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资源禀赋;贸易;环境;可持续发展
“中部崛起”出现在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中部经济的发展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在中部六省中,中原地区的人口占到了27%,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对中部六省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比较研究的结果显示:河南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位居中部六省之首。
一、环境禀赋与比较优势价格理论
环境系统作为一种公共消费品,可能影响一个国家在服务部门的贸易竞争地位。如果一个国家在自然环境自净能力上具有丰裕的禀赋,则这个国家比环境自净能力稀缺的国家具有贸易竞争优势。根据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如果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产品上具有比较价格优势,它将出口该产品。
假定A、B两个国家发展相互间的贸易,且都生产两种产品1和2。p 1和p2代表A国在自给自足状况下的两种商品1 和2的价格。P*1和p*2 代表B国在自给自足条件下的两种商品1和2的价格。令p=p 1/p2 ,p*=P*1/p*2 。两国建立贸易关系的条件是p>p*或p
p*,则A国在商品2上具有比较价格优势,将出口商品2。A 国在商品1上的比较价格优势可能受许多因素影响,包括A国在商品1 生产中使用的要素密集程度、要素禀赋丰裕程度,如资本、劳动力或原材料的禀赋丰度;包括A国在商品1生产中生产力的先进程度,如基于技术的、组织的、管理系统的技术知识和劳动力的能力方面的优势;也包括A国对商品1的需求等。环境禀赋丰裕或稀缺是影响一个国家商品价格比较优势的重要要素。如果A国的环境质量差,需执行一项环境政策,如征收一项污染物的排污税,则污染密集型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这意味着A国这类产品的比较价格优势下降,国家的贸易竞争地位将受负面影响,出口将下降。
二、地区优势
(一)中原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
中原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矿藏34种,主要有煤、铝矾土、耐火粘土、水泥灰岩、油石、硫铁矿和石英砂等。天然油石矿质优良是全国最大的油石基地之一;中原地区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花生棉花、经济林果等粮食作物和苹果、梨、红枣、柿饼、葡萄、西瓜、大蒜、金银花和黄河鲤鱼等农副土特产品;中牟、新郑、荥阳是全国重要的粮食基地县。
1.中原地区铝工业基础雄厚
现有电解铝企业28家,铝土矿资源和一、二次能源都很丰富;是全国的消费中心,铝产品辐射全国各地,运输成本低廉,有利于增强铝产品市场的竞争能力。中铝河南分公司是国内惟一具有完整产业链的特大型铝联合企业,年产氧化铝130万吨,可以带动电解铝、铝加工、炭素等一大批相关行业的发展。境内驻有国家惟一的轻金属研究机构——郑州轻金属研究院和沈阳铝镁设计院郑州分院、长铝公司设计院、中铝研发中心等四家涉铝研究机构,堪称中国铝工业的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区内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7000多名,其中涉铝专业中高级技术人才3000多人。
2.中原地区盛产小麦
年产量超过200亿公斤,为本区域的食品加工提供了可靠资源保证,为食品深加工和贸、工、农多种产业的有机结合创造了条件。经过近年来的发展,中原地区的食品工业粗具规模,一些行业在全国达到领先水平,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潜力。河南工业大学的前身郑州粮食学院是亚洲惟一的粮食高等学府,为本区域食品工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食品工业已成为中原地区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3.中原地区的交通优势明显
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客运中转站之一,陇海铁路、京广铁路在这里交会,还有亚洲最大的货运编组站,物流畅通。
4.我国首家农产品期货交易所
郑州商品交易所,落户中原地区,其综合经济功能是其他企业不可比拟。从棉花期货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的半年间,其价格发现功能日渐凸显。上市半年以来,共成交461万手(约折合2303万吨),日均成交38099手(折合190495吨),与经历了130年历史、全球最大的棉花期货市场——美国纽约棉花期货市场相比,自上市的第二个月起郑棉日均交易量就相当于纽约市场同期量的19.54%以上。中国棉花期货合约以及其他农产品合约在郑商所的推出,可以使中国涉棉、涉农企业在国内进行期货交易和套期保值,这不仅可以使这些企业规避风险,也有利于中国农产品权威价格的形成。
5.中原地区的纺织工业有着雄厚的基础
国家在上世纪50年代在郑州投资2亿多元,先后建成了国棉一、三、四、五、六厂5个大中型棉纺织企业及与之相配套的大型印染厂、纺织机械厂、纺织器材厂等企业。另外还有4所纺织院校,有充足的人才储备、技术优势。整个纺织工业区方圆6平方公里,驻有10万纺织产业大军,再加上年产能为50万锭、1.5万台布机的郑州二棉,中原地区有成为全国纺织工业基地的硬件。而且中原地区具有原料优势。
(二)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决定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
过去20年来,经济发展、贸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国际经济合作中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人类关于保护环境和促进现有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可持续性开发利用的认识日益深化,有关环境方面的政策措施日渐完善。基于经济的和行政的原因,政府还会采取直接的管制措施。政府出于环境目的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往往对贸易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一,政府的环境标准可能会影响企业之间的竞争条件。
第二,环保标准要求不太严格的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以及转轨经济国家)的企业担心他们的产品可能会受到进口国贸易措施的制裁,这些企业所采用的环境标准达不到进口国更为严格的要求。
第三,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关注人类面临的臭氧层破坏、物种变化以及濒危动物保护等共同问题,由此产生了一个新的贸易议题,即针对全球环境问题而制定的国际性环境协议是否应该包括一些条款,要求成员限制与非成员的贸易往来,以迫使非成员加入国际性的环境协议。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在一个健康运行的市场经济中,价格反映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和消费者偏好。
价格的作用之一就是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扭曲的价格掩盖了大量的环境资源浪费,刺激了对环境资源的过度损耗。当市场价格非但不能反应对环境起破坏作用的各种行为的后果,甚至还发出关于环境资源最佳配置的错误信号时,就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当。资源配置不当不仅造成新的环境问题,使恢复环境所需要的投入大幅度增加。这种关系通过强化竞争能够导致更有效的要素利用和发展模式;通过贸易扩张和鼓励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减少贫困;通过市场自由化增加环保商品和服务的供给;通过不断进行的多边协商促进国际间更好的合作。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贸易是获取环境保护所需资源的主要手段。
中原地区在我国及全球化经济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决定了本地区经济的发展也需走贸易这条发展之路。现实的数据表明:开放度已经制约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 截止09年上半年,中部六省GDP平均增速9%,比去年同期回落4.3个百分点,但比一季度加快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7.1%)1.9个百分点。
通过对中原地区资源禀赋要素的分析,依据资源禀赋及价格比较优势理论、及WTO有关规则对贸易的要求,一个地区只有把环境的治理与经济的发展和谐的结合,该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才可能转化为价格竞争优势,才能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