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不褪色的记忆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ifeng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3年,19岁的曹火星在边区华北群众剧社里借用民间流行的曲调,满怀激情谱写了歌颂党的一首代表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1950年,毛泽东主席建议在歌名及歌词中的“中”前加了一个“新”字,更准确地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功绩,这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的诞生。从歌名中,也使我们联想到描绘和歌颂党的革命历史画卷。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广大美术工作者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俄国革命的经验,深入工厂和农村,用画笔或刻刀进行创作,唤起工人和农民的思想觉悟,启发他们为自身的利益和政治权利而斗争。1942年,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阐述了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与革命工作的密切关系。新中国成立后,描绘中国革命历史的年画、油画、宣传画、国画等作品接连不断,成为新中国美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我们从描绘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部分美术作品中,回顾党的革命史。
  
  星火燎原
  
  九十年前的7月,在上海卢湾区一幢普通的石库门内,在嘉兴南湖上的一艘普通游船中,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等一群意气风发、忧国忧民的革命青年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点燃了星星之火。从此,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席卷了华夏大地,中华民族也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革。金铭创作的年画《瞻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图1)和姚有信、金光瑜、汪大文合作的年画《各族人民心向党》(图2),两幅作品用不同视角描绘出广大群众及各兄弟民族参观革命纪念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即上海卢湾区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的热烈情形,表达了人们对毛主席、对党的无限热爱。两幅作品分别以水粉和工笔彩绘,以庄重饱满的构图和鲜艳的色彩,还原了革命圣地的雄姿和人们的喜悦心情。陈松林、吴自强合作的年画《革命声传画舫中》(图3)则描绘了人们兴高采烈地围住嘉兴市南湖中的被称作“革命船”的游船参观,抒发了人们的革命情怀。画作场面宏大,山青水绿,近处气氛热烈,远处红旗招展,令人难忘。正是这艘船,党的一代会最后一天(1921年7月31日)从上海移至此船继续举行,大会通过了第一个党章,选举了党的中央机关,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1925年5月30日,上海群众游行示威,抗议日本纱厂的日籍职员枪杀领导罢工的共产党员顾正红,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运动,并迅速在全国形成了反帝高潮。陈达青创作的油画《五卅运动》(图4)就纪录了运动中的精彩一刻。画面中游行队伍气势豪壮,个个意志坚定,场面振奋人心。色彩上表现出黑暗中见曙光,寓意只有斗争,才能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组织了“南昌起义”,响起了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第一枪。黎冰鸿创作的油画《南昌起义》(图5)真实地描绘了起义前夕,周恩来等领导人正在对起义部队进行周密部署的情景,这激动的场面令人精神振奋,大大提高了革命士气。画面用红色完好地表现了凌晨天色与起义指挥部门前灯光相呼应,预示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就在前头。由何孔德、高泉、纪晓秋、陈玉先合作的油画《秋收起义》(图6),表现了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和领导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一带工农举行的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作品再现了工农革命军在毛泽东率领下,充满革命豪情和必胜的信心走在革命道路上,谱写了中国共产党革命史上这一光辉篇章。林岗创作的年画《井冈山会师》(图7),表现了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挺进井冈山,创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队伍和湘南农军来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工农红军第四军。作品上巍巍井冈山上红旗飞舞人欢笑。画面通过毛主席和朱德两只有力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的生动描绘,热情地歌颂了我军发展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伟大会师。高虹、彭彬、何孔德合作的油画《步调一致才能得到胜利》(图8),表现了1928年4月毛主席在湖南桂东县沙田村总结工农革命军建军半年来的经验时,向广大革命军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情景,向大家阐述了这一取得革命胜利的保证。
  此外,何孔德、郑洪流合作的油画《广州起义》(图9),陈重印创作的国画《燎原之火》(图10)等等,都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历经的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横扫神州大地的反动腐朽势力,证明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历史必然的真理。
  
  万水千山
  
  中国革命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35年1月,红军攻克贵州遵义,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事业。彭彬创作的油画《遵义会议》(图11)就表现了这一伟大转折。画家没有直接描绘会议现场,而是描绘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率领红军以灵活多变的作战方向,实现战略大转移。画家们还满怀激情挥毫作画,描绘红军征服万水千山的英雄壮举。沈尧伊创作的油画《而今迈步从头越》(图12)表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路经娄山关,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指挥红军战士,战胜了国民党部队的进攻,将革命引向了胜利的征途。金浪创作的国画《渡过金沙江》(图13),以高耸入云的山崖和湍急的金沙江的自然险境衬托,表现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战士们欢乐的情景。刘国枢创作的油画《飞夺泸定桥》(图14),描绘的是1935年5月25日17名红军战士冒着密集的弹雨,强渡被敌人抽去木板的铁索桥。画作中如万马奔腾的大渡河水、高悬水面的粗大铁索,通过冷色调组合的险恶环境的烘托,表现了红军长征中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陈宁尔、王方雄合作的油画《更喜岷山千里雪》(图15)和艾轩创作的油画《三军过后尽开颜》(图16)均表现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率领一、二、四方面军凝视着千年不化的大雪山,充满了革命豪情,突出了红军战士从内心发出来对长征胜利的微笑。刘文西创作的国画《奠基礼》(图17)表现了工农红军经过千辛万苦、艰难险阻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最后到达陕北,和陕北红军会师,并打了一个漂亮仗——直罗大捷,为党中央、工农红军在陕北建立根据地打下了基础。画面充分体现了红军欢庆胜利的壮志豪情。
  长征中红军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抗日烽火
  
  “抗日战争”是中国20世纪乃至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场关系到民族生死存亡的大搏斗中,广大美术家经历了一场心灵的震荡、情感的冲突和观念的嬗变,他们既饱受了内忧外患的煎熬,也释放出了巨大的生命与艺术激情,写下了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特殊而辉煌的篇章,为我们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的抗日战争怎样才能走向胜利?党从抗战一开始就提出了一条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依靠群众对日寇作战,实行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李树文、薛树森合作的年画《掀帘战》(图18)表现了抗日民兵和群众运用地道战和诱敌上钩的掀帘战消灭日本侵略者。作品色彩明快,人物形象生动,引人入胜。王洪翔创作的油画《地雷战》(图19)表现军民合作,在鬼子将要出现的地方,正在紧张有序地埋雷,准备将鬼子炸得魂飞魄散,血肉横飞。画面人物形象坚定,很好地表现出“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真理。于化鲤、段纪夫、王治华的年画《铜墙铁壁》(图20)是用漫画形式,以全景风格表现抗战时期冀中平原军民运用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麻雀战及水上游击战的方式将日本侵略者葬身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画中情景犹如一段段电影片段,耐人寻味,并令人大开眼界。曹振峰、沈秀林合作的油画《英雄村》(图21)表现的是乡村民兵和广大民众狠狠打击来犯之敌的情景,大大鼓舞了人们抗敌斗争的志气,而灭了侵略者的威风。画面人物雄壮坚定,从下方日本侵略者遗留的破旗可看出,侵略者刚刚被人们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窜。汤沐黎创作的油画《转战南北——抗战中的毛泽东与周恩来》(图22)表现了抗战期间,戎马倥的周恩来和意气飞扬的八路军将士们,他们与毛主席共同疾进在壮丽的黄土山河中,保家卫国,坚持抗战,把侵略者赶出去的情景。作品采用宽银幕横构图,是一幅波澜壮阔的抗战史诗。
  中国抗战的历程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是民族利益最坚定的维护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边区曙光
  
  抗战期间的解放区别有一番景象:减租减息土地还家,斗争恶霸控诉地主,组织农会选举代表,军民合作开垦荒原,慰劳军属参军光荣,努力生产支援前线等,这些纪实性的情景都成为美术家歌颂党的重要题材之一。牛文创作的版画《丈地》(图23)以细腻生动的刻工,表现出在“土地改革”运动中,落实“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按人按户划分土地的情景,说明广大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莫朴创作油画《清算》(图24)表现了广大贫农正在愤怒地向昔日里压迫剥削他们的地主及封建残余们清算的情景,画作犹如一幅反剥削反压迫的阶级斗争史料。陕西省美术创作组创作的年画《毛主席视察南泥湾》(图25)则表现了在边区大生产运动中,毛主席视察南泥湾军民努力生产所取得的丰收景象,鼓励广大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作品色彩鲜明,感染力强,惹人喜爱。
  在边区,政府积极开展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建设,实行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新民主主义政策,使人民看到了新的希望。当时广为传唱的民歌唱得好:“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民主政府爱人民,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
  
  全国解放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在停战和建国方面的谈判失败,使中国历史进入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即为进入到解放战争的关键时刻。1947年10月10日,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广大美术家怀着激动的革命热情,用画笔纪录了全国解放的激烈战争。张碧梧创作的年画《百万雄师渡大江》(图26),表现了1949年4月21日所向无敌的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三路进兵,在江阴以西、九江以东,以雷霆万钧之势渡江作战,真实地再现了千帆竞发,百万雄师下江南,以排山倒海之势的激战情景。作品场面宏大,极为振奋人心,引人入胜。这次的渡江战役,仅仅经过三天的战斗,就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江防线”,解放了反革命统治中心南京,正式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灭亡。蔡振华、陈烟桥合作的年画《解放上海》(图27)则以歌颂性漫画加速写相结合的新形式表现了大上海解放的激动时刻,人们欢呼雀跃,欢迎解放军入城的情景。作为当时的年画品种,其绘画风格亲切,动感性强,用色简明,深受当地人们喜爱。邓家驹、沈尧伊、张汝为、关长江合作的油画《和平解放北平》(图28),纪录了1949年1月31日北平的20余万国民党守军在解放军严密包围下完全陷于绝境,在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的史实。画面上浩浩荡荡的解放大军通过北平前门,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同时也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强大力量。尹戎生创作的油画《夺取全国胜利》(图29)表现了解放战争时期,我军转入战略反攻以后,党中央于1948年9月,在河北平山县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研究夺取全国胜利的政治军事等项任务,作品描绘了解放区战场的老帅们出席这次会议,聆听毛主席重要讲话的情景。画中整个背墙上布置的是特大幅的全国地图衬托,寓意老帅们夺取全国胜利的坚定信心。吕恩谊、艾民有、毛文彪合作的油画《东方破晓》(图30)表现的是北京解放了,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任弼时同志乘车来到新华门前,健步向欢迎的人群走去,这一具体情节的描绘,生动、深刻、形象地揭示了毛主席是人民的大救星,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一伟大的真理。
  顾群创作的年画《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图31)以线描着色的绘画技巧,全方位地纪录了新中国成立,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游行盛况。
  此外,程尚俊创作的宣传画《中国共产党万岁》(图32)以鲜艳明快的色彩,年画绘画技巧和自然对衬的布局,表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对党的拥护与无限热爱。
  值得提出的是,许多画家的作品还表现了革命先烈们浴血的壮举,如《刘胡兰》《八女投江》《红岩英雄》《杨靖宇》、《狼牙山五壮士》等等,限于篇幅不一一详述了。
  在人类社会迈入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新世纪时期,中国共产党迎来了自己的九十华诞。近百年来,中国的大转变,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探索和难以忘怀的记忆。忆往昔,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条悲壮而漫长的历史道路,经历了多少坎坷和曲折,多少奋斗和牺牲,才有今天的进步和繁荣。这里鉴藏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历史画卷,但足以证明一个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人民的画家坚持艺术服务于党的需要,民族的需要,自觉地将艺术创作的内容、形式与广大民众结合,以艺术作品纪录党的成长历史,民族解放的历史。这些历史画作,是人们最宝贵的珍藏,是人们逝不去的记忆。(责编:石晓)
其他文献
荷花是有名的夏花,以其高洁著称于世。夏秋时节,人乏蝉鸣,桃李无言,亭亭荷莲在一汪碧水中散发着沁人清香,令人心旷神怡。因此世人冠以其许多美好的别名,如芙蕖、莲花、芙蓉、水华、水芸、玉环、泽芝等。荷花也博得艺术家的青睐,为其吟诗作画者历代不绝,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彼泽之陂,有蒲菡萏”的吟咏。嗣后,屈原、曹植、王勃、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孟郊、苏轼等,皆有咏荷花的诗句。其中最有代表
期刊
中国画坛历来以画家的“名头”论画,即所谓“名大福大造化大”。那些未署名款之作,即便出类拔萃、画艺超群,亦多遭受不公正待遇:或不屑一顾,或另眼相看,或横加责疑,致使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消失。这种现象,至今流弊尤深,并在一定程度上误导着艺术品的鉴藏和价值观念。由此,引出了一个如何对待佚名画的话题。  所谓“佚名画”,是指画面未署名款,且又无法确认作者真实姓名的绘画。其所以佚名,原因相当复
期刊
(一)    香港私人珍藏一西晋青瓷人形灯(图1﹚,造型古拙趣怪,十分罕见,聊备小文记之。  该灯由灯盏和灯柱两部分组成,呈上小下大圆筒状;中空,塑一人形,头顶一帽状灯盏,灯盏内正面有一空心瓷管通向盏心,为置放灯蕊之用。人物露牙、突脐及带兽尾,怀中搂一温驯之巨鼠,双手合于鼠口下持一物喂鼠;肩膀两侧各攀附一只长尾猴;两只手臂上各塑一只小老鼠,面向巨鼠作亲昵状。平底露胎,带深褐色窑红及垫饼痕﹙图2﹚。
期刊
说老实话,拿到今年第一期《收藏界》时,就想写点东西,几次打开电脑,敲敲又放下,总觉得很少点什么。后来等到三月底,看到创刊百期的《收藏界》,瘾又上来了,觉得这次真是该写点什么给《收藏界》了。特别是在看到148页之后的那些虽然稀里古怪但也足以让人浮想联翩的37个面孔,更觉如鲠在喉!于是又一次打开杂志,先是看见了那个什么官员悉心创作的《收藏界赋》,接着又看到了董编那篇肯定也是费了不少心血的《持正心诚意,
期刊
台湾,像一叶轻舟,永远漂泊在祖国的东南海域上。从公元16世纪以来,台湾饱受西班牙、荷兰、日本等帝国主义的欺凌和霸占,先后长达100多年,直到1945年才重归于中国主权管辖之下。郑成功、刘铭传、刘永福等民族英雄,为收复台湾岛、抗击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奴役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永远铭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为了考察和了解台湾民间博物馆的建设和运营状况,观赏台湾收藏家珍贵的收藏艺术品、学习他们的
期刊
他是一名共和国将军,带过兵、打过仗,心中装有百万雄兵;他又是一名极具造诣的书法艺术家,他的书法凌空下笔,以气运腕,取象不惑,写得一派天然。他就是文韬武略的崔根峰将军。  崔将军,1943年出生于中原大地——河南省临颖县,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1963年入伍,历任班、排、连、营、团、师、军各级领导职务,少将军衔,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中国长城书画院院长,中国公共关系协会艺委会高级顾问,中国
期刊
近来藏界有两件事引起了广泛关注,一是在中国嘉德2011春拍古代及近现代书画联合夜场上,齐白石最大尺幅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以4.255亿元人民币创造了中国近现代书画的新纪录,顺便提一句,此画作是1946年86岁的齐老送给60大寿的蒋介石的,题有:主席寿。近年来中国书画的价格如同大宗商品牛市一样,没有最高,只有更高。以中国之大,本土消费之强劲,商业手段之大胆,捧出个中国毕加索也不足为奇。在此
期刊
笔者喜欢收藏紫砂老壶,其收藏原则是以老为主,名家为上。因为老壶承载着紫砂发展的轨迹,是研究紫砂史的实物佐证。家藏老壶中有一件是清末的作品,属名作名刻,深受笔者喜爱,现详细介绍给大家:  此壶高10.8厘米,宽14.5厘米,口径6.7厘米,足径8.8厘米,容量400毫升。用老的紫泥制作,砂质温润细腻、做工精湛、包浆厚重自然,表面的玉质感极强,壶的颜色正宗,呈深栗紫色,是一件紫砂中的精品之作。  这件
期刊
萧云从是清代“姑熟画派”的领袖,一生画了很多画,写了不少诗,大多表达了他的反清情绪和爱国思想。这在安徽省博物馆收藏他的《设色山水图》册之《西台恸哭图》与《闭门拒客图》中,表现得尤为强烈。同时观赏他的山水画更有“润含春雨,干裂秋风”之妙。  萧云从,姑熟(今安徽芜湖东)人,生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659年),字尺木,号默思,又号无闷道人,于湖渔人,钟山老人等。他的一生,处于明末清初交替时期,是一位具有
期刊
在中国画绘画技法中,用墨线勾出轮廓线称为骨法,所谓的“骨”指的就是墨线,不用墨笔勾出轮廓线,而是完全用墨或色渲染成,就称为“没骨法”。用没骨法画出来的画就称为没骨画,也称为无骨画。古代山水、花鸟画都有用没骨技法进行绘画的,我们可称之为没骨山水画、没骨花鸟画。  没骨画法作为不勾墨线,直接以色彩塑造物象的画法,从技法上看,有渲染、点染两种。没骨渲染是指不勾轮廓线(或先用炭条、铅笔、淡墨勾出轮廓线,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