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南下战斗和工作经历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xingde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刘邓大军南下,后勤供给立战功


  我是山西武乡县夏家沟村人,1938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入党。1946年春季,武乡县独立营升编为二野十五军四十三师一二七团,我任该团粮秣管理员。不久,我们在刘邓首长的率领下开始了南下战斗的征程。先后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艰苦转战鄂豫皖,投身淮海战役,勇渡长江天险,参加两广战役等。其中在解放鲁山、清华、汤阴、郑州等地的作战中,因我完成后勤保障任务突出,组织上记功两次,其中1947年7月记大功一次。
  在随部队由北向南转战,一直打到大西南,解放云贵川的过程中,我作为一个主力团的粮秣管理员,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正如立大功喜报上所写的:“能做到任何情况下保证部队有粮吃,部队打到哪里,粮草就供应到哪里。”后来,我被调任为四十三师后勤处科长。在解放战争中,我相继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九纵队授予的艰苦顽强纪念章;中国人民解放军颁发的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中南军政委员会颁发的中南解放紀念章;华东军区颁发的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西南军政委员会颁发的解放西南胜利纪念章等。

转换战场,清理积案


  1951年,西南各省的地方政府在“镇反”“肃反”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出现了“左”倾和扩大化的倾向,很多地区区长就有杀人权,乱捕乱杀现象严重,加上国民党残匪的造谣挑唆,各族人民群众的恐惧感和离心倾向日益加剧,如不迅速加以纠正,不仅大西南政局难以稳定,我党也难以在西南各地开展工作。为了反“左”纠偏,团结西南各族人民群众开辟新区的工作,中共西南军区党委和邓小平政委指示,原西南各地方政府领导干部一律到指定地点集中进行政治整训,同时,部队抽调大批有实际地方工作经验的优秀干部,转业充实地方政府,担任各县县委书记、县长和公安局长。在这种形势下,我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军四十三师党委根据上级党委指示,确定我转业,到云南省昭通专区永善县任县长兼人民法院院长。
  我们这批军队转业干部经过短期的理论和政策学习,很快就卸下戎装,肩负着党的殷切期望和神圣使命,走马上任了。
  上任不久,我即发现当地积案成山,生产落后,人民生活贫苦。在千头万绪的情况下,我把处理积案作为主要矛盾和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云南省永善县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除汉族外,还有回、苗、瑶、彝、侗、布依等20多个少数民族,由于国民党残匪、特务的影响和破坏捣乱,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
  原永善县政府在镇反中草木皆兵,搞扩大化,抓了“特务”和“反革命”就有上千人,以至监狱都人满为患。我根据党的有关政策,重证据,轻口供,对案卷逐一进行了甄别和审核,发现大部分是属于错抓或不该抓的,均予以释放。对于少数确有罪行的案犯,则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有关政策规定,该判15年以下徒刑的,由我院分别予以判罪;该判15年以上徒刑的,则写出报告上报专区政府进行审批;对极少数罪大恶极、非杀不足以平民愤者,如艾书元等人,也都是逐级呈报上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才予以处决。
  由于我们贯彻落实了党的政策,很快就重新树立了我党的威信,团结了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孤立和打击了一小撮民族和阶级敌人,一度动乱和人心惶惶的形势稳定了下来。

做好民族工作,开展剿匪反霸斗争


  西南的民族矛盾问题是历史上的一个遗留问题。广大贫苦的少数民族群众在奴隶主和汉族地主阶级、国民党官僚阶级的残酷压榨下,生活终日不得温饱。加上听信了国民党残部的反动宣传,对我党我军存有不同程度的疑虑、排汉和敌视情绪,他们文化落后,性情彪悍,上山当土匪的人不少,有的甚至整个部落都被国民党残部所控制。
  这时,争取大多数少数民族群众及上层进步头领,则成为我党民族工作的一个中心环节。


年轻时期的程步高

  为了搞好民族工作,解救广大各民族奴隶群众,我们成立了凉山民族工作委员会,吸收熟悉地理民情、工作热忱的少数民族干部参加,并让他们在其中担任重要职务。我们还派出了若干个工作组,深入到少数民族集聚的地区,向少数民族部落头领宣传我党的民族政策,努力做和平争取的工作。
  与少数民族交朋友,必须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在长征中,我军刘伯承元帅就曾和彝族头领小叶丹喝过鸡血酒,结为生死兄弟,使我红军顺利通过了彝民区。在新形势下,我分别同多个部落头领饮鸡血酒,结为兄弟。不少部落头领饮酒后,表示拥护共产党,拥护人民政府。没多久,大多数少数民族群众在其部落头领的带领下站到了人民政府这一边,对我党我军进驻和剿匪反霸斗争持拥护或中立的态度。不少群众还积极为解放军当向导带路,有的还成为我们民族工作的中坚力量。
  不少少数民族部落久居深山老林,视野狭窄,环境封闭,接受新事物较慢。为了开阔他们的视野,引导他们走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还分期分批组织少数民族部落头领到北京参观,了解祖国工农业生产建设的面貌,使他们迅速废除残存的奴隶制,带领少数民族群众跟上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
  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西南各地暗藏的国民党残部、特务不甘心失败,他们极力拉拢少数民族右翼势力,同我们政府唱对台戏。我们则采取了和平争取和军事打击相结合的方针。对一些坚持与人民政府和各族人民群众为敌的恶霸地主、反革命分子及奴隶主、豪强武装,我们在分化瓦解的基础上,派兵予以剿灭。


永善工作时的程步高
其他文献
2015年8月,我与八路军129师战士们的后代子女50余人参加了河北省涉县129师纪念馆等单位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举办的“情系太行、薪火相传——八路军129师太行抗日寻访行”活动。一路上,数位129师后代讲述了前辈们惊心动魄的战斗历程和扣人心弦的历史故事,其中令我最感动的是张雁之大哥讲的王堡村石碑的故事。  张雁之1945年3月5日出生于山西省左权县麻田八路军总部,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大同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非常重视,经常有重要领导人到大同视察和调研,给予大同以各方面工作上的关心和指导。1958年10月底至次月初,贺龙、罗荣桓、聂荣臻三位元帅与罗瑞卿大将、陈奇涵上将等中央首长一道亲临大同视察,使大同各界倍受鼓舞。  早在战争年代,贺龙、罗荣桓、聂荣臻三位元帅及罗瑞卿大将就曾先后在雁同地区战斗或生活过,那时还是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岁月,将帅们
期刊
太原县城(今晋源区晋源办事处)坐落于晋阳大地已有600余年。这里历史悠久,民风淳朴,贾商云集,人杰地灵。隋唐时出过太原公子李世民、著名诗人白居易,明朝时出过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和吏部尚书王琼。到了晚清,尤其是民国年间,县城南街崔氏家族名声鹊起,特别是在商界,赫赫有名,有口皆碑。“宝聚泰”是崔氏在太原县城内外声誉最响的字号品牌。其主要经营油、酒、米面和杂货,而且都是自己生产,自己加工,自己销售。此外,
期刊
我第一次完整地读高君宇的东西,记得是在2012年初的时候。那时,人民出版社为纪念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启动了《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文库》的编辑出版工程,《高君宇文集》即是其中之一。在出版說明中有写到:“本文库所称先驱领袖,是指在新中国成立前就义或逝世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均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运动领袖,或为党的创始人,或为工人、农民、青年、妇女等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他们为党的发展壮大,为民族解放,为新中
期刊
刘胡兰(1932—1947),山西省文水县人。她是中华民族的好女儿,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1947年1月12日,年仅15岁的刘胡兰面对顽敌的威逼利诱信念坚定,面对铡刀的血迹斑斑大义凛然,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就义,塑造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崇高形象。刘胡兰在凶残的敌人面前毫不示弱,经受了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她的英雄壮举,表现了一个革命战士忠贞不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格和坚强
期刊
阎逢春  阎逢春,是中国戏剧现代舞台上的一位大師级人物。他穷其一生潜心于蒲剧表演艺术的实践与创新。生前,不但在舞台上赢得晋、陕、豫、甘一带人民的赞誉,还把精湛的表演艺术带至京、津、沪以及福建等地;死后,他精彩的表演剧目和精益求精的表演特技,还有一系列见解独到的谈艺录,至今为戏剧表演同行和广大观众所念念不忘。他全部人生的仅仅五十八个春秋,为中国剧坛特别是蒲剧艺术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宝贵遗产。阎逢春用坎坷
期刊
在風雨如磐的革命战争年代,有一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隐蔽战线。这条战线的人员心中怀着坚定的信仰,以对党组织无限的忠诚,隐藏在敌人内部,战斗在敌人心脏,为党秘密搜集、传递情报,完成党组织交给的特殊任务,为革命的成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特殊贡献。路纪宇同志就是其中优秀的一员。热血青年  路纪宇同志于1917年12月18日出生在运城西门外西关镇(今运城市盐湖区西城街道)一个路姓富裕中农家庭。8岁进入运城省立
期刊
发动学潮  罗灌中原名罗宿,又名家年、连年,化名洛支,字灌中。1904年出生在屯留栗村一个中农家庭,从小聪明,好学不倦。1920年考入县城高小,1923年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在省立一中共产党人彭真等人的引导下,他不断学习马克思、列宁的理论著作,多次参加学生反帝、反封建统治的爱国运动。罗灌中  1925年,阎锡山搞的“保境安民”“增收房税”遭到工农大众和学生的不满,太原各大中学学生齐集省立一中,举
期刊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这是宋朝廉臣包拯留给后世的名言。从古至今,有贤德和智慧的帝王将相、基层官吏都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治国道理,非常注重廉政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事业之初,提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革命纪律,获得群众的拥护。在抗战时期,创建和发展晋冀鲁豫根据地的过程中,边区党、政、军也始终将反贪斗争和廉政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书写了建设廉洁政府和军队的光辉篇章,今天的我们需要继
期刊
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桓英教授是我认识的一位特殊党员,她的特殊之处,一是年老,一是年轻。说她年老,是因为她的年龄大,1921年出生,与党同龄,今年已经整整100周岁了;说她年轻,是因为她党龄并不长,到今年12月才满4年党龄。但在我心里,无论她入党与否,都能称之为我们党员的榜样,值得我们去敬仰和学习。耄耋之年入党  我还记得,当记者问到为何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