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实践研究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在呼唤人文精神的时代,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已不再是唯一目的,唤醒学生的人文需要和人文追求,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将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并伴随语文活动的始终。高年级的小学生对人文精神还始于朦胧阶段,对其进行人文精神启蒙教育,奠定其人文素养,塑造其健康的人格,培育其高尚的理想、坚强的意志、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及真善美的心灵等,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育中,我努力从以下几方面去做,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素养。
  一、挖掘教材的人文资源,感受人文精神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首先,应关注教材,挖掘教材的人文资源。语文教材如一部百科全书,包容了古今中外人类的观念体系、知识体系、行为方式的体系,具备了丰富的人文教育素质,如毛泽东《七律长征》所展示出来的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清平乐·村居》是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表现了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最后一头战象》一文,嘎羧它自知生命大限以至,便重披象鞍,到江滩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它来到埋葬自己战友们的“百象冢”旁挖了一个坑,庄重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由此可见,嘎羧的忠诚、博大的胸怀仍在。《金色的脚印》激发了学生关爱动物,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这些文化的精髓,滋养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奠定了学生的人生根基。其次,积累丰富人文知识语言。语言中有人文底蕴,精彩的语言人文底蕴更为丰富。在语文教学中,对精彩的语言必须让学生多读、多背、多写,让学生在积累语言中培养人文意识。教材中许多课文出自名家之笔,文质兼美,让学生把课文中的精彩片段背下来,绝不会是过重的负担。通过背诵,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并从背诵中进一步领悟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精妙,悟出表达方法的精巧,这将使学生受益终身。积累朱自清《匆匆》的句子:“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每次想起,进取心再现于胸。
  二、参与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体验人文精神
  教科书中每个单元都有“综合性学习活动”。“综合性学习活动”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它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实践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此,我精心设计每次活动,这对学生视野的拓宽、积极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创新精神的培养、情感的涤荡、品格的完善都有着莫大的作用。以六年级第二组活动——《民风民俗大展现》的教学为例:
  第一,我把学生分成本地方民风民俗收集整理小组和网上搜查小组,本地方民风民俗收集整理小组收集整理的内容可以是节日习俗,也可以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或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要制定出切实可行收集的计划,准备相应的设备,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做好充分的准备。各小组分头利用课余时间走村串巷到民间采风,并做好相关记录。
  第二,建议风俗习惯收集小组将以收集整理出来的风俗习惯为内容制作成手抄报,归类编辑制作成电子演示文稿,制作“吴川乡村风情”录像片。网上搜查小组制作成果展示版,制作电子演示文稿。
  第三,我安排了课外活动时间用来交流,谈感悟。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生活中充满了文化和艺术,感受到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如此美丽,如此的多姿多彩,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三、乐于作文教学中展示,深化人文精神
  写作是一种高度综合化的精神活动,是主体内在精神和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一篇小小的文章,往往能折射出作者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审美情趣、个性风范。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特别注重渗透人文性。
  一是放开手脚,让学生写“放胆文”。文章应该是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写文章应该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讓学生在作文中做到“心口如一”,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文章,还学生一种真正的心灵的自由。学生的文字应该是掠过晴空的云彩,它美丽多姿而又呈现出个性色彩。
  二是在写作中塑造美好心灵,建造理想人格。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去观察感受大自然。学生在草地上漫步,在花下徘徊,直接面对大自然,会产生创作的冲动,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散文。在锻炼了写作能力的同时,也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达到了德育渗透的目的。当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写社会调查,让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培养健全的人格。
  总之,在呼唤人文精神的时代,尽管是小学阶段,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去撞击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思索,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回归生活,充满浓浓的人文关怀,关爱生命,发展学生的个性,完善学生的人格。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技术应运而生。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走进了校园,而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当下最为流行的教学方法。本文旨在研究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数学教学效率  现如今,许多学科都在自己的教学实际过程中应用了多媒体技术,并且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作为多年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数学教师,研究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
【摘要】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写作引起了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本文从高中学生英语写作困境、微写作特点以及微写作在英语写作中的具体应用方面阐述了微写作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高中英语;微写作;应用  一、高中生英语写作困境  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思维,因此《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了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发展,传统教学中的班级授课制不再能够满足班级所有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高中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模式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更加有效的教学,并且在词汇教学策略的选取和应用中帮助教师灵活运用,提升英语词汇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英语;分层教学;教学策略;词汇教学  一、引言  有人用语言的骨骼形容语言结构,那么词汇则是最重要的器官和血肉。在词汇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和
【摘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作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应该强化德育意识,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蕴含的德育要素,把数学教学和德育教育有机地整合,形成两者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完善教育模式,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教育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新时代学校教育的要求。数学教学作为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简单地成为只有传授知识的过程,它应该是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
【摘要】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后进生”在每一个班级里面都会存在。如何转化“后进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探讨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后进生”的转化策略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入手进行探究。  【关键词】德育教育;后进生;转化策略  时下,有不少班主任怨工作难做,主要原因归于“后进生”问题。其实,转化“后进生”,是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不可忽视的职责。如何转化“后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从而明确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作为美育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音乐学科,在其教育、教学形式与过程中,与其他学科又有显著的区别。音乐以师生双方主动、积极的情感投入和互动的情感交流活动为主,并视这种活动本身为教育的目的。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音乐学习方式,虽已被音乐教师广泛接纳和普遍运用,但是如何利用新课程理论来
本报综合消息 10月13日,第六届广州市校园无线电阳光测向活动在番禺石碁镇中心小学举行。该活动由广州市教育局支持,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主办,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教育指导中心、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中心小学承办。  “阳光测向”是引导学生走到阳光下,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利用无线电测向科技手段,开展集科技、娱乐、健身为一体的科技体育运动。电台均放置在操场内,并使用“雪糕筒”遮挡,运
摘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音乐教学中,要通过情感渗透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情感交流与沟通,促进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努力通过各种渠道、教学手段及方式,引导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做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因此,音乐课有效渗透情感审美育教育,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音乐课堂;情感审美;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  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美丽的花朵;有人说教
“留守生”是个班级中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心理情绪波动大,学习习惯不良、家庭教育欠缺,其所引发的矛盾和问题困扰着班级管理,阻滞着学校教育发展。为做好“留守生”教育管理工作,提高班级管理工作成效,推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班级管理中我积极开展“五常一及时”(即安全常叮嘱、生活常过问、休闲常谈心、学习常辅导、好事常夸奖、困难及时帮)关爱“留守生”教育活动,让“留守生”沐浴着爱的阳光,和其他学生一道共同健康
本报综合报道2016年广州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近日圆满结束,全市新增中小学正高级教师34名、高级教师(含中专教师)1419名、一级教师1275名。2016年职称评审工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申报人数创新高,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大幅增长;职称改革政策落地开花,教师职称结构更趋合理;服务工作更有成效,得到教師广泛认可;评审工作严谨规范,成为全省工作的标杆。  广州市教育评估中心按照严格审核、公正评判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