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改造,一场华丽而又美好的蜕变,度日如仙,悠悠怡老情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27202044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塔街道二郎巷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位于二郎巷52号,建筑面积600平方米。于2009年12月31日成立,是古城区第一家日间照料中心。通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现已成为了街道养老服务的一张亮丽名片。
  此次升级改造,亮点颇多,中心以原“南山驿站”日间照料中心为基础,在功能定位上立足助餐、助医、助学、助浴、助急、助洁六大功能,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不断探索和完善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目前中心试行社区食堂模式,做优全天候的助餐服务。依托社区学院、门球场、先锋长廊、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生活保障、精神慰藉、价值体现服务。营造“孝爱”双塔,真正让辖区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
  一说美食。每天早上6:30,大厨沈师傅就会按照研定的营养食谱赶到菜场采购最新鲜的小菜,每天一大荤、一小荤,一荤菜、一烩汤,一水果,下午的点心都是所长和大厨根据老人的实际需要静心调配的。负责人刘兴说:“酱肉、熏鱼、肉圆、青菜、蛋饺、百叶包、虾仁卷、炒素、炒什锦、凉拌面、大馄饨、菌菇汤等等都是老人们钟爱的菜肴、副食,除了确保烧好大锅饭外,这些可口适宜的菜单天天轮流转,让老人口味轮换,胃口大开。”入秋以后,小蛋糕、红豆汤、银耳粥也将成为下午点心的开心餐。在托老人韩珠凤说道:“二郎巷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精致服务超过了星级幼儿园!”
  二说医疗。位于二郎巷“民本生活园”里的“南山驿站”,是座三层建筑,面积660㎡,踏进豪华门庭,巨幅彩色五线谱迎客,左是厨房与餐厅,右是“医务室”、“文化馆”。“社区老人比较多,离卫生服务中心也较远,周边的居民前来中心配药较为不便。” 二郎巷社区党委书记陈怡介绍说,今年5月成立建立家庭医生工作室后,沧浪亭中心定期安排医生到这边坐诊,方便社區居民进行用药咨询,此外还可以提供代配药服务,送医送药上门,方便居民。全新建立的家庭医生工作室以全科服务团队的形式开展医疗服务。“上周二,我有点轻感冒没去测量血压,二郎巷社区的社工立马带了医生找上门,还给我配来了板蓝根,喝了三顿后,我就精神焕发又和左邻右舍们观看起草根昆曲《牡丹亭》,真的好开心!”李文达笑得合不拢嘴来。
  三说“住所”。这次升级改造在二楼新建设了一间宽敞明亮的沐浴房,可收放的助浴椅、大面积花洒淋浴……几件新式的助浴器具,让前来免费体验的老人们大呼“舒服”。“洗浴设备很贴心,环境干净整洁。以往在家洗容易着凉,现在来这里既方便又洗得舒服,心里感觉特别高兴。”83岁的高云年平时独自居住,听说社区有助浴服务后就第一个预约登记,率先尝鲜体验了一把。社区助浴点的打造,通过提供专业的助浴设备和助浴服务,降低老人在洗浴时受到伤害的风险。二楼的另一边是窗明几净的休息大厅,分男女两室,共30张席梦思单人靠垫床,可靠着看书,可躺下静卧。除了柜式空调、大彩电外,还配有矿泉水饮水器,“朝南向阳,冬暖夏凉,比我儿子的花园洋房还舒适漂亮!所以我每天就算得坐5站公交车,也愿意天天来吃个热闹饭,闲来躺一躺,在丝竹声中,当个活神仙!”家住内马路,今年80岁的王福隆老人配合李老作介绍。“坐在阳台上晒晒太阳喝杯茶,还能俯瞰门球活动,瑟意哉。”
  四说“锻炼”。1989年,二郎巷社区为了方便门球爱好者活动、丰富辖区老年人的文体活动,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将二郎巷50号一片废墟空地改建为国际标准的门球场,引导广大居民走出来、动起来、乐起来,积极参与门球运动。作为江苏省第一个社区门球场,30多年来成为居民锻炼身体、收获健康的坚实阵地。可年数久了,门球场多处设施现已陈旧、破损。去年5月,由门球队员们自己动手,从安全性、规范化、人性化几方面翻新重建,完善门球场设施,二郎巷门球协会于2016年成立了社区老干部门球协会“行动支部”,并培育了8支门球队伍,社区门球运动爱好者中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共21名,他们平日里习惯边打球边聊时事新闻、国家大事,通过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导老同志们打球、学习两不误。去年,双塔街道二郎巷社区还把健身房搬到家门口,在二郎巷31号的社区健身房里,有氧和无氧器械一应俱全,让辖区居民免费享受室内健身。“这儿有场地、有器材,有人管理,很方便。”得到了居民们的一致好评。
  五说“善行”。“古城文化看双塔,双塔善首二郎巷!”83岁的老党员钱月姣,71岁的居民骨干孙明珍率先带领15位社区老人轮流值班,在二郎巷便民服务站当起了志愿者,帮助中心工作人员淘米拣菜,端汤洗碗,偶有缺席老人,便通个电话,送餐上门……他们的口号是:“服务老人,娱乐自身!”在他们善行感召下,和平国乐团、惠民洗衣房、百步养心院等等社会团队,企业纷纷上门搭桥,献爱心,尽义务。
  焕然一新的二郎巷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为辖区老年人提供超优质的生活保障、精神慰藉、价值体现服务。营造“孝爱”双塔,让辖区老人健康养老、快乐养老。“沧海人生,从花甲到百岁。漫漫春秋四十年,若能到此一游,委实是可遇而不可求啊!——80岁陈月宝阿婆夸起“日托所”来就像当年夸老公一样洋溢着“爱得终生伴侣好靠山”的归属感。
其他文献
一座城市的精神需要空间和文化去承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连接并融合,最终成为这座城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020年,我们不得已改变了往常的生活模式,文艺也不例外。  但精神空间有自己的维度,吴中的文艺时光在“云端”继续绽放,全区公共文化服务有声有色,丰富多彩,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开展、文艺精品创作等亮点频出,丰富人们生活的各种面向,充盈着这座城市的精神空间。  精神实体秀出新高度  关键词:公共文
期刊
家中浴室瓷砖地面易打滑、淋浴时无法长时间站立、如厕后一下子站不起来、烧到只剩半壶水时才想起来正烧水……居家养老,常常要面对各种问题。  我国近年提出适老化,在建设设计、公共设施建设、居家环境装修等进行适应中老年人的改造,以满足进入老年生活的人群在生活及出行方面的需求,保障安全。其中,作为老年人生活的重要场所,住宅便成了适老化改造的重点,这对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生活品质有直接影响。  目前,姑苏区金阊街
期刊
网站点击数超8500万次,网站累计注册45.8万人,微信累计关注44.5万人,苏州未成年人有个专属的网络成长社区,“成长苏州”云平台由市委宣传部和市文明办牵头打造,三年来,此平台深受家长和学生的广泛关注和普遍好评。  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生命教育的应有之义出发,来探讨生命教育的价值体现。苏州着力于学生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系统培育,创造了符合教育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学生
期刊
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有一本畅销书译作《林间最后的小孩》。在这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作品中,他对“自然缺失症”做出阐释,描述了在电子产品环境下成长的一代人,在生活中与自然之间,有着令人惊异的断裂。  也许我们还会从儿时的作文中读到夏令营的经历是多么得美好,然而我们却很难重新感受躺在广袤的星空下,伴着昆虫的低鸣和林间的微风,真正安然睡去的那一种灵魂的荡涤。我们离开自然太久,久到失去了与它亲近的本能。  让
期刊
石路社区的居民范学勤带着一块老梅花表到石路一家钟表店碰碰运气,看能不能修好。因为手表机芯内一个零件坏了,手表没法正常工作,如果送返国外的官方维修,费用实在太高。这块老梅花表是范学勤结婚时买的,晨练时突然摔坏了,戴了这么多年,实在舍不得扔掉,到石路来找修表师易伟良看看。易伟良对照着手表机芯的结构,愣是自己打磨出那个已经停产的零件,将范学勤的梅花表修理好。  与“时间”打了近60年的交道,75岁的修表
期刊
随着苏州“三定一督”的实施,垃圾分类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白洋湾街道玉景湾社区对辖区多项硬件设施以及软件配置也进行了提档升级。小区内环保主题壁画随处可见;分类点位变身“网红打卡地”,微信群和朋友圈邻里间互相晒照片;“先破袋、再分拣、后洗手”成了家喻户晓的分类“口诀”;线上“云课堂”及时为大家科普易混淆的分类小知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小区迎来了朝气蓬勃的新面貌。  便民改良实用贴心
期刊
走在苏州城区的路上,偶尔会见到一些与周围建筑风格并不统一的近现代老建筑、老设施,神秘而有故事地矗立着。这是哪里?原来是做什么的?即便是路人,也会有想要探究的念头。  苏州是我国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民族工业起步较早的城市之一。在一个多世纪的近现代工业发展中留下了一批有价值的近代工业遗产,是苏州近代工业发展的时代缩影,也是苏州历史文化特征的重要载  体和城市历史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同样是古城保护对象
期刊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在节气传统逐渐被人们淡忘或忽略的时下,食材是另一种感知季节变化、重温四季传统的方式。  姑苏区白洋湾街道南山社区,将二十四节气以活动的形式贯穿全年,将传统文化通过美食为引线,深刻融入了百姓生活。  老苏州的美食秋日进行曲  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时节,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为了感受农耕秋收之趣,老苏州们分享了多道用桂花“点睛”的
期刊
这里是苏州,故事的开篇。  江河湖海交汇,美食因水而生。通过岁月的沉淀与发酵,它们为这座城市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年四季,一日三餐,总有一种风味勾住你的味蕾,让你记住这座城市,忆起水做的江南。  今天我们为你介绍江南十二道风味,敬请细赏。  八仙过海 这里是水八仙  水八仙是苏南、浙北地区的传统食物,又称水八鲜,包括茭白、莲藕、水芹、芡实(鸡头米)、茨菇(慈菇)、荸荠、莼菜、菱八种水生植物的可食
期刊
近日,双塔街道长岛社区以“传承传统技艺”为题,举办了丝巾DIY扎染活动。扎染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志愿者向大家展示了数种图案、颜色各不相同的扎染丝巾,教授了大家简单的几种区别于传统白布青染、色彩单一的捆扎方法,并提供不同颜色的染料供大家选择。  在志愿者指導下,居民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以丝巾为纸,以染料为笔,创造出了一幅幅独一无二的“画作”。参加活动的居民们也共同体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