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和课下巩固紧密结合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bx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的实施,使得高效教学的方法成为更多教师的思考重点。本文从课上的教学模式以及课下的巩固方法两个角度进行阐述。课上教学注重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动机激发,课下教学更注重能力和知识的巩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养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使之成为符合当今社会发展潮流的有用之才。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更加完整。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教会学生所有的能力,“减负增效”就成为了教师面临的最严峻的课题。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的主要途径,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学习知识、锻炼思维、落实方法。教师要高效利用课上时间,让学生尽量多学多思多练。
  探究式课堂模式
  许多研究者研究表明,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更适合学生的认识和发展过程。学生从原有的认知水平出发,积极参与探究,寻找答案的过程,能够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内在动机,充分发挥学习的潜能。探究性学习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的综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能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精神、价值观的教育,并发展自己的个性。
  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的教学过程,有效探究性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自主进行探究、实践及验证知识。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可以培养学生主動学习的品质。挣脱在教育学习过程中传统教学内容与模式对学生的桎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力,使学生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支架式教学设计
  支架式教学源于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在教学的过程中分析教学任务、分析学生学情,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来设置教学的梯度和难度。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一种,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以学生的学情为基础,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特点。以教师的知识框架为引领,帮助学生确定思考方向。以合作学习为途径,让学生大胆思考和表达,让学生在规定的思考范围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归纳总结、语言表达等的学习能力。
  案例:在进行冷锋、暖锋的内容设计合作探究的教学内容时,设计支架式的学习表格,规定学生的思考方向和内容难度。
  课下活动
  课下活动的设计,是学生提高兴趣、巩固知识的手段,是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高效的途径。微课是现在教学中非常高效的手段,方便了学生在学校教师讲授外的时间对于知识的预习、复习及巩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有差异,有的学生不能在课堂上解决所有的学习疑问,需要课下多次反复思考与研究,微课视频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举例:地球运动的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
  微课设计思路:介绍的是昼弧和夜弧的概念,明确昼夜弧的含义。利用图示同步表示昼夜弧,让学生能看明白哪段纬线表示昼弧、哪段表示夜弧。利用二分二至日不同纬度的昼夜长短图,逐一分析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和特点,让学生理解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在讲解的时候同步显示地轴、晨昏线以及昼弧和夜弧。将四幅图同时出示,让学生观察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的规律。
  作业
  作业是学生课堂学习和教师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兴趣爱好,设计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奋进的作业。除此之外,作业的设计中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在编题、选题上下功夫,要多思索,要根据学生智力的实际情况考虑作业设计的难度和范围,并在题海中进行筛选,确保作业的系统性、典型性、挑战性、启发性,在保证作业求实效性的基础上,还可以不断地改变作业的形式,使作业设计不断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有效作业的空间。
  求知欲是生来就有的,但是学生的求知欲是盲目的。因此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在正确的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探索知识,课下要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高效率地对课堂教学的知识方法等进行巩固,使课堂教学和课下巩固能事半功倍,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狠抓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以苏教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为例,收集数学信息,学会区分有用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发展学生数学眼光;分析数量关系,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反思解题过程,帮助学生养成习惯。  [关键词]苏教版教材;解决问题;应用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7-0080-02  应用意识包括两层意思,
[摘 要]长久以来,对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学生死守一条铁律: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学生只是谙熟算法,并不能深刻领会算理,这对混合运算的學习非常不利。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厘清算理与算法之间的关系,进而使学生深刻领会算理,掌握算法。  [关键词]算理;算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7-0042-01
[摘 要]数学教学如同烹制一道美食。在利用电子白板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子白板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使之与数学课堂深度融合,不断为数学教学“着色”“添香”和“提味”,有效实现数学教学目标。  [关键词]数学教学;电子白板;深度融合  接触多媒体课件的教师都知道,用PPT、Flash、Authorware 等做出来的课件演示功能虽强,但是这些预设课件的内容是固定的,教学时只能按
[摘 要]解题教学是毕业总复习教学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解题复习教学中,由于教师面面俱到讲得太多,层层加码使学生不堪重负,环环推进落入俗套,丝丝入扣缺少反馈,而且传统的评价方式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导致复习课教学效率不高。教师在设计例题时,可触动学生的大脑“四叶神经”,引发他们积极思考,从而提升解题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大脑;四叶神经;解题效益;复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作文,只不过是把人们生活中的见闻感受用文字记录在纸上,这本不是困难之事,但却被学生称为“作文难”。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有首写百灵鸟的诗写得好:“百喉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人鸟同理,只有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记生活之事、抒体验之情,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培养创新意识。我在教学过程中就此做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师法生活,积累创新素材  生活是最好的
[摘 要]小学数学的知识环环相扣,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知识的先后顺序。教师只有了解学情,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才能做到顺其自然,因其固有,从而真正取得数学教学的真经。  [关键词]顺应;基础;经验;年龄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4-0092-02  我国著名教育家潘光旦先生曾说:“真正的教育只有
[摘 要]数学学科素养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以来,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力就成为主要关注对象。以北师大版教材为例,通过特征、关系、结构,以及表示数学过程、规律等内容,论述几何直观在教材中的表现形式,帮助教师找出相关的内容来帮助学生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力。  [关键词]数学素养;几何直观;教材示例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8-0
[摘 要]数学活动经验已成为课程标准的“四基”之一。教师在教学“面积单位的认识”时,通过引发“困惑”、促进参与、化繁为简等手段引导学生经历丰富的“面积和面积单位”数学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让他们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能够举一反三,学会学习。  [关键词]数学活动;活动经验;面积单位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4-0039-0
[摘要]育人价值是数学教学的逻辑起点。从学生的成长角度出发,审视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认识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实现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通过对数学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过程反思与发掘,彰显数学学科共通的、独特的以及基本的育人价值将数学“学科样态”转化为“育人样态”,助推学生数学素养与生命成长的双重建构。  [关键词]小学数学;育人价值;反思;发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要]根据关于梯形有关概念教材编写及二次开发研究(三)进行教学,展现了一种与机械式操作不同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引导学生抽象、提炼、积极思考一加工信息一获得结论,达到了让学生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目的,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梯形;教学设计;二次开发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