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功夫“飞针穿玻璃”的奥秘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key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或许都看过“飞针穿玻璃”的表演:表演者稍微静气凝神,之后突然把针甩出,飞针便穿过玻璃只留下一个小孔。这项技能让许多人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有人将之拍攝下来反复观看,试图对其进行“解密”,那么这其中到底有何奥秘呢?
  日前,少林功夫“飞针穿玻璃”表演震惊国外网友。在英国一个当红网络节目中,3名少林弟子在慢速摄像机前挑战少林绝技“飞针穿玻璃”,面对外国网红的质疑,少林弟子在镜头前沉着冷静,甩出去的针穿过玻璃干净利落地击破气球,技惊四座。中国功夫的出神入化令外国网友佩服得五体投地,甚至有外国网友惊呼:“这只会发生在我的梦里!”
  想练成至少花费10年功力
  “飞针穿玻璃”绝技系属少林气功,日前登上各大热搜榜成为网友关注的热点,在登封各场武术表演中更是司空见惯。
  登封少林寺武僧团培训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飞针穿玻璃”是一项高难度的绝技展示,这门绝技至少要花费10年的功力才能练成,少林弟子最多时每天要投掷飞针5000余次。
  十年磨一剑。现今,“飞针穿玻璃”这门少林绝技被越来越多人知晓,登上越来越多的大舞台。在少林寺武术馆内,每天上演的5场功夫表演中,“飞针穿玻璃”更是必不可少的项目。而要想表演好这门绝技,少林弟子则要先将丹田之气运于右臂,随着一根细小的绣花钢针甩出,钢针穿过玻璃,气球应声而破。它要求少林弟子将力量、速度、意念三者完美结合,即使是极细小的钢针也能把玻璃刺破。
  是魔术,还是真本事?
  在很多电视或其他表演场合中,大家或许都看过“飞针穿玻璃”的表演,这项功夫也曾经成功申请过吉尼斯世界纪录。表演者一般是有功夫基础的人,表演用的针也并没有太多特异之处,只不过比平常用的缝衣针稍大一号。在前方竖着放置好一块玻璃之后,表演者稍微静气凝神,之后突然把针甩出,伴随着一声轻微的玻璃破裂声,飞针已经穿越了玻璃,而玻璃不会整块碎掉,只会被穿出一个小孔。
  这项技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因此,这类表演常常会被人称为“魔术”。甚至有很多人将之近距离拍摄下来,一遍遍反复观看,试图对其进行“解密”。
  美国科普电视节目《流言终结者》就曾经专门对此进行过解读。实验人员在通过各种方式试图穿透0.3厘米的玻璃后,最终下了这样一个结论:想要成功穿透玻璃,必须达到时速289公里以上。而这样的速度气枪可以达到,单凭徒手是不可能的。
  因此,徒手以飞针穿越玻璃是不可能实现的。
  但实际上,《流言终结者》在解密的时候,只侧重从速度方面进行分析,而忽略了角度的重要性。
  利用专业设备将飞针穿越玻璃的镜头记录下来,并进行测速之后,相关人员发现,当时飞针的速度为30米/秒或100公里/小时。不同于《流言终结者》的结论,飞针的速度虽然小于时速289公里,但依然成功穿越了玻璃。那么,速度真的是飞针成功穿越玻璃的关键因素吗?或者说,30米/秒的速度真的非常高,普通人无法企及吗?
  实际上,通过对多位没有任何功夫基础的成年人做的测验可以发现,普通人如果去扔飞针,也能达到甚至超过30米/秒的速度。这些成年人也基本都能做到将飞针扔到玻璃上。但是为什么他们就没法成功穿越玻璃呢?
  实践证明,飞针成功穿过玻璃的关键因素,并不是速度,而是角度。
  角度是关键因素
  面对人们对飞针穿玻璃的质疑,曾经有一位太极拳研究者专门当众做了一次近距离的表演。他特意拿了一只气球,绑在玻璃的正前方。准备就绪之后将飞针甩出。只见飞针迅速穿越玻璃,扎破前方的气球之后,落在了地上。他告诉围观的人们,只有保证钢针垂直射中玻璃,才能把玻璃成功穿破。
  原来,钢针只有与玻璃完全垂直接触,其自身的动能才能全部转化成对玻璃的冲击力。此时,针尖以非常小的点触击到玻璃,玻璃的受力面积也最小,只要力度足够,飞针将玻璃击穿是绝对有可能的。
  但是飞针被甩出去之后并非平行飞到玻璃上,而是一直到接触玻璃之前,整个过程中都是不断翻滚向前的。所以,想要确保飞针在接触到玻璃的一刹那角度完全垂直,是非常难的事情。这也是普通人即便力气大、速度快,也依然无法做到的原因。而有功夫基础的人,经过长年持续不断地练习之后,能够熟练地掌握飞针与玻璃的接触角度。与此同时,经过成千上万次的练习之后,出手的角度、速度、力度等等都会大幅度提高,对他们而言,飞针穿越玻璃就不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了。
  曾经也有一位熟练掌握飞针穿玻璃技能的小伙子做过这样一项实验:在正式表演飞针穿玻璃之前,为了先找找感觉以便待会更好地发挥,他随手找来一张普通的A4纸先做练习。出乎意料地是,他的飞针没有穿过这张纸,而是在“当”一声之后掉在了地上。原来,比起坚硬的玻璃来,普通白纸在竖直放置的情况下是很难保持平直不变的。当白纸被放置在本该放玻璃的卡槽里后,由于自身重力、再加上外界风力的影响,白纸出现了轻微的弯折。此时,飞针接触到白纸之后,由于无法保证垂直接触,因而无法穿越白纸。但是在随后的飞针穿玻璃表演中,小伙子正常发挥,成功地穿过了玻璃。
  这个小实验证明:在一定的力度、速度的情况下,角度才是飞针成功穿越玻璃的重要因素。
  (《郑州晚报》2018.3.3 高鹏敏/文、《揭阳日报》2017.6.10 王慧/文)
其他文献
过去,大家总是困惑于一个“老大难”:为什么每次社区有什么事情,居民们参与治理的积极性总是不高,活跃分子就那么几个?然而对管理方来说,不找这些“熟面孔”,他们还能找谁?如果随便另找居民,那为什么找张三、而不找李四?  不找这些“熟面孔”,还能找谁  强生花苑地处徐汇龙华,毗邻上海京剧院,是个环境幽雅的小区,硬件基础本就不错。  半年前,一叠A4大小、印着漂亮花纹的问卷调查,交到了强生花苑小区每一位楼
期刊
在互联网的大力推动下,很多语言现象瞬间便可得到疾速传播。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映着人类的思维模式。“禁用词”的发布必然会使我国的国民素质和国际形象进一步提升。  日前,新华社发布《新华社新闻信息报道中的禁用词和慎用词(最新修订)》。此版本在2015年11月发布的《新华社在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第一批)》45条禁用词、规范用语的基础上,新增了57条内容。  新增的时政社会生活类词汇中强调,对国内领导干
期刊
21世纪,在成功崛起和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尚武精神,是一种为了民族活命与生存而“敢于拼命”的精神,是一种为了国家伟大复兴而“敢于强军”的精神,是一种为了和平与发展而“敢于战争”的精神。  最近热映的电影《红海行动》,好评如潮。有人说,从该片看到了国产大片的希望;有人说,看到了文艺作品的春天。也有人说,看到了久违了的中国人尚武精神的一次回归。  尚武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与精神大厦的柱石与骨骼  
期刊
“家里没个上学的,根本不知道现在补课有多贵!”“听说补课花了这么多钱,别人都不相信,不理解。”昂贵的补课费让不少家长头疼。对此,一个在补习行业做了近20年的老师却说:“宁可孩子成绩烂,也别送他去补习班!”  课外班花掉全家一半收入  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如今校外补课,不仅加重了中小学生的校外课业负担,更成为不少家庭日渐沉重的经济负担。现今网上有句流行语,“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把它用在补课费上
期刊
一些粗俗暴力、整蛊、不顾底线的闹婚行为,其实质都是一种从众行为。老一辈或者“过来人”觉得“闹闹又怎样,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年轻人则想着怎么把这种婚俗“发扬光大”,所以有的地方就逐步演变成了低俗闹剧。  闹婚恶俗:捆树扮丑频现  2月25日,一段“公公醉酒婚礼现场强吻儿媳妇”的视频传开,引发舆论关注。根据最新的采访,相关当事人表示没有“强吻”(两个人的嘴唇有没有碰在一起),只是制造气氛的表演。但网
期刊
前方无事故却莫名其妙地“走不动”,拥堵为何常在周一发生……在中国,就算有着世界无双的高速公路路网,拥堵依旧困扰着每位车主。那么,为何在公路路网如此发达的情况下,依旧会发生大堵车现象呢?  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16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中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69.63万公里,其中,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3万公里,连续5年位居世界第一。  相比之下,美国的高速公路里
期刊
“集体照相时你喜欢站在哪里,跨门槛时喜欢先迈左脚还是右脚,你喜欢与什么样的人打交道,有些习惯你没意识到,大数据或许已经发现了。”你在网上说的话、发的微博微信、手机定位系统留下的路线图等,都可能被商家利用。  跟好朋友打电话聊美食,第二天电商平台就在首页推荐各种食材厨具,在社交平台讨论学外语,不久就能接到口语培训机构的推销电话。当“千人千面”的大数据精准营销神通到令人“匪夷所思”,这种始料未及的“心
期刊
自古以来,素有“地狱之门”之称的昆仑山死亡谷一直笼罩着浓郁的恐怖色彩,相传死亡谷能吞噬一切生命,无人敢贸然踏进。历史上关于昆仑山死亡谷妖鬼吃人的最早记录在20世纪40年代初,但真相果真如此吗?真实的死亡谷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深入世界海拔最高的沙漠  2017年10月,我(周继来,探险爱好者)组织了昆仑山死亡谷穿越活动,计划从库木库里沙漠东缘走到死亡谷东边的尽头,穿越祁漫塔格山出山,至内蒙古S30
期刊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2015年,天体物理学家发现了宇宙中一个奇怪的不毛之地,这里比太空中的其他区域要冷得多,而且似乎缺失了一万个星系,这就是“冷斑”。  “冷斑”的跨度达18亿光年,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最大的结构,不过它所含的物质却比正常情况少了20%,自有相关记录以来,这一点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不过,美国一些专家现在给出了答案。他们认为,某个平行宇宙与我们的宇宙相撞,撞击的影响非常大,以至于将
期刊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身中多刀一定是他杀,非他杀的尸体一定是完整的。其实,这是很大的误解。在现实中,尽管一些非他杀案件听起来匪夷所思,但卻真实存在。  最近,江苏金坛一名男性律师在家中身亡,据传其身中30多刀。当地警方介入调查后排除他杀,此消息一出迅速引发热议。  有一种刀伤叫“试切创”  事实上,身中多刀而排除他杀的案例并不罕见。  2011年,湖北省公安县一纪委干部身中11刀死亡,警方介入调查后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