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多一点赏识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rtualboxsc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的语文教学,让我深深地感觉到了赏识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以为要真正让赏识走进语文课堂,首先要改变几个观念。
   一是要认识到师生平等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助于教学成绩的提高。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赏识教育得以实施的前提。师生平等既是学生渴望的,也是好多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但实际教学中真正做到师生平等的又有几个?关键还是老师没有真正从观念上去做根本的转变。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的主动权在老师,老师不能真正改变观念,师生平等就只能是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思想是行动的指挥所,只有老师在心底真正想通了,觉得师生的确应该是平等的,这样的平等对人对己都有好处,尤其是对教学成绩的提高大有好处,才能真正自愿地和学生平等相处了,才可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和学生平等对话,才可能自觉地去搭建平等的师生交流平台。因此我以为,要想使师生真正平等,只有先让传统的师道尊严彻底搁浅,师生才能真正平等。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惟命是从的卑微者。只有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会有了安全感,才会充满信心,思维才会活跃,才会向教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亲其师,信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的期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恋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二是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只有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有他的成功,教师才能发自内心的去赏识学生。罗林塔尔效应实验证明,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信度越大,成就就越高。陶行知先生也曾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助都具备成功的潜能,都有成功的可能,都有成功的希望。教师最重要的作用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唤醒学生的自信。
   三是要在具体的教学中实实在在地给学生赏识。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感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给予充分地肯定,尤其当学生的答案和教师的“标准答案”不一致时,或者当学生的答案显得很幼稚、肤浅甚至版面、错误时,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死,或置之不理,而应当给予热情地鼓励、耐心地引导、细心地呵护,存留其熠熠生辉的思想的火苗,这一点,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可能只是多一点耐心就可以了,但对于一个学生的影响很可能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一个学生获得审美的体验,发展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敢于表现自我。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学生在作文中的个性和创造性已消失殆尽,作文总是干巴巴的,空话、套话、假话连篇,学生的作文完全违背了自己的意愿,脱离了自己的生活实际,忘记了自己真正的内心感受,失去了其应有的鲜活的生命和色彩。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只是高高在上生闷气,或是不停地在心里埋怨学生不该如此,或是大声地吆喝学生没长脑子,这些做法都是无济于事的,相反,只能带来学生越来越不会写作,越来越害怕写作。不会写就害怕写,害怕写就更不会写了,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后果可想而知。如果教师能够站在学生的生活实际去考虑一下,就会发现,其实学生也正为此而烦恼呀!谁不想写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谁不想写出受人称赞的好作文?
  他们也想,只不过长时间的依赖“范文”的作文模式已经残酷的扼杀了他们写作的天性,消灭了他们创造的萌动和热情。
   这样换位思考,学生就变得让人同情了,心底就产生了一种想帮帮他们的冲动。于是,我就结合他们的写作难点,帮他们想了许多提高写作的简单易行的方法,如抄范文,做随笔,写自传等。在批改作文的时候,评语以鼓励为主,委婉地指出学生作文中要特别注意的一两个问题(一般只说一个);评讲作文的时候,允许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展,及时抓住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加以鼓励,以唤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和自信,有时赏析他们写得好的句子,有时赏析他们使用得准确的词语,有时赏析他们写得好的开头或结尾,有时赏析他们有价值的创意……这么一来,学生写作的热情高了,要求修改的地方也能自觉地修改了,需要重写的作文往往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又交起来让老师评阅。现在二(6)班的张博从小学升入初一时,数学成绩不错,但语文成绩较差;还有同班的方楠是一个非常调皮捣蛋的学生,经常跟“黑社会”来往,刚入学时各科成绩都不行。就是这么两个学生,现在都已成为班上语文的尖子生。我想,这与我注意了对学生的赏识有很大关系。我尝到了赏识教育的甜头,以后的教学中,我更应该将赏识教育运用得游刃有余。
其他文献
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普遍怕写作文,下笔时觉得无内容可写,即使写出来,也是结构上层次不清,感情上苍白无力,立意上流于平庸,用词不当,空洞乏味,甚至多数雷同。分析上述现状,大多数学生写作水平不能提高的原因主要就是缺乏写作的兴趣,表达能力跟不上,对生活的感受力不强,脑子里没有储备足够的素材和信息。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根据我多年来的从教经验,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写作兴趣是
期刊
大家知道,笋尖比笋身好吃,菜心比菜梗好吃,厨师深知“此中三味”。写作文章选择材料亦需如此。当前,许多中小学生作文写作的套路是“路上捡到皮夹子,红绿灯下扶瞎子,上桥帮人推车子,公交车上让位子,放学教室擦桌子”。反映到作文当中,便是选材陈旧,毫无新意,简单模仿,粗制滥造。   使学生既有内容可写又要写好,突破选材关,是写作成功的关键。如何指导学生选择材料呢?   一、着眼身边,小中见大   作文
期刊
新课程的课究竟怎样上?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组织的语文课堂的讨论是否真的有效?在这次新课改中,我尝试着把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的中,指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尊重学生为前提,落实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要使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能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教师必须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树立以学生为
期刊
教育家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生只有在阅读文章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不断地提高语文阅读水平,提升语文素养。   那么,教师应该导什么,又如何去导呢?   我觉得应该导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不管遇到什么文本都有一个破解的思路,都能独立分析出文本的妙处,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才是根本,是“授人以渔”。而其中之“渔”便是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这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新的课程结构要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就语文学科而言,加强学科的综合性就是强调一方面要加强语文生活化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语文综合化教学。   课堂教学既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也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学生的生活。课堂教学必须高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活动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对
期刊
古人云:境由心生。当唐人潇洒一挥狂草,自由洒脱的神韵便发挥得淋漓尽致。当宋人豪气挥斥方遒,保家卫国的热情便展现得出神入化。我要说:文风皆由心生!   放荡不羁的李白流泻的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洒脱。   爱国如家的陆游彰显的是“夜阑卧听风雨声,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热情。   风流多情的白衣卿相流露出的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无奈。   光阴荏苒,墨沈已干。千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的舞台上,教师将扮演一个新的角色。为了适应角色的需要,教师需要重新建构自己的能力结构,于是乎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由重教师的“教”转向重学生的“学”;由教师一言堂转向学生多活动;由一本书授完45分钟转向重朗读带、光碟、幻灯片、课件等辅助教学工具的多样化。这样一来,课堂气氛的确是活跃了很多,课容量也增大了,殊不知负面影响也随之而生,那就是“度”的把握。如若把握不好,课堂教学非但达不到预期的
期刊
阅读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较有难度的综合性训练当推开展辩论会。它既能促进阅读又能有效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初中生开展辩论会,从陌生到熟悉要有一个过程,往往需经历一定时间的训练才成;他们辩论的气质和技巧跟大学生相比自然不可同论,但也常有绚丽的色彩令人注目。笔者曾经多次开展班级辩论会,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在辩论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
期刊
我们常听家长、老师抱怨:“某某某,简直把人心都操碎了,软硬不吃,真是气死人!”真的是“软硬不吃”吗?其实没有人没软肋的,只是我们没有找到而已。我认为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前提是不带任何功利目的,保护孩子自尊心,利用集体力量教育孩子比教师单个教育效果会明显且持久。   一、利用阅读教学,驱散心灵阴影,培养阳光心态   我们九(五)班的罗林丽同学失去了父亲,她很悲痛,整天低着头,双眼红肿,我心情与她一样
期刊
语文教学有着广阔的美育天地,语文教材中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语言、自然、社会、心灵、行为的美。可以说,语文教材是一个富含“美”的矿藏,关键是看我们如何开发这座宝矿。   一、立足教材,认识美   教材所选的文本,文质兼美,如何在教学中突出它们的美,笔者认为应因文而异,抓住不同文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美育。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诗词、散文教学中的美育   首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