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va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美教育从内容上来说,就是要通过各个富有艺术魅力的形象来感染读者,深入人心,使人在情感层面产生共鸣。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丰富的文质兼美的古今中外文学名篇佳作,包罗万象,内容丰富。有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灵魂的小说;有赞美祖国大好山河的散文;有富于强烈艺术欣赏情趣的诗词;还有剖析事理内涵的政论文;有阐明科学真谛的小品文;更有烛照世态人情的杂文。无论哪一文体都无不蕴藏着无尽的“美”的因素,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审美情趣、陶治情操、丰富心灵、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丰富的美育内容,开展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教师可以尝试从“自然美”、“形象美”、“语言美”、“思想美”四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一、“自然美”的审美教育
  自然美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客观事物的美。如峨眉雄伟、西湖妩媚、幽雅雁荡、神奇泰山等。它既包括单个自然物与自然现象的美,又包括由多个自然物与自然现象所组成的大自然的风光美;它不仅有春光明媚、色彩柔和、奇花异草组成的、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自然界的优美, 而且有乌云翻滚、雷鸣电闪、狂风暴雨、奇山异水所组成的自然界的壮美。自然美是美的其中一个范畴,相对于社会美而言的,与社会美共同组成现实美。在中学语文课文中,描写自然山水、风土人情,表现了祖国绵绣山河的如诗如画的作品不胜枚举,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美。如天山:丰饶的物产,奇丽的美景;荷塘:色彩素淡朦胧、旋律和谐悦目;泰山:雄奇峻拔、文物荟萃。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笔宝贵财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琳琅满目的自然美,提高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借助于课文中的自然之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全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按照规律创造美的才能。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可以使用以下方法:(1)入景。入景是自然审美教育的第一步。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在《语文教学二十韵》(注:《人民教育》一九六二年六月发表)提到:“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景,入景始与亲。”学生只有入景,才能欣赏到课文中的自然美,才能得到自然美的陶冶,提高自己的对美的鉴赏能力。如教学《风景谈》,首先要让学生反复朗读,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感受那如诗如画的美景。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带学生到风景区去实地参观,让学生亲近大自然,身临其境,增强直观体验,切切实实地感受大自然之美。入景的具体方法有很多。如诵读法:有声有色的朗读,能渲染气氛,激发情感,能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变平面为立体。直观法:教师可以利用照片、图片等材料制成幻灯片展示给学生,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提高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描绘法:由于课堂教学的条件限制,课文中的美景,学生没有条件一一直观欣赏,这时,教师就要用精炼生动的语言去描摹那些美景,让学生通过想象,使美景再现。(2)出景。入景是沉浸美景,那么出景就是让学生客观地鉴赏美;入景是让学生走进教材,将此情此景转变为我情我景;出景则是让学生走出教材,沿着作者的思路情感理解自然美景后面的内容、思想及感情,培养自己描绘美的能力,让学生尽可能地理解自然美的本质。“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文章中,只有在景物中赋予人的感情,才能使自然景物具有吸引力,才具有美的感染力。如《 故乡》开头的景物描写,阴沉的冷色调正好贴切地表达了作者阴沉的心境、悲凉的情绪。荒凉的景物与悲凉的感情和谐地交融在一起,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教师要引导学生由景及情、由景想义、由景写景。抓住时机 ,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欲望,培养和训练他们按照“美的规律”来表现美的自觉性,掌握创造美的技巧。培养学生养成由模仿到创造、由观察积累到练习创作的素质,提高学生描景状物 、表现自然美的能力。
  二、“形象美”的审美教育
  形象美是人物 “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综合。以内在美为主。中学语文教材中,大量的文章是以描写人物形象为主的作品。在文学作品的长河中,作家们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震撼人心的优秀作品,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都可以作为审美的典型,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审美冲击,有很好的审美教育作用。像迂腐、善良、可怜的孔已己,木讷、落后、麻木不仁的闰土,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闻一多,热爱祖国、不愿做亡国奴的韩麦尔,一毛不拔、爱财如命的夏洛克等等。文章给我们提供的这些丰富的、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都无不强烈地震颤着学生的心灵。语文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这些人物形象,挖掘出人物“形象美”,用这种感人力量去熏陶学生,教育学生,启迪学生,净化升华学生思想、心灵,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建立美好的审美理想。在《藤野先生》一文中,通过记叙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细节,高度赞扬了藤野先生的伟大学者形象:与众不同、朴实、热忱、没有民族偏见。展现了作者深沉挚着的爱国主义精神,寄托作者的“人文主义”美学理想。《木兰诗》一文,抓住木兰深明大义、刚毅勇敢、勤劳善良、不图功名、胸怀柔情的品质对学生进行教育;《我的老师》一文,用热爱学生、热情公正、温柔美丽、教导有方的蔡云芝形象影响学生。用“人物”的美学力量,培养学生求真、趋善、爱美、憎丑的道德情操,点燃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心灵火花,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深刻的审美教育。
  三、“语言美”的审美教育
  美存在于语言文字中。作为文学作品大厦的坚实基石,汉字作为形、音、表意功能完美结合的文字,它的美是独特的,是出类拔萃的。我们在讲授语文时就要学会引导学生找出那些刻画生动、描摹准确、形象具体的语言进行欣赏,使语言富有立體感。正如我们讲解《春》(朱自清)一文时描绘春的温暖、滋润,万物复苏时采用了“睡醒”、“张开了眼”等词语,将春的神态描摹的淋漓尽致。作者又紧接用“欣欣然”一词传神地表达出苏醒后万物的欣喜之情。用“偷偷”“钻”来形容春草的萌发。小草在春的催促下,在大家还没来得及察觉的情形中,“偷偷”地,不声不响地在生长。用“钻”而不用“长”,使阅读者体会到小草破土而出的形象,彰显了小草生命力的顽强。借助于这些生动形象的语言,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春天的立体画面。学生由形而感目,从而受到美的感染。 音韵是汉语的另一种美。文学大家用自己的妙笔把一个个独立的音节巧妙组合,使这些文字奏出美得节奏,荡起美得旋律;有刚有柔,有高有低,缓急相间,抑扬顿挫,错落有致,就如音乐一般优美动人。我们在讲授新课时,不要急于板书课题,讲解新课,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个导语,哪怕只有三五句,创造一个和谐、美妙、新奇的气氛。借助于这种气氛,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追求美感的欲望。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太多的课文都堪称是“意美”“音美”“形美”的典范之作。这三美之间,互相支撑,共同构成文章的语言美。没有“意美”做基础,“形美”是空中楼阁。失去“音美”,“形美”、“意美”就没有了艺术的光彩。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做有心人,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挖掘文中语言的不同“美点”。通过对富有形象化语言的分析和引导,完善学生的审美修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将学生带入美的世界里去。发挥审美教育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健康全面的人才。   四、“思想美”的审美教育
  思想美,又称精神美,语文课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渗透性。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审美教育,是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高尚情操的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之一,更是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具体可感的图景、生动感人的形象,是现实美与理想美的集中反映,有着强烈的感染力。课文为我们塑造的每一个伟大形象、叙述的每一个感人故事,在学生的人格形成中往往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老人与海》一课,在课前做故事情节的简单介绍,设置悬念。学生在读课文时,当学生被老人顽强地和大鱼搏斗的情景深深地吸引的时候,抓住契机进行启发,学生就顺势归纳出文章的主题:桑地亚哥在故事中失败了,但虽败犹荣,是个真正的英雄。经过这样的讲解,学生感受到悲壮美,学习到老人勇敢搏斗的精神,在情感上得到了审美的愉悦。《涉江》、司马迁的《屈原列传》、郭沫若历史剧《屈原》从各个角度表现了屈原的爱国、正直的高尚情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的顽强意志,“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自沉汩罗以死”是屈原的高洁志向、不苟活于世的精神。这些审美对象,以“润物细无声”的力量感染着学生,激励学生去追求,去奋斗,获得了精神上的审美。我们在不停地体验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赤胆忠心;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大声呼告;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誓言;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爱憎分明的态度;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高尚节操;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等等。对于这些人物形象的不断鉴赏,将引领学生走出了狭隘的精神生活小圈子,感受形形色色的人物,进行正确地审美活动。 如果在语文实践中,我们多多引导学生追求行为美与心灵美的统一,使学生具备健康的思想和高尚的情趣,使他们达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的完美统一。这将极大地完美青少年的精神世界,督促他们创造美,构建更美生活。
  参考文献
  [1] 杜军琦. 生活之树常青 语文不会苍白——感悟教育的一点尝试[A] .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
  [2] 王彦玲.立足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情感培养语文兴趣[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
  [3] 谢作进.从主体性教育思想看中学语文学科性质[D].华中师范大学,2001.
  [4] 邱嵘.我国近代美育思想及其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01.
  [5] 齐凌云.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
  [6] 刘徐湘.论教师教学生活的智慧[D].西南师范大学,2005.
  [7] 孔凡忠.我省一篇“优秀”高考作文引起的思考[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
  [8] 崔逸静.构建和谐课堂与教师应具备的素质[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7.
  [9] 杨永明.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语感实践——谈人教版初中《语文》义务教材的语感训练[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3).
  [10] 周红兵.中国汉语文教材教育思想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
  [11] 谢作进.从主体性教育思想看中学语文学科性质[D].华中师范大学,2001.
  [12] 张粹然.美育心理过程研究[J].四川心理科学,1992(2) .
  [13] 楊成章.《语文教育心理学》[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14] 苏霍林斯基.《给教育的建议》(下)[M].北京:教育科学出
其他文献
有幸参加黔南州中小学班主任远程培训。看到这个作业题时,我不仅思绪万千。工作了20年,当了20年的班主任,家访工作也做了整整20年。每一次家访,都会让我了解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儿,每一次家访后也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人说,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能力,除了激发孩子的生命热情,更要燃起家长有让孩子成功的热情。而教师的家访与其说是帮助家长解决孩子的问题,还不如说是帮助孩子解决家长的问题。
期刊
摘 要:声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技能课程。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程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上还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创新。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声乐是一种感觉运动,必须掌握一定的身体技能并能够保持其特有的平衡状态才能得到美好的声音,对于声乐专业学习者来说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要想在短短的几个学期内,将完全没有声乐基础的学生培
期刊
摘 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小学阶段是为以后的各个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的,对学生今后的影响极深。本文从多个方面对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做出了剖析和阐述。  关键词:习惯;培养;榜样;认真  培养小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是十分重要,这样可以使他们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他们兴趣盎然地主动学习语文,也就必定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为学
期刊
低年级应用题是小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开始。通过解答简单应用题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能够正确、熟练地解答应用题,为进一步学习复杂应用题奠定基础。低年级应用题的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启蒙阶段,也是学生形成兴趣、掌握方法、训练思路较为重要的阶段,培养思维能力尤为重要。现结合本班实际,谈一谈对低年级应用题教学的看法。  一、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
期刊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有了这种心理状态,就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积极解决问题。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质疑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因此,我认为要使在没有现代教学设备的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真正的活起来,必须在语文教学中激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
期刊
摘 要:随着高中新课标教材的使用和新课改的要求,以及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性。在结合我校生物教学的实际情况,我提出备课是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基础。我认为备课要从备教材,备课标和高考考试大纲,备教法和学法,备学生,备问题和练习等方面一一深入进行,然后教研组在进行集体备课讨论一些重点和难点,最后通过教学活动来检测备课的效果,并及时进行课后反思,为高效课堂打造成功的开始。  关键词:教师自主备课;集体备课
期刊
摘 要:当代的中学生,处在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中。面对学生的需要,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教材的可读性,精心设疑,鼓励学生求异思维,把培养创新精神作为重点教学目标,努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真正做到“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关键词:创新;师生关系;设疑;求异思维;可读性  一、改变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期刊
摘 要:分层教学是基于学生学习状况差异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个人潜能的发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层教学要求教师注重因材施教,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育,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促进其成绩的进步。本文阐述了分层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了分层教学的重要性、秉承原则和具体的实施原则。  关键字:分层教学;高中历史教学;应用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要求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读史可以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今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对于高职院校在校生的教育也不仅仅在于对课本知识的教学,而是把全面发展作为对高职在校生的主要教学目标。在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下也开始对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作为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的主要部分,是我国高职院校中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虽然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已经在逐渐加强对于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视,但是在教学期间还是存在一定的
期刊
教书育人是一个漫长的学习和沉淀的过程,所以我也是在不断地探究、思索、论证。希望可以找寻一个适合于我们学校学情的教学方法。我们学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学苗相对较差,但是每年的高考本科上线率都在创造并刷新着纪录,实现了“低进高出”的办学奇迹!成绩是对我们辛苦付出的最好答谢与肯定。数学教学只是我校教学工作的一个缩影,下面将我在教学工作中所积累的一些拙见,与大家共同交流一下。  一、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