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多媒体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sma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多媒体运用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运用,优势体现得也十分明显。
  随着各学校纷纷采取措施推进信息技术教学的进程加快,多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但是,理想的教学媒体并不等于最佳教学效果,教学中媒体的组合是否恰当,媒体与教师的关系处理得是否妥当,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为了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还必须掌握教学媒体的应用原则和方法。
  一、认真谋划,充分准备
  教师对媒体的演示程序要统筹考虑,全面规划,合理安排,并进行认真准备。教师要根据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多媒体手段——或录音机朗诵,或幻灯片演示,或课件演示,等等。这些手段的运用,制作是要花费很多时间和功夫的,有的需要查找资料,有的需要自己制作,无论那种,都要准备充分。尤其是在现代多媒体出现后,多媒体技术实际就是计算机交互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即通过Flash课件把相关的视频、声音、图像、文字等完美的结合起来,做出教学内容丰富、色彩和色调鲜艳,能给学生极大的视觉冲击效果的。这些制作过程要花费一定时间和精力。
  因此,教师在课前要提前做好多媒体课件,反复演示,多次修改,检查相关设备十分完好,操作十分顺畅,做到准确无误;同时,在课堂上展示媒体之前,还要要帮助学生作好心理准备,即演示之前向学生说明要观察什么,怎样观察以及应思考的问题,使学生处于积极观察的心理状态。
  二、选择时机,展示求效
  教学媒体虽然具有很多优点,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把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古为今,化静为动,但是在课堂上运用和出现的时机不当,不但达不到语气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影响教学。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多媒体的展示时机要建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三维立体关系的基础上,符合学生课堂学习的心理流向。教学媒体受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所制约,并为了服务的。
  要思品知识需要激趣的时候出现,因为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学生兴趣是否浓厚,情绪是否高涨;要在知识的关键点出现,因为注意是否集中,感知是否清晰,思维是否高亢等,是决定思想品德课学习的关键。因此,从学生心理流向看,教学媒体的最佳展示时机是:学生学习兴趣淡化之时、思维抵制之时等,这才能促进课堂教学从无序向有序发展。从教学内容与媒体的切入关系看,只有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达到最佳对接、衔接、切入,方可收到好效果。
  三、“演”“讲”结合,指导观察
  在进行媒体演示时,是教师不停地讲解代替学生观察,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解决问题,这是传统教学思想与现代教学思想在媒体淙教学中的不同点。因此,“演”、“讲”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观察,思考现象与本质间的联系,是媒体演示的重点。
  多媒体能提供生动、直观的视听信息,但获取这些信息并非教学目的。何况单一的演示往往欠深刻,单纯的讲解太抽象。因此,在课堂上教师既要通过演示发挥媒体的优势,又要充分发挥词语的作用,使演示和讲解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讲解把直观与抽象,视听与思考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对直观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以形成概念,把握本质和规律。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这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情感,发展想象,启迪思维,形成智能等具有重要作用。
  四、提示要点,总结归纳
  无论是老师的讲解还是学生的观察,都是对现象过程的具体了解。在这些现象、过程中,哪些方面是重点或本质的,在教师讲解或学生观察之后,教师一定要画龙点睛地指出,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系统地掌握知识。
  五、核查理解、反馈调控
  一堂课下来,教师要通过提问等活动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观察对象,是否掌握了现象所反映的知识,就是获得反馈信息。教师要善于甄别学生反馈形式的内涵,正确洞察学生反馈信息的形式,判断其正确的意义指向,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反馈信息,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总之,教学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教学媒体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学媒体的应用,必须为促进学生学习思想思想品德课服务,要掌握正确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方法,把握多媒体教学艺术运用的法则,才能为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服务,才能发挥好它的应有作用。
  (四川平昌县土兴小学)
其他文献
“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美国心理学家布鲁斯也认为学习不应该只是一种接受过程,而应该是一个探索过程。下面是我和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一点成果与大家同享,希望能使探究性学习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一、大胆猜想大胆探索  基本不等式是高中教材的重点内容,下面我和学生(以下简称甲、乙)对基本不等式 及 进行了探究:  探究1:甲:可以从项数进行拓展猜想是否有 成立?   试证:从 的证明中受到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语文味”这三个朴实而厚重的字眼,作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逐步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提倡个性化的课堂教学。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促进语文味的生成,使课堂富有个性,充满生气和活力则是其中的一个热点话题。针对这个问题,从个性化的角度来谈谈语文味的生成。  一、个性化的丧失与语文味的匮乏  语文味的倡导者程少堂先生曾经说过,别的学科之所以没有提出“历史味”,
期刊
在新课标中提出的语文综合学习,适应了语文现代化教学的需要,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课堂集中授课形式的补充与延伸,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特别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打破了学科围城,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  在这里,平时所谓的优生与后进生,一样地有表现的机会,学生是在平等的环境中探究、交流,在活动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在这里,学生像鸟儿一样都能展翅飞翔。那么怎样组织语文实践性活动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又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目前初中阶段,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化归的思想、转化思想、函数的思想、方程与函数的思想方法等。  一、 方程和函数思想  例1:去冬今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上罕见的旱灾。解放军某部接到了限期打30口井的作业任务。部队官兵到达灾区后,目睹灾情,心急如焚,他们增派机械车辆,争分夺秒,每天比原计划多打3口井,结果提
期刊
摘要:批评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能唤起他们的警觉、注意,促其改正错误、缺点。把握好批评的艺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因“材”施教;二、因“地”施教;三、因“时”施教;四、因“情”施教。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用爱去关心、爱护学生,让学生能够虚心接受教育,改正错误。  关键词:批评 教育 艺术    批评是教师对学生不恰当的思想言行给予
期刊
心理学表明:情感是对认知对象的态度的体验,它取决于认知对象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爱意浓浓的情感语言虽不是“蜜”,但它“可以粘住一切东西”。这就说明教学语言一旦饱含爱,就能产生“听语动容”、“受言激情”、“纳言暖心”的神奇效应。  语文和其它学科相比,似乎更强调情感。翻开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那些文质兼美、图文并茂的文章中充满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亲朋好友、对同志的深挚情感,字里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难点。一说到作文,学生感到头疼,老师也感头疼——学生无材料可写,无事可记,无理可说,无情可抒,即使写出作文,多数也是东拼西凑之作,或是以前作文的再次翻版,应该说,仅存于家门、校门之间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材料,就会使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然而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心中无材料呢?这是因为我国的作文教学历来不重视作文取材的指导,这与“代圣人立言”、“文以载道”的陈腐观念有直接
期刊
在文学的殿堂里,诗歌是最美的奇葩。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诗歌鉴赏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很大作用。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语文教师,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和实施又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诗歌教学中,语文老师假如能针对文本资料安排朗读,运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手段和方
期刊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困难易于激起人们解决问题的欲望,而问题的解决又可以让人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近期,笔者上了一堂省级公开课《庖丁解牛》(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单元第2篇课文),赢得了听课专家、同行的一致好评。下面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设计。  一、以漫画激趣  上课之前,布置学生使用工具书自读课文,疏通大意,记下自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留待课堂讨
期刊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特别是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急需大批高水平、实用型外语人才。  而目前,我市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把教学重点转移到外语知识与应用能力相结合的创新教育上来,才能不断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培养更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