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和重点内容,它贯穿于学生学习数学的每一个阶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重视计算教学,人人把好计算关,实现计算人人过关。本文探讨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有效策略:教师要破除思维定势;教师要重视算法推导;教师要合理设计对比性练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经常发现小学高年级的一些学生在计算20以内加、减法时,数着手指算。我经过调查发现,越往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越有明显弱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与以前的同年级学生相比计算能力不高,正确率低,速度慢等方面。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前后知识联系紧密,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发生偏差,新旧知识都无法顺利对接。这种由于计算基础不扎实,以致影响后面计算学习的現象普遍存在。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老师认真调查分析。因此,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就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要破除思维定势
很多老师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时,都会强调:要把三位数写在竖式的上面,两位数写在下面。于是,所有的学生都按照老师的方法列竖式计算,那如果学生把两位数写在竖式上面还会计算吗?
我在四年级20位同学中做了调查,发现有13人出错,问题都出现在不知道每一步的计算结果要写在什么位置。我认为,这是我们教学的空白,我们无意识地用自己的经验和思维影响了学生,致使学生出现了思维定势。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学生习惯于把大数写在上面,小数写在下面,学生无意把较小数写在竖式上面时,却认为有错,于是擦去重新列式。
因此,计算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打破思维定势,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思考方式,再不能用“统一的”、“最佳的”方法来限制学生的发展,要让每一个学生彰显自己的智慧,允许从不同的角度,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既要做到优化算法,也不能摒弃其它方法。
二、教师要重视算法推导
曾有人为我介绍“经验”:一年级数学教学时,让学生背熟20以内的加、减法就行了。细细想来,着实可怕,计算教学,岂能一个“背”字了得。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有“凑十法”、“破十法”等,如果忽视了这些方法,计算教学将成为一个“空壳”。像这种急功近利走捷径,只要计算结果,不重视算法推导的例子还很多。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我们要在计算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推导,亲历算法产生的过程,使学生清晰知识间的联系,牢固掌握计算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在计算教学中还应阶段性的重温算法推导。当学生学会计算方法后,往往对算法推导“不理不睬”,时间一长,便模糊了认识,不能构成知识体系,因此我们要结合教材中的整理复习或练习,指引学生重温算法推导,进而加深对算法的理解,进一步提升计算技能。
例如,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它是本册教材中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重点应放在算法的感悟和理解上,教学48÷3时,过程可分为三步:
(1)动手操作——学生通过摆小棒,亲自动手分一分,探索计算过程与结果。
(2)竖式计算——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结合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从被除数的哪位算起,商写在什么位上,商的十位是几,商的个位是几,为什么?学生有了动手操作分小棒活动的直观表象,就能自然感悟到:第一步先分整捆的小棒,即先分4个十,因此,除法计算时要从首位除起,商要写在十位,第二步分剩下的18根,就是把余下的1个十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商要写在个位,这样从“形”的直观操作到“数”的竖式计算,真正做到有机结合,这样的结合是“水乳交融”的。
(3)促进“内化”——引导学生静思默想竖式计算的方法和步骤,并尝试用语言概括表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从而进一步将“物化”的知识“内化”为头脑里的智力活动,最终完成从“算理直观”到“算法抽象”的过渡,有效促进“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不断提升。
三、教师要合理设计对比性练习
计算教学中,学生常会出现学后忘前、混淆方法、硬套定律等问题,这是知识迁移对计算教学产生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合理设计对比性练习,解决知识迁移所造成的弊端。
教学中,我实施了两项策略:
第一项是在新授课中设计对比练习。一些教师因新授课内容多、怕学生混淆方法,不愿设计对比练习,这样实则埋下了隐患。在学习新的计算方法时,我们要充分预见学生出现的错误,通过对比练习,将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和方法消除在萌芽状态。比如:在学习分数乘分数时,我预料到学生可能会把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迁移到乘法中,所以在进行乘法练习后,设计了2道分数加、减法题,避免了分数乘分数也要通分的错误做法。
第二项是在练习课中设计结构性对比练习。学生在计算结构相似的式子时,往往会出现运算顺序出错或错用运算定律等问题,这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经验,精心设计对比练习题,使学生明晰计算类型,掌握计算方法。比如: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后,我补充了25×(4+8),25×(4×8),25×7+25×3等习题。通过对比练习,明确异同,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了。
总之,数学教师要正确认识计算教学的作用与价值,重视小学数学中的计算教学,在扎实有效的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经常发现小学高年级的一些学生在计算20以内加、减法时,数着手指算。我经过调查发现,越往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越有明显弱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与以前的同年级学生相比计算能力不高,正确率低,速度慢等方面。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前后知识联系紧密,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发生偏差,新旧知识都无法顺利对接。这种由于计算基础不扎实,以致影响后面计算学习的現象普遍存在。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老师认真调查分析。因此,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就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要破除思维定势
很多老师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时,都会强调:要把三位数写在竖式的上面,两位数写在下面。于是,所有的学生都按照老师的方法列竖式计算,那如果学生把两位数写在竖式上面还会计算吗?
我在四年级20位同学中做了调查,发现有13人出错,问题都出现在不知道每一步的计算结果要写在什么位置。我认为,这是我们教学的空白,我们无意识地用自己的经验和思维影响了学生,致使学生出现了思维定势。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学生习惯于把大数写在上面,小数写在下面,学生无意把较小数写在竖式上面时,却认为有错,于是擦去重新列式。
因此,计算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打破思维定势,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思考方式,再不能用“统一的”、“最佳的”方法来限制学生的发展,要让每一个学生彰显自己的智慧,允许从不同的角度,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既要做到优化算法,也不能摒弃其它方法。
二、教师要重视算法推导
曾有人为我介绍“经验”:一年级数学教学时,让学生背熟20以内的加、减法就行了。细细想来,着实可怕,计算教学,岂能一个“背”字了得。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有“凑十法”、“破十法”等,如果忽视了这些方法,计算教学将成为一个“空壳”。像这种急功近利走捷径,只要计算结果,不重视算法推导的例子还很多。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我们要在计算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推导,亲历算法产生的过程,使学生清晰知识间的联系,牢固掌握计算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在计算教学中还应阶段性的重温算法推导。当学生学会计算方法后,往往对算法推导“不理不睬”,时间一长,便模糊了认识,不能构成知识体系,因此我们要结合教材中的整理复习或练习,指引学生重温算法推导,进而加深对算法的理解,进一步提升计算技能。
例如,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它是本册教材中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重点应放在算法的感悟和理解上,教学48÷3时,过程可分为三步:
(1)动手操作——学生通过摆小棒,亲自动手分一分,探索计算过程与结果。
(2)竖式计算——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结合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从被除数的哪位算起,商写在什么位上,商的十位是几,商的个位是几,为什么?学生有了动手操作分小棒活动的直观表象,就能自然感悟到:第一步先分整捆的小棒,即先分4个十,因此,除法计算时要从首位除起,商要写在十位,第二步分剩下的18根,就是把余下的1个十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商要写在个位,这样从“形”的直观操作到“数”的竖式计算,真正做到有机结合,这样的结合是“水乳交融”的。
(3)促进“内化”——引导学生静思默想竖式计算的方法和步骤,并尝试用语言概括表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从而进一步将“物化”的知识“内化”为头脑里的智力活动,最终完成从“算理直观”到“算法抽象”的过渡,有效促进“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不断提升。
三、教师要合理设计对比性练习
计算教学中,学生常会出现学后忘前、混淆方法、硬套定律等问题,这是知识迁移对计算教学产生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合理设计对比性练习,解决知识迁移所造成的弊端。
教学中,我实施了两项策略:
第一项是在新授课中设计对比练习。一些教师因新授课内容多、怕学生混淆方法,不愿设计对比练习,这样实则埋下了隐患。在学习新的计算方法时,我们要充分预见学生出现的错误,通过对比练习,将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和方法消除在萌芽状态。比如:在学习分数乘分数时,我预料到学生可能会把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迁移到乘法中,所以在进行乘法练习后,设计了2道分数加、减法题,避免了分数乘分数也要通分的错误做法。
第二项是在练习课中设计结构性对比练习。学生在计算结构相似的式子时,往往会出现运算顺序出错或错用运算定律等问题,这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经验,精心设计对比练习题,使学生明晰计算类型,掌握计算方法。比如: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后,我补充了25×(4+8),25×(4×8),25×7+25×3等习题。通过对比练习,明确异同,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了。
总之,数学教师要正确认识计算教学的作用与价值,重视小学数学中的计算教学,在扎实有效的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