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础发现“密码”

来源 :辽宁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r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开启语言之门、学会文字表达、丰富内心情感、积淀文学素养的媒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占有一定比重。如何提升古诗词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拓展自己的古诗文资源库?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群文阅读能在拓展学生阅读视野的同时,打开学生的学科之界、思维之界,感悟母语的丰富与厚实,提高语文素养。

一、古诗词群文阅读的基础构建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古诗的内容特点,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围绕相应的主题,挑选一定数量的篇目进行群文阅读,领略古诗词的魅力。
  (一)以教师之“教”构建群文阅读
  古诗词按内容及主题来划分,可分为不同类别,如怀古诗、咏物诗、写景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诗等。以“咏物”诗为主题学习于谦的《石灰吟》时,可将郑板桥的《题竹石》、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与之组合,展开群文阅读,对比诗歌异同点,学习、吟咏、背诵、鉴赏这类诗歌,并对诗歌意象进行细细品读,加深对同类诗的理解与感悟。以“山水田园”诗为主题学习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时,可从范成大的60首《四时田园杂兴》中挑选春、秋、冬主题的各一首诗整合为一组进行群文阅读。这样的学习会让学生仿佛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心系桑梓,感受田园四时之乐,在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语句中,提升运用经典表情达意的能力。
  如此相应主题的构建,将教材文本置于众多文本体系中,其价值在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深化学生的内在意识,促进学生的深入理解,让学生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领悟更多的阅读策略,在有限的阅读时空下感受诗歌的语言凝练之美、意境的隽永之美和寓理的抒怀之美,形成较高水平的思悟体验。
  (二)以学生之“学”构建群文阅读
  在古诗词教学中实施群文阅读,其最大的价值亮点在于类群文本的组合上。只有建立了序列化的主题聚合,学生在阅读中才能自主构建并形成有效组合。学生自主探索主题、成就自我的构建宗旨应该是古詩词群文阅读更为关注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求异性、深刻性进行逐步引导,提高学生抽象、概括、推理、判断和鉴赏能力,帮助学生实现探索主题、成就自我的构建宗旨。
   在学习岳飞的《满江红》时,学生自主构建,将辛弃疾的《破阵子》、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组合群文阅读。这些有着厚重内涵、闪着哲理光辉的诗篇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文化人格的培养,让诗中家国情怀的种子、民族情怀的根系悄悄植入学生的心田。
   学习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时,学生建议将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些同以“西湖”为主题的诗进行整合,这样既能领略西湖春、夏、晴、雨时不同的迷人风光,又能充分感受诗歌的文字之美、格律之美、情感之美。
   这样的群文阅读使学生的思路越来越宽。他们尝试以名山秀水、以不同诗词的相同背景、以相似的意象、以不同诗人的同一主题诗词为主题,以同词牌诗词为主题构建阅读群,既让学生拓展了阅读视野,掌握了新的阅读策略,培养了自主意识,也使教师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有了扎实的基础。

二、古诗词群文阅读的学习策略


  群文阅读的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不断发现的过程,即发现“异同”密码、“意象”密码和“写作”密码的过程。
  (一)发现“异同”密码:探寻文本的情感意蕴
  以送别诗的群文阅读为例。在学习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一诗时,可将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高适的《别董大》、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组文阅读,指导学生比对这组诗的异同。学生很快发现,送别诗的共同点是写送什么人、怎么送、到哪里去、看到什么景物、抒发诗人的什么感情。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归纳出送别诗一般包括人、景、情三个要素。景景皆有情、借景抒情是送别诗的一大特点。而将《芙蓉楼送辛渐》与其他诗比较发现,诗的最后两句不再抒发友人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而是借“玉壶”“冰心”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屡遭打击的心境和清白廉洁的操守。有这样的对比,学生对送别诗就有了初步的感知,将群文阅读升格为对传统文化现象的探索,这对学生阅读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二)发现“意象”密码:掌握文本的学习方法
  古诗中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表示特定的含义,小学学古诗就应该开始这方面的积累。如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时,可把陆游的《马上作》中“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宋祁的《玉楼春》中“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辛弃疾的《清平乐·溪回沙浅》中的“溪回沙浅,红杏都开遍”放在一个组合中学习。学生通过对比、理解、感悟,既清楚了“红杏”代表着烂漫春色,又明确了古人常用某种东西表示特定的含义,这就是“意象”的含义。通过类似的群文学习,学生知道了“苍苔”代表自然的淡雅与幽静,“柴扉”代表雅士隐者的居所,“绿杨”代表生命的活力,“鸿雁”代表思乡怀亲之情,等等。学生对古诗意象有了一定的积累,就能回到生活和典故的原点体会古诗特定的含义,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蕴,掌握诗歌的学法。
  (三)发现“写作”密码:解读文本的言语形式
  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大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透过不同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诸多的语言规律性。白居易的《忆江南》是一组词,教材只选用了第一首。教学时可以“一首带多首”,把第二、三首词引入进行群文阅读,引领学生发现三首词在思想内容、语言风格方面的共同之处,发现语言的规律性。学生凭借教材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了解语言规律的过程。教师应自觉、适时、适度地把语言规律点到、点透,进而运用,使之成为学生的语言自觉。学习张志和的《渔歌子》,亦可将他的另外四首《渔歌子》引入进行群阅读、类比较,既看文本内的“意”,又留心文本外的“言”,在“言意”间穿行,深入体会写作方法。学生把这些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就能丰富语言表达形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古诗词的群文阅读可围绕一个主题、多个文本进行教学。学生可阅读相同主题下不同诗人不同风格的作品,品味不同文字组合的语言之美;也可阅读相同主题下同一诗人不同的景物描绘,体会诗歌的情感之美;还可阅读在相同主题下不同诗人对同一意象的描绘,领悟诗歌的意蕴之美……在大量阅读、深度阅读中,学生文字的敏感度、思维的开放度、表达的自由度都会得到不断提升,从而丰富语文素养,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责任编辑:李阳)
其他文献
“一疑四读”的浸润式散文教学模式,一疑是指设疑;四读是指导读、通读、精读、情读。教师应初始抓文眼导读设疑,引导学生速入文章情境,引发思考。学生在解疑惑之余浸润其中,在沉浸之中感悟,在感悟之外关照,尤其是对生命力赞颂,对生活中“美”的感怀这一类的散文,比如《绿》《春》《紫藤罗瀑布》。教师要在疑中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读中浸润文本,渐进释“疑”,同频共振,引导学生以一种“绿”的情怀去关照自己的内心,从而感
期刊
摘要: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应该是多元的,可以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從把握数学学科本质、立足知识结构、结合具体学情、联系教学经验四个方面进行深度解读。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基于学生的视角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   关键词:学生视角;小学数学;教材解读;分数的再认识  分数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小学生对于数的概念的一次拓展。同时,分数还是一个内涵丰富且多元的概念,它与
期刊
薄弱学校一般指基础教育中整体办学条件、综合教育教学质量、社会美誉度明显低于本地区平均水平的学校。如何破解薄弱学校难题,使薄弱学校得到较大的发展和提升?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一所薄弱学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把特色发展作为立校之本、兴校之路,努力通过特色建设提升办学水平、课堂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学校的发展关键是学生和教师
期刊
英语教材是目前义务教学阶段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材料和手段,在某些地区甚至是学生唯一接触到的英语语材。一句通俗易懂的话“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道出了一个道理:教师应当结合实际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材真正为教学服务,教材的活用和重整成为研究的课题。  一、以教材编写理念为灵魂,让教材重整有章可循  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习者的年龄和认知能力为基础
期刊
摘要:批注式阅读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充分自主阅读批注的基础上,实现师生与教科书编者及文本之间多重对话的教学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包括三个环节:阅读批注—交流展示—完善提升。教师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打开学生的阅读思路,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促使学生积累阅读经验。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每一次考试过后,教师和学生都会对语文成绩加以深刻反思,可以发现,试卷中得分
期刊
教学本身是一种活动,活动就伴随着效率的高低。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潜心思考,笔者认为,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应该有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一、帮助学生灵活而有效地记忆历史知识  大量的科学实验表明,我们的感官在接受不同信息时,记忆的效果是不同的,单纯的以听觉来记忆知识效率是很低的。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师按照课本内容机械地传授历史知识,课下再督促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率是不言而喻的。  学生对于
期刊
摘要:我国当前正在使用的各版本的初中数学教科书,在“整式加减”一章的修订中表现出了高度的一致,这既不符合教科书“一标多本”的教材建设体制的初衷,又将教科书的内容设计局限于数学学科思维的羁绊。指向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数学教科书的理解,应依托数学学科核心知识,指向数学思维发展过程中所带给学生的文化修养与品格塑造、注意学习情境的主题化与生活化、学习内容的典型性与可迁移性、编排设计的螺旋化等设计策略的运用。
期刊
摘要: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教材、文本、学生、课堂及教师自身等影响课堂行为的多种因素的有机整合,是教师对地理课堂教学进行宏观掌控的动态方案。精彩的教学设计对地理教师开展教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课改背景下教学设计必须服务并服从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教学设计为途径彰显立德树人的本质,考验着地理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学设计环节中渗透、体现学科核心素养,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精当整合
期刊
摘要: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精髓,随着群文阅读教学的兴起,如何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是教师值得探究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把握文体特点、定位教学目标,找准诗词景物、体会景情关联,聚焦群文议题、匠心选择文体,比较归纳信息、内化语言运用等教学策略,以有效促进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关键词:群文阅读;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精髓,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期刊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评价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促进师生发展、以学评教为理念指导,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教与学过程进行有价值的判断。建立发展性的历史教学评价体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初中历史教学的评价内容包括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评价方式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历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现有学业水平及课程内容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