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创新研究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yy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之间关联性强,契合度高,教育对象一致、功能目标相近、内容相互融合,存在诸多的耦合同构要素。根据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及发展情况,分析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分立现状,同时以“三螺旋理论”为依据,从“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完善课程设置体系、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创建有效管理模式”等角度提出了融合路径。
  关键词:创新创业理念;创新型人才;“三螺旋理论”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18.043
  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高等教育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要牢固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由“两张皮”向有机融合的转变。现实中,专业教育与新兴的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成为一体,而是处于一种各自为战的分立状态,有时甚至相互掣肘。如何探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提升培养创新人才实效,是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
  1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及发展历程
  专业教育是高校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专业教育内涵体现在“专”字上,它侧重于对专业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专业教育来说,它的本质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专业型人才,因此具有一定的職业倾向性。到目前为止,我国以开展专业教育为主的高等教育已取得了优秀的教育成果,在该教育体制的培养下,使得一批又一批的专业型人才涌入各行各业,努力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
  据相关资料显示,早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便第一次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型教育理念。到了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教育国际研讨会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它的提出,使得创业教育受到了较高的关注。在1998年的首届教育会议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再一次明确指出:“高等教育应该给予创业教育更多的关注,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该观点一经提出,创业教育便被纳入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中,各个国家的教育部门和高校也相继展开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创业教育理念由此形成。迄今为止,创业教育也走过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在这三十年中,国外高校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而且取得了优秀的教学成果。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相比国外起步晚,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还有差距,因此更迫切需要探索教育新途径。
  2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分立现状
  2.1 教育观念不同
  作为高等院校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专业教育理念注重的是“言传身教”,其教学形式较为成熟,目前是高等教育的主要教育形式和载体,是学生走向岗位做好工作的基础,是常规教育理念和固定的教学思维的集中体现;创新教育侧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开发,是对创新理念的培养熏陶,是智力潜能的挖掘与启迪;创业教育相较于前两者,它的教育形式更为新颖,成果更为实际,它主要是培养开创型人才,让学生从求职者变成为职位的提供者,也就是实现学生的自主创业梦想,自己成功当老板,为他人解决就业问题,体现了一种实干精神。上述三种教育目的虽然都以教书育人为主要任务,但由于教育观念不同,评价机制不一,教学手段多样等原因,所以教育效果各有侧重。因此,如何提炼三者育人价值,整合三者育人内涵,从而提高创新人才培养实效值得高校思考与探索。
  2.2 课程设置不合理
  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平稳有序的发展,其中专业教育做出了贡献,但随着国家经济结构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革,专业教育课程设置还沿袭过去的教育教学模式,教育理念同质化,课程自主性不强,课程整体结构不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要,长此下去,必会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新兴教育,和专业课程相比,相关课程设置还处在探索的过程中,在“双创”背景推动下,部分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大都仅停留在创业基础等初级教育阶段,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还是各自为营。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类课程与我国还是有着极大的反差,据统计,到2010年为止美国已有近两千所学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其发展速度和课程设置经验,为我国高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提供了有益借鉴。因此,如何使创新创业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相互融合,值得我们重视反思,以便提升我国的创新人才教育质量。
  2.3 师资力量薄弱
  古之韩愈有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一个老师对学生的重要性。当前我国高校师资队伍总体水平不错,教师学历高、专业强,但是站在“双创”人才需求背景下,师资队伍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高校从事专业教育的教师,他们虽然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灵活的教育技巧以及端正的工作态度,却缺少职业履历和创业经历,这种先天不足的情况,所导致的后果就是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或走过场,这些专业教师由于自身创业经验不足,创新意识淡薄,因此教授学生们的课程大多是理论化居多,即述而不作,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还有一批专职教师,这里的“专职”教师指的并不是专业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而是那些从企业或创客基地聘请指导学生创业的相关管理人员,此类教师对国家政策和创业实务操作可谓得心应手,但教学理论性、系统性和连续性也明显不足,因此也难达到满意效果。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过程中,教师在其中担任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高校要注重对校内外人才资源的整合,争取创建一支既有丰富教育理论阅历,又有专业技能的师资团队。
  2.4 管理模式不科学
  由于国家体制和高等院校组织机构设置不同,所以管理方式也各有千秋,在管理的过程中,高校往往没有捋顺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导致管理归口分散,以至于创新创业教育多处于边缘化,主管部门多样化的状态,存在你管我管都可管的多头管理局面。如开展“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主管部门可是人力资源部门,也可是网络信息管理部门等,最后导致学生精力分散,教育难以形成合力。部分高校管理模式设置不科学,主要表现在各部门领导互不沟通,各自只关注自己所分管的工作,教务处只注重专业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处只关注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及比赛结果,而缺乏对专业和创业项目之间协调有序发展。企业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也关注不足,只是在技术攻关和管理失调时才想到人才的可贵,只有在招聘会上难以找到合适人才时,才发出“千里马”难寻的感叹。因此,就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而言,国家、企业、高校三者之间建立一个科学的管理模式,不仅能够弥补创业教育的管理缺失,还能提高创新教育的管理水平,从而为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   3 “三螺旋”理论下的教育体系
  亨利·埃茨科威兹在《三螺旋》一书中详细阐述了三螺旋型理论,他认为:所谓“三螺旋”就是一种创新模式,是指政府—企业—大学等三个组织在创新过程中密切合作,相互作用,同时每一方都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地位。“三螺旋”理论的精髓是打破物理原先规律,走出事务既定界限,依据相互促进,彼此支撑,效率至上的原则,对物理重新组合或兼并,产生新的业态模式或新的工作环境,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和提升效能的创新模式。
  基于“三螺旋”内涵,我们在开展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合研究过程中,完全可以借鉴其创新模式培养具有创业能力、创新精神和专业技能的新型人才。“三螺旋”教育模式主要内容包括推动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这三者的快速结合以及整合教师资源、课程设置、教学形式等内容,“三螺旋”教育融合模式中,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三者不是独立存在,而是三者教育各个部分相互关联,因此我们可以把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看成三个教育模块,各模块末端都蕴藏着相关教育链条,每条教育链条资源内涵丰富,所涉及的课程都是由实践课程、基础课程、理论课程等各课程构成,教育链条课程性质各有差异,侧重各有所长,但知识效能互补促进,知识要点相辅相成,这就为创新型人才所需的综合知识积累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外,在“三螺旋”教育融合模式中,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所属的知识链条总是一直处于活跃状态,依据“三螺旋”特点,三链条在动态发展过程中,关系互相对应和制约,具有稳定的特征和协同要求:第一,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三模块链条在交叉结合、上升的过程中,三者各自既保持独立,同时内核之间相互渗透;第二,三链条之间教育理念相互移植,知识热点相互融合,产生新教育的力量,呈螺旋上升状态,最后且处于最佳位置。因此,通过“三螺旋”教育融合模式,这对我国双创教育事业会产生带动作用和深远的影响,从而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专业知识水平较高、综合素质过硬的当代大学生。
  4 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4.1 改变传统教育观念
  教育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革故鼎新,如果教育和社会脱轨,那么教育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社会的发展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所以说,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摒弃落后的教育体系是现代社会进步的要求。首先,理念上的转变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正确的指导教育改革的方向,笔者认为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就是适应社会发展,符合社会所需的精神提炼,高校树立专业教育和两创教育一体化的教育理念,它能够促进三者教育的快速融合,协调两创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教学时间,实现三者教育的目标有机融合。
  一是让多样化的教育理念代替以往单一的教育理念。在这过程中,要对两创教育有充分的认识,因为两创教育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大量的创新创业人才,即指导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实现自身理想,创造自我价值。二是要树立专业教育和两创教育相统一的教育理念。两创教育是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提出的更深层次、更具体化的一种教育形式,它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在提高专业教育水平的同时,要将两创教育作为其发展的一部分,进而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三是要将专业教育、创业教育和创新教育一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就我国当前情况来看,即便创业、创新教育发展势头强劲且广受关注,但在部分高校却依然被排除在课程教学之外,所谓的发展也有虚张声势之嫌疑。所以,把创业、创新教育和专业教育一同列入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做法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4.2 完善课程设置体系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当前两创教育在业界看来并不属于“正规教育”,作为当前跨专业和学科的新兴教育,两创教育的地位和影响力与专业教育相比还 比较薄弱。因此,到目前为止我国部分高校还没有将两创教育课程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中,即使开设了此类课程,但课程地位不高,课程性质多处于选修课或素质拓展讲座等可有可无的现状,上课多采取以年级单位、大班形式开展教学,上课时间排在晚上或周末,这种做法对于学生来说,不利于其创业积极性的提高,对于两创教育的发展来说,也无疑是不小的阻力。所以,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要把两创教育观与现实教学加以融合,高校要根据专业特点和行业特色,结合地方产业现状,实现人创新才培养目标。
  此外,在专业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授课教师要注重对两创精神的培养,即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多用鲜活的案例教育人,用身边榜样鼓舞人,用多样的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课程设置方面,高校可结合校情校史开发、编写既兼顾创新创业又融入学校专业的校本教材,要注重对学生管理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增加注重理論联系实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4.3 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创建优秀的教师团队需要整合教师资源,纵观当前我国高校师资情况来说,高校专业教师基本配备齐全到位,但是所谓的“专业”只限于具有熟练授课技巧和较高文化内涵的层面上,而真正具有丰富的职业履历和较多创业经验的教师寥寥无几。在这种情况下,若想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可以说是极不容易,所以在如今看来,整合高校人才资源,打造一流的师资团队是至关重要且意义深远的。
  在增强师资力量的过程中,高校要立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选派一些教师到企业学习进修,前提条件是这些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文化功底和较强的学习、总结、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这种进修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加他们的实战经验,从而更好的指导大学生的学习和创业。此外,高校有必要聘任一些有些丰富阅历经的兼职教师,他们可以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也可以是优秀的企业家或者成功的创业者。以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为例,该校开设的创业课程都是由阅历丰富、具有创业经历的客座教师教授的,他们把自己的创业历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吸取的经验教训分享给学生们,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之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作为高等教育的新领域,创业教育具有较高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因此,高校着手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的举措是势在必行,因为只有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才能进行接下来的教育工作,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4.4 创建有效管理模式
  合理高效的管理,是一个组织取得成功的基础和保证,要想创建有效的管理模式,就必须从我国情和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只有做到“对症下药”,才能使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下成为创新型人才。在完善管理模式的过程中,政府、企业、高校这三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从“三螺旋”理论的角度来看,建立关系多元的联合体,即实现高等院校、教育部门和各类资源的三者统一是至关重要的。
  就政府来说,它不仅能够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推动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还能在整个创业过程中支持、引导大学生,使之实现自主创业的梦想,比如说,政府可以专门设立高校创新创业领导小组,提供创业资金场地扶持,减少行政审批程序等措施。就企业而言,企业要肩负社会责任,充分发挥企业培养人才造血功能,参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教育,依托企业设备、场地优势,联合高校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企业科技孵化中心等,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作为实训教材编写、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暑期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实现和高校、企业双方共赢。对于高校而言,推进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建设,更离不开和政府、企业两者的合作支持,在政府健全的管理体制下,在企业积极热心的参与中,三者的协调配合,互通有无,互为兼顾,互为促进,只有这样,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才能取得成效,实现互利共享。
  参考文献
  [1]王创.扎实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J].高教探索,2016,(10):5-7.
  [2]王莉方.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模式探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6,(8):182-183.
  [3]张绍丽,郑晓齐.专业教育、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分立与融合——基于“三螺旋”理论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6) :100-104.
  [4]佟林杰,孟卫东.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区域人才共享模式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4,(1):93-95.
其他文献
摘 要:地震遗址是对地震灾难的历史见证,是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唐山的防震减灾文化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形成的特色文化,是唐山文化的品牌。作为这一品牌的鲜明的文化符号,地震遗址在防震减灾文化建设中起着强有力地推动作用。  关键词:地震遗址;灾害;防震减灾;文化;抗震精神  中圖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18.013  文化是一个民族、
期刊
摘 要:本科优秀毕业论文是学校教育成果的重要体现,本科生毕业论文数量大,不乏优秀之作, 对其有效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化工作也应提上日程。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图书馆自行开发建设的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优秀毕业生论文数据库》,论文数据录入严谨、规范、完整,真实记录本科教学水平和学术成果, 成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成果的亮点之一。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电子版本科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特色资源 
期刊
摘 要:河南省是我国人口大省和高考大省,但高等教育却“大而不强”,存在着优势教育资源稀缺,资金投入不足等突出问题,相关研究一直把河南省列入“教育投入薄弱型”省份。长期以来,民办高校作为社会力量对国家办学的补充,一直处于拾遗补阙的“配角”地位,在办学层次、教育质量和综合实力上要明显低于公办高校。经过30年发展,河南省民办高校在数量和规模上已具相当的实力。截至2017年12月,河南省共计55所本科高校
期刊
摘 要:探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伊犁州与哈萨克斯坦基于行业企业群和基于双方交易市场的两种商贸物流国际合作模式,提出构建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网络节点三者相结合,功能完善、流通畅捷、高效合理的商贸物流体系结构,对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商贸物流;国际合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
期刊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的日益发展,社会对环境的关注度也越来越强烈,化纤行业作为重污染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对大气、土壤等造成严重污染,并且不可逆转,因此,以三家具体的化纤企业作為分析样本,对不同化纤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和内容进行比较研究,得出最佳的披露模式方案,并归纳总结当下化纤企业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普遍问题,最后提出完善对化纤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及建议,希望对未来化纤企业在环境会
期刊
摘 要: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有创业意向的同学占比较高,大学生创业园作为创业教育的配套设施,是检验大学生创业想法是否符合市场需求的重要一环。调查发现,X学院大学生创业园存在学生创业项目进驻少,使用政策宣传不足,准入和退出机制主观性较强,学生创业意向与创业园规划导向不匹配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大学生创业园运营效率和效果没有达到预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阶段,培养具有创新和创业双创能力的现代化人才是助力转型的重要因素。高职导游专业以培养具有跨界融通能力的国际导游为目标。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带领下,旅游业也在经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需适应新时期新要求的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双创型导游。在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中,构建合理的训练体系是学生专业技能养成的核心环节。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导游专业为
期刊
摘 要:对2007-2016年江苏各城市旅游经济密度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在时间特征方面,江苏各城市旅游经济密度均呈现出不断增长的特征,旅游经济密度增幅较大的城市均处于苏南地区,但是旅游经济密度增长率较高的城市以苏中地区和苏北地区的城市为主;从变异系数来分析,江苏各城市旅游经济密度之间的差异呈现出逐渐缩小的趋势特征。(2)在空间特征方面,通过对2007年和2016两年的数据对比可知
期刊
摘 要:主要分析了环保产品和市场的特点,全面阐述了广州启立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的经营环境,以现有的优势及成果,制定正确的应用营销战略,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为企业选择更加合理的营销方向和提高企业竞争力提供参考。同时通过对我国环境现状的分析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呼吁公民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环保设备;臭氧;PEST分析;STP分析;4C营销理论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do
期刊
摘 要:从财务竞争力角度出发,选取工程勘测设计类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从企业规模、生存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创新能力五个维度,通过九个财务指标对A公司的财务竞争力进行评价和对比分析,找出差异,提出提升企业财务竞争力的建议。  关键词:财务竞争力;勘测设计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18.072  1 A公司财务竞争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