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 坚持成就明天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_wo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对外传播,人们通常想到的是中央电视台和新华社。其实,在这一领域,还有一家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中国民营媒体BON蓝海电视台。BON蓝海电视台是“蓝海电视全球传播平台”的简称,英文全称:Blue Ocean Network,英文简称为:BON。它以西方主流受众为目标观众,全英文表达中国内容,市场化运作,坚持“走出去”战略。自2010年5月在美国开播以来,其卫星电视频道已经覆盖亚太、非洲、北美、欧洲的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线电视频道落地欧美主流社会及亚太等部分国家和地区,拥有有线用户6000多万,并在迅速扩大中。同时,它还全面进入了全球主要互联网和手机发布平台。BON蓝海电视台开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对外传播机制,它以创新驱动中国内容规模化传播到全球。
  内容创新:实现传播效果叠加
  BON蓝海电视台的全部内容来自中国,但它不同于其他对外媒体或者国际媒体,它更加注重挖掘海外观众的实用信息需求。比如,它通过对中国经济、商务、科技、文化、旅游及生活方式等实用信息的传播,为世界提供了解中国的窗口,同时也传播了中国文化。
  美国市场调研公司Horowitz Associates,Inc在2012年关于“蓝海电视观众”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显示,西方观众对于BON蓝海电视台提供的“中国实用信息”十分渴求,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示非常认可。一位美国本土男性观众在反馈中说:“之前除了偶尔关注中国经济或者中美之间的政治事件等,我还没有看到过很多关于中国的内容。我对BON的节目印象很深,特别是它的内容很积极,比如关于文化、百姓、美食等。”而另一位西班牙裔观众则告诉调查者:“我感觉这会很符合商人的需求,特别是BON的播出重点放在经济发展趋势上。”
  笔者认为,如果说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媒体“国家队”及时发布每天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各种新闻事件,向世界展示的是一个富强的中国,体现的是媒体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的“硬功能”,那么BON蓝海电视台则是通过日常生活化的传播,实现中国媒体对外传播的“软功能”。
  外国观众通过BON蓝海电视台,或许看不到一个轰轰烈烈的中国,但他们了解到中国的各种商业机会、地方文化、人文特色等,这不仅让外国观众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而且塑造了国家形象,可以收到双重效果。
  节目制作创新:做到收视效果最大化
  无论是原创还是改编的节目,BON蓝海电视台的内容表达都遵循西方媒体的习惯。不仅英语表达地道,而且从受众的兴趣出发,符合西方观众的收视心理,由此实现了收视效果的最大化。
  为不断创新节目制作,BON蓝海电视台会定期开展各种方式的观众调查,以了解观众的兴趣,并根据这些调查结果,以受众为导向策划和制作节目。《西藏归来话西藏》这档栏目便是以这种创新的节目制作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
  西藏,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国外媒体报道西藏,很关注人权和政治话题;而国内关于西藏的节目,多为美丽的风光旅游片。《西藏归来话西藏》专题谈话栏目改变了过去中外媒体报道西藏的一贯做法,节目组安排去过西藏旅游和工作的外国人,讲述其亲身经历,以及在西藏的旅游体验。通过这些人的现身说法,让外国观众“身临其境”。栏目中展现了大量的西藏现代生活状态、西藏的百姓生活,以及讲述者在藏民家中的亲身体验等。栏目改变了外国观众对西藏以往的误解和偏见,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栏目播出后收到很多外国观众来信,比如其中的一位观众说:“这个节目让我也想去西藏体验一次!能深入到这些藏民的日常生活,这真是太厉害了!我喜欢你讲的那个牧民小学的故事。图片也是那么真实,给我感受到了那里真实的味道,节目做得很好!”
  这个栏目集中体现了BON蓝海电视台在节目制作理念上的创新,同时,也验证了节目制作团队协作的成功。在这里,制片人、编导通常由具有海外留学经验的中国专业人员担任,而主持人和主编则聘请在西方媒体有工作经验的人士,以保证节目在选题上兼顾中国的国情,以及外国观众的兴趣,同时表达方式上要符合西方的视听习惯。这一扎实的国际化团队,成为BON蓝海电视台创新节目制作、实现收视效果最大化的动力和保障。
  体制创新:民间身份更容易获得受众信任
  BON蓝海电视台是市场化运作的民营对外媒体,因为信息来源的“独立性”,在西方观众眼中,它更加可信,公信力更强。
  今天,中国作为正在崛起中的大国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在发展过程中的种种经历也将不可避免地呈现在世界面前。中国的体制、制度和文化传统与西方国家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发生在中国的一些“负面”新闻,往往会被一直处于文化优越和经济优越感中的西方媒体所重视,甚至是放大。而作为一家以民营机制运营的对外媒体,BON蓝海电视台的民间身份在此时尤其能展现出独特的传播优势。很多海外观众对于BON蓝海电视台的民营身份,均给出了积极评价。这一点在2012年“蓝海电视观众”调查报告中也有具体呈现。一位美国本土女性观众在接受调查时说:“我喜欢这种非政府的媒体,它可能会提供比政府媒体更客观的观点。”
  在中国内容全球传播过程中,BON蓝海电视台的民间身份更像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它的传播在西方受众看来无功利性,具有持久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更容易深入人心。
  渠道创新:构建全球传播平台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BON蓝海电视台,它实际上是一个中国“走出去”内容的“全球传播平台”,是专注于向世界传播中国内容的视频全媒体。BON蓝海电视台旗下不仅拥有一个面向海外24小时播出的英文电视频道BON TV,还拥有一个面向全球发布中国内容的发行平台BON CP(英文全称:China Content Provider),以及一个英文原创内容制作机构BON Productions。
  BON蓝海电视台在其全球化“扩张”过程中,分步骤实施了BON TV的全球落地计划,其目标是将BON TV打造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中国电视播出媒体。   中国内容全球发行平台BON CP,面向全球媒体机构及商业用户发布关于中国的视频资讯及专题节目。该内容平台是第一个基于互联网云技术,集信息整合、加工和发布为一体的新媒体平台,为世界上成千上万的媒体及商业机构用户提供中国的资讯及电视节目,正在成为一个全面、迅捷、规模化的中国信息发布及运营平台。
  BON蓝海电视台的英文原创内容制作机构BON Productions依托百余人的国际化节目制作团队,为BON TV和BON CP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容。它整合中国各地具有“走出去”价值的经济商务、文化旅游等信息,每年制作数千小时的节目向海外播出,在BON蓝海电视台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述三大业务体系形成了BON蓝海电视台在全球的“块状传播”,而这些“块状渠道”下的每一个节目,又可以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条状传播”;同时,这些节目还可以单独通过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实现“碎片化”传播。这一渠道结构,能够将中国信息规模化地传播到全球。
  思维创新:政策支持推动对外传播产业的繁荣
  作为对外的民营媒体,BON蓝海电视台在国外的发展无前路可循,在国内也是一个新生事物,能够适用于民营对外媒体发展的法律法规也相对滞后。社会各界推动中国内容“走出去”的传播意识虽然很强,但是操作实践却很有限,这也是BON蓝海电视台这几年来遇到的现实问题。
  笔者认为,通过创新模式,BON蓝海电视台能在媒体林立的西方世界立足,同样也可以依托不断健全和完善的政策支持,推动其在国内的发展保障。
  目前针对民间对外传播,上层的支持政策不少,国家领导人也在不同场合强调创新外宣方式。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尽快落实好这些政策,并能出台形成保障民营对外媒体发展的法律法规,从而使他们在发展过程中获得应有的支撑。
  而与政策法规相比,社会各界推动中国内容“走出去”的意识的培养显得更加重要。一个显著的例子是,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全球500强的企业数量已在全球排名第二位,但是能够主动有意愿在海外推广的企业却不多。实际上,企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缩影。三星、索尼、通用电气等企业在中国大规模的推广,不仅传播了自身的品牌和产品,也带来了韩国、日本和美国文化。中国那些有财力也有实力的企业,是否应该在将“中国制造”卖到海外的同时,也把中国的影响力带到全球?
  笔者认为,这一问题随着发展也必将能够解决,世界对于中国内容的强烈需求和中国内容急需加速走向世界这两个“双向刚需”,必将启发和引导更多的中国资本、企业、机构,甚至个人参与到推动中国内容“走出去”的阵营中去。只有对外传播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才能真正产生对外传播的规模化效应。
  以前,BON蓝海电视台如同一个辛勤的拓荒者,做着别人没有做过的事。而今天,在中国加速融入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都意识到“走出去”越来越重要,作为专注中国内容全球传播的对外英文媒体,BON蓝海电视台意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也将会愈加重要。“创新驱动”将为BON蓝海电视台提供不竭的发展动力,让越来越多的海外观众看到一个真实、鲜活、不断变化的中国。
  作者系BON蓝海电视总裁
其他文献
2013年8月1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彭波在中国互联网大会上指出:“移动互联网发展,推动我国互联网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从去年以来,无论是用户规模、基础设施、智能终端和应用数据数量、技术支持,移动互联网全方位发展,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推动社会发展,改变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到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其中,手机网民4.64亿,占网民总数
期刊
在今年8月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为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重庆市积极组织部署,要抓好主流媒体建设这个基础,不断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党报集团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面对现代传媒格局的深刻变化,要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更好地在激烈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大胆探索,加快推
期刊
在传统新闻业大批关门倒闭或营收大幅缩水,企图向数字化媒体转型却力不从心之际,《赫芬顿邮报》的崛起和成功可谓是给整个行业带来了一丝曙光。《赫芬顿邮报》于2005年创办,2011年2月,美国在线(AOL)以3.15亿美元收购《赫芬顿邮报》,并组建赫芬顿媒介集团。《赫芬顿邮报》2011年5月独立访客首次超过百年老号《纽约时报》,2009年的营业额1500万美元,2010年首次扭亏为盈,营业额3000万美
期刊
管理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举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报告会  为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11月25日举行专题报告会。中央第21督导组组长杨多良出席报告会,中宣部副部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蔡赴朝主持报告会,中央宣讲团成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书记蒋建国作了专题辅导报告。  蒋建国在报告中围绕全面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扣主题,着重从全面深化
期刊
上海是我国近代报纸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党新闻宣传事业的发源地,在中国新闻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上海始终走在中国报业改革发展的前沿。10月28日,经中共上海市委批准,由原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原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整合重组的上海报业集团正式成立,有着百余年历史的上海报业又写下历史性一笔。11月下旬,在上海报业集团“满月”之际,本刊记者一行三人专程赶赴上海,就上海报业集团成
期刊
三峡日报传媒集团前身为与共和国同年诞生的宜昌日报社,2006年更名为三峡日报社,2008年10月,经上级批准组建三峡日报传媒集团。近些年来,集团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在媒体实力、报业经济、传媒覆盖、新媒体建设等方面都创造了不凡的成绩。  作为集团母体,《三峡日报》广告经营多年持续保持强劲态势,2012年收入名列中部市州报第一,这为党报履行喉舌职能提供了坚实保障。除传统纸媒的广告、印刷、发行外,集团新媒
期刊
2020全國两会于5月21日召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背景下,2020全国两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压缩现场采访记者数量,严控面对面采访,各省代表团也实行全方位闭环管理,随团记者人数大量缩减。  每年全国两会都是检验媒体报道实力的重大战役,2020年特殊的报道形式更成为一大挑战。今年全国两会报道有两大特点:一是传媒新科技大展身手,展现了媒体融合的最新成果。在报道中,既有全球首位
期刊
2020年全国两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的重要阶段召开的重要会议。新华社党组高度重视此次两会报道,成立全国两会报道领导小组,组成前后方报道团队,紧紧围绕全国两会主题议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饱满的精神状态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播发各种形式稿件8000余条,实现报道零差错零改稿。程序报道准确及时,全程领跑,单篇最高被
期刊
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节奏。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之年、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受疫情影响推迟的全国两会备受瞩目。  利用人工智能赋能媒体报道,是媒体融合转型的重要举措。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2020年6月30日,中央
期刊
视觉性是人类感知和理解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它不是对视觉对象的观看,而是视觉者聚焦意义的生产,从图像的观看中感受视觉对象背后的意义和对“看”的行为所做的反思。印刷媒介的封面常常是吸引读者眼球的“卖点”,期刊的编辑在选择封面人物作为一种形象上的象征符号时,其背后必然有着更为复杂的文化意义。笔者以《中国妇女》为例,纵向考察《中国妇女》期刊编辑对封面女性的视觉性选择,以期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  期刊编辑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