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

来源 :南北桥·教学探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ra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诚如语文、英语有“语感”,音乐有“乐感”,美术有“美感”,数学也有“数感”。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数感”作为一个全新的学习内容被首次提出,并将其位列六大核心概念之首,可见理解“数感”这个概念,并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程十分强调和重视的。《标准》中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说得概括一点,数感就是一个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的直觉感知。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觉、感受和感知的能力,并能做出迅速,准确的反应。或者更简单地说数感就是“数学”地思考。学会“数学”地思考,培养学生的数感,在低年级教学中是每一位数学老师不容忽视的主要内容,那么教学中该如何着手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一、结合生活,建立数感
  
   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比如:在认识“1—5”时,让学生说出现实生活中用数表达的事物,通过学生举例,让学生理解数不光可以表示个体(1个人,2只小鸡),也可以表示整体(5筐苹果,3串葡萄);既可以表示基数(4个人跑步),也可以表示序数(跑第4名),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数的内涵。又如:学校发放学生证后,学生对八位数的学生证号就不甚了解。教师对号码的编排不妨做出说明:前四位数表示入学时间,中间两位数表示班次,后两位数是其在班级中的学号。学生对蕴涵其中的规律明了之后,拾到诸如“20080210”的学号就会做出分析,知道这个学生证的主人应该是2008年入学,为一年级二班的学生,这样就能直接找到失主。
   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正如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教育家弗雷登塔尔教授说的:要从学生的生活中发现并创造数学。
  
   二、动手操作,发展数感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智慧的鲜花是开在手上的。”数感的培养离不开动手操作。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统计”中有一个习题:将本班学生的出生月制作成统计图。笔者执教的两个班人数均近六十人,对学生的出生月份不可能逐一问询,而这正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活动、探索、思考的环境。与学生共同探讨出课内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将学生按座位分成四大组,每大组自行收集本组成员出生月份的原始数据,并派代表汇报收集数据的情况。对几组数据进行加工,将其制成全班学生出生月统计表。由于班上人数众多,有些出生月份相对集中,书本上提供的统计图不能为学生所用。学生通过对已有统计图的观察,提出了修正统计图的方法:加长统计图的纵轴。得以将全班学生的出生月份直观地体现在统计图上。通过这样的活动,把数感的培养落实到具体的活动中,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在相对完整的统计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解数据处理的全过程,在动手实践中发展了数感。
  
   三、游戏铺垫,加强数感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伙伴,在这个伙伴的带动下,学生更容易主动地获取知识。爱玩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在数学中加入游戏的成分,能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加强学生的数感。例如“猜数游戏”:出示学生喜欢的玩具或学习用品,让学生猜测价格。先将价格出示给一位小朋友看,让他引领大家来做。学生们可以自由地直接说数,由台上的小朋友说“多了”或“少了”,直到说出正确的数为止。这样的猜数游戏,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锻炼了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把握数的大小的本领,让学生在学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又如:记忆“九的乘法口诀”时,引入的手指游戏对帮助学生记忆口诀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注:游戏方法在北京特级教师柏继明的《还原问题》课可以见到。)在这样既动脑又动手的游戏过程中,学生不再是枯燥机械地记忆或背诵。
   将数学知识包装在游戏中,使学生感到数学是富有情感的、具有活力的东西,兴致盎然中,学生个个参与,人人感受成功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于无形中加强了数感。
  
   四、自主探究,巩固数感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各种形式的探索机会,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将静态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巩固数感。对于规律性很强的教学内容,如“10以内的加法、减法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表”,“九九乘法表”的教学,笔者非常重视,舍得花时间引导学生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看看其中有什么规律。而学生的数学观察力也是令人欣慰的,加减法的算式排列规律,学生形象地将其比喻成“上楼梯”和“下楼梯”。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个舞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对数学知识加以梳理,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数学信息,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活动。如:填空□+8=□ ,21-□=□。先让学生自主完成,想出尽可能多的答案。引导学生发现:要填出两个数,先确定其中的一个数;然后让学生编出类似的题目。发挥小组合作功能,在互动交流中,增强学生的数感。对于“九九乘法表”,先让学生说一说有哪几种不同的背诵顺序,再看看自己能用几种方法背诵。学生不断给自己增加难度,一次次地挑战自我,先后出现了横着顺背、倒背,竖着顺背、倒背,斜着顺背、倒背。在一次次的背诵过程中,学生在掌握因数的排列规律后加以记忆,不断改变口诀的排列顺序,打破已有的思维定式,将知识内化,将乘法口诀熟记于心,大大提高了以后的乘、除法计算速度。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对数学更多一份感悟,多一份理解。
   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世界,学会数学地思考,是我们身处数字化的社会中不容忽视的一个课题。而数感的形成不会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渐进、沉淀、积累的过程。它需要我们在数学实践中不断扩展延伸其范围,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创设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有效的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究,不断地建立、发展、加强、巩固其数感。
其他文献
在现实生活中,幽默深受人们的喜爱,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许多相声、小品都运用幽默来推动情节的发展,收到成功的效果。教师如能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记忆力;舒缓紧张心绪,减轻神经压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语文教学效果;缩短师生心理距离,融洽师生感情。不但如此,它还能有助于实现语文学习审美化,能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和联想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期刊
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提起作文就怕,怕什么呢?怕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这的确也是一个制约着小学生作文成绩提高的瓶颈问题,为了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在作文课上,我为学生创设了适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作文情境,让学生根据作文要求来寻找作文材料,这样,训练与学生的生活和兴趣对路,学生也就喜欢作文了。   熟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于所要描写的东西如果没有兴趣,或者根本不了解,甚至是陌生的,他
期刊
[摘 要] 孩子是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处于特定的年龄段,经常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事,面对孩子的过失,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越来越引起老师和家长们的思考。本文针对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该做些什么谈谈自己的体会,希望给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一些启发和思考。  [关键词 ] 过失 责任 体验 教训      孩子常常是大人们口中的淘气鬼、小坏蛋、坏小子,这些称呼不乏对孩子的喜爱,可也包含了他们对孩子常犯下令人头痛的过
期刊
学生是具体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创设情境,激发创新精神,拓展思维,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知识,发展智能,完善人格。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乐趣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是啊,有乐趣才会喜欢,有了兴趣,才能使
期刊
新课改要求教师不能再做知识的单一传递者、照章行事的盲从者,而应当成为发掘资源的向导,寻求机会的组织者,思想和技术咨询的指导者,个性发展的催化剂。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将学生的发展置于教育的中心位置。教师既要按教学的客观规律办事,即结合学生的实际与教学目的、重点、难点,遵循循序渐进和可接受性、分析思考性原则,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这就要求注重实际,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要想达到这一目的,科学的“课堂提问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多媒体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由此可见,数学教学需要改革和创新,我们应该积极寻找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的整合点来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和信息素养。那么如何让学生在“
期刊
数学集体备课是培养教师、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佳方式之一。数学集体备课不仅提高了备课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育教学的质量,也反映出数学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个性风格。   学校一般按年级设置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由教研组长按学期初的备课计划安排,指定一位任课教师拿出某教材的基本预案,再由全年级任课教师讨论,最后形成某教材的基本教案。这个集体备课的教案是一种“保底”措施,所有任课教师在这个教案的基础
期刊
课改前,“教师能否自如控制学生的思路并朝着自己预设的程序及目标适时引导,教学任务能否按时完成,教学各环节的时间安排是否按步井然有序” 等因素一般都会成为评价一位教师上课是否成功的标准。如何对课堂进行预设,在随机生成的课堂教学中更优化地创造出更具艺术化的课堂,已成为广大一线教师追求促进学生发展、促进自身成长的一种较高的教学境界。   下面,本人通过《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小组实验课中的几个教学
期刊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组织,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调动他们的能动性、创造性,使之在参与中不断提高数学
期刊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的阵地转化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求知欲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乐园,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教学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要想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就必须让我们的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现结合教学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活”的基础     爱因斯坦说:“唯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