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来源 :时代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fiv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绝大部分是在课堂上进行的,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重要场所。如果师生共同创造出一种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就可以保证教师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和教学水平的正常发挥。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教材中选编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这些作品形神俱佳,融自然美、社会美、人物美于一体,这就为情感培养提供了可依托的教学条件。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文质兼备,但就具体一篇文章来说,有时一段或几段用词造句构段等,特别准确精妙,知识含量高,训练价值大,具有积累、储存、示范、迁移的作用。这样的准确精妙处,是激活学生的语言意识,发展语言技能,训练语感的最佳处。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我想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要善于捕捉进行情感培养的材料
  1.1 言外之意蕴藏丰富处。夏丐尊先生曾谈到:“在语感敏锐的人心里,‘赤’不但只解作红色,‘夜’不但只作昼的反面。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焕然的造化之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情趣。见了‘落井’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寞等等说不尽的诗味。”语感敏锐者,在听读时,能迅速捕捉信息,甚至能听出言外之意,读出文外之韵。为此,我们在平时教学时,要抓住教材中那些言外之意蕴藏丰富处,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如《月光曲》一文有这么一句“贝多芬没有回答”,这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句子,可让学生品味理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句子的理解和《金色的鱼钩》中对“金色”的理解等等。
  1.2 表达描写突破常规处。一般情况下,表达描写都有一个常理,循规蹈矩,“按章办事”,但有时作者在特定的环境和特殊情况下,往往有突破常规的“神采奕奕”,“点睛之笔”,这突破常规看似不合情理之处,往往就是训练学生语感的最佳处。
  1.3 语音节奏富有变化处。汉字除了有显著的表意功能外,还有一定的表音功能。声音作为一种物质材料,确是影响一个人情感和理智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对教材中那些和谐动听、错落交替、抑扬顿挫的语言进行领悟并从中感悟其运用之含义。
  2 要善于在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
  2.1 爱心是情感培养的基础。一名教师只要对他所从事的事业有着强烈的敬业精神,对所教的学生有强烈的爱心,是没有教不好书的。课堂上应十分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一切从“爱”出发,一句善意的批评,一个友爱的手势,一个恳切的眼神,一个鼓励的点头都会使学生易于接受,缺点、错误就改正得快。这种情感培养是基于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真诚地希望学生能早日成才的渴望,这种真诚会表现在你的眼神、声音和动作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同时,这种真诚对事业、对学生的爱也会使教师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
  2.2 教学艺术是情感培养的关键:
  讲课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想把课讲得活,必须认真钻研这门学问,掌握这门艺术。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授课前首先要搞好再创造,即研究教材、分析教材,把课备得烂熟于心,这样讲课时就会心中有底,就会有理有据。其次,要讲究讲课语言的明白、生动流畅。情感培养不仅仅是直抒胸意的苦口婆心,而是挖掘教材内涵,把情感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才能带来好的效果。语文教学并非字词的讲授,而是通过情理的交融,达到育人的目的。“理不可以直指出,故即物以明理;情不可以显示也,故即事以寓情。”教材中大量的情感培育素材值得去挖掘,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运用娴熟的教学技巧,将自己发自内心的情感注入到教学活动中去。这样,学生会在不自觉中被感染,受到熏陶,即达到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2.3 情感培养应有意识向后进生倾斜:
  在学生群体中,存在着个体差异是很自然的。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应对学生一视同仁。有的教师把学习好的学生视为掌上明珠,倍加宠爱,而对后进生另眼相待、冷嘲热讽,这种过于偏激的做法都会引起不良后果。笔者认为,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应不断提出要求和新的目标,促进他们进一步成长;对后进生则应给予更多的关心,重视和信任,要多给他们一些表现的空间,创造成功的机会,千万百计点燃他们的希望之火。事实证明,情感培养在部分后进生的身上取得了明显的成功。
  3 课外是情感培养的有效延伸和升华
  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培养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认真重视并不断地进行探索,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情感问题,不应只限于课内更应延伸于课外,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进一步得到培养,进一步得到锻练,既要能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爱,更要懂得去爱别人,让他们从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开始,延伸到爱邻居朋友等等,让他们逐步懂得爱自己、爱生活、爱社会、爱他人,这样整个社会就会因此而变得美丽,这就是我们的情感教育追求的目标。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传统的美术教育是一种你讲我听的“灌输式”和“培训式”的活动。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面临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新要求。回顾和观察美术教学的种种情景,要求的直接指向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更“有效”?对此,有必要重新认识美术教育和教学的意义,了解美术教学应该教些什么,学生应该学习些什么。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
期刊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教师传授知识动作,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开发和探究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由此看来,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转变传统陈旧的观念,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学习能力的激发和增强,让学生学得轻轻愉快,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兴趣是学生的第一老师,只有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诱发、激励起来后,学生才会自愿地轻松的学习。教学的过程应该成为学生愉悦的情绪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  从学生练习蹲距式跳远来看,:九
期刊
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个人与世界关系的改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9年至12年学习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地训练、死记硬背、单调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就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我们很难想象在他(她)的一生中,能够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能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能够不唯书、不唯上,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
期刊
【摘要】互联网的出现使社会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成为现实政治的载体。网络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具有调节功能,为政务公开、民众参政议政提供了平台,成为民主决策的有效渠道,发挥着强大的社会监督功能。党要创新对网络民主的引导方式,有效引导网络民意。  【关键词】网络民主;调节;监督;引导  Network democracy and Chinese style democracy  Cheng G
期刊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抓好语言学习,并根据其直觉性、整体性、联想性和情感性的特点,找到适合语感培养的途径:生活体验,引发语感;情感朗读,培养语感;鼓励联想,诱发语感;听说读写,养成习惯。以此来加强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感; 语感培养; 心理
期刊
【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启发性提问教学方法,语文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常常被应用于整个教学活动中,这种教学手段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语文教师对课堂“提问”教学或不在意、或不在乎的现象,从而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产生了不良影响。这种教学目标过多过杂,教学方法满堂
期刊
【摘要】探索中学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中学生物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旨在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经历和领悟生物学概念原理等形成的过程,从而使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更高效,并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多感官参与;中学生物;课堂教学;高效课堂  The multi-sense organ participatio
期刊
看图写话是低年级作文最主要的训练方式,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的好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天,教研组安排我上一堂教学研讨课,我决定上一年级下册的看图写话——《续编故事》。为了上好这一课,我决定先在班上试讲。  导入新课后,我引导孩子们观察图,交流图上的内容。为了把续编的故事写通顺、写清楚,我做了真空的设计:先看文字提示,然后把想象的内容填在括号里,组成一段完整的话:一天早
期刊
【摘要】数学作业的批改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着其他教学环节的有效性。因此,与时俱进的批改理念和方式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去探索和实践的,让作业批改跟上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关键词】坚持原则; 批改方式和方法; 评语; 有效地批改  做作业是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活动方式,是一种经常性的实践活动。学生做出的作业,可以反映他们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能力,也可以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态
期刊
【摘要】综观多年全国各地语文中考试卷,其中不少省市以课外的文言文考查学生,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自读文言文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文言文有较多的语言障碍,离学生的生活背景又较遥远,许多教师生怕学生读不懂,就一字一句地讲解。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扼杀了,许多学生碰到课外文言文束手无策。那么,鉴于这种情况,怎样将师生从机械的学习中解脱出来,达到教与学愉悦的完美结合,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