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996工作模式”员工休息权研究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xiao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996”成为近期网络“红人”,不只在民众间反响热烈,也成为法学家、人力资源专家及企业家的关注焦点。笔者以本人及亲朋好友的工作经历,结合自己有限的认识,并借助“996”这一网红话题,浅析“隐形996工作模式”的社会现象、产生原因、维权方式以及解决建议。
  关键词:工作模式;休息权;维权
  由于高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的方式更多、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这就造成一个“隐形996的工作模式”的出现。这种劳动模式通常表现为:劳动者依然是早八晚五或者早九晚六且周末双休的工作模式,但是在休息时间仍然能够通过电子邮件、微信、QQ接收到领导或者同事关于工作上的信息。甚至这些信息中有些是“急活或者要紧事”,劳动者就此开始“网上办公”。这就造成宝贵的休息时间“支离破碎”。这样既不符合现行劳动法律规范所规定的加班情形,也不能使劳动稽查部门精准地进行执法监督。这无形中让用人单位获得更多劳动者额外的无偿付出。
  一、“隐形996工作模式”产生的原因
  根据上述现象,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劳动者之间的竞争
  由于我国劳动力充足,就业压力巨大,为解决生存问题,那些非核心、有人可替代岗位上的劳动者只能“逆来顺受”的去完成休息时间“突如其来”的工作。即便在某一工作单位工作多年的老员工,但因其能力学识有限,仅通晓某一岗位工作,同时又面临合同年的到来,这样就造成他们必须接受在休息时间被随时打破的可能,以保证和用人单位续签劳动合同。
  (二)劳动者的未来挑战——“夹缝求生存”
  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领域。这使许多工作岗位已经不需要劳动者的参与了,并且这样的岗位也会越来越多。这就迫使劳动者接受在休息时间被“工作雷阵雨所侵扰”,以保住越来越少的饭碗机会。
  (三)领导、客户心中的“小算盘”
  这样的加班模式变形体,可能是用工单位领导的智慧(经济)用人的集中体现,也可能是其迫于客户突发奇想而额外增加的工作量。究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实在难以把握。
  (四)劳动法律规范“僵化”且“滞后”
  立法者在制定和数次修改劳动法律规范时,未能预想到未来的经济发展速度、科技进步程度、职业变化需求等情况,使得现有的劳动法律规范在应对眼下问题显得“捉襟见肘”,呈现出一种“僵化”的状况。同时在应对劳动争议的案件时,仲裁员和法官未能真正理解劳动法律规范的立法宗旨和精神,在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则可适用时,不敢或者不想用相应的法律原则解决具体纠纷和问题,致使本已“僵化”的劳动法律规范未能“复活”。
  二、“隐形996工作模式”的维权
  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就“隐形996”产生的相关纠纷,作为弱势方——劳动者该如何维权哪?勞动者可以通过公众媒体、劳动稽查部门、劳动仲裁机构、人民法院等途径进行维权。维权之前的一个准备工作,并且是最重要的准备工作——收集证据。
  “隐形996工作模式”与最近谈论火热的“996工作模式”的最大不同在于加班的空间不同。前者的加班空间可能在家里客厅、聚会餐桌、购物商场等人们休息时经常出现的区域,而后者的加班空间较为集中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这种加班空间的不同,致使“隐形996”的劳动者就收集证明其在休息时间从事加班工作的证据难度增加。
  笔者就这一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应对建议:
  就休息时安排的具体工作任务成果,例如完成的演讲稿件、设计图纸、企划方案等,应当妥善保存;
  就休息时间的具体工作任务与用人单位领导和主管多次往复的电子邮件、通话录音、微信记录的工作交流记录应当妥善保存。
  三、“隐形996工作模式”的解决建议
  “隐形996工作模式”不仅影响劳动者本人的身心健康,同时还会引起其他家庭、社会问题,更甚至影响经济发展问题。例如,劳动者在休息时间进行临时工作安排,影响同家人的交流和沟通,长期这样会产生诸多家庭问题。再例如,如果劳动者长期存在休息时间临时安排工作的情形,这将会减少劳动者在休息时间进行的购物、休闲、娱乐等活动的可能,这将影响经济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
  改变“隐形996工作模式”现状,笔者提出以下观点:
  (一)完善劳动法律立法、及时出台司法解释和实施细则以及提升法官、仲裁员的解决劳动争议的业务能力,解决新形态的劳动争议案件。
  (二)劳动主管部门可以组织管辖区内的企业领导或主管参加交流会议,让他们熟知相关用工的法律规范和典型案例。用工单位的领导或主管应积极主动学习现代人力资源方面的知识,改变用工理念,提升经济效益。
  (三)通过现代媒体,向全社会宣传我国劳动法律规范的内容,提升劳动者维权意识。同时,加大劳动争议案件的法律援助力度,让经济困难的劳动者通过法定程序维护自身权益。
  参考文献
  [1]杨河清,王欣.新常态下我国过度劳动法律规制问题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7,54(05):71-77.
  [2]朱晓峰.数字时代劳动者权利保护论[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0(01):37-55.
  [3]黄镇.我国劳动领域中的休息权研究——历史、现状与展望[J].理论与改革,2016(01):135-139.
  [4]黄镇.休息权实现机制的形式特征与内在动因——兼论我国休息休假制度的理论重构[J].学习与实践,2015(12):60-65.
  作者简介:鞠岫峰(1986.8-),男,汉族,籍贯:辽宁沈阳,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20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经济法学,研究方向:经济法,邮箱:13898800624@126.com。
其他文献
摘要:《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德国哲学家马克斯·韦伯创作的社会学著作,首次发表于1904-1906年《社会学和社会福利档案》杂志上,后收录于《宗教社会学论文集》。  关键词:资本主义精神;理性;新教伦理  一、前言  马克思韦伯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也是现代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他采用独特的研究视角,通过比较东西方国家的不同宗教及其资本主义的现
期刊
摘要:微信平台作为最尖端的信息传播手段,正在让信息传播的途径发生巨大改变。随着中国体育舞蹈爱好者人数的不断增加,目前体育舞蹈行业对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数量明显增多、使用范围广泛。微信平台在体育舞蹈信息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效利用微信平台,可以提高体育舞蹈信息传播效率以及体育舞蹈信息传播范围,充分展现体育舞蹈的魅力所在。本文以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法探究体育舞蹈行业的微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使用意愿和满意度的视角,对微信学习环境下员工培训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在探讨影响因素模型的过程中,通过记录和分析受训员工的基本信息、开始使用微信的时间、使用微信的频率以及在微信学习环境下参与培训的时间段、培训时长、培训交互方式喜好和培训成绩等行为数据,为提升微信学习环境下员工培训的使用意愿和满意度提升对策建议和微信学习环境下员工培训的继续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微信环境;员工培
期刊
摘要:随着电商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对各行各业“互联网+”模式的推广,使得生产传统商品的企业对接“互联网+”的热情高涨,通过“互联网+”模式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本项目将螺蛳粉与网络营销模式相结合,建立销售袋装螺蛳粉的网络电商平台,通过对广西柳州螺蛳粉发展现状的分析,探索扩大柳州螺蛳粉销售的渠道。  关键词:袋装;螺蛳粉;网络营销  1.市场分析  据调研统计,柳州螺蛳粉在阿里巴巴平台米粉类特产销量排
期刊
摘要:在篮球比赛中,一切技战术运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投篮得分的机会,而得分的多少决定着比赛的胜负,因此投篮则成为了篮球比赛中一项至关重要的进攻技术。三三分球是快速拉开比分、迅速缩小差距,扭转不利局面的重要手段。高效的进攻、默契的团队配合、高命中率的三分球是球队在各自比赛中击败对手的主要因素。本文对2017-2018赛季西部决赛中火箭队与勇士队的三分出手次数所占比、场均命中率等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分析
期刊
“梁大师发明的智能化水套炉,让我们再也不用跑到40公里远的荒野点火了。”5月22日8时,西北油田采油二厂采油管理三区生产运行调度员郑龙刚,看到从视频监控里传来的TH12417井回压、油压、套压和水套炉温度等数据,高兴得像个孩子。  梁洪云发明的这个智能化水套炉具,不仅具有自动高能点火、点火控制、火焰监测、熄火保护等功能,还能远程操作。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梁洪云一身工衣、一顶安全帽、一只口罩
期刊
DHL建于上世纪70年代,用50年时间将国际快递和供应链物流做到极致。今天有幸请到了DHL全国客户物流高级总监孙文婕进行采访,分享DHL的发展和对国内快递的看法,这其中蕴含的行业特性与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总结和学习。  Q:您觉得都有哪些方面促使DHL逐渐发展成如今的地位?  孙文婕:我觉得DHL的发展主要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专注于国际快递业务,采用了加盟制实现快速扩张,提高市场占有率,从建立起
期刊
摘要:在现代人的观念中,治理一个国家所运用的手段应该是国家强制力而不是音乐,对于古人提出的“以乐治国”的理念,许多人都觉得难以理解。他们认为音乐是用来陶冶人的情操,起到教育、感化以及娱乐大众的作用,是一门艺术而不是治理国家的手段。但在中国古代乐与礼、政、刑齐名,是属于法的范畴,是一种治国的工具。“乐”作为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治国安民的根本大法,其具有与礼、政、刑所不用的奥秘和独特之处。本文通过对“以
期刊
“谎言”是指在个体知道事实的情况下,对这种事实进行刻意的隐瞒或者故意说出与事实不相符合的信息。谎言是以个体头脑中对事实的认识为基础进行界定的,只要个体的叙述内容与自己头脑中对事实的认识不一致,就可以称之为谎言。  “谎言当真”是一个代名词,主要是指个体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撒谎,但是当谎言面临着被揭穿的危险时,他们往往会通过一系列行为或者其他谎言来维护自己之前的谎言,某种程度上甚至自己内心中把之前的谎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契合关系探索由来已久,当今“国学”热方兴未艾,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对两者的契合探索是有必要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契合关系是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时代要求,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理论研究的内在要求,使人们容易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结合的必然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结合;逻辑;必然  20世纪80年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