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个人信息保护预防机制研究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ppom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作为数据系统的核心数据——公民个人信息数据,正面临着过度滥用、非法利用的威胁。新修订的《民法典》中虽然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条款,但是对于预防措施的研究则较为疏忽。在个人信保护领域,我国应当以现有的法律法规及各项制度为主要研究对象,将个人信息进行更为细致的分类并建立相应的保护机制,通过明确个人信息权益边界及保护范围、构建信息收集主体的审查机制;建立政府主导、行业协同、社会参与的信息保护机制、加紧规范数据流转市场方法,真正保护公民个人信息。
  关键词:大数据;个人信息分类;预防措施
  新修订的《民法典》第1034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第1035条、1036条则是对个人信息具体收集方式、收集程序和处理权限等做出了具体的规定,然而,从立法的效果来看,目前我国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是对于个人信息的内涵及法律属性的定义还不够完善;二是对于个人信息保护预防机制还不够健全;三是目前国内法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着重于罚款、自由刑等事后罚,并不能及时有效地消除个人信息泄露对公民的影响。
  一、大数据背景下下公民个人信息权属及内涵
  (一)个人信息的权属
  本文认为,个人信息应属于广义上的人格權,因为在网络空间中,信息即是自然人的存在形式,自然人即是信息,相关的信息即可表征自然人。个人信息与主体的关系密切,且所反映的,并非完全都可以归为隐私的内容,部分信息如性别、姓名等属于个人信息的范畴但并不属于隐私的范畴。
  (二)个人信息的内涵
  关于个人信息的内涵,《民法典》中规定,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它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行踪信息等。
  这个规定比较完善,但是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来说,并不能够真正意义上加以合适的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的目的在于保护公民的正常生活和人身财产安全,个人信息内涵丰富,不同的信息所含有的价值不尽相同,因此,应当从个人信息与个人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生活相关性的角度,将个人信息区分为敏感性信息、安全性信息、生活性信息三个方面进行定义并分类,并针对处于不同类别的个人信息进行不同程度的保护措施与处罚方式,以体现法律的科学性。
  敏感性信息是指与公民精神文明生活关系最为密切而与物质生活影响不大的信息。包括:1.民族出身2.政治观点3.宗教或哲学信仰4.涉及健康、性生活或性取向的数据5.基因数据6.经处理可识别特定个人的生物识别数据等。
  识别性信息是指与公民精神文明生活和物质生活均有一定影响的信息,该类信息与带有明确的个人指向性,与个人安全联系最为紧密。主要包括:1.账号和密码2.个人或家庭财产状况3.通信通讯联络方式4.诚信记录及信用状况5.照片6.社会关系7身份、身体特征信息8家庭住址9电话号码等10犯罪记录或行政、刑事处罚记录11.职业信息12. 行踪轨迹等。
  财产性信息是指与公民精神文明生活联系较少而与物质生活影响较大的那一类信息,该类信息的特点是商业利益巨大,通过大数据技术手段可以有效的为决策者提供精确的分析,辅助决策。主要包括:1.消费记录2.个人爱好3.搜索记录4.运动信息5.社会评价信息6.学历学籍信息等。
  二、大数据背景下我国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与不足
  从现有数据上看,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仍是所有问题中最严重的问题,其比例为24%甚至高于网络诈骗21.5%,一方面,由于个人信息能为公民带来财产性利益相对较小;另一方面,大型的互联网公司对于个人信息数据的争夺日趋激烈且技术手段相对隐蔽,为行业的监管带来不小的难度。此外,现有的法律法规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监管还有一定的漏洞。
  (一)现行法律法规对于个人信息保护还存有漏洞。2019年5月出台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在保障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安全方面做出了较为系统的规范,但是其中部分内容还存在一定的模糊。一是对于 “敏感信息”划分还不够清楚。《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网络运营者以经营为目的收集重要数据或个人敏感信息的,应向所在地网信部门备案。但是何种数据属于 “敏感信息”,法规并没有明确。二是数据安全责任人的独立性有待考察。《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网络运营者以经营为目的收集重要数据或个人敏感信息的,应当明确数据安全责任人。仅从法条上看,数据安全责任人难以发挥既服从于运营商又监督运营商的作用,该制度并非是一种监督制度,而更像是保护数据安全的前置制度。三是知情权政策成效不大。在大数据时代,作为个人信息保护核心的“知情同意”原则,根本无法保障信息主体及信息处理者预知其收集的个人信息的用途。现实中信息主体往往很少仔细阅读隐私政策,直接点击同意。
  (二)个人信息泄露预防机制不够健全。一是市场数据库交易规范亟待出台。从技术角度看,经过大数据手段处理后的个人信息数据库,结合当前数据画像等技术手段,将严重侵犯个人隐私。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实行的网络实名制,很多互联网公司或多或少均掌握着公民身份证信息,账号,居住地址等信息,在有着巨大的利润的个人信息交易领域,也有着铤而走险的可能。二是个人信息立法着眼于事后救济,只能在个人权利受到侵害后才能有追诉的权利,通过这些惩罚并不能及时有效的消除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影响。三是缺乏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监管。在刑事侦查领域,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提高了侦查效率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滥用侦查权利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领域、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部分政府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倒卖个人信息的案件时有发生
  (三)个人信息泄露追责机制还不完善。一是缺乏有效的个人救济程序。《办法》中明确,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领导下,国家网信部门统筹协调、指导监督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安全保护工作。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仅靠网信部门受理公民的个人诉求,所能达到的效果非常有限。二是行政处罚模式尚需改进。由于个人信息侵权涉及人数众多,具体到信息主体个人而言损失的赔偿数额非常低,比如《网络安全法》第六章中明确的罚款,其数额大多在10万元以下,相较于侵犯个人信息的违法获利,处罚力度明显偏弱。同时,《办法》中还明确了没收违法所得、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措施,但并未好相关的罪责体系,这就使得政府部门在行政处罚上的任意性过大,不符合法治初衷。   三、大数据背景下完善我国公民个人信息保护预防机制建议
  (一)明确个人信息权益边界及保护范围。本文将个人信息区分为敏感性信息、识别性信息、财产性信息,其目的,在于针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时更加明确。对于普通公民,应当尊重其信息主体权利,对于敏感性信息和识别性信息进行严格的保护,对于财产性信息,实行匿名化处理。对于政府工作人员、公众人物及有影响力的社会人员,应当严格保护其敏感性信息,除涉及国家利益、商业秘密和公众利益外,对于识别性信息和财产性信息采取放松的政策,以达到对他们进行监督的作用。
  (二)構建信息收集主体的审查机制。对于政府工作人员、企业及非政府单位工作人员,开展个人信息收集工作前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与政审,确保信息收集者没有犯罪、练习法轮功等不良嗜好,无吸毒等不良爱好。同时明确其收集信息范围,对于敏感性信息的收集,应当控制在政府工作人员范围内,并严禁相关数据在市场流转;对于识别性信息收集,采用市场准入机制;识别性信息收集的企业及非政府机构,由网信部门进行资格审查,对于安全技术不到位的企业不得允许其开展识别性信息收集工作。对于财产性信息收集收集的企业实行备案制,严格按照《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开展信息收集工作。
  (三)建立政府主导、行业协同、社会参与的信息保护机制。由网信部门牵头,由各企业数据安全责任人、从事信息保护的企业及有着一定专业素质的在校大学生,组成信息监管委员会,对政府部门、企业中个人信息收集范围、用途、内部监管机构设立和安全技术情况进行审核,接受对个人信息管理者危害个人信息安全行为的投诉和举报,对于个人信息收集工作中未能按要求落实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问责。
  (四)加紧规范数据流转市场。国内有学者指出,中国应借鉴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模式,建立数据交易市场,通过透明公开的交易平台,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本文认为通过交易市场进行数据交易的做法既有根治个人信息交易的灰色地带,也有利于监管部门发挥作用。同时,将隐私风险评估作为一种信息控制者和信息处理者的强制性义务加以执行,贯穿于个人信息流通的整个过程之中。同时规定“合理使用”的场景,若个人信息处理行为合理,则无需经过信息主体的同意。信息控制者还应定期向社会公布个人信息风险评估报告,个人信息监管机构应当建立并公开必须进行隐私风险评估的处理操作类型清单和不需要进行隐私风险评估的处理操作清单。
  作者简介:王睿(1992年5月)男,汉族,安徽滁州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学.
  参考文献
  [1] 谭建初、李政辉:《论互联网中的隐私权:由一则案例谈起》,《河北法学》2001 年第 2 期。
  [2] 王忠:《大数据时代个人数据隐私规制》[J],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141-146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西安校区 陕西 西安 710000)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随着国家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们受到的外来文化影响也在不断加大,这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取长补短,促进发展;另一方面,也很容易让我们渐渐淡忽视对自己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学习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历史学家和思想家的工作,也应该是每一名炎黄子孙的必修课。作为青年一代,我们应当充分认识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深刻理解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仔细探究明确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同时做到知行合一
期刊
摘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与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趣味化教学模式似乎是能够提高学习自主性和学习质量较为有效的途径。在趣味化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可以得到切实有效的发挥,整体教学质量也会实现较大的提升和改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趣味化;  引言  小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启蒙阶段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数据时代的不断发展,很多小微企业也开始跟上时代的脚步,运用电子设备来进行数据分析和探究。Excel作为一项必不可少办公软件,企业完全可以利用它进行筛选信息、编辑较难的数学公式、绘制图表等等,这样不仅给企业节省了核对的时间,还提高了核对的准确率。毕竟人工核算总会出现一些细小的差错和失误。本文全面的从小微企业利用Excel进行财务数据分析入手,着重地探讨了其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Exc
期刊
摘要:扇文化既是一种独特的物质文化,有是一种内涵丰富的精神文化。提到中国扇文化,就不得不提折扇文化了,其中本文将介绍的折扇传入欧洲国家-西班牙后,对西班牙习俗产生的影响--形成了著名的西班牙扇语;以及仪仗扇与皇权的联系;太极扇是武术中的项目,并由此引出了扇作武器的概念。通过介绍以上内容,实现对扇文化的各个方面的全面认知。  关键词:扇子;扇语;皇权;武器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制扇王国”的美誉,中国
期刊
由上海歌舞团出品的原创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上海市国际舞蹈中心公演。这部舞剧是为献礼中国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由青年编导韩真与周莉亚编创,大胆地选用了红色谍战题材。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荣获第十六届文华大奖、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将这句话的思想贯穿于整场舞剧,从舞蹈的编排、道具的使用、服装的设计都充分感受那个时代
期刊
摘要:该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新媒体设计课程为例,服务葫芦岛地方建设的路径探究。  关键词:新媒体设计;地方文化产业;艺术设计  一、发展现状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数字化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新媒体行业作为一个大的新兴的前景行业已经给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为体,科技为酶”是新媒体的精髓。由于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在信息服务、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及前沿信息技术研究和集
期刊
在配位化合物的合成过程中,有机配体的选择对产物结构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将吡啶二羧酸类化合物引入配合物的骨架中,与众多金属形成的配合物不仅构型多样、结构新颖,而且在光、电、热、磁等功能材料领域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选取吡啶二羧酸类化合物作主要配体,主要通过溶剂热法,设计合成了七例配位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热分析等测试手段对所得配合物进行了组成及结构的表征
一、项目概述  (一)背景与意义  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与旅游的交融程度日益增强,游客不仅可以通过一定的信息渠道了解到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而且可以从创新文化传播途径了解更多深度内涵,游客从而可以在旅游的过程中与目的地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产生思维、观念、习俗习惯上更深层次的碰撞。大栅栏作为北京著名的历史街区,蕴含了丰富的戏曲文化、士人文化和平民文化,同时各类地域文化、商业文化、居住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发展速度与进程也不断加快。园林绿化景观是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优化城市环境、点缀与装饰城市面貌,并对城市的文化内涵进行更好的诠释,促进城市取得更好、更全面的发展。主要对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的原则与方法进行分析与讨论,通过对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原则的把握、设计方法的应用与创新,能够促进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层次
期刊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  摘要:巴洛克时期音乐是从1600年的第一部歌剧《犹丽狄茜》开始,到1750年巴赫逝世为止,经过拉漫长的一个半世纪。晚期的巴洛克是从1690年到1750年,活跃在这个时期的最重要的作曲家有拉莫、多米尼科斯卡拉蒂、亨德尔与巴赫。他们共同代表西方音乐文化的重要的分水岭。在他们的晚年,新的古典主义音乐风格已经开始在欧洲兴起。在巴洛克的早期和中期,意大利似乎总是处在音乐潮流的领导地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