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外部性理论的演进
1.1第一大里程碑-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
外部性概念源于马歇尔教授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这一著作。在其著作中,他将经济中影响生产规模扩大的第四类生产要素(其他三类分别是土地、劳动和资本)概括为"工业组织",进而利用"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来说明这类生产要素的变化如何影响产量的增加。"内部经济"是指企业内部的各种因素所导致的生产费用的节约;"外部经济"是指由于企业外部的生产因素导致的生产费用的减少。
1.2第二大里程碑-庇古的"庇古税"理论
庇古教授在其发表的《福利经济学》著作中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了外部性问题。他提出了"外部不经济"和"内部不经济"的概念,并从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角度,利用边际分析方法,提出了边际私人净产值和边际社会净产值,并利用两者的相背离来阐释外部性问题。
1.3第三大里程碑-科斯的"科斯定理"
科斯教授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论文中提出了"交易成本"这一重要范畴,并对"庇古税"进行了批判。其批判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外部效应往往不是一方侵害另一方的单向问题,而具有相互性。2、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庇古税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因为在此时,当产权明确界定的前提下,双方通过自由协商就能够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3、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情况下,解决外部效应的内部化问题要通过各种政策手段的成本-收益的权衡比较才能确定。
2、外部性与资源配置
下面引用一个数学模型来分析外部性对厂商最优产量决策的影响如何导致了市场失灵。
1、负外部性的形成
假定在一条河的上游有一个造纸厂,生产单一产品;下游有一养鱼场,从河中捕鱼。造纸厂的成本函数为:
C1=f(q1)
其中 C1为造纸厂的成本; q1为造纸厂的产量
一般情况下,该成本函数应该为凸函数,因此:
1.1第一大里程碑-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
外部性概念源于马歇尔教授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这一著作。在其著作中,他将经济中影响生产规模扩大的第四类生产要素(其他三类分别是土地、劳动和资本)概括为"工业组织",进而利用"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来说明这类生产要素的变化如何影响产量的增加。"内部经济"是指企业内部的各种因素所导致的生产费用的节约;"外部经济"是指由于企业外部的生产因素导致的生产费用的减少。
1.2第二大里程碑-庇古的"庇古税"理论
庇古教授在其发表的《福利经济学》著作中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了外部性问题。他提出了"外部不经济"和"内部不经济"的概念,并从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角度,利用边际分析方法,提出了边际私人净产值和边际社会净产值,并利用两者的相背离来阐释外部性问题。
1.3第三大里程碑-科斯的"科斯定理"
科斯教授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论文中提出了"交易成本"这一重要范畴,并对"庇古税"进行了批判。其批判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外部效应往往不是一方侵害另一方的单向问题,而具有相互性。2、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庇古税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因为在此时,当产权明确界定的前提下,双方通过自由协商就能够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3、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情况下,解决外部效应的内部化问题要通过各种政策手段的成本-收益的权衡比较才能确定。
2、外部性与资源配置
下面引用一个数学模型来分析外部性对厂商最优产量决策的影响如何导致了市场失灵。
1、负外部性的形成
假定在一条河的上游有一个造纸厂,生产单一产品;下游有一养鱼场,从河中捕鱼。造纸厂的成本函数为:
C1=f(q1)
其中 C1为造纸厂的成本; q1为造纸厂的产量
一般情况下,该成本函数应该为凸函数,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