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也是一种教育

来源 :莫愁·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223196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Q 孩子目前上三年级。自从上了一年级之后,母慈子孝的幸福时光就不复存在了。辅导作业时,总是忍不住想发火,导致现在我和孩子的关系极为紧张。有没有办法能缓和我们的亲子关系呢?
  A 我理解你的烦恼,辅导孩子写作业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尤其在孩子不配合的情况下。我想跟你分享的一点是:孩子的成长父母无法代替,想要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要有不管教的智慧和勇气。“不管教”不是不教育,而是换一种更加理智、合理的方式去对待孩子。
  我也是每天晚上陪女儿做作业。在我看来,对孩子来说,她是渴望父母陪伴的。我什么都不做,安安静静地陪着她,她就会觉得安心,可以把作业完成得很好。如果选择陪伴孩子,那就摆脱对孩子的掌控,要相信孩子可以独立完成作业。即使做错了,也要控制好情绪,多点耐心,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我最近听了一个育儿讲座,老师分享的“教育三大原则”让我受益匪浅。
  原则一:父母不可能代替孩子去生活,所以不要命令孩子做一些父母自认为对的事。
  很多父母习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期盼孩子好好学习,考高分,考重点大学。虽说这种做法本质是爱,但我们是否想过,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感受到的爱是否会变质——变成了控制。这样下去,只会让孩子隐藏内心的真实想法,变成一个不善于沟通和表达的人。
  原则二:想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首先要平等地面对孩子。
  对孩子来说,学习永远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孩子不爱学习,父母是否可以多点耐心询问下原因,了解孩子为什么不愛学习,学习中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通过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但他们不属于父母,只属于自己。父母首先要平等面对孩子,多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勇敢表达自己的喜好和不满。其次,我们应当给予孩子一些帮助,而不是打击和干涉孩子的学习。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学习的过程也应该交给他自己去经历。父母要做的是帮助孩子鼓起面对困难的勇气,在保证安全和健康的情况下,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让孩子尽情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
  原则三: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父母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孩子。
  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被别人轻视,都需要存在感,孩子也一样。他渴望被表扬,渴望公平,渴望平等,而且父母的认可能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在家里,我经常会对女儿表达感谢,谢谢她来到我们这个家,谢谢她做我的孩子,谢谢她那么健康可爱……
  今天我们全家在一起吃早饭,桌上只剩下一个菜包了,原本女儿非常想吃,但她想到妈妈怀着孕,于是她决定把最后一个包子留给妈妈吃,她觉得妈妈比她更需要。我感谢女儿的贴心和懂事,并且我还告诉她,腹中的宝宝也非常喜欢这么大方善良的姐姐。
  我一直认为,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才会愿意听你的。如果父母总是肆无忌惮地责备和训斥,不能平等对待孩子,那么孩子要么逃避,要么反抗。父母要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孩子的学习和考试,只有接纳孩子真实的一面,相信孩子,肯定孩子的能力,才能赋予孩子更多面对人生的勇气,才会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
其他文献
摘 要:《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是布莱希特最重要的作品之一,通过对该剧的文本细读,我们不仅可以探寻戏剧家在剧中表达的思想题旨,还可以从侧面观照他关于“史诗剧”所提出的理论问题,纠正我们对于他的理论的片面认识,更深入地理解他的戏剧艺术作品的内涵。该剧展示了大胆妈妈不幸而愚昧的一生,揭露了战争对于人性和人格的巨大戕害,使观众在人物命运中看清战争的本质。  关键词:布莱希特 《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 战
期刊
摘 要:《巴尔》是布莱希特最早的作品,无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对人性的戕害与异化的批判,还是对个人与社会、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探索等布莱希特后来剧作中的主旨,都可以从该剧中找到线索,可以说,《巴尔》是戏剧家今后戏剧创作的出发点。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布莱希特向来关注的人类命运的重大问题,“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被认作马克思主义者的布莱希特,从他刚刚度过青春期后,就在思想上走上了与前贤一致的道路。虽然《
期刊
清明前回了一趟重庆老家,既为祭祖,也为看望父亲。八十多岁的父亲是个老党员,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从学校毕业后,辗转重庆、成都多地工作,晚年叶落归根回到重庆。  这次回老家,感觉父亲老了很多,双腿似乎没劲了,走不了两步就要歇一歇,其中有条腿还有些瘸。父亲却一点也不在意,他已经替我们安排好了第二天的行程——参观渣滓洞。  坐车前往渣滓洞的路上,我的记忆穿越时空,回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那一年,父亲去成都看望
期刊
小外孫姓陈名博朗,字面的意思一看就明白,长辈们希望这个孩子博闻强识,性格如阳光一般开朗。我写这篇文章时,小家伙已三岁零四个半月,对其名字不妨小做验证。不日前,幼托班的老师教杜牧的《清明》,老师教了三遍,他回到家就给妈妈背了,居然一字不差,只一两个字的口齿尚欠明晰。博闻强识大概还算不上,但似乎显出些许端倪。后一个“朗”字感觉倒是达标了——整天乐呵呵的,见谁都一脸笑;两岁多送他到托管班,没半天便和小伙
期刊
6万多元的旧玩具  儿子上小学时,一次偶然机会,我带他参加了一场艺术品拍卖会。拍卖会上,一辆老旧的铁皮汽车玩具居然拍出了6万多元的价格,这令儿子惊讶不已,追问我们为什么旧东西这么值钱,为什么那么多人收藏旧物件。看着儿子充满求知欲的眼神,我决定和他一起寻找答案。  我和儿子一起查资料,了解到那件铁皮玩具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生产的。当时,上海一家制罐厂生产罐头盒后剩下很多边角余料,生产者舍不得扔,于是
期刊
摘 要:乡土意识作为《生死疲劳》之中潜在的“精神指引”已然成为一个解读此小说的重要突破口。小说以上个世纪中国的历史变迁为背景,在西门闹不屈的灵魂轮回转世、生命更迭之间叙述了五十年跌宕起伏的民族、家族历史,作者以悲悯、以深情、以对土地的眷怀与挚爱完成了一曲悲歌。乡土意识作为其创作的指引与资源,无疑成为文本灵魂的高点,传递出作者于时下的关怀与隐忧。  关键词:乡土意识 莫言 生命轮回 土地  当《红高
期刊
小时候,我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日三餐时,父亲都会反复念叨这一句。父亲对这句话的注解是:一是要勤劳,二是要节俭。  “庄稼人就是要勤劳,不勤劳就活不了,因为粮食不会自己从地里长出来,更不会从天上落下来。庄稼活必须实打实地做,不实打实地做,你就得饿一年肚子。”每每说到这里,父亲就会指着面前的饭碗,“这碗里的每一样食物都是辛辛苦苦得来的,所以我们不能浪費,哪怕是一粒米,一片
期刊
掃地、做饭、擦洗、整理、美化居室环境、倒垃圾、洗衣服,这些不起眼的活儿,是生活最朴素的真理。  家务活,如果天天做,需要娴熟的料理能力,更需要耐心、甘为人仆的心志。尤其是甘为人仆的心志,那可是一个人品格中最宝贵的部分,是可以随时让家人和身边人受益的珍宝。  甘为人仆,是人性中可以拥有的最高贵的品质。  那么,今天,就引导孩子把这种品质种在操练家务的田野上吧。1  很多父母舍不得让孩子干一点家务活,
期刊
摘 要:在伍慧明的作品《骨》中,美籍华人对祖国饮食态度的变化,经历了三个过程。第一代华裔对中国饮食为绝对推崇;第二代华裔的态度变成忠实的眷恋;第三代华裔则转为矛盾的接受。思乡情结、落叶归根是第一代华裔对中国饮食绝对推崇的思想原因;推崇祖国饮食,遵循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礼节导致第二代华裔忠实眷恋中国饮食;时代的不同、文化的变异以及对唐人街鲑鱼巷的厌弃,形成第三代华裔对中国饮食矛盾接受的主要原因。本文试
期刊
1  一天,我正在心理咨询室回顾当天的咨询个案,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紧跟着是急切的敲门声,只见钱同学侧着身子进了咨询室,她身上背着鼓鼓的书包,手里还拎着沉沉的袋子。  钱同学留着一頭短发,眉头紧蹙,身板挺直甚至可以说是僵直,双手紧握,语速偏快:“我初中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中考以高出分数线15分的成绩考取了重点高中。从暑假到现在,我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学习上,可是考试成绩却越来越糟糕,感觉其他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