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孩子飞翔的翅膀 音乐,人类美丽的乐章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z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课是传授音乐知识,培养音乐能力的学科。音乐刺激可以直接激起儿童进行各种活动的意向,是引导儿童发展的不可替代的因素,对于儿童认识情感、意志的发展都具有意义。音乐可以训练儿童的注意力,可以锻炼儿童的观察力;可以提高儿童的思维力,唱歌可以发展儿童的记忆力。可见音乐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音乐课的重要性就更不用说了。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孩子的兴趣,可以让音乐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键词:兴趣 飞翔的翅膀 音乐 人类 美丽的乐章 加油
  
  兴趣,孩子飞翔的翅膀;音乐,人类美丽的乐章。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一种倾向性意识。产生这种倾向意识的主要原因有两种。其一, 是情感的原因。如:人们喜爱音乐就对音乐感兴趣,喜爱绘画就对美术感兴趣,喜爱发明创造就对科学研究感兴趣等,其二,是需要的缘故。这种需要,既有物质的,更有精神的。如:人们对衣食住行上的兴趣多产生于物质的需要,而人们对音乐、美术、文学、戏剧、舞蹈上的兴趣则多产生于精神上的需要。
   兴趣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类。一般说来,由事物或活动本身而引起的倾向意识为直接兴趣。如:学生喜欢唱歌、听音乐、演奏乐器、绘画……都属于直接兴趣一类。而对事物或活动本身没兴趣,但对它们所产生的结果感到需要,转而对事物或活动本身产生倾向意识为间接兴趣。如:学生对学习,视唱练耳本身感到枯燥乏味,但觉得视唱练耳对提高音乐能力有益处,进而对视唱练耳又产生兴趣。
   这种因需要而产生的倾向意识属于间接兴趣一类。不能持久而昙花一现的兴趣为“短暂兴趣”;能够持之以恒并成为个人心理特征的兴趣为“稳定兴趣”。短暂兴趣不可能使人们获得系统深入的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技巧, 也不可能培养出较高水平的专业能力。但是,短暂兴趣可能转化为稳定兴趣,成为稳定兴趣的桥梁。而稳定兴趣则是人们成才的动力与条件。所以,古人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们的兴趣,一般要经过三个发展阶段。即:有趣阶段、乐趣阶段及志趣阶段。
   有趣阶段的兴趣是一种低水平的、不专一的、不稳定的兴趣,而且多表现为直接兴趣。
   乐趣阶段的兴趣比较专一而稳定。由此而来的是,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并且,他们能从中寻找到乐趣。
   志趣阶段的兴趣是一种高水平的、较为专一的、稳定的兴趣。这个阶段的兴趣已经不再是表面上的了,而是要探求事物的本质并期望能掌握其规律、搞出一定的成就。因此,志趣阶段的兴趣将引导学生步入成才之路。
   兴趣,有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及提高学习效率的功能。如果针对他们学习音乐来说,那么,兴趣就是他们打开音乐圣殿的金钥匙,也是他们邀游音乐世界的矫健翅膀。因此,诱发、培养并稳定学生的音乐兴趣乃音乐老师的重要任务。
   兴趣的产生与发展是和人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因此,在学校,创造好的音乐环境应从下述几个方面人手:
   一、布置理想的教室、校园环境。例如:在教室、楼道的墙壁上适当地悬挂音乐家的画像,张贴一些有教育意义的音乐格言,还可以办音乐板报、墙报等。
   二、利用学校的广播站,播放介绍优秀的音乐作品,还可以播放有教育意义的音乐家故事或音乐评论等。
   三、组织各种音乐社团,给学生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如:合唱团、器乐团等。
   四、组织各种音乐竞赛,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发现并培养各种音乐人才。如独唱、重唱、小合唱、合唱比赛,独奏、重奏、小合奏、合奏比赛等。
   好的家庭环境及社会环境对激发、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也很重要。因为,它们对学生形成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及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影响很大;所以,形成一个统一的、互为补充的家庭、学校、社会音乐环境十分必要。遗憾的是,我国目前的情况很难达到这种水平。由此而来的是,在学校中创造理想的音乐环境就尤为必要。
   学生能否产生并发展音乐兴趣,往往受音乐老师的影响颇深。老师对音乐艺术的热爱程度、对音乐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程度越高,那么, 他的学生对音乐产生强烈的兴趣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反, 老师对音乐艺术若即若离,对音乐教育事业冷漠处之,他的学生就很难对音乐产生兴趣。再有,音乐老师在仪表、教态、教学语言、教学方法等问题上如细心处理, 也有助于其兴趣的产生。之外,培养学生兴趣时,在启发、诱导学生的工作中,可注意下述问题:
   一、要精选音乐教材,这是促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的先决物质条件。现“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内容很好,它强调“以审美为教育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教师只要认真钻研透了教材,就有可能达到目的;在选材上,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补充一些实用的教学内容。
   二、学生都有适应集体意志的愿望,有与集体合作的愿望,有优于别人的愿望,也有得到集体赞许的愿望。这些心理活动,都是激发、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有利因素。巧妙地利用这种积极因素,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提出明确标准,引导学生去努力实现这些目标,使他们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验到创造音乐的乐趣。这是激发、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采用表扬鼓励的手段激发、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也很必要。但是,采用这种方法时应因人而异,要考虑不同的对象。值得注意的是,表扬鼓励一定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言不由衷或言过其实的表扬鼓励会适得其反.有时,会严重地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
   四、培养学生稳固的音乐志趣,还可通过分析名人名言、讲故事与个别学生谈心等方式引导他们提高认识。使他们认识到,音乐犹如目光、空气、粮食、水一样,乃是人类精神生活之必需。
   总之,祖国的明天需要一大批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良好的艺术修养是合格人才不可缺少的部分,学生兴趣的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基础,以此为动力,学生在艺术教师的引导下,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才可能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合格人才才可能真正实现。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K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5-0172-02  《史记》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先河,这一体例遂成为中国古代史书的正统,沿用两千多年,同时“纪传体”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后,“史传”传统与“诗文”传统并举,
期刊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5-0271-02  摘要:暧昧表达是日语的显著特点之一,它反映了日本民族的生活伦理和文化个性,也是日本人生活态度的反映。日本人进行交流时,常常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揣摩,再三考虑措辞进行表达。为避免让
期刊
“职业倦怠症”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一个人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在日复一日重复机械的作业中,渐渐会产生一种疲惫、困乏,甚至厌倦的心理,在工作中难以提起兴致,打不起精神,只是依仗着一种惯性来工作。因此,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师克丽丝汀·马斯勒将职业倦怠症患者称之为“企业睡人”。据调查,人们
期刊
常听到有教师在感叹:我班有几个差生真是无可救药,上课也不听,作业也不做,真拿他们没办法!其实,在这些所谓的“差生”中,又有几个是真正的“弱智”?除了不爱学习以外,他们什么都正常。在当今时代,我们农村学校的学生,留守孩子居多,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大多不能够与学校教育同步,让他们养成了偏激、厌学等不良性格。关爱学困生、转化学困生就成了教师的重要任务。作为老师,我们不应该歧视他们,更不应该轻易放弃他们,而
期刊
高考前夕,每个学校都把高考迎考工作看成学校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都使出了自己的浑身解数,积极紧张地应战。方式林林种种,有些学校组织所谓专家讲座,名师“打”题;有的模拟高考试题,还有一些学校使用一些所谓的高考‘密卷’,有的干脆实施题海战术,,还有一些学校干脆放学生回家复习,有的甚至请家教老师在家里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方法颇多,让人眼花缭乱!但我个人认为不管是实施题海战术,还是放任学生回家复习,或是不惜
期刊
一、深入剖析、挖掘问题  审视当前的词语教学,存在着弱化、简化、僵化的“三化”现象,具体表现为:1.浮光掠影,一读而过。出示词语,检查性地读几遍,难读的跟读,难写的字稍作提醒。这样的词语教学只停留在读音字形上,未涉及挖掘词语文化的内涵。2.形式单一,一问而已。“你了解哪些词语?哪些不了解?”然后让学生口头说说,就进入课文的学习。这种教学因词义、词韵没有得到应有的开掘,显得呆滞、缺乏活力。3.不闻不
期刊
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只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即学生学习的内部推动力,才能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全体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  然而,由于在初中课程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都只过分重视语数外,而忽略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特别是在初一、初二阶段,到了初三阶段,历史课程安排时间就更少,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历史教学的任务就变得更加的艰巨,而历史教师在设计课堂教
期刊
在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及上一轮高中化学新教材实施过程中,化学教育界积累了一定的研究落实新课程、推进新课程的经验,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教学存在着以下问题:部分教师不注重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教学内容缺少时代性、人文性和教育性,学生学习比较被动,思维层次低,学生觉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枯燥无味,难以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和发展。  沼气的生产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彻底改
期刊
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两千年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学习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和乐不可分”。由此可见,在学习过程中,浓厚的兴趣会促使学生个体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态度,推动他们兴致勃勃地去进行学习。在低年级阶段,为提高写作有效课堂、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教师必需独具匠心,让他们找到写日记的快乐。如何在低年级阶段引导
期刊
寫过文章的人都有种体会:有时搜肠刮肚挤不出一点“牙膏”;但有时却不用多想,而思泉涌、妙语连珠。学生习作,当然也是如此。这涉及到写作的“灵感”。而“灵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它是飘然而来,稍纵即逝,绝不是神妙莫测的东西。夏衍前辈曾说过:“所谓灵感只不过是作家从生活实践中长期积累起来的材料,从量到质的那一瞬间迸发出来的火花而已。”鉴于此,在指导学生的习作教学中,我们不应当让学生坐等灵感的到来,而应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