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韵人 贵在得法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e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品德课程中实施文化理解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如何有效实施文化理解教育,一直是品德教学的难点。本文主要是从文化内容、方法、实践三个方面探索符合学生文化识别、文化理解、文化反思能力的品德文化教学方式,诠释品德文化相互理解、相互融合、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关键词】品德课 教学内容 文化韵味 知识内化
  中图分类号:G623.1
  品德课堂是传递正能量的“沃土”, 一个成功的品德教师必须有一双善于捕捉课程文化的“火眼金睛”, 耕好这块“地”,让学生在课堂中把知识学习、品德培养与个人文化素养提升得到有机结合。追求具有文化韵味的“应景之作”, 杜绝浅尝辄止的表面“作秀”,创设充满文化意蕴的课堂氛围,把品德课堂中的知识文化内化为“见识”,感悟为“思想”,像一顿丰盛的大餐,色、香、味俱全,吸引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胃”。
  一、润文化之根,壮品德教学之躯
  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根正”方可“苗红”。营造一个优良的文化域场,实现对学生的引领,让学生在特定的文化韵中呼吸、濡染、浸润,触发人的心灵,是培养和提升情欲所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上具有文化味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和探索热情,而且还能拓宽延伸,起到锦上添花和提炼升华的作用。
  拓展延伸,有的放矢。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学习的方向和重点,明确学品德与社会性的核心概念。在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中,以文化为主题的教学内容就高达15个。在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材内容有直接以“文化”、“风俗”等为主体的章节,可以通过直观展示文学内容,激活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以及见闻记忆,拓展文学内容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教材内容,紧扣小学儿童文化生活主线,精心分析推敲文学内容,把文学内容、思考题有机融合,最大限度地从文学内容中获取有效信息,拓宽思维空间,发挥文学内容应有的作用,才能使学生的品德素养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得到提升。
  紧扣主题,纯洁无暇。文化的建构,不是为文化而文化,而是为了育人。一次主题活动如表达的内容太多, 教学目的往往难以达到,所以品德课堂不必面面俱到地展示关于某个文化现象的所有知识点,而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能力水平,把准文化“脉络”,选择一个学生可以接受的文化点展开。如六年级上册的《民风民俗大观园》一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辩证看待世界民族服饰所蕴含的多元化文化的契机。学生体验到民风民俗、旗袍、盘扣不过是绚丽多姿的中华灿烂文化中的一朵小花。正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才赢得世界的尊重,进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真正起到“掬起一汪清水,净化一片心空”的作用。
  瞻前顾后,逐步提高。在不同年级(或年段) 文化主题会有重复、循环出现,但又各有侧重,逐步提高,我们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前后兼顾。如关于“家乡”主题,在二下品德与生活中首次出现《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主要特产、风景等文化;三年级学生了解的是家乡名胜古迹、古今名人优秀事迹、特色活动及其与人们生活的關系等文化特征;四年级则从家乡新变化、了解家乡的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了解交通网络、认识家乡的一般机构等这些方面去研究了。因此,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情,挖掘其中蕴涵的深意,把深远的大目标化作浅近的小目标,让学生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借艺术之叶,衬品德教学之花
  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只有精彩纷呈,才能让一切尽在回忆中,使其完而未完,意味无穷。简单、浅薄、直露的教学方法往往会忽视艺术陶冶心灵的的巨大作用,所以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文化艺术教育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充分挖掘利用学生的文化艺术情感, 通过师生的有效互动行为将思想品德课的内容转化为真实情感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使学生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得到文化艺术体验。
  妙入激趣,营造生机。以“文”字当头,吸收传统文化丰富、鲜活的素材,启迪心灵,营造生机盎然的品德课堂。如学习五年级上册《退一步海阔天空》时,我一开始就引用了一副上联:“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已何所不容”,让学生回答出下联,学生一下子兴趣盎然,踊跃发言。最后在大家一致得出了下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我顺势引导学生思考这副对联有何含义,并进一步激发他们能不能说出几副类似的对联?接着我就选了其中几副较不错的,如:“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晴空万里白云飘,宰相肚中有船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等。看着他们兴奋的小脸袋,也许学习的快乐就在于这字里行间里。本课通过一个对联导入的环节,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又使学生明白了做人要宽容谦让的道理,正可谓一举两得!
  动静结合,张弛有度。活动过程应做到动静结合, 张弛有度。六年级下册《祖国属于我们》一课的教学中,我适时地扩大对祖国艺术的教学内容的拓展,巧妙地通过“小小解说员”带领游客游览艺术长廊的活动,组织学生分别对我国文化艺术长河中的“雕塑壁画”、“绘画”、“书法”、“诗词歌赋”、“戏曲小说”等艺术形式进行欣赏。让学生在“静”中思考、探索,体验文化知识。在欣赏的基础上我又设计了“华山论剑”活动,师生根据学情分为若干组,综合课前所做的探究和资料准备工作,分别对自己所属的艺术形式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的赞美与情感抒发,让学生“动”起来。让每一位学生都在赞赏我国文化艺术璀璨魅力的同时,更学会了用赞赏的态度来品析生活中的一切真善美。
  衔接自然,相得益彰。例如五年级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教学中,适时拓展,收集全球产品文化信息,让学生分成小组, 要求把资料整理后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现出来, 并让学生观看、评论。学生在合编报纸中体会全球文化的“你中有我”,在合作成果中体会到“你中有我”的思想境界。整个文化活动拓展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通过不同方式的活动,突破难点。文化活动安排衔接自然,步骤清晰,节奏明快,形成一条“呈上升趋势的线”。学生在层层递进地合作中感受了快乐,在轻松、愉快氛围中学到知识,一点一滴地收获着文化情感。   三、蕴文化之壤,结品德教学之果
  教师应该善于广泛开发和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以课内文化知识课外落实深化为落脚点,踩“点”踏“面”,让学生深刻感知、体悟,引导学生从微观的文化情境一步步深入体验,增强文化理解的能力,在文化识别和文化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反思,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集于一身。
  同步发散,殊途同归。指围绕文化主题,以发散思维的形式设计实现主题的不同渠道,开展与主题相关的活动。在设计教学时,运用发散性思维,以活动主题的内涵和外延为线索,罗列出多样化的渠道,然后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和教学需要,合理地选择适当的主题。如教学《世界真奇妙》这个主题时教师可从建筑、艺术、物产、服饰等角度设计活动,组织学生探索世界的奇妙。渠道A“建筑风格”:交流从影视剧、书本、网上搜集到的各洲的代表性建筑物,讨论它们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渠道B“艺术长廊”:了解并欣赏各国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渠道C“丰富物产”:举办各洲物产展示,了解各洲特有的动植物和矿产情况;渠道D“服饰展示”:通过服装秀等活动,了解各洲不同的服饰,探究服饰与气候、地理位置、民俗文化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体悟明了,变虚为实。例如三年级上册《天生我材必有用》教学中,在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同时,也让学生体悟寸金难买寸光阴,在用古人怎样“惜时”、“苦学”等文化典故进行说教。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组织开展相应活动。如:“看一看”,一位书法家一分钟只能写多少书法,体悟艺术文化之不易;“做一做”,我们一分钟能读多少书,体悟积蓄文化话底蕴之不易;“算一算”,小朋友做这些事情的间隙又浪费了多少時间等等。其实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有颗潜藏巨大能量的种子,只要教师善于唤醒,学生在温暖的阳光之下才能不断地成长。只有以抽象概念的文化点作“引子”,并通过与学生的实际体验相衔接使之具体化,才能化虚为实,提高教学成效。
  实践体验,回归显示。作为人文性学科,品德课程中内容涉及的品行、情感、个性、文化等精神性的东西,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一定距离。现实生活中的活动资源亲历亲为相对儿童来说,是最佳的回归显示。首先要分清哪些活动可以在教室展开,那些活动只能在室外、校外或野外进行。对于不能完全在教室开展的活动,也要分清活动的那些阶段可以搬进教室。譬如教学《家庭万花筒》中,可以采用资料调查、现场调查、参观访问、社会实践及其他操作性和实践性活动收集传统家庭文化资料,然后带进课堂,做后续的分析、整理、交流、讨论、欣赏、评价、制作等。这样才能使活动真正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如何恰如其分地运用文化,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情感的升华和能力的提高,使教学不仅达到教育目的,也创设一种审美的艺术境界,需要教师们在教学中不断地去实践、去探索、去创新。正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在实践思想品德教学融入文化精髓的道路上我们就可以一步一个台阶,留下一行美丽的足印。
  参考文献
  [1]吴静.浙教版品德教材体系解读及使用策略举隅
  [2]姚治兰.如何构建和提升师生的文化认同
  [3]蒋红斌.“不同而和”:多元文化背景下新德育课程实施的文化诉求,2008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是我国大学阶段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片面的对学生进行拔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吃力,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还容易引起学生对英语知识学习的厌倦,使得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注重英语基础知识的回归,强化学生的英语基础。本文就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回归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英语基础知识;教学回归
期刊
摘 要: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研究主要表现在学业、品德、人格、心理等方面。“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指因其父母单亲或双方常年外出打工,由其祖辈或他人监护的那部分孩子。这部分儿童由于得不到父母面对面的教育、关爱,身心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行为习惯;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1  自20世纪80年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  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古诗词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目前古诗词的教学不容乐观,古诗词的教学大多采用传统模式,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极大的畏惧和厌烦心理。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感情,引导学生品味鉴赏,适度引导学生拓展迁移,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感悟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和气韵
期刊
摘要:大学生就业意识的强弱及就业能力准备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能否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本文以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高职生为例,分析了高职学生目前就业能力现状,提出了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方法与对策。  关键词:高职生 就业能力 培养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7.38  一、就业能力的概念及分类  就业能力一词,在上个世纪90年就已成为欧美劳动力市场政策分析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方面。学者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G642  医学是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的实践性学科,临床综合能力是判断临床医学人才专业素质的核心内容。随着社会对高等医学院校人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在我国的推行,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在医学教育中越来越被重视,并已成为衡量和评价医学教育质量和人才质量的重要指标。  儿科学作为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 对于儿科
期刊
[摘要]通过对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的调整,扩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权,改革教学评价及激励机制,重新定位教师-学生之间的角色,使教师化“教”为“助”,为学生提供开放、高选择性课程资源,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储备、实践技能、学习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关键词] 参与式教学扩大学习自主权教学模式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7  一、教学改革背景与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各高校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改革的
期刊
摘要:自2011年屠呦呦获得具有诺贝尔风向标之称的拉斯克临床医学奖以来,这个原本不为人知的三无科学家就引发了多方面的争议。而争议的重点就是青蒿素是一个团队的胜利,屠呦呦个人获奖合理与否。笔者认为这一争议的主要应归因于中西方对于科学奖项评定的标准不同,在于中西方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不同。然而随着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所有的争论都尘埃落定。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屠呦呦事件中学得只有尊重集
期刊
摘要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及其它国际峰会等,中外交流频繁,中外文化碰撞,对跨文化商务交际人才的需求呼之欲出。大学英语拓展课是为英语水平较高的非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其中之一是专门为商务方向的学生而设,它是为培养跨文化商务交际人才需求,以内容依托设计教学内容,以任务教学法贯彻实施教学,这必将满足国家社会发展所需。  关键词 跨文化商务交际人才 大学英语拓展课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2  《教学大纲》中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起主导作用 。这也就是说有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地位占主体的,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中心来展开的。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才能体现这种主体作用。为了培养具有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展示,才能让学生在教学中有再发现的感觉,才能培养出适合我们这个社会的人才。这种思想目
期刊
内容摘要: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国策,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学生的德育水平依赖于学校的系统规划,也依赖于教师队伍的整体德育水平。因此,要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要注意从多方面开展德育专业化的管理。进而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下文笔者从多方面介绍了如何开展德育专业化管理,并且进行了文章结论的总结。为我国小学教育德育专业化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字:德育教育 小学教育 老师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5.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