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tt_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表述有三个核心,即“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新课程标准》为初中语文学习开辟了全新内容。开展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可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有些地方、有些教师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实在是件遗憾的事。那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呢?
  
  一、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认知不到位
  部分教师认为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附属”、“添头”和“装饰”,在教学中不作为重点。这样的教学随意性强,缺乏计划性,过分依赖课本,唯教材是从,把综合性学习当作课文来讲,或当作课堂作业来完成。把过程当作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只重视活动成果的交流,只重视活动终结时的评价,缺乏生成性。教师走下了讲台,却搞起了“垂帘听政”:教师定目标,学生去完成;教师定程序,学生去实施。还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是简单地让学生看看,就匆匆而过,根本没有组织活动,没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在学习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探究与收获的快乐。
  (二)学生参与意识差
  有的学生对综合性学习持怀疑反对态度,常常担心“非语文”内容介入过多,认为弄一些与考试“无关”的东西是在浪费自己的学习时间,尤其是那些成绩比较好而又性格比较封闭的学生更是如此。
  (三)学习内容泛语文化
  有些教师在开展综合性学习实践时没有遵循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这一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将综合性学习课上成科学课、艺术课等,没有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出发点,没有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主要目的。综合性学习课上成这样,无疑是脱离了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
  由于受中考竞争的影响,综合性学习课还没有真正纳入评价与考核体系中,从学校领导到教师以及家长,往往都不重视综合性学习。学校担心安全问题,家长担心孩子成绩,教师懒于组织实施,最后还是“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学什么”,使得综合性学习在“学校不支持、教师没干劲、家长不愿干”的环境中形同虚设。
  (二)教师指导乏力
  部分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研究不够深入,对其内涵理解不够透彻,即使指导,也缺乏正确的方法。例如,有的教师在组织实施“我爱我家”这一综合性学习时,把课文中设置的“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妈妈的唠叨”三个情境看成是为作文而设置的活动主题,把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完全上成了“活动作文”课。在这一观念下展开活动,学生势必为作文而选择活动主题,为作文而收集、取舍素材,为作文而制造故事。实际上,这里的三个活动尽管都有作文要求,但“作文”不是主要目的,它只是活动结果的一种呈现形式,只是为评价提供一种手段。除了“作文”之外,设置这一单元还有以下几个期望:①培养学生探讨、追寻、调查研究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留意身边生活的意识;②在对家庭中平时不被注意的寻常小物小事的调查了解中,体验生活的底蕴及蕴藉的情意;③在活动过程中感悟关爱,理解关爱,体验爱心,生发爱心。
  (三)物质条件不支持
  综合性学习所需的物质条件,如信息技术设备、图书资料、良好的人文环境,还有走出校门开展活动所需要的经费等,得不到落实。有时,同一年级由于平行班级多、学额大,活动起来困难多,如开展参观企业、社区、厂矿等活动,有些单位婉言谢绝,不予配合。
  (四)教材选题比较随意,教师不易把握
  综合性学习课程开设的理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锻炼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在36次的综合性学习范例中有的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的培养,有的则只突出了写作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如《微笑着面对生活》、《走上辩论台》,这些综合性学习以演讲辩论为主,主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却没有任何探究层面的目标;又如《探索月球奥秘》、《追寻人类起源》、《走进小说天地》、《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这些综合性学习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为主,听说能力层面的目标就不太明显了。
  
  三、提高综合性学习的方法
  
  (一)转变观念,加强课程培训
  通过课程培训,让师生、家长更多地了解新课程,认识到综合性学习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市县教研部门也可以牵头成立语文综合性学习备课中心,合理设计与制订综合性学习的指导方案,并形成活动方案资料库。
  (二)利用地方文化,开发综合实践课程资源
  “综合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综合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展览馆,布告栏、报栏、各种标牌广告等。教师要善于活用文本资源,拓宽学习空间。比如,在开展《关注我们的社区》这一综合性学习的时候,由于农村没有人群集中社区,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去探究家乡的发展变化和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探究家乡变化中的人们思想道德和观念的变化,对家乡的建设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等,这样,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领域里展开适当的综合性学习并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
  (三)开展活泼、生动、多样的活动教学
  把课堂教学设计成情节型、活动型,综合各种门类的知识技能与表现手法,学生会更有兴趣参与,学习效果会更好。电视上很多大家喜闻乐见的栏目和表现形式都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展现,如“幸运52”“开心辞典”“快乐大本营”“实话实说”“辩论赛”“表情动作猜词(成)语”“倒装句”、“戏剧小品”等。如在《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中,带领学生开展模拟“实话实说”节目的活动,教师做主持人,邀请几位学生当嘉宾,前排学生是现场观众,其余学生则是电视机前的观众,随时可以拨打热线和现场进行交流,全员调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获得对学习的体验,引导学生把书本、伙伴、老师的丰富学习资源内化为自己的财富,从而形成学力、发展个性。
  (四)要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
  综合性学习的突出特点就是“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在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不少语文教师已经一改“唯语文”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解决综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但是,我们也看到不少教师忽略了语文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盲目地根据活动提纲引入不少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把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为“生物活动”、“地理活动”,甚至是“合唱活动”等,偏离了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综合性学习始终姓“语”,它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因此,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前提是必须立足于语文学科的发展,必须注重学生字、词、句、篇的整体发展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提高。
  (五)强调全体学生参与
  综合性学习的组织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小集体取得的成果,而忽视了每个学生是否参与创造成果的过程。学生组成合作小组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小组的人数一般控制在4~6人,以增加学生参与、表达的机会;(2)各成员的学习程度、能力水平尽量相当,以利于他们合作与竞争;(3)学习成果的展示尽量增加形式和让学生分工或分阶段汇报,让尽量多的学生有展示的机会;(4)组长的作用非常重要,一定要选好。笔者尝试着上了一节《说不尽的桥》,笔者把这个活动分成了四个主题:桥梁大观、迷人的桥、思考调查与研究、我是桥梁设计师。把班级分为八个小组,为了让四个主题的内容都涉及到,所以笔者提前一周将这四个主题分配给各小组,每两个小组合作完成一个主题,让他们提前收集有关资料,并鼓励他们做成卡片、小报等形式,在课堂上自我展示,而且承诺要给表现好的小组加分,计入他们的平日量化考核中。这一下子激起了他们的活动热情,同学们积极热情地准备着。同时笔者也做了充分准备,上网查了许多资料,45分钟的一堂课,笔者只用了5分钟,其余的时间是每个主题展示10分钟,全班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并且发扬团队协作的精神,充分发挥出了小组合作的效果。
  (六)改革评价体制
  新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占有的资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这些层面的考查在短时间内很难培养出来。所以首先教师应当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着眼于学生语文素质的长远发展,切切实实地把每一次综合性学习落到实处。其次学校应当在每学期的课程中统一安排综合性学习的课时,在考题中要想办法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学校还可以组织全校性的综合性学习比赛,统一选题,限定时间,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探究成果,让那些富有探究精神和自主创新精神的学生脱颖而出。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全新的课型,为我们语文教学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许多方面,还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去解决。综合性学习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它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来准备,需要学生全员参与,需要学校深入改革教学评价体制,只有这样才能让综合性学习这门新课程大放异彩,愿我们综合性学习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其他文献
魔芋精粉(KF)糊化后与聚乙烯醇(PVA)共混,同时加入增塑剂甘油、交联剂甲醛。共混结束后将共混物流延成膜。考察了共混体系中魔芋精粉与聚乙烯醇质量比、甘油用量、甲醛用量、共混
对PVC/ABS软质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发现:PVC/ABS共混体系的性能是组分的函数,ABS的加入改善了PVC/ABS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在一定范围内(20~30份)随着ABS组分的增加共混体系的断裂伸长率、拉伸强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用溶液法制备了反应性单体改性PP包覆纳米CaC03母料,用IR、DSC和TGA等方法研究了母料中的化学作用、结晶与熔融行为、热稳定性和表面性质等。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性单体改性PP形
描写,是文学作品的一种最重要的表达方式。没有描写,就没有文学。描写,就其内容而言,如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以及景物场面等,都具有可感性,唯一不具可感性的是人物的心理。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修饰剂,采用球磨和超声波振荡对工业阻燃剂聚磷酸铵(APP)进行超细化处理,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红外光谱对处理后的产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利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系统必不可少的要素。《语文课程标准》和大多数语文教育教学专家都认为,语文的性质应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对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21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显得十分重要。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在现今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我
英国著名教育改革家赫·斯宾塞曾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个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性质”一节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新时期我党提出的党建新举措,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永葆党的先进性的需要。如何才能使学习内容丰富,学习形式新颖,进而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成果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就这一个体谈谈自己的几点浅显认识。  一、 应从战略高度认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旗帜鲜明地提出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改革开放是党和
中国的教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间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优良传统,"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这些都是朗读在传统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证明,也是悠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