种音乐体裁的民歌不同风格特征进行分析、比较;总体情绪是优美抒情还是轻快活跃?节奏韵律是自由舒展还是规整紧凑?词曲手法颂歌还是比兴?以及札木聂形状与演奏方法的观察;它与二胡、大提琴等拉弦乐器作比较,富有特色的音色体验,更富特色。挖掘藏族音乐元素中散发的民族习性和民族特色,使得学生直觉力和知觉力得到了充分发挥,思维被激活,学生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与此同时,老师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藏族民歌音调、唱法、语言风格等及其形成原因方面内容。如,藏族民歌音调?——高;内容?——广,歌词朴素洗炼、清新通俗;藏族民歌独特的语言风格是什么?——衬词与藏语语言特色;在唱法上有什么特点?——颤音、嗽音、滑音(上滑、下滑);其形成与牧民的放牧生活有无关联?——来自于牧民对身边羊叫牛哼现象的观察与模仿;高原的辽阔高旷使牧民的对话与歌唱具备了大声呼唤、吆喝的特征。模仿、尝试、练习这样的唱法验证了结论并强化了印象。如此,探究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和积累密切联系,学生悟出了音乐来源于生活的道理,同时也会更关注周边生活中的音乐,所做的探究很恰当也很成功。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得到进一步深化。
  (2)外在的表现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欣赏,除了静静欣赏、静心思考,我们还可以通过外在的表现活动来深化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强化体验。在《雪域高原》课中设计了歌唱、律动等活动。学生有了感性欣赏和理性分析,对《走进西藏》《青藏高原》《天路》等歌曲的哼唱不仅构建了更高层次的藏族音乐学习的“场”,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对藏族音乐的感受。如:学生在《走进西藏》歌曲的学唱中,因感受到了藏族歌曲高亢流畅的旋律和规整的节奏,于是歌声中有了模仿,并对歌曲描绘的人民公仆孔繁森的音乐形象有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更深刻化。
  4.注重检评,引发参与持续动力
  首先,欣赏教学与歌唱教学、器乐教学一样,不可忽视检测和评价,这是因为欣赏教学的目标同样是教学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达到的结果或标准,对教师来说是教授的目标,对学生来说是必须完成的学习目标,“教”与“学”双方都要遵守,它可检阅、可测试。其次,音乐课堂实践表明,当学生遇到智慧挑战时,当学生受到表扬或鼓励时,当学生被激励着向更高境界攀登时,其学习状态是最积极、最佳的。如在课中,设计一些如:“我行,我能行”竞赛版块,来检测学生课上所学知识并实现知识迁移。例如,鉴别:堆谢、囊玛兩种音乐体裁民歌,说出民歌各自的特征及区分依据;表现:表演课中学到的一句歌或一个舞蹈动作;拓展:谈一谈所知道的藏族音乐家或歌手,哼唱其代表作片断;总结:概括最大的收获、最深的体验、印象最深的歌(乐)曲或舞蹈。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教学气氛逐渐达到最高潮。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此过程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放大学生的优点,因为老师的欣赏、夸奖、鼓励,会给学生本人带来最大的快乐,带来巨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我表现、自我成就的欲望得以实现,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延续参与动力。
  三、结语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欣赏的方法还有很多,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总之,要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只有走出传统欣赏教学的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全身心投入欣赏,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审美活动的主体。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拟设计一套利用篮球训练手段,提高初中学生有氧耐力的教学策略,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之中,进一步完善新的教学方法,以期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优化我们初中中长跑教学工作。  【关键词】篮球训练;有氧耐力;初中学生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毕业班体育考试,每个体育教师都会安排学生在小场地上让学生反复单调重复跑步,以此达到提高学生有氧耐力的能力。时间一长,学生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就会特别反感。初中
【摘要】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探讨活动激趣、游戏激趣、内容激趣、情境激趣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它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在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生学习
本报综合消息 2010年,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对应试教育、就业教育、技能教育等仅仅服务于学生的生存竞争教育的扬弃和超越,是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享受生命的教育。这标志着生命教育正式上升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  为向广大师生和社会广泛宣传生命教育理念,引發社
【摘要】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对学生的整体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果强差人意,尤其是乡村小学。学生在乡村长大,生活圈子狭窄。学校开展的课外活动极少,学校能利用的资源薄弱,乡村小学作文教学就更难了。学生对写作望而生畏,教师教写作犹如 “老鼠拖龟无从下手”。因此,教师要立足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乡村小学;作文教学;积累;提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高三一模试题)北京某中学地理小组同学利用寒假开展研究性学习,对郊区某村落实施考察,使用小型无人机对某村落进行拍摄(左图),并绘制地图(右图)。考察中发现村民利用地下水进行自流灌溉。读下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描述正确的是  A.民居占地面积约8千平方米  B.灌溉水渠流向为东北向西南  C.聚落形态受气候和地形制约  D
地理二轮复习是高考地理备考中的关键环节,它是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知识重组、归纳综合、专题归类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二轮复习更加关注地理主干知识的重组和核心知识的应用。著名的高考研究专家王极盛先生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影响高考成败的诸多因素中,居于首要因素的就是心态,包括考前心态和考场心态等。因此,在进行地理二轮复习,重构高中地理知识体系,提升地理能力的时候,要善于运用心理学原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
【摘要】幼儿期掌握生活方面的技能技巧,有益孩子的一生。惠东县实验幼儿园运用有效的指导策略和方法,规范生活技能的正确操作方法,教会孩子各项生活技能,与家长结成合作伙伴,让孩子在老师与家长共同努力下,为未来拥有高品质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生活技能;家园共育  一个人应该具备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期掌握生活方面的技能技巧,有益孩子的一生。  惠东县实验幼儿园从小班开始,就把盥洗、排泄
【摘要】学生学习不但是一个思维过程,而且是一个心理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特别是中低年级的简便运算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往往与学生求知心理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培养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学生的求学心理特点,运用激发兴趣,消除怯懦,鼓励上进等方法,从多方面促进小学生主动学习,努力探究,自主发现解题规律和解题方法,从而有效提高简便运算教学效果。  【关键词】求知;心理;数
【摘要】动态电路问题在历年中考中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由于涉及到多个物理量的变化,难度中等偏大。《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电学部分指出“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把动态电路分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两类,根据不同的物理情景分析问题可以突破此难点。  【关键词】串联分压;动态电路;科学思维  电路中电阻或者电路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这类电路被称为动态电路。初中动态电路分析对学生的科
【摘要】在部分小学中,学校和老师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仍有欠缺,学生的德育问题一直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作为一项长期的工程,各小学学校和教师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现和克服德育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并有计划地渗透德育教育思想,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关键词】小学德育;问题及对策  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和助力,素质教育向我们强调了“德”的重要地位,旨在通过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