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灵施暴”也称“心罚”或“精神虐待”,心灵施暴”比“体罚”更伤孩子的心,而且影响深远,国外研究者谓之“看不见的灾难”。“心灵施暴”现象在当前学校教育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因其隐蔽性常被人们所忽视。 校园里的“心灵施暴”现象早已不是个别教师的问题,也不是个别学校的问题,它在严禁体罚的大背景下肆意蔓延,已发展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了,因此遏制“心灵施暴”,构建和谐阳光校园已迫在眉睫。本文从为什么要拒绝“心灵施暴”,如何拒绝“心灵施暴”以及调查与研究“心灵施暴”的结果与反思这三方面对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心灵施暴”现象进行了分析、调查与探究,以唤起广大教师的重视。从而杜绝校园“心灵施暴”,打造一个和谐阳光的校园。
【关键词】心灵施暴;构建;和谐;课堂语言
一、关注现状,拒绝“心灵施暴”之缘由
(一)关注现状:“心灵施暴”现象常见于日常教学中
镜头一:“你怎么又打人了,我看你跟小流氓没什么两样!”
镜头二:“你考这么点分数,还不如买块豆腐撞死算了……”
镜头三:“你上课手再乱动,小心我把你手指剁了!”
镜头四:“你再欺负同学,我就让全班同学不理睬你。”
……
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这些都是教师有意无意间对学生的“心灵施暴”。从表面上看老师并未对学生进行诸如罚站、扯耳朵、打手心等肉体处罚,看不到外面的伤痕,可实际上它对孩子心灵所造成的危害,与一顿野蛮的殴打性质是一样的,“心灵施暴”伤在孩子心灵的深处。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原因很多,其中有一些是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社会看待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把家庭中的父子关系作为参照框架,所谓“师徒如父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要求教师对学生严加管束,而学生必须对教师绝对服从。
我们拒绝“心灵施暴”,就是要改变这种不协调的状况,在教育教学中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努力创设民主平等,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营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掌握知识、增长智慧、陶冶情操。
(二)重视危害:“心灵施暴”会是一种看不见的灾难
许多老师认为“动口不动手”,何罪之有?但事实上,与体罚相比,“心罚”给学生造成的伤害更大。美国尼苏达心理学家爱基兰德说“‘心灵施暴’可以将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完全毁灭。”它不但阻碍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而且极易使学生产生以下几种心理障碍:
1.恐惧。由于学生经受多次失败和挫折,又受到老师的嘲讽,心灵上受到刺激较深,极易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如有的青少年学生受到不及格分数的困扰再加上老师的训斥,以致一看到分数就恐惧,并且害怕教师、家长,不想见到他们,一见到责备的目光就呆若木鸡,甚至被恐惧心理压抑得不能进行正常思维。与人交往时,也会惴惴不安,担心是否又会受到贬损、嘲讽、挖苦、辱骂。
2.过度激动。这是学生在受到老师不公正的待遇后,在极度苦闷中产生的逆反心理。表现为极易激动,举止冲撞,待人态度生硬,好发脾气,有时则歇斯底里地大吵大闹,不听劝告。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厉害,但又想不出恰当的发泄手段,处于一种谁碰到他让谁倒霉的心理状态。
3.无动于衷。这往往是受到不公正待遇后出现的另一种反常心态,也是一种特殊的反抗形式。他感到自己在别人眼里注定不行,看不到自己的出路,就索性一切都不在乎,对来自任何方面的批评指责均若无其事。但满不在乎仅是外表,其内心却充满着自尊心受到伤害的痛楚。
4.报复情绪。有的学生在犯了错误后,没有得到教师的热情帮助,而是受到教师的恐吓、辱骂,学生会认为周围的人都以轻蔑的态度看待他,在内心激起种种仇恨与对立的情绪。他就会用破坏、捣乱来发泄自己心中的怒气。
5.胆小怯懦。学生因为成绩差,常受到老师的贬低和辱骂,便容易表现为非常害怕在人前行动做事,特别在公开场合更是畏首畏尾,心情紧张,手足无措,唯恐别人笑自己、伤害自己,甚至在课堂上做作业也要遮盖起来,几乎完全没有自信心,精神萎靡不振、软弱、犹豫,对前途有一种渺茫失望感。
由此可见“心灵施暴”是一种看不见的灾难。“心灵施暴”现象,从表面上看,它并没有给学生造成外在的伤痕,但实质上它对人的心灵的伤害、自尊心的毁灭、学生的成长造成的危害是无法估计的。我们可以想像,一个在冷漠、歧视的集体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除了自暴自弃还有什么自尊心和自信心!面对今日校园普遍存在的“心灵施暴”以及由此带来的严重危害,研究这一问题就变得极为迫切。
二、寻因问果,拒绝“心灵施暴”之方法
(一)分析产生“心灵施暴”的原因
1.老师心理障碍
学校教育的特殊性使得中小学教师长时间处于一种超负荷劳动状态,8小时工作制对许多教师来说形同虚设。一方面是繁重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还要为生计、为前程奔忙。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使一些中老年教师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感力不从心,而工作、生活压力又使他们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为自己充电。久而久之,便在心里积存下难以排解的心结。有些老师或由于学校领导没有正确评价他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或由于婚姻、子女问题,或由于与同事与家长的关系恶化等等而使情绪失调,很容易将这一情绪转移到学生身上,于是对学生或冷漠、或辱骂、或恐吓、或贬低,而缺少热情引导和鼓励。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
2.学生等级划分
有的教师简单地将学生分为三类(优生、中等生、差生),随便将“差生”帽子往学生头上扣,处处将“差生”二字挂在嘴边。教师常常流露出明显的排斥和歧视倾向,教师动辄训斥、责骂或叫“差生”回家“请家长”,这些学生会带着“差生”的帽子,不仅在学校感到低人一等,走上社会也怕会被人瞧不起。给学生的心灵造成巨大的伤害。
3.课业负担过重 长期以来,在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课业负担已成为学生心理负担偏多、偏重的问题。父母望子成龙、教师以分看人、同学之间的攀比、自己的理想抱负以及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无不像磐石一样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摧残孩子的身心,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使得本该天真浪漫、无忧无虑的孩子变得过余老成世故,整天心事重重。有的学生形成严重的学习障碍,有的学生因嫉妒而与同学或老师拔刀相见,有的因虚荣心而考试作弊、涂改成绩,少数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甚至不堪重负而绝望地踏上了不归路,成为早谢的花朵。追根究源,过重的课业负担是造成心灵施暴的罪魁祸首。
4.师道尊严作祟
一些教师之所以会侮辱与折磨学生,是因为他们打心眼里就不认为学生在自己面前应该有什么尊严可言,自己在学生面前应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所以在“权威面临威胁”时,对学生进行人格侮辱与精神折磨变得天经地义。而部分学生也意识不到自己与教师在人格上其实是平等的,所以每遇侮辱与折磨便逆来顺受,少有投诉或拒绝接受者。
(二)打造一名真正的阳光教师
一名真正的阳光教师最重要的要有阳光的心态。教师健康的心态不仅对学生的成长作用巨大,对自身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阳光教师应该具有健康、平和、宽容、大度、崇高、自信、积极的心态,有化尴尬为融洽,化压力为动力,化痛苦为愉悦,化阴霾为阳光的魅力。给自己阳光,就会给学生撒播阳光,给大家带来阳光。
打造阳光教师,学校开展了“阳光教师”的评选活动,结合师生问卷调查、学生满意度测评、年级组推荐、全校教职工和全体学生投票等方面情况进行评选。评选出了“学生最喜爱的老师”“年度感动人物”“十佳阳光教师”。此举,既能评选出优秀教师,又能督促教师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我们永远记住:多给学生阳光,而不是乌云,给学生一点阳光,就会有灿烂,给学生更多的阳光,就会有更多的灿烂。当我们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热情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幸福地工作,这样你就成为了一名阳光教师。
(三)构建充满和谐的阳光课堂
1.用语言滋润学生的心田
言为心声,语言是心灵的外壳。不同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态度情感,教师应该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态度情感。如请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用鼓励性、期望性的语言;学生回答正确时,应该用肯定性、赞扬性的语言;学生回答不对时,应该用谅解性、引导性的语言。这样的语言就比较容易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为此我们开展了以“让语言净化灵魂,构建和谐阳光校园”为主题的调查活动。在活动中,根据对学生的调查问卷,整理出10句学生最不喜欢听的,易对学生造成伤害的教师语言:
(1)你怎么这么笨!
(2)谁教你谁倒霉!
(3)你这孩子无药可救。
(4)你考这么差,就拿着书包回家种田去好了。
(5)你比猪都不如!
(6)我看你这辈子算是完了。
(7)你拿块豆腐撞死算了!
(8)讲了多少遍了还不会,真是个榆木疙瘩。
(9)你给我滚出去!
(10)你们真是太差了,我没法教了!
学生最希望听到的教师语言:
(1)要对自己有信心!
(2)最近表现不错!
(3)你回答得很正确,很全面!
(4)这次考得不错,下次继续努力!
(5)作业整洁,值得表扬!
(6)谢谢!你是我的好帮手!
(7)希望大家向×××学习!
(8)这次没考好没有关系,下次努力就行!
(9)有题目不会做的就来问我。
(10)我相信你!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学生成长的营养,爱的语言多了,一定会结出“爱”的果子;恶的语言多了,会结出“恶”的果子。肯定的语言,是学生成长的正信息;否定的语言,是学生成长的负信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杜绝“心灵施暴”,教师应走出课堂教学语言的误区,避免教学过程中的病理性语言,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态和积极的创造性,让40分钟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开心乐园。我们每天可以反思:今天我表扬学生了吗?都表扬哪些学生了?表扬的方法、方式如何?相应地,今天我批评学生了吗?我批评的方法方式怎样?在课堂上我今天发脾气了吗?我除发火之外再也没其它方法可以能更好地解决了吗?今天我解决师生的矛盾方法是怎样的?……
2.用关爱呵护学生的心灵
世界著名大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学生对于教师给与他们的好感,反应是很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由此可见,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可以说是构建师生和谐心灵世界的重要支点。
曾有一篇报道这样说:
乌克兰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会学术访问团来华做学术访问,访问结束时,有人问该团团长萨夫琴卡女士: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你觉得你所看到看到的中国式教育和你们所崇尚的教育,最大的区别在哪里?你认为哪种教育更适合学生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
回答这个问题时,这位乌克兰教育学院的副院长讲了这样几句话“我听了一堂课,发现中国的老师都不喊学生的名字,而用‘你来回答’、‘你来说’这样含混的人称代词来表达,怎么回事?一个个鲜活的‘人’呢?我印象最深的是你们对孩子的个性关注不够。”
一个小小的细节,折射出师生沟通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一个老师总是不能记住自己学生的名字,那么学生又怎么会对老师产生亲近感、信任感呢?老师的关爱又从何谈起呢?我们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学会关爱学生,并在他们的心灵深处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份温暖的爱,从而构建出充满阳光和谐的课堂。
3.用体贴感化学生的心灵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人能够在自己寒冷时送上一件棉衣,口渴时递上一杯香茶,饥饿时奉上一席饭菜……这些都是发自内心的呵护,也都是关怀备至的体贴。可以说体贴是一腔关爱,是一杯慰藉,是一室温暖,是成为构建和谐阳光课堂的必备条件。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教师在让学生谈论自己的梦想时,一个小男孩怯怯地举起手,站起来说:“每当皓月当空,夜深人静时,我总想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变成一只老鼠,偷走……”没等他把话说完,全班同学便哄堂大笑。老师说:“我们的梦想应该是崇高的、美好的,不能是丑恶的、大家反对的。”小男孩听后哭了,哭得很伤心。十年后,小男孩长大了,在写给老师的信中,还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并把他当年作的诗补全:“我想变成一只老鼠,把冬日的光辉偷回,还给迷人的金秋;把春季的鲜花盗去,装扮夏天的风流。我想成为一名大盗,把世间的黑暗统统偷走,哪怕闪电划破云头,哪怕寒风把心刺透,我也决不缩回已伸出的‘黑手’……”。
给学生多一些体贴,就能使我们快一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多一些朋友似的的安慰关怀,少一些尊长般的说教,就能使我们与学生的心贴得更近,师生关系就变得更和谐。其实,体贴也是相互的,我们的体贴换来的必然是学生的尊敬、信赖和欢迎,以及我们自己身心的愉悦。最重要的是,我们对学生的体贴要发自内心,只有真诚的体贴才能像冬天里的火把一样温暖学生的身体,像春天里的甘泉滋润学生的心田。
(四)打造人文和谐的阳光校园
1.启动“阳光体育”,享受运动快乐
我校以区教育局的文件精神为指针,以让学生真正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为目标,启动“我运动,我快乐”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上学时间,除雨雪天外每天早上九点半至十点,全校打破了班与班的界限,以年组为单位上大课间活动,体育教师在带领全体学生做完准备活动后,再把自主选择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参加喜欢的羽毛球、毽球、健身操、皮筋舞、跳绳等活动内容。这样做,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体会到运动带来的乐趣。
“我运动,我快乐”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使学生们尽情地投入到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去,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也体验着运动所带来的快乐,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生健康地成长,校园由此产生了勃勃生机,真正成为了学生增强体质、发展个性的阳光乐园。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学生能时时保持身心愉悦,教师也就没了对学生实施“心灵施暴”的“外部环境”。
2.设立交流空间,缔造阳光人生
(1)心理联络员——校园里的“快乐天使”
学校心理辅导站成立了“心联部”,这些“心联部”成员是由每个班级的心理联络员组成。“助人自助,共同成长,自己快乐才能带给别人快乐”这是快乐天使——心理联络员们的共同誓言。
心理辅导站定期为“心联部”举办各种形式的减压活动。具体做法如下:
每个月的最后一节班会课之前,心理辅导站对心理联络员进行培训辅导或搞游戏活动,如抓手指、同舟共济等游戏活动。这些飞翔在校园里的“快乐天使”穿梭于同学之间、班级之间,密切关注身边同学日常出现出现的心理问题,敞开心扉与他们真诚交流,适时地将一些简单常见的心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及时向学校辅导站与心理老师之间传递同学们心理状况的信息,以便学校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状态,制定相应的指导方案和措施。
心理联络员还经常来心理辅导站借阅有关心理方面的书籍,在班里相互传阅。他们在期末小结中都说乐于当心理联络员这个职务,大家都认为跟同学聊聊天、说说心里话,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为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心里感到很高兴。校园中多一些这样的“快乐天使”,我们的“心灵施暴”受害者得到及时缓解的机会就多一些。
(2)心语室——温馨交流的空间
我们学校设立“心语室”作为心理保健通道,为师生双方敞开心扉,缔造阳光人生准备了时空的条件。整洁优雅的室内环境,红色沙发椅子围成的玻璃桌和绿色的沙发躺椅,给人赏心悦目的心灵感受,更是学生畅所欲言的温暖空间。在这里学生可以与“快乐天使”分享成功的喜悦,倾诉成长的烦恼,释放内心的委屈……即使学生因受到了“心灵伤害”,也有一个宣泄、抚慰的空间。同时心理辅导站对教师的一些不正确行为进行及时了解,与教师进行沟通,把“心灵施暴”遏制在萌芽状态。
(3)讲座——教师的心灵鸡汤
学校还经常请专家来讲座,为教师的课堂“把脉”、“诊疗”,以使课堂充满更多阳光。讲座不仅可以使教师获得专业上的成长,还可以使教师的心理压力得到释放,如杭州市教科所孙义农老师“如何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的讲座曾使全体教师的掌声经久不息,教师们缓解了压力,放松了心情,激动之余有了很多反思:意识到了“心灵施暴”的危害,应该做一名阳光教师,给学生缔造一个阳光人生……
三、学会反思,远离“心灵施暴”
面对现今校园中普遍存在的“心灵施暴”问题,我们所做的研究,所采取的措施,虽然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们高兴地看到了一些现象的转变。
如,学校领导对“心灵施暴”现象越来越重视,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多次提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学校强化师德教育,组织教师学习了规定的篇目和自选篇目,人人撰写学习体会文章,开展了“交流 碰撞 启智”为主题的互动交流活动。在师德问题查摆阶段,结合学校实际,分别从“领导班子”、“领导班子个人及中层干部”、“普通教师”、“党员教师”等四个层面开展问题查摆与剖析点评。教师们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反思自己是否曾经对学生实施过“心灵施暴”。“心灵施暴”对教师而言不再是一个遥远的话题,教师们开始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心灵施暴”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许多教师开始保持一颗年轻的心,爱学生所爱,想学生所想。平日里这样的现象多了:摸摸学生的头,牵牵学生的手,蹲下身子跟学生说说话……这些亲昵的举动,有助于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心灵施暴”现象也随之减少了。
我们还高兴地看到学生的改变。到学校心语室跟心理老师交流的学生多起来了;学生面对教师不再畏畏缩缩,胆小的学生会利用网络手段,与老师进行文字交流。他们充分利用“聊天、短信、邮件、留言板”等进行互动,他们能够轻松坦然地、不戴任何面具真实地与教师沟通。更多的学生在“阳光校园”中感受到被“阳光教师”赏识,被“阳光教师”关爱的温暖与幸福,他们自然也就成了“阳光少年”。
但是,如何让“心灵施暴”现象从校园里彻底消失,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远离“心灵施暴”任重而道远。
四、结束语
学生需要知识的滋润,同样也需要心灵的关爱。我们教师应正确对待学生,善待学生,让他们感到温暖,让他们树立起信心,抬起头来走路。面对学生,我们一定要少一些讽刺和挖苦,多一些耐心和友善,尤其是在学生“屡教不改”时,更要冷静、理智、克制,别让“心灵施暴”刺伤了学生的心!所以,应把“心灵施暴”逐出校园,还学生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杜绝“心灵施暴”,打造阳光校园,教师们,愿我们都能热情地善待每一位学生,让这些幼苗在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感化与陶冶下健康成长,日后结出硕果!
【参考文献】
[1]王芳.拒绝“心灵施暴” 阳光普照校园[EB/OL].杭州教育城域网,2010[2010-5-6].http://www.hzedu.net
[2]叶小媚.中国师德手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3]李秀伟.和谐之美——师德修养案例评析[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心灵施暴;构建;和谐;课堂语言
一、关注现状,拒绝“心灵施暴”之缘由
(一)关注现状:“心灵施暴”现象常见于日常教学中
镜头一:“你怎么又打人了,我看你跟小流氓没什么两样!”
镜头二:“你考这么点分数,还不如买块豆腐撞死算了……”
镜头三:“你上课手再乱动,小心我把你手指剁了!”
镜头四:“你再欺负同学,我就让全班同学不理睬你。”
……
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这些都是教师有意无意间对学生的“心灵施暴”。从表面上看老师并未对学生进行诸如罚站、扯耳朵、打手心等肉体处罚,看不到外面的伤痕,可实际上它对孩子心灵所造成的危害,与一顿野蛮的殴打性质是一样的,“心灵施暴”伤在孩子心灵的深处。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原因很多,其中有一些是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社会看待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把家庭中的父子关系作为参照框架,所谓“师徒如父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要求教师对学生严加管束,而学生必须对教师绝对服从。
我们拒绝“心灵施暴”,就是要改变这种不协调的状况,在教育教学中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努力创设民主平等,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营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掌握知识、增长智慧、陶冶情操。
(二)重视危害:“心灵施暴”会是一种看不见的灾难
许多老师认为“动口不动手”,何罪之有?但事实上,与体罚相比,“心罚”给学生造成的伤害更大。美国尼苏达心理学家爱基兰德说“‘心灵施暴’可以将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完全毁灭。”它不但阻碍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而且极易使学生产生以下几种心理障碍:
1.恐惧。由于学生经受多次失败和挫折,又受到老师的嘲讽,心灵上受到刺激较深,极易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如有的青少年学生受到不及格分数的困扰再加上老师的训斥,以致一看到分数就恐惧,并且害怕教师、家长,不想见到他们,一见到责备的目光就呆若木鸡,甚至被恐惧心理压抑得不能进行正常思维。与人交往时,也会惴惴不安,担心是否又会受到贬损、嘲讽、挖苦、辱骂。
2.过度激动。这是学生在受到老师不公正的待遇后,在极度苦闷中产生的逆反心理。表现为极易激动,举止冲撞,待人态度生硬,好发脾气,有时则歇斯底里地大吵大闹,不听劝告。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厉害,但又想不出恰当的发泄手段,处于一种谁碰到他让谁倒霉的心理状态。
3.无动于衷。这往往是受到不公正待遇后出现的另一种反常心态,也是一种特殊的反抗形式。他感到自己在别人眼里注定不行,看不到自己的出路,就索性一切都不在乎,对来自任何方面的批评指责均若无其事。但满不在乎仅是外表,其内心却充满着自尊心受到伤害的痛楚。
4.报复情绪。有的学生在犯了错误后,没有得到教师的热情帮助,而是受到教师的恐吓、辱骂,学生会认为周围的人都以轻蔑的态度看待他,在内心激起种种仇恨与对立的情绪。他就会用破坏、捣乱来发泄自己心中的怒气。
5.胆小怯懦。学生因为成绩差,常受到老师的贬低和辱骂,便容易表现为非常害怕在人前行动做事,特别在公开场合更是畏首畏尾,心情紧张,手足无措,唯恐别人笑自己、伤害自己,甚至在课堂上做作业也要遮盖起来,几乎完全没有自信心,精神萎靡不振、软弱、犹豫,对前途有一种渺茫失望感。
由此可见“心灵施暴”是一种看不见的灾难。“心灵施暴”现象,从表面上看,它并没有给学生造成外在的伤痕,但实质上它对人的心灵的伤害、自尊心的毁灭、学生的成长造成的危害是无法估计的。我们可以想像,一个在冷漠、歧视的集体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除了自暴自弃还有什么自尊心和自信心!面对今日校园普遍存在的“心灵施暴”以及由此带来的严重危害,研究这一问题就变得极为迫切。
二、寻因问果,拒绝“心灵施暴”之方法
(一)分析产生“心灵施暴”的原因
1.老师心理障碍
学校教育的特殊性使得中小学教师长时间处于一种超负荷劳动状态,8小时工作制对许多教师来说形同虚设。一方面是繁重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还要为生计、为前程奔忙。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使一些中老年教师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感力不从心,而工作、生活压力又使他们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为自己充电。久而久之,便在心里积存下难以排解的心结。有些老师或由于学校领导没有正确评价他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或由于婚姻、子女问题,或由于与同事与家长的关系恶化等等而使情绪失调,很容易将这一情绪转移到学生身上,于是对学生或冷漠、或辱骂、或恐吓、或贬低,而缺少热情引导和鼓励。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
2.学生等级划分
有的教师简单地将学生分为三类(优生、中等生、差生),随便将“差生”帽子往学生头上扣,处处将“差生”二字挂在嘴边。教师常常流露出明显的排斥和歧视倾向,教师动辄训斥、责骂或叫“差生”回家“请家长”,这些学生会带着“差生”的帽子,不仅在学校感到低人一等,走上社会也怕会被人瞧不起。给学生的心灵造成巨大的伤害。
3.课业负担过重 长期以来,在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课业负担已成为学生心理负担偏多、偏重的问题。父母望子成龙、教师以分看人、同学之间的攀比、自己的理想抱负以及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无不像磐石一样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摧残孩子的身心,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使得本该天真浪漫、无忧无虑的孩子变得过余老成世故,整天心事重重。有的学生形成严重的学习障碍,有的学生因嫉妒而与同学或老师拔刀相见,有的因虚荣心而考试作弊、涂改成绩,少数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甚至不堪重负而绝望地踏上了不归路,成为早谢的花朵。追根究源,过重的课业负担是造成心灵施暴的罪魁祸首。
4.师道尊严作祟
一些教师之所以会侮辱与折磨学生,是因为他们打心眼里就不认为学生在自己面前应该有什么尊严可言,自己在学生面前应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所以在“权威面临威胁”时,对学生进行人格侮辱与精神折磨变得天经地义。而部分学生也意识不到自己与教师在人格上其实是平等的,所以每遇侮辱与折磨便逆来顺受,少有投诉或拒绝接受者。
(二)打造一名真正的阳光教师
一名真正的阳光教师最重要的要有阳光的心态。教师健康的心态不仅对学生的成长作用巨大,对自身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阳光教师应该具有健康、平和、宽容、大度、崇高、自信、积极的心态,有化尴尬为融洽,化压力为动力,化痛苦为愉悦,化阴霾为阳光的魅力。给自己阳光,就会给学生撒播阳光,给大家带来阳光。
打造阳光教师,学校开展了“阳光教师”的评选活动,结合师生问卷调查、学生满意度测评、年级组推荐、全校教职工和全体学生投票等方面情况进行评选。评选出了“学生最喜爱的老师”“年度感动人物”“十佳阳光教师”。此举,既能评选出优秀教师,又能督促教师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我们永远记住:多给学生阳光,而不是乌云,给学生一点阳光,就会有灿烂,给学生更多的阳光,就会有更多的灿烂。当我们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热情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幸福地工作,这样你就成为了一名阳光教师。
(三)构建充满和谐的阳光课堂
1.用语言滋润学生的心田
言为心声,语言是心灵的外壳。不同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态度情感,教师应该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态度情感。如请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用鼓励性、期望性的语言;学生回答正确时,应该用肯定性、赞扬性的语言;学生回答不对时,应该用谅解性、引导性的语言。这样的语言就比较容易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为此我们开展了以“让语言净化灵魂,构建和谐阳光校园”为主题的调查活动。在活动中,根据对学生的调查问卷,整理出10句学生最不喜欢听的,易对学生造成伤害的教师语言:
(1)你怎么这么笨!
(2)谁教你谁倒霉!
(3)你这孩子无药可救。
(4)你考这么差,就拿着书包回家种田去好了。
(5)你比猪都不如!
(6)我看你这辈子算是完了。
(7)你拿块豆腐撞死算了!
(8)讲了多少遍了还不会,真是个榆木疙瘩。
(9)你给我滚出去!
(10)你们真是太差了,我没法教了!
学生最希望听到的教师语言:
(1)要对自己有信心!
(2)最近表现不错!
(3)你回答得很正确,很全面!
(4)这次考得不错,下次继续努力!
(5)作业整洁,值得表扬!
(6)谢谢!你是我的好帮手!
(7)希望大家向×××学习!
(8)这次没考好没有关系,下次努力就行!
(9)有题目不会做的就来问我。
(10)我相信你!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学生成长的营养,爱的语言多了,一定会结出“爱”的果子;恶的语言多了,会结出“恶”的果子。肯定的语言,是学生成长的正信息;否定的语言,是学生成长的负信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杜绝“心灵施暴”,教师应走出课堂教学语言的误区,避免教学过程中的病理性语言,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态和积极的创造性,让40分钟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开心乐园。我们每天可以反思:今天我表扬学生了吗?都表扬哪些学生了?表扬的方法、方式如何?相应地,今天我批评学生了吗?我批评的方法方式怎样?在课堂上我今天发脾气了吗?我除发火之外再也没其它方法可以能更好地解决了吗?今天我解决师生的矛盾方法是怎样的?……
2.用关爱呵护学生的心灵
世界著名大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学生对于教师给与他们的好感,反应是很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由此可见,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可以说是构建师生和谐心灵世界的重要支点。
曾有一篇报道这样说:
乌克兰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会学术访问团来华做学术访问,访问结束时,有人问该团团长萨夫琴卡女士: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你觉得你所看到看到的中国式教育和你们所崇尚的教育,最大的区别在哪里?你认为哪种教育更适合学生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
回答这个问题时,这位乌克兰教育学院的副院长讲了这样几句话“我听了一堂课,发现中国的老师都不喊学生的名字,而用‘你来回答’、‘你来说’这样含混的人称代词来表达,怎么回事?一个个鲜活的‘人’呢?我印象最深的是你们对孩子的个性关注不够。”
一个小小的细节,折射出师生沟通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一个老师总是不能记住自己学生的名字,那么学生又怎么会对老师产生亲近感、信任感呢?老师的关爱又从何谈起呢?我们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学会关爱学生,并在他们的心灵深处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份温暖的爱,从而构建出充满阳光和谐的课堂。
3.用体贴感化学生的心灵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人能够在自己寒冷时送上一件棉衣,口渴时递上一杯香茶,饥饿时奉上一席饭菜……这些都是发自内心的呵护,也都是关怀备至的体贴。可以说体贴是一腔关爱,是一杯慰藉,是一室温暖,是成为构建和谐阳光课堂的必备条件。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教师在让学生谈论自己的梦想时,一个小男孩怯怯地举起手,站起来说:“每当皓月当空,夜深人静时,我总想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变成一只老鼠,偷走……”没等他把话说完,全班同学便哄堂大笑。老师说:“我们的梦想应该是崇高的、美好的,不能是丑恶的、大家反对的。”小男孩听后哭了,哭得很伤心。十年后,小男孩长大了,在写给老师的信中,还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并把他当年作的诗补全:“我想变成一只老鼠,把冬日的光辉偷回,还给迷人的金秋;把春季的鲜花盗去,装扮夏天的风流。我想成为一名大盗,把世间的黑暗统统偷走,哪怕闪电划破云头,哪怕寒风把心刺透,我也决不缩回已伸出的‘黑手’……”。
给学生多一些体贴,就能使我们快一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多一些朋友似的的安慰关怀,少一些尊长般的说教,就能使我们与学生的心贴得更近,师生关系就变得更和谐。其实,体贴也是相互的,我们的体贴换来的必然是学生的尊敬、信赖和欢迎,以及我们自己身心的愉悦。最重要的是,我们对学生的体贴要发自内心,只有真诚的体贴才能像冬天里的火把一样温暖学生的身体,像春天里的甘泉滋润学生的心田。
(四)打造人文和谐的阳光校园
1.启动“阳光体育”,享受运动快乐
我校以区教育局的文件精神为指针,以让学生真正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为目标,启动“我运动,我快乐”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上学时间,除雨雪天外每天早上九点半至十点,全校打破了班与班的界限,以年组为单位上大课间活动,体育教师在带领全体学生做完准备活动后,再把自主选择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参加喜欢的羽毛球、毽球、健身操、皮筋舞、跳绳等活动内容。这样做,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体会到运动带来的乐趣。
“我运动,我快乐”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使学生们尽情地投入到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去,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也体验着运动所带来的快乐,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生健康地成长,校园由此产生了勃勃生机,真正成为了学生增强体质、发展个性的阳光乐园。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学生能时时保持身心愉悦,教师也就没了对学生实施“心灵施暴”的“外部环境”。
2.设立交流空间,缔造阳光人生
(1)心理联络员——校园里的“快乐天使”
学校心理辅导站成立了“心联部”,这些“心联部”成员是由每个班级的心理联络员组成。“助人自助,共同成长,自己快乐才能带给别人快乐”这是快乐天使——心理联络员们的共同誓言。
心理辅导站定期为“心联部”举办各种形式的减压活动。具体做法如下:
每个月的最后一节班会课之前,心理辅导站对心理联络员进行培训辅导或搞游戏活动,如抓手指、同舟共济等游戏活动。这些飞翔在校园里的“快乐天使”穿梭于同学之间、班级之间,密切关注身边同学日常出现出现的心理问题,敞开心扉与他们真诚交流,适时地将一些简单常见的心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及时向学校辅导站与心理老师之间传递同学们心理状况的信息,以便学校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状态,制定相应的指导方案和措施。
心理联络员还经常来心理辅导站借阅有关心理方面的书籍,在班里相互传阅。他们在期末小结中都说乐于当心理联络员这个职务,大家都认为跟同学聊聊天、说说心里话,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为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心里感到很高兴。校园中多一些这样的“快乐天使”,我们的“心灵施暴”受害者得到及时缓解的机会就多一些。
(2)心语室——温馨交流的空间
我们学校设立“心语室”作为心理保健通道,为师生双方敞开心扉,缔造阳光人生准备了时空的条件。整洁优雅的室内环境,红色沙发椅子围成的玻璃桌和绿色的沙发躺椅,给人赏心悦目的心灵感受,更是学生畅所欲言的温暖空间。在这里学生可以与“快乐天使”分享成功的喜悦,倾诉成长的烦恼,释放内心的委屈……即使学生因受到了“心灵伤害”,也有一个宣泄、抚慰的空间。同时心理辅导站对教师的一些不正确行为进行及时了解,与教师进行沟通,把“心灵施暴”遏制在萌芽状态。
(3)讲座——教师的心灵鸡汤
学校还经常请专家来讲座,为教师的课堂“把脉”、“诊疗”,以使课堂充满更多阳光。讲座不仅可以使教师获得专业上的成长,还可以使教师的心理压力得到释放,如杭州市教科所孙义农老师“如何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的讲座曾使全体教师的掌声经久不息,教师们缓解了压力,放松了心情,激动之余有了很多反思:意识到了“心灵施暴”的危害,应该做一名阳光教师,给学生缔造一个阳光人生……
三、学会反思,远离“心灵施暴”
面对现今校园中普遍存在的“心灵施暴”问题,我们所做的研究,所采取的措施,虽然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们高兴地看到了一些现象的转变。
如,学校领导对“心灵施暴”现象越来越重视,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多次提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学校强化师德教育,组织教师学习了规定的篇目和自选篇目,人人撰写学习体会文章,开展了“交流 碰撞 启智”为主题的互动交流活动。在师德问题查摆阶段,结合学校实际,分别从“领导班子”、“领导班子个人及中层干部”、“普通教师”、“党员教师”等四个层面开展问题查摆与剖析点评。教师们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反思自己是否曾经对学生实施过“心灵施暴”。“心灵施暴”对教师而言不再是一个遥远的话题,教师们开始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心灵施暴”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许多教师开始保持一颗年轻的心,爱学生所爱,想学生所想。平日里这样的现象多了:摸摸学生的头,牵牵学生的手,蹲下身子跟学生说说话……这些亲昵的举动,有助于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心灵施暴”现象也随之减少了。
我们还高兴地看到学生的改变。到学校心语室跟心理老师交流的学生多起来了;学生面对教师不再畏畏缩缩,胆小的学生会利用网络手段,与老师进行文字交流。他们充分利用“聊天、短信、邮件、留言板”等进行互动,他们能够轻松坦然地、不戴任何面具真实地与教师沟通。更多的学生在“阳光校园”中感受到被“阳光教师”赏识,被“阳光教师”关爱的温暖与幸福,他们自然也就成了“阳光少年”。
但是,如何让“心灵施暴”现象从校园里彻底消失,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远离“心灵施暴”任重而道远。
四、结束语
学生需要知识的滋润,同样也需要心灵的关爱。我们教师应正确对待学生,善待学生,让他们感到温暖,让他们树立起信心,抬起头来走路。面对学生,我们一定要少一些讽刺和挖苦,多一些耐心和友善,尤其是在学生“屡教不改”时,更要冷静、理智、克制,别让“心灵施暴”刺伤了学生的心!所以,应把“心灵施暴”逐出校园,还学生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杜绝“心灵施暴”,打造阳光校园,教师们,愿我们都能热情地善待每一位学生,让这些幼苗在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感化与陶冶下健康成长,日后结出硕果!
【参考文献】
[1]王芳.拒绝“心灵施暴” 阳光普照校园[EB/OL].杭州教育城域网,2010[2010-5-6].http://www.hzedu.net
[2]叶小媚.中国师德手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3]李秀伟.和谐之美——师德修养案例评析[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