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读:中山行,广新海事重工。入门达摩,启窗眺江。好茶,妙语,李统安董事长一句跳出三界外,做广新海事重工迎客松。解颐之余发人深省。
这是个什么样子的企业?这是当金融风暴来临,行业哀鸿遍野业务收缩不迭,我却逆市而上,而受到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三年两次走访的企业;这是基业未定边接单边生产边建设的“三边企业”;这是将传统贸易公司营销优势应用于船舶制造业无往而不利的企业。谋定而后动,敢为天下先,这是血液里流淌着闯天下的“老广”精神的企业!
这个企业的员工,津津乐道当有衣衫普通的客人登门拜访,老总一定要留出时间来接待的轶事,这个企业的老总,时时强调企业赚钱是因为团队和员工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的缘故。
这个企业,务实,随和,勤勉敬业;这个李统安,低调,风趣,知识渊博。
这就是广新海事重工,立志要做世界一流的海工总承包商。
本刊运营总监:谢奇
李统安简介:
李统安,男,1965年9月出生,汉族,籍贯广东揭阳,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87年6月华南理工大学船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2005年12月获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学位。
现任广东省机械进出口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广东省机械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广新海事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所担任的社会职务有广东省国际技术贸易协会会长、广东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广东进出口商会副理事长、广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等。
受命于危难之际
广新海事重工董事长李统安(以下简称李):
广新海工是国有控股中外合资的股份制企业,注册资本3.37亿,净资产4.4亿。2007年6.26日注册。当时叫广东广机海事重工有限公司。我虽然是第二任董事长,但是建立广新海工的思路和发起都是我在长期船舶行业工作中考量的一个结果:我1987年华南理工毕业后,一直到广东省机械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广机)从事船舶相关工作,一干就是十年。1999年做船舶公司经理。当时形式比较糟糕,船舶贸易一年才400万美元,还有一大堆的债务,整整花了一年的时间理清债务,把家底摸清楚。
转型成功
李:2000年做了两件相关联的事情,明确企业应该走向何方,如何创新模式并调整目标市场。以前主要做港澳市场填海工程,驳船一类市场附加值比较低。依托广机原有的贸易优势,侧重做船舶融资、代理,市场也随之朝新加坡、东南亚扩展。我们对代理船厂提供技术、管理、资金等全方面的服务和支持,帮助很多船厂完成规模化现代化的第一步,比如航通、粤新、扬子江船厂等。
到2005年,大家熟悉之后,业务员水平提高,包括采购等方面流程进一步完善,开始由船舶代理走向总承包商的角色,这一次的转变也非常成功,不但本单位船舶贸易出口额一跃为全国11名,而且扶助船厂输出型增长,成为广东省乃至很多船舶企业的孵化器。
投资实业是延伸产业链的必然
李:在2004年,开始尝试虚拟工厂模式,采取以包代管的形式,在广州渔轮厂试点,觉得效果不错,在广机已经具备非常完善的营销模式的基础上,2005年成立船舶技术中心,那么好了,营销、设计,就只欠缺实际生产行为。投资实业也是业务扩张到一定地步、水到渠成的投资行为,也是延伸产业链的必然。
“三边工程”取得成效
李:从07年注册到现在,我们是一边建设一边营运,一边生产,这就是上级领导评价的“三边工程”。
我们定的建设方针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边建边产、讲求实效。一个庞大的系统项目,中间一定会出现很多干扰因素,甚至会经历数个经济周期。所以需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当你经历一个经济周期,出现融资、订单等方面受到限制的时候,你可以分步走。到08年经济周期的一个低潮来了,来了以后怎么办?公司营销网络和客户关系一直正常,而且产品以特种用途船,海洋工程船为主,所以09年我们还是获取了二十几个项目的订单。也就是说在船厂还没建好的同时,我们获取订单,同时开展生产,锻炼队伍,生产体系也就建立起来了。
海洋工程是下一个经济增长极
李:我们站在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行业边界,海洋工程是下一个经济增长极,看过去中国10年经济走过的路,首先是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大发展,形成全国高速公路铁路网,推动整个国家建设;后来是城市化,以房地产大量投资实现城市化作为下一个增长极,就这么走了十几二十年。随着这些重要的增长极消退以后,我们意识到海洋经济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这是我们当时的预测。在这段时间我们也看到所有的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都向海工船、特种船(领域发展)。我们能够在金融危机的时候起步,行业萧条中成长。所以我们说,我们能够更多跟世界先进企业合作,引进他的技术和管理,加快我们自身技术能力的提升,基本上就是这么一种状态。
广东省是一个海洋经济大省。海洋工程装备业是一种先导性的产业,要有这种技术和能力,才能使海洋经济走的更深更远,才能成为海洋经济强省。
尤其今年出台很多关于海洋经济的规划。符合我们当时的预测,07年我们立足特种船、海工装备,也是想到海洋经济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增长极,国家有18000千米的海岸线,广阔的领海。如果没有我们去开采石油,做海洋发展,就连宣誓主权的行动都没有,最后会被其他国家慢慢侵蚀。因此海洋开发会成为走向强国的必经之路。
做海工就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李:做企业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在细分市场上专精,2007年注册时,当时散货船市场很火,我觉得不能受诱惑,坚持在海洋工程跟特种船的研制作为主业,这里特别强调的是研制,不是普通的加工,因为要做高附加值的特种船的细分市场,没有强的设计研发能力,就只能沦为一个普通的加工厂,这是基础,没有技术领先,就没有明天。
纵观韩国日本企业,虽然造船份额已经被我们超越,他们依旧活跃在国际海洋工程这种总承包商的角色。你看现代、大宇,他们在技术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来没有放松过,慢慢从生产设计走向整个项目方案的设计,走向总包。而中国目前的企业还是有差距,依托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我们应该有更大的作为,慢慢能够代表中国海工市场的尖端去拓展。因为任何企业创新的本质,就是由商业模式的创新开始。商业模式的创新,将带来一系列的改革,甚至管理层面的深度创新。
我们的主业为海洋工程装备及特种用途装备研制,我们的愿景是达到技术领先、管理卓越、效率一流的世界知名海工企业。成为一个能够提供海事工程整体技术解决方案的企业。
盈利来源于团队中的每个人
李:你说追求利润,这种利润一定是要建立在利和弊的平衡,这种利润的是一种正当的利润,是一种追求。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做企业更多是通过企业能够创造好的产品和服务,用好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人类社会,来体现企业的价值,创造价值的能力。我跟很多年轻人探讨一个问题,我们企业为什么赚钱吗?这个问题听起来很简单,实际上没有人答得出来。只有团队和员工思想出问题的时候,企业才会不赚钱,以前有人说企业不赚钱是一种对社会的犯罪。如果思想、心态不出问题,企业一定能赚钱。因为通过有效地管理,有效地配置资源,有效的协同,然后一个企业通过这种协同,创造产品和服务,然后拿到市场上交换,一交换就实现了它的价值。然后实现价值以后,就一定有利润。
企业从什么盈利?盈利的机制是什么?我们让员工理解知道,让他们知道通过他们的聪明才智,在企业总体的资源配置之下,去创造价值。
团队有没有一种进化的机制让团队不断进化?有一个机制逼着大家进化,你不进化,所有员工就不愿意动,都不愿意付出劳动,最后变成不用劳动的人,那就糟糕了。所以要有一个机制逼着大家进化,进化成狼。
必须走向资本市场
李:资本密集型的行业特性决定了一定要走向资本市场。所以我们从成立开始,都把完成股份改革作为重要的任务来抓。国有股权变更手续很繁琐,但我们在短短的3年时间内,经历了6次的国有股权变更,2次增资扩股,最后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就目前而言广新海事重工生产体系、产品特色、行业特色形成了,组织文化也开始形成了。市场网络也早就形成了,产权也清晰,股权也合理,运作也规范,都是按照严格的股份制企业来管理运作。同时跟银行、政府的关系也不错,是时候走向资本市场了。
上市是下一步
李:2014年之前首先到资本市场上市,境内也行境外也行,这是我们的一个目标。因为现在的产权清晰,管理规范以后,应该没问题。上市以后我们想通过融资,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还有专用设备的投入,具备很强的海事工程总承包能力。然后,会走向全球海洋工程总承包,这么一种商业模式去出现。然后根据发展情况,延伸产业链,做特种船的租赁跟服务。
企业家境界要高
李:(企业领袖)境界要高,思路要灵活,气魄要宏大,视野要宽广。境界和视野不一样,境界要高,从长远战略的角度去看问题,你就不会茫然;思路要灵活,碰到困难,就不会感到惊慌失措;气魄要宏大,要能够容纳各种不同的人和物;视野宽广就是说看的要宽一点,全球化的范围里面要有全球化的眼光,这是一个企业家、战略家应该具备的。如果你境界不高,整天沦落在一些具体矛盾纠结里面,就永远在里面纠结,很多矛盾就没办法解决。所以很多时候,要善于跳出三界之外去看五行。
我记得我在2008年7月,专门组织个讲座讲“形与势”。形隐藏着势。势决定未来的形,(当时)这种形势迟早要跳水,与其如此,不如先停下来调整,所以我果断叫停散货船订单。我们对市场要有理性的判断,不要受短期局势的左右。金融危机的时候,大家都不敢投(扩大经营),我觉得不用惊慌失措,应该是推动。在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起步,获得了汪洋书记以及省领导多次视察,汪洋书记3年来了两次,对企业也很支持,而我们的成本(指建立广新海工中山基地)却相对低得多。作为一个企业领导者,应该独具慧眼。看到人家看不到的东西。能够看到形后面的这个势,势是无形的。看到无形的东西。
我是马列主义的信仰者,但我也研究佛学。有一个词叫“空信”,就是不要把很多东西看到那么实,有很多是空的,不要去执着。对很多名跟利一定要淡泊,因为这些东西都是过眼云烟。这不是让你放弃一切追求,而是要精进不懈,要时刻保持一个昂扬的态度,一个人只有不断地提高,不断进取,精神不断地深化,才有好的状态,才能更好创造价值,服务大众,为人民服务,才能普度众生。
责任重于泰山
李:我觉得现在,有点被责任套牢,被事业绑架(笑)。
这么庞大的一个系统工程,由我发起,这段时间又是快速成长期,处于很关键的阶段,所以要时刻关注它的发展趋势,我的工作要有三只眼,一只眼睛要盯着市场和客户,去看看市场和客户有什么变化,客户有什么诉求,对我们有什么反应;一只眼睛要盯着员工、团队,思想状态怎么样,团队的战斗力怎么样,团队的干部,还有配置可不可以。第三只眼睛,要盯着政府,政府的政策导向,政府还是有能力扶持催生好的企业的。
这段时间,由于不断地有好消息传递,上级部门也十分关注,来往客人也多。同时,我们无差别的,无歧视地对待客户,善待客户。这是我一向主张,对客户不要歧视,不要去认为他们哪里不好。海纳百川,容人容事,给大家一个宾至如归的平台,大家就愿意来嘛,有时候客人来了,还是要发挥一下,所以还是蛮辛苦的。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广东造船》运营总监谢奇(以下简称谢):我发现你的社会职务比较多,也就意味着,承担的社会责任比较多。你怎么处理专职工作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李:这要从两个角度来看:作为一个企业负责人,平时也要跟政府、行业、协会去沟通。那么与其盲目的沟通,还不如在那里担任一个相关职务。相当于用另外一个平台,了解别人的想法,换位思考对企业有好处。从履行社会责任中领略到行业的细微变法,或者跳出这个行业来经营这个企业,能够促进企业健康、持续、科学地发展。自己的企业经营得好,也为社会创造好的产品好的服务。一个优秀企业才能创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回过头来优秀企业文化推动社会理论的创新,社会的进步,这是三赢的大好事,何乐而不为?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人总是要创造点价值,总是要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普度众生就是这个道理。当然现在时不时经常出差、出国,但是我都会努力,只要能够安排时间,都会去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做知名的一流企业
谢:最后请你用一段话,或者一句话,来描述广新海工
李:我们是这样:从先进的观念开始,到创新的商业模式,到优秀的企业文化,然后到最后一流的知名企业,我们沿着所谓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从无形的思想开始,形成有形的,优秀的,一流的知名企业,相信能达到我们的预定目标。然后我们相信,可能10年以后,希望能够在世界500强里有名次。
这是个什么样子的企业?这是当金融风暴来临,行业哀鸿遍野业务收缩不迭,我却逆市而上,而受到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三年两次走访的企业;这是基业未定边接单边生产边建设的“三边企业”;这是将传统贸易公司营销优势应用于船舶制造业无往而不利的企业。谋定而后动,敢为天下先,这是血液里流淌着闯天下的“老广”精神的企业!
这个企业的员工,津津乐道当有衣衫普通的客人登门拜访,老总一定要留出时间来接待的轶事,这个企业的老总,时时强调企业赚钱是因为团队和员工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的缘故。
这个企业,务实,随和,勤勉敬业;这个李统安,低调,风趣,知识渊博。
这就是广新海事重工,立志要做世界一流的海工总承包商。
本刊运营总监:谢奇
李统安简介:
李统安,男,1965年9月出生,汉族,籍贯广东揭阳,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87年6月华南理工大学船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2005年12月获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学位。
现任广东省机械进出口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广东省机械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广新海事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所担任的社会职务有广东省国际技术贸易协会会长、广东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广东进出口商会副理事长、广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等。
受命于危难之际
广新海事重工董事长李统安(以下简称李):
广新海工是国有控股中外合资的股份制企业,注册资本3.37亿,净资产4.4亿。2007年6.26日注册。当时叫广东广机海事重工有限公司。我虽然是第二任董事长,但是建立广新海工的思路和发起都是我在长期船舶行业工作中考量的一个结果:我1987年华南理工毕业后,一直到广东省机械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广机)从事船舶相关工作,一干就是十年。1999年做船舶公司经理。当时形式比较糟糕,船舶贸易一年才400万美元,还有一大堆的债务,整整花了一年的时间理清债务,把家底摸清楚。
转型成功
李:2000年做了两件相关联的事情,明确企业应该走向何方,如何创新模式并调整目标市场。以前主要做港澳市场填海工程,驳船一类市场附加值比较低。依托广机原有的贸易优势,侧重做船舶融资、代理,市场也随之朝新加坡、东南亚扩展。我们对代理船厂提供技术、管理、资金等全方面的服务和支持,帮助很多船厂完成规模化现代化的第一步,比如航通、粤新、扬子江船厂等。
到2005年,大家熟悉之后,业务员水平提高,包括采购等方面流程进一步完善,开始由船舶代理走向总承包商的角色,这一次的转变也非常成功,不但本单位船舶贸易出口额一跃为全国11名,而且扶助船厂输出型增长,成为广东省乃至很多船舶企业的孵化器。
投资实业是延伸产业链的必然
李:在2004年,开始尝试虚拟工厂模式,采取以包代管的形式,在广州渔轮厂试点,觉得效果不错,在广机已经具备非常完善的营销模式的基础上,2005年成立船舶技术中心,那么好了,营销、设计,就只欠缺实际生产行为。投资实业也是业务扩张到一定地步、水到渠成的投资行为,也是延伸产业链的必然。
“三边工程”取得成效
李:从07年注册到现在,我们是一边建设一边营运,一边生产,这就是上级领导评价的“三边工程”。
我们定的建设方针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边建边产、讲求实效。一个庞大的系统项目,中间一定会出现很多干扰因素,甚至会经历数个经济周期。所以需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当你经历一个经济周期,出现融资、订单等方面受到限制的时候,你可以分步走。到08年经济周期的一个低潮来了,来了以后怎么办?公司营销网络和客户关系一直正常,而且产品以特种用途船,海洋工程船为主,所以09年我们还是获取了二十几个项目的订单。也就是说在船厂还没建好的同时,我们获取订单,同时开展生产,锻炼队伍,生产体系也就建立起来了。
海洋工程是下一个经济增长极
李:我们站在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行业边界,海洋工程是下一个经济增长极,看过去中国10年经济走过的路,首先是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大发展,形成全国高速公路铁路网,推动整个国家建设;后来是城市化,以房地产大量投资实现城市化作为下一个增长极,就这么走了十几二十年。随着这些重要的增长极消退以后,我们意识到海洋经济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这是我们当时的预测。在这段时间我们也看到所有的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都向海工船、特种船(领域发展)。我们能够在金融危机的时候起步,行业萧条中成长。所以我们说,我们能够更多跟世界先进企业合作,引进他的技术和管理,加快我们自身技术能力的提升,基本上就是这么一种状态。
广东省是一个海洋经济大省。海洋工程装备业是一种先导性的产业,要有这种技术和能力,才能使海洋经济走的更深更远,才能成为海洋经济强省。
尤其今年出台很多关于海洋经济的规划。符合我们当时的预测,07年我们立足特种船、海工装备,也是想到海洋经济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增长极,国家有18000千米的海岸线,广阔的领海。如果没有我们去开采石油,做海洋发展,就连宣誓主权的行动都没有,最后会被其他国家慢慢侵蚀。因此海洋开发会成为走向强国的必经之路。
做海工就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李:做企业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在细分市场上专精,2007年注册时,当时散货船市场很火,我觉得不能受诱惑,坚持在海洋工程跟特种船的研制作为主业,这里特别强调的是研制,不是普通的加工,因为要做高附加值的特种船的细分市场,没有强的设计研发能力,就只能沦为一个普通的加工厂,这是基础,没有技术领先,就没有明天。
纵观韩国日本企业,虽然造船份额已经被我们超越,他们依旧活跃在国际海洋工程这种总承包商的角色。你看现代、大宇,他们在技术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来没有放松过,慢慢从生产设计走向整个项目方案的设计,走向总包。而中国目前的企业还是有差距,依托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我们应该有更大的作为,慢慢能够代表中国海工市场的尖端去拓展。因为任何企业创新的本质,就是由商业模式的创新开始。商业模式的创新,将带来一系列的改革,甚至管理层面的深度创新。
我们的主业为海洋工程装备及特种用途装备研制,我们的愿景是达到技术领先、管理卓越、效率一流的世界知名海工企业。成为一个能够提供海事工程整体技术解决方案的企业。
盈利来源于团队中的每个人
李:你说追求利润,这种利润一定是要建立在利和弊的平衡,这种利润的是一种正当的利润,是一种追求。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做企业更多是通过企业能够创造好的产品和服务,用好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人类社会,来体现企业的价值,创造价值的能力。我跟很多年轻人探讨一个问题,我们企业为什么赚钱吗?这个问题听起来很简单,实际上没有人答得出来。只有团队和员工思想出问题的时候,企业才会不赚钱,以前有人说企业不赚钱是一种对社会的犯罪。如果思想、心态不出问题,企业一定能赚钱。因为通过有效地管理,有效地配置资源,有效的协同,然后一个企业通过这种协同,创造产品和服务,然后拿到市场上交换,一交换就实现了它的价值。然后实现价值以后,就一定有利润。
企业从什么盈利?盈利的机制是什么?我们让员工理解知道,让他们知道通过他们的聪明才智,在企业总体的资源配置之下,去创造价值。
团队有没有一种进化的机制让团队不断进化?有一个机制逼着大家进化,你不进化,所有员工就不愿意动,都不愿意付出劳动,最后变成不用劳动的人,那就糟糕了。所以要有一个机制逼着大家进化,进化成狼。
必须走向资本市场
李:资本密集型的行业特性决定了一定要走向资本市场。所以我们从成立开始,都把完成股份改革作为重要的任务来抓。国有股权变更手续很繁琐,但我们在短短的3年时间内,经历了6次的国有股权变更,2次增资扩股,最后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就目前而言广新海事重工生产体系、产品特色、行业特色形成了,组织文化也开始形成了。市场网络也早就形成了,产权也清晰,股权也合理,运作也规范,都是按照严格的股份制企业来管理运作。同时跟银行、政府的关系也不错,是时候走向资本市场了。
上市是下一步
李:2014年之前首先到资本市场上市,境内也行境外也行,这是我们的一个目标。因为现在的产权清晰,管理规范以后,应该没问题。上市以后我们想通过融资,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还有专用设备的投入,具备很强的海事工程总承包能力。然后,会走向全球海洋工程总承包,这么一种商业模式去出现。然后根据发展情况,延伸产业链,做特种船的租赁跟服务。
企业家境界要高
李:(企业领袖)境界要高,思路要灵活,气魄要宏大,视野要宽广。境界和视野不一样,境界要高,从长远战略的角度去看问题,你就不会茫然;思路要灵活,碰到困难,就不会感到惊慌失措;气魄要宏大,要能够容纳各种不同的人和物;视野宽广就是说看的要宽一点,全球化的范围里面要有全球化的眼光,这是一个企业家、战略家应该具备的。如果你境界不高,整天沦落在一些具体矛盾纠结里面,就永远在里面纠结,很多矛盾就没办法解决。所以很多时候,要善于跳出三界之外去看五行。
我记得我在2008年7月,专门组织个讲座讲“形与势”。形隐藏着势。势决定未来的形,(当时)这种形势迟早要跳水,与其如此,不如先停下来调整,所以我果断叫停散货船订单。我们对市场要有理性的判断,不要受短期局势的左右。金融危机的时候,大家都不敢投(扩大经营),我觉得不用惊慌失措,应该是推动。在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起步,获得了汪洋书记以及省领导多次视察,汪洋书记3年来了两次,对企业也很支持,而我们的成本(指建立广新海工中山基地)却相对低得多。作为一个企业领导者,应该独具慧眼。看到人家看不到的东西。能够看到形后面的这个势,势是无形的。看到无形的东西。
我是马列主义的信仰者,但我也研究佛学。有一个词叫“空信”,就是不要把很多东西看到那么实,有很多是空的,不要去执着。对很多名跟利一定要淡泊,因为这些东西都是过眼云烟。这不是让你放弃一切追求,而是要精进不懈,要时刻保持一个昂扬的态度,一个人只有不断地提高,不断进取,精神不断地深化,才有好的状态,才能更好创造价值,服务大众,为人民服务,才能普度众生。
责任重于泰山
李:我觉得现在,有点被责任套牢,被事业绑架(笑)。
这么庞大的一个系统工程,由我发起,这段时间又是快速成长期,处于很关键的阶段,所以要时刻关注它的发展趋势,我的工作要有三只眼,一只眼睛要盯着市场和客户,去看看市场和客户有什么变化,客户有什么诉求,对我们有什么反应;一只眼睛要盯着员工、团队,思想状态怎么样,团队的战斗力怎么样,团队的干部,还有配置可不可以。第三只眼睛,要盯着政府,政府的政策导向,政府还是有能力扶持催生好的企业的。
这段时间,由于不断地有好消息传递,上级部门也十分关注,来往客人也多。同时,我们无差别的,无歧视地对待客户,善待客户。这是我一向主张,对客户不要歧视,不要去认为他们哪里不好。海纳百川,容人容事,给大家一个宾至如归的平台,大家就愿意来嘛,有时候客人来了,还是要发挥一下,所以还是蛮辛苦的。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广东造船》运营总监谢奇(以下简称谢):我发现你的社会职务比较多,也就意味着,承担的社会责任比较多。你怎么处理专职工作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李:这要从两个角度来看:作为一个企业负责人,平时也要跟政府、行业、协会去沟通。那么与其盲目的沟通,还不如在那里担任一个相关职务。相当于用另外一个平台,了解别人的想法,换位思考对企业有好处。从履行社会责任中领略到行业的细微变法,或者跳出这个行业来经营这个企业,能够促进企业健康、持续、科学地发展。自己的企业经营得好,也为社会创造好的产品好的服务。一个优秀企业才能创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回过头来优秀企业文化推动社会理论的创新,社会的进步,这是三赢的大好事,何乐而不为?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人总是要创造点价值,总是要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普度众生就是这个道理。当然现在时不时经常出差、出国,但是我都会努力,只要能够安排时间,都会去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做知名的一流企业
谢:最后请你用一段话,或者一句话,来描述广新海工
李:我们是这样:从先进的观念开始,到创新的商业模式,到优秀的企业文化,然后到最后一流的知名企业,我们沿着所谓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从无形的思想开始,形成有形的,优秀的,一流的知名企业,相信能达到我们的预定目标。然后我们相信,可能10年以后,希望能够在世界500强里有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