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凌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ko0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身示范,立德树人,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爱岗敬业……”我一边打个哈欠,一边望着台上慷慨激昂演讲的老师。我向来不喜欢参加这类活动,都是些百分之百正确的道德文章,偏偏就被我们处里派来当人肉背景,也不得不听。
  一阵掌声响过,上来一位身形瘦削的老师,看上去有四十来岁。他照例是鞠躬、开讲……平时这些活动都是要求一些青年教师参加,一般资深教师,是不屑于参加这类校内师德演讲活动的,发的证书评职称、评职级也没什么用处。
  “这谁呀?”我拿胳膊肘捣了一下身边玩手机的小周 ——他是人事处的干事,消息灵通得很。小周抬头看看台上,又赶紧低下头:“老凌。”我又问:“他哪个部门的?”
  小周频频点头,但还是玩完一局才跟我搭话。他告诉我,这是讲文学课的凌青柏,“他可有名了。”见他挤眉弄眼的说完,又低下头玩手机,我赶紧推推他想问个明白,忽见前排领导不满地扭头往后看了一眼,知道声音太大连忙正襟危坐,认真听起演讲。
  台上的凌青柏两道浓眉下目光炯炯,说:“我就是喜欢讲课时候,看着台下学生,看着他们那些亮晶晶的眼睛……”让我觉得他和别人很不一样。
  散会后回去的路上,小周告诉我,这个凌青柏讲课讲得不错,只是很古板,和同事和领导都有些合不来。听说他有一次监考成人高考,在他邻居,也是一个部门的同事,正好有个熟人在他考场,给他打了个招呼希望照顾一下,结果他开场没多久就连小抄带人把那人揪了出去。更绝的是让领导遇到了,问是什么情况,他还一五一十地回说,是同事某某的熟人。“是个神人” ,小周一边运指如飞玩手机一边说。
  夕阳西下,天际是一片灰红,教学楼和楼外的花丛都成了剪影。
  后来又遇到几次凌青柏,算是认识了,彼此点点头打个招呼,觉得他还是挺随和的。后来又因为别人邀请一起吃过饭,就熟悉起来了。
  刮了几场北风,楼外花池里的冬青都冻得畏畏缩缩。眼见温度计上的读数落到了零下一二度,除了上下课路上,我都不太在楼外边待着了,太冷。
  课间到楼下拿个快递,见到凌青柏站在教学楼门外,瘦巴巴的身体上裹着黑羽绒服,正在抽烟。我见他鼻子冻得红红的,就说:“外边风不小,凌老师怎么不到楼里去?”他笑笑说:“抽烟有味,怕呛到学生。”我不以为然地想,学生也有不少在楼内走廊里抽烟的,只要不在教室抽烟,就无所谓啦。不过,我现在对他的印象好了不少。
  快到期末考试了,我连着几天晚上给学生补了几次课,经常见凌青柏他们文学教研室的灯亮着。有时在课间过去坐坐,总是见他坐在电脑前敲些什么,问他几句,他总是打着哈哈说:“闲着没事,瞎写着玩。”
  偶尔和旁人提起来,他们说,老凌的媳妇去年评上了主任医师,今年都开始带硕士了。老凌今年攒着劲儿要评教授来着,他课讲得好,只是论文少一些,前几年都没报名参评。这一年多他晚上一直泡在办公室里,不是写论文,就是弄课题,他老婆还以为他晚上不回家,在学校和别人打麻将、打牌,还跑到办公室里来查过岗,成为文学教研室的笑谈。
  年底教学观摩,教务处领导选了几个人的课作为年轻老师观摩学习的范本。听课那天安排的不太凑巧,兴许是那个老师调课了,没找到要听课的教室,领导听到对面教室傳来凌青柏铿锵有力的嗓音,犹豫了一下,说:“去听老凌的吧,他讲课也不错。”
  推门进去之后,凌青柏愣了一下,明白我们要听课之后,皱了皱眉头,大概是因为我们事先没打招呼。我们领导赶紧说:“这几个年轻老师是慕名而来,来听课学习的。”凌青柏皱着的眉头就舒展开了,他嘴角上挂着得意,笑着做了个请的手势,把我们让到教室后排坐下了。
  他回到讲台重新讲起了他的浪漫主义文学,不一会儿就进入了状态,只见他两眼圆睁,干瘦的脸颊充满神采,声音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雪莱、济慈、拜伦……讲到激情澎湃处,手臂挥舞,像是个指挥家。这时候,他干瘦的身形似乎有了些伟岸的气象。
  下课后我们去教研室交流时候,凌青柏说了不少教学心得,后来领导有事先走了,我们就放得开些,纷纷抱怨学生下午听课不用心,总是耷拉头,不是睡觉就是看手机。凌青柏点点头,也提了几个建议。我们起身离开的时候,他还送到门口,意犹未尽地说:“学生下午上课上到第二节,最好是穿插个小视频,小活动,这样可以调动一下学生的情绪,学习兴趣会浓厚一些。”
  年底了,期末考试、评教、各部门考核,一忙起来,交流就少了。
  有时去文学教研室拿几个样书,总见老凌像是粘在电脑前面一样码字、写论文。只有一回,见他手托着一打卷子,两道浓眉皱成个大疙瘩,抬眼见我也没作声。我倒很好奇,就走过去瞄了一眼。
  他抬眼看着我,满脸愁容:“这些孩子基本的作品都不读,光指望听我上课讲的一些内容,这可怎么成……”我还以为是多么了不得的事,就笑着开玩笑:“差不多就给个及格吧,凌老师你要求太高,学生怕达不到,小心你年底的评教。”
  他点点头,嘴里牙疼一样咝咝吸着凉气,又摇摇头:“虽然……虽然……还是不好放宽要求啊,不然这课就太滥了。”他突然一边站起身来往外走,一边掏出一棵烟,皱着眉头说:“我再想想。”
  和我一起走到楼下,老凌抬手想点烟,却见那棵烟已经在手里揉搓的不成样子。他自嘲地笑笑,随手把烟扔进垃圾箱,又掏出一棵点上,沉默不语。我便挥手告辞回去了。
  不久就到了一年一度的职称评定时间,我是入职时间短,没有参与。学校里助教们评讲师,讲师们评副教授,副教授们评教授,只见他们拿着大大的资料袋,装着自己历年发表的论文、做的材料,像是抱着自己刚出世的孩子,匆匆忙忙交到师资科,而后就是四处打听分数和排名。
  那天见门口的公告栏围着一些人,午饭时候便问消息灵通的小周:“那个老凌,评上了吗?”
  小周从手机上抬头,疑惑地看了我一眼,又见缝插针地吃了口面条,随即会意:“凌青柏呀,嗐,都说他是毁在自己脾气上了。”   “领导没让他报名?还是给他的分低没过?”我知道在评定职称上面,各学院的领导有很大的话语权。
  小周四下瞟了一眼:“都不是,职称评定委员会的委员知道他讲课不错,今年论文又发表了不少,他性格上虽有一些古板,也不至于因此被卡下来。我听说,学生给他评分很低,低到D等去了。”
  我知道职称评定有个硬杠杠是评教分数,评教分数分ABCD四等,A优B良,C是合格,D,自然是不合格。有不合格教学评价的老师是无法参评职称的。这个评教分数里,学生评分占的比例不小。
  我有些不平:“老凌讲课不错,学生又素来喜欢听他讲课,会不会……”
  我還没说完,小周就一边吸吸溜溜吃着面条,一边打断我说:“喜欢听课和给他高分是两码事,不信你问问学生嘛,你们都是教的那几个班。我听说他往年的评教分数也不高,评职称要看前五年的分数,他就悲剧了呗。”
  快放假了,我正在办公室整理材料,正好瞥见一个熟悉的大二班级的学习委员,就叫住了她。那学生平时上课笔记做的认真,我很有好感。问起老凌的评教情况,女生有些愤愤不平:“凌老师不提前给我们划考试重点,阅卷也毫不通融。他上学期带我们作品选讲课,这学期外国文学史,每次班里都有半数左右的同学不及格,连累我们这个年都过不好。”
  那女生压低声音说:“我还带着其他两个同学上门去求情,他倒好,不让我们进门不说,还追出来把我放在门口的一盒茶给扔了出来……怎么说我也是班里的主要学生干部,这么个态度真让人受不了。”
  我看看她叹了口气,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窗外,北风吹着光秃秃的树枝,发出呼呼的响声。
  过了年,开学以后去送个申报课题的通知,发现老凌搬着一箱书,提着一兜杂物正往外走,我伸手要接过那兜杂物,问他:“凌老师你这是……”老凌侧着身子避开我的手,连说不用,他的瘦脸有些发红,不自然地笑笑说:“哈,我搬图书馆去,调到第二书库了。”
  我呆了一下,想说点什么,又觉得说什么都不合适,就这样看着他渐渐下了楼。
  身后,文学教研室的晓静老师小声嘟囔着:“他倒是清净,一走了之,他给挂了的学生,还得我们再出题、监考、阅卷这么折腾一番……”“算了算了,少说几句吧。”年长的温老师看了看我,解释说:“学院里安排补考都很麻烦,要印第二回卷,还要重新组织监考、阅卷。本来院里补考要安排他监考,谁出的问题谁去弥补嘛。”
  领导从隔壁听见动静,踱出来,笑着接过通知,把我让进他的办公室,亲切地说:“我路过时候去拿就行啦。”见我隔窗盯着楼下老凌渐行渐远的背影,领导叹口气说:“接连三年,每次领导评分、同事评分、学生评分三部分一合成,总是青柏同志的比较低。我尽力周全,可学校有规定,评分连续三年位于后百分之二十,不仅不能参评职称,还要谈话诫勉。我跟他谈话,他还不信。最后我打印出来学生评的分数给他看,他待了半晌,还念叨,这些孩子平时听课挺认真的……谁知他后来竟主动申请调图书馆工作……唉,我也不好拦他。”
  无事时给小周说这事,小周不屑地撇嘴说:“你听他的鬼话——他巴不得凌青柏走了才好。因为车位紧张,他这学期找人在文学院楼下划出了领导专用车位,前些日子被老凌占了,两个眼皮活泛的学生干部去撵老凌,被老凌板着脸训了一顿。据说老凌当时还嚷嚷,领导官气十足,学生干部阿谀奉承,败坏学校风气云云。他还尽力周全,啧啧。”
  后来这段时间,我再没见过老凌。
  据说,他现在图书馆书库里,没事的时候还会跟在那儿勤工助学的学生讲讲文学。
  责任编辑|王 琪
其他文献
我常常在想,河堤那一排柳树伸展着柳条是不是在和我打招呼,漫天的柳絮又是寄予谁的思念,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牡丹像极了唐朝描着花钿的贵妇……我喜爱这世上的万物,更喜爱这万物中那不言不语的花草树木。  梧 桐  每次路過这条路,我都会看一眼那棵已经枯萎一半不知道还能撑多久的老树,看到他现如今凋残的样子总能想到往年那郁郁葱葱的茂密景象和孩童时期在这棵树下的欢声笑语。  从记事起,有腰粗的老树就在这里了,家人告
期刊
漫步子午道  在穿越秦岭的六条古道中,子午道是最具浪漫和温情的。它北起繁华的长安,中越吉祥的陕南安康、汉中,南至富庶的四川,一条逶迤的山径在崇山峻岭云遮雾绕中,把北的豪情与南的秀丽绾接起来。因“北山是子,南山是午”,故而称子午道,因曾在历史上运过荔枝、丝茶,又被称为荔枝道和丝茶道。  这条始建于中国汉代至明清通行的子午道,是当时的商道和官道,向南的路线依次为:子午镇(豆角村)——子午谷——清华山—
期刊
小春事  我在零零碎碎的斑驳里找寻你的影子  一株叶子伸出枝丫抓住了我  又轻轻地放开  那叶子鲜活  我看到那些新绿  眼里的海就忍不住为你磅礴  嗯,我知道  从你在树杪里等待的那一刻起  我们就该做一些春天应该做的事情  比如,我第一次见到了那些无比的黑暗  它们灿烂的无比灿烂  你兴奋地掀开被单  在夜百合开放的晚上,赶去赴约  影子跟丢了主人  老虎兴高采烈地跑过  云烟散成了水  把土
期刊
一  饮酒的夜晚,躯体是一把可以走动的箜篌。  无数手臂如弦,泛着古老和弯曲的光,从我眼眶里伸出,反弹弓身——顺着钟摆、记忆、酒器,嘴唇上心的话语。  一酒一弦,茅台锁箜篌。  我颤动的倩影,把曲子变红,沿着脸上升。  每个人的肺腑之言,都像竖排的工尺谱。由右而左,一板一眼,与君酬酢,是曲谱在合奏。  酒弹拨我,影子与高山流水缠绕在一起。  弦乐的花瓣,洞穿赤水河两岸的灯火。酱香的茅台酒似空谷知音
期刊
一  得知自己高脂血、高血压、脂肪肝的时候一凡还在床上躺着吃法式小面包。  这小面包是一凡在小区前广场上的促销活动中买的,10块钱一箱。  “真特便宜。”一凡这样想。  公司体检,一凡被检查出各种问题,这对他来说,小事一桩。一凡住在市区外的四环边,这里离市区如果是坐公交的话得一个多小时,如果是打车的话也得半个钟头,他舍不得打车,所以天还没亮就起床了。小区外,雾霾严重,能见度只有三五米,一凡戴着口罩
期刊
准备上路的时候,胡三来了。  包裹已经打好,两大袋,胀鼓鼓的。胡志强不耐烦,叫老胡把该扔的都扔掉,别把那些破铜烂铁陈芝麻老古董都带上。老胡听不进去,把穿了十几年的衣服,打着补丁的裤子,破了几个洞的袜子,用了多年的烟杆……统统塞进包里。胡志强看不下去,把那些旧东西抓出来,扔掉。老胡不干,把扔掉的东西又捡回来。两父子你来我去,你扔,我捡,我捡,你扔,吵吵闹闹,进行着艰辛的拉锯战。后来,胡志强退步了,认
期刊
一、20世纪初中国童话的特殊境况  中国是文学大国,但中国传统的儿童文学却被长期冷落,童话更是寥寥无几,现代意义上的童话直到20世纪才出现。20世纪初,随着世界近代化潮流的扩展和交流的增加,东方各国的童话普遍受到西方童话的影响,中国也开始引进西方现代童话,并尝试将古代童话进行改写。这一时期中国童话的特点可归为两点:  1、童话素材稀缺  在中国,20世纪之前,对儿童影响较大的民间童话和传说,通常表
期刊
為了弄清写这篇散文诗的来龙去脉,我查阅了在重庆北碚求学时的日记。不过事与愿违,除了找到几则简单的流水账,并没有得到其他有价值的材料。至于为何以《历史的站牌》为题,也就难论初衷了。  不过我对“站牌”这个词,的确向来偏爱。平时在站牌前候车时,不管是静立、打望,抑或任由几首早已听得烂熟的歌曲顺着耳机继续灌注心田,我都觉得非常美好。“站牌”能够诠释什么呢?一个时间节点,一幕折子戏,抑或一串前后相继的线索
期刊
1  荔枝一天天大了,小身板渐渐抽条,显出小少女的雏样。尤其穿着公主裙的姿态,更是让荔枝妈妈心里滚动满满的满足感,像园丁栽培小树苗,看着它一步一步茁壮成长的心情。  都说女大十八变,荔枝妈妈已明显感觉到荔枝至少有了三变,荔枝刚出生时,左眼小,右眼大,脸上毛绒绒的,带着血丝,鼻子两侧还有皱纹。当时荔枝妈妈傻眼,难道是生了个有缺陷的孩子吗?她看了眼就不敢再看。护士抱着那时还没有名字的荔枝给她亲的时候,
期刊
历史的迷人之处在于,它重重迷雾里的虚幻和真实,引人如饥似渴地想去解码探味。几年前读到潘玉渠的散文诗短章《饕餮于史》,记忆尤为深刻:“我们在史书间饕餮——以商彝周鼎为器,大口大口地吸食沉香与烽火,必然也会误伤前世的自己。”以史为食,喻象新颖,遁隐在古老的历史画面里,必生悲悯之心。然,他又写道:“别人的时代,已无法回溯,我们需要重新酿造思想的蜜。”柯林伍德也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因此,反观历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