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博对政府信任影响的实证研究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s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包括政务微博在内的网络新媒体对政府信任的形成产生了新的影响。本文通过选取湖北省政务微博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定量研究,探讨了政务微博与政府信任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了政务微博对政府信任的影响程度和影响因素,由此提出政务微博是构建政府信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政务微博 政府信任 湖北省
  当前,微博无疑是最热门的互联网应用之一,微博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传播、交流、对话的力量,政府及其公务人员也积极参与并日益重视微博平台的重要功能。作为政府和公众沟通的渠道,微博具备良好的社会对话的功能,政府对政务微博的运用是构建政府信任的有效手段。
  一、政务微博与政府信任的概念
  1.政务微博。政务微博是政府部门或公务人员个人推出的微博账户,是微博的一种形式,包括两大类:一是机构微博,即以各级政府或部门名义开设的官方微博(通常在用户名后面加上蓝色大写的“V”标记);二是公务人员微博,即公务人员以个人名义开设的内容与政务有关的微博(通常在用户名后面加上金色大写的“V”标记),以官员为主,也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部门公务人员等。
  2.政府信任。政府信任常常被表述为公众与政府间的互动关系,张康之在其著作《行政伦理学》中对其这样定义:“政府信任关系是指行政相对人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的合理期待,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也包括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在对社会和公众要求作出回应基础上的合作互动期待。”在公众与政府的委托与代理的关系中,政府接过公众让渡的行政权力进行公共管理活动:分配各种社会价值资源,制定公共政策,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同时向公众收税来维持政府运转。当公众认可和赞同政府的行政行为,政府的活动与效果与公众的期许相一致时,公众就信任政府,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会继续维持;当政府的行政活动损害了公共利益,与公众的期许相违背时,公众会通过抗税、抗议甚至暴力对抗的方式中止委托代理的关系。公众通过增加或减弱、取消政府信任来争取政府对其利益需求的满足。
  二、政务微博影响政府信任的原理
  从整个传播结构来看,传播系统与政治系统的关系是政府通过信息传播构建政府信任的基础。美国传播学者桑德拉·鲍尔-洛基奇和梅尔文·德弗勒开创的“媒介系统依赖论”,认为信息传播系统与个人、群体、组织等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赖关系。政治系统依赖媒介信息系统来掌握各种信息的最新动态,宣传自身的政治政策、方针和路线,在公众面前塑造自身形象,构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等,同时媒介信息系统也依赖政治系统中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政策等实现新闻自由、舆论监督等目标。但“社会地位越高,社会的和经济的势力越大,接触和控制传播过程的能力也就越强”,与政治系统相比,信息传播系统更多地处于从属与被支配的地位。政府信息传播体系中的政府信任构建表现为政府依托信息内容及内容的传播和公开去获得公众对政府的理念、政策、行为、服务等的认同。如果政府信息传播比较成功,就会成为政府信任的积极影响因素,如果政府信息传播不成功,结果可能是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或冷漠。政务微博是新媒体的一种,它由政府运作和管理,主要以信息传播创新来构建政府信任。
  三、湖北省政务微博对政府信任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研究设计
  1.研究假设。假设一(H1):公众使用微博前后,对湖北省政府的信任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且使用微博后的信任度高于使用微博前的信任度。假设二(H2):公众微博使用情况在其对湖北省政府的信任度方面,存在显著影响。假设三(H3):湖北省政务微博自身情况会显著影响公众对湖北省政府的信任程度。假设四(H4):公众使用微博前对湖北省政府的信任度在假设二的影响关系中,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假设五(H5):公众使用微博前对湖北省政府的信任度在假设三的影响关系中,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
  2.研究模型。如图所示。
  3.研究变量界定。本文的理论研究模型主要涉及到四大变量:公众微博使用情况、公众使用微博前对湖北省政府的信任度、公众使用微博后对湖北省政府的信任度、湖北省政务微博自身情况。
  (二)问卷设计
  1.问卷主体部分。一是微博使用行为,用来调查受访者微博使用时间、使用频率、微博影响力及微博关注群体和“粉丝”群体的多样性,综合反映受访者的微博依赖程度和活跃程度;二是湖北省政务微博关注情况及信任度,了解受访者对湖北省各地、各类型政务微博的关注、了解及信任情况,并且调查受访者在使用微博之前对湖北省各地、各类型政务微博的信任度;三是对政务微博的期望,包括湖北省政务微博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趋势、对政务微博的期望及意见等内容。
  2.问卷过滤和背景部分。问卷过滤题部分主要是用来筛选合格的被调查者。由于本研究主要针对那些关注湖北省政务微博的人,因此合格的受访者首先必须使用微博,其次至少关注湖北省一个类型的政务微博。问卷背景题部分包括性别、年龄、籍贯、学历、个人收入、家庭收入及职业状况等。
  3.问卷效度和信度检验。本文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来进行结构效度检验。根据旋转因子载荷矩阵表和每个分量表的信度Cronbach·sa系数显示,量表中的题目设计较合理。
  (三)实证研究
  1.问卷样本基本信息。本次研究共发放350份问卷,剔除不合格的问卷,共获得323份有效样本。其中,女性(58.5%)比男性(41.5%)多近两成。所有受访者的平均年龄为21.7岁,偏年轻化。由于本次调查地点主要集中在湖北省境内(85.1%),因此受访者籍贯也多以湖北省为主(72.8%)。受访者中,本科学历占到六成多(61.6%),其次是大专学历(22.9%);七成多的受访者为未婚群体(72.1%),已婚群体只有7.1%。由于本次调查的群体多以学生为主(75.5%),因此较多为无收入群体(63.5%),且家庭收入也多以低收入为主。   2.研究假设检验。本文的研究假设有一部分成立,而另一部分不成立,具体见下表。
  表 研究假设与检验结果
  四、小结
  1.总体来说,湖北省政务微博受关注程度不高。绝大多数人关注湖北省政务微博个数都在10个以内(92.3%),其中关注个数在5个及以下的人占到近七成(67.8%)。大多数人只关注了5个以下的政务微博,关注跨度较小,也意味着总体的关注程度不高。
  从类别上看,人们关注最多的是旅游类微博(62.1%),其次是政府类微博(51.2%)。交通、公安和市政类的微博约有三成的人群关注,其他微博受关注度均不超过一成。从信任程度来看,受关注比例较高的政务微博,人们对其的信任程度也越高。旅游、政府和交通类政务微博的信任度最高,而对涉外和工商税务类政务微博的信任度最低。从评价上看,人们对湖北省政务微博的评价介于一般到满意之间。其中,对消息权威性的评价最高,在树立形象、消息及时性、美观度、发布频率合理性、舆论引导等方面的评价也相对较高,对“倾听民众”的评价最低。
  2.人们在使用微博后对政务微博的信任度有所提高。调查显示,人们在使用微博之前对湖北省各地区政务信息的关注度是非常低的,关注的主要是关乎全省和武汉市的政务信息,对其他地区的政务信息基本较少关注。随着人们对各地政务微博关注的增加,对各地微博的信任度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对整个湖北省和武汉市政务信息的信任度最高。人们使用微博后对湖北省政府信息的信任度要高出使用微博前的信任度。另外,两者还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说明人们使用微博前对湖北省政府信息的信任度越高,使用微博后的信任度也越高;也说明微博这种新媒体对政府信任的影响是正面的,能够有效提高人们的政府信任度。
  3.人们的微博使用行为对信任度存在显著的直接影响。微博使用跨度、微博使用深度和对政务微博的关注度均在人们对湖北省政府的信任度上存在显著影响。其中,人们微博使用深度对信任度的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对政务微博的关注度,微博使用跨度的影响作用最小;且三者对政府信任度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作用。这进一步证明了人们对微博这种新媒体的使用对政府信任的影响成正向调节作用。
  4.湖北省政务微博自身情况对信任度存在显著的直接影响。从参数检验结果来看,湖北省政务微博信息内容与更新、政务微博信息展示与互动均对人们的政府信任度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微博信息内容与更新对信任度的影响作用明显大于微博信息展示与互动的影响作用,这表明人们对微博的信息内容与更新速度有较高的要求,其对于政府信任的提高呈正相关作用。
  5.政务微博是构建政府信任的有效途径。政务微博是政府信息传播体系中的新兴手段,它对构建政府与公众的信任关系起着重要作用。政务微博的蓬勃发展是政府建立政府与公众互信的创新实践。政务微博发布各种有用信息,对公众存在的疑问尽可能及时回复,并且依托这一平台解决实际问题,以此进行政府与公众之间沟通和交流。从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来看,政府通过政务微博向公众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切实实现信息公开,会促使公众增强对政府的信任;反过来,政府信任度的提高,又会促使公众主动了解政府的政策与行为,并积极参与活动,同时也会提升公众对政务微博的信任。信息是政务微博最核心的内容,政务微博就是用信息创新构建政府与公众间的信任。信任是在信息的交流和互动中建立起来的,通过政务微博建立的政府信任可以影响公众的政治态度和政治参与,政府信任也可以助推政府与公众的交流与合作向纵深发展。
  本文系2013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政务微博构建政府信任研究——基于湖北省政务微博的调查”(项目编号:13q160)的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张康之.行政伦理学(修订版)[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
  [2]黄旦.新闻传播学[M].浙江:杭州出版社,1997.
  作者系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
其他文献
在今年8月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为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重庆市积极组织部署,要抓好主流媒体建设这个基础,不断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党报集团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面对现代传媒格局的深刻变化,要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更好地在激烈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大胆探索,加快推
期刊
在传统新闻业大批关门倒闭或营收大幅缩水,企图向数字化媒体转型却力不从心之际,《赫芬顿邮报》的崛起和成功可谓是给整个行业带来了一丝曙光。《赫芬顿邮报》于2005年创办,2011年2月,美国在线(AOL)以3.15亿美元收购《赫芬顿邮报》,并组建赫芬顿媒介集团。《赫芬顿邮报》2011年5月独立访客首次超过百年老号《纽约时报》,2009年的营业额1500万美元,2010年首次扭亏为盈,营业额3000万美
期刊
管理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举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报告会  为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11月25日举行专题报告会。中央第21督导组组长杨多良出席报告会,中宣部副部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蔡赴朝主持报告会,中央宣讲团成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书记蒋建国作了专题辅导报告。  蒋建国在报告中围绕全面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扣主题,着重从全面深化
期刊
上海是我国近代报纸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党新闻宣传事业的发源地,在中国新闻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上海始终走在中国报业改革发展的前沿。10月28日,经中共上海市委批准,由原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原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整合重组的上海报业集团正式成立,有着百余年历史的上海报业又写下历史性一笔。11月下旬,在上海报业集团“满月”之际,本刊记者一行三人专程赶赴上海,就上海报业集团成
期刊
三峡日报传媒集团前身为与共和国同年诞生的宜昌日报社,2006年更名为三峡日报社,2008年10月,经上级批准组建三峡日报传媒集团。近些年来,集团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在媒体实力、报业经济、传媒覆盖、新媒体建设等方面都创造了不凡的成绩。  作为集团母体,《三峡日报》广告经营多年持续保持强劲态势,2012年收入名列中部市州报第一,这为党报履行喉舌职能提供了坚实保障。除传统纸媒的广告、印刷、发行外,集团新媒
期刊
2020全國两会于5月21日召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背景下,2020全国两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压缩现场采访记者数量,严控面对面采访,各省代表团也实行全方位闭环管理,随团记者人数大量缩减。  每年全国两会都是检验媒体报道实力的重大战役,2020年特殊的报道形式更成为一大挑战。今年全国两会报道有两大特点:一是传媒新科技大展身手,展现了媒体融合的最新成果。在报道中,既有全球首位
期刊
2020年全国两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的重要阶段召开的重要会议。新华社党组高度重视此次两会报道,成立全国两会报道领导小组,组成前后方报道团队,紧紧围绕全国两会主题议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饱满的精神状态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播发各种形式稿件8000余条,实现报道零差错零改稿。程序报道准确及时,全程领跑,单篇最高被
期刊
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节奏。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之年、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受疫情影响推迟的全国两会备受瞩目。  利用人工智能赋能媒体报道,是媒体融合转型的重要举措。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2020年6月30日,中央
期刊
视觉性是人类感知和理解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它不是对视觉对象的观看,而是视觉者聚焦意义的生产,从图像的观看中感受视觉对象背后的意义和对“看”的行为所做的反思。印刷媒介的封面常常是吸引读者眼球的“卖点”,期刊的编辑在选择封面人物作为一种形象上的象征符号时,其背后必然有着更为复杂的文化意义。笔者以《中国妇女》为例,纵向考察《中国妇女》期刊编辑对封面女性的视觉性选择,以期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  期刊编辑对
期刊
提到对外传播,人们通常想到的是中央电视台和新华社。其实,在这一领域,还有一家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中国民营媒体BON蓝海电视台。BON蓝海电视台是“蓝海电视全球传播平台”的简称,英文全称:Blue Ocean Network,英文简称为:BON。它以西方主流受众为目标观众,全英文表达中国内容,市场化运作,坚持“走出去”战略。自2010年5月在美国开播以来,其卫星电视频道已经覆盖亚太、非洲、北美、欧洲的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