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末,电商行业突然热闹起来。
元旦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生鲜零售平台每日优鲜宣布旗下的无人零售项目“便利购”获得包括腾讯在内的2亿美元A+B轮融资,其中腾讯领投A轮5300万美元。
在这笔融资11天前的12月18日,京东和唯品会“眉来眼去”的绯闻尘埃落定:腾讯和京东向唯品会投资总计约8.63亿美元,分别获得7%和5.5%的股份。
消息一出,不少看客直呼,电商圈老二和老三牵手了,这是腾讯要在电商阵地围剿阿里的节奏?
京东第二没问题,但说唯品会老三,阿里的小伙伴苏宁答应吗?
在月度活跃用户规模上,做特卖电商的唯品会的确比较靠前,但即便受腾讯、京东入股刺激,唯品会市值也不过69亿美元左右(约合450亿元人民币),苏宁云商市值在千亿级别,二者在体量上仍不可同日而语。
当然,我们谈论电商排名时,不仅看争夺者在此刻的市值和用户活跃度,还应该看一个群体未来的增速和潜力。它们的天赋和潜力能否兑现,将成为腾讯系对抗阿里系的最大变量。
苏宁以线下零售平台起家,但很早就有向互联网转型的意识。只不过十年尝试,苏宁才发现,来自内部的自我变革与重塑,终不如与巨头合纵连横,于是才有了2015年与阿里巴巴的“联姻”。
这次建立在资源共享、能力协同上的战略结盟,不仅加持了苏宁在电商行业的地位和分量,还和阿里巴巴在理论上形成了对京东的夹击。
在线上与线下高度融合的新零售时代,苏宁与阿里的合作看似天作之合,但此后,双方亦未停止对盟友的追求。
苏宁与万达结盟,在商业业态等层面深度合作,同时大力发展物流和金融,在2017年1月收购天天快递;阿里巴巴相继牵手百联集团、高鑫零售等传统零售巨头。
这意味着,即便交叉持股,苏宁也不愿被误解为阿里的“小弟”。阿里提出“新零售”概念后,苏宁也提出“智慧零售”,相继推出苏宁红孩子二代母婴店、苏宁零售云门店、无人店苏宁易购Biu店等众多新业态、新物种。
12月11日晚,苏宁更是出售拥有的阿里巴巴集团股票不超过550万股,赚得32.5亿元,该收益超过了苏宁从2013年到2016年四年的净利润。
可见,苏宁同阿里的交叉持股解决了“和”的问题,但未必会解决“合”的问题。
这或者是竞争者唯品会的机会。唯品会以“名牌折扣+限时抢购+正品保障”模式立足,虽然在体量上不如苏宁,但依靠特有的模式和有效的成本控制,已经连续20个季度实现盈利。
“站队”腾讯系后,唯品会更将获得腾讯和京东的双层加持,如获取微信錢包界面和京东APP主界面等入口,不论从短期还是长期,对销售额提升的影响显而易见。但反过来,唯品会能否反哺腾讯和京东,比如补足京东在时尚领域的先天弱势,还有待观察。
要清晰描述腾讯系电商对抗阿里系电商的前景,还需扫描更多的变量。
阿里系的规模和优势显而易见,但打开如今的电商版图可以看到,不知不觉中,腾讯已经以投资的形式,占据半壁江山。除了自己做过的拍拍网和易迅、投资的京东和唯品会,2016年,腾讯还投资过社区电商起家的小红书以及拼团电商平台拼多多。
小红书以构建社区起家,之后顺势成立跨境电商板块“福利社”,采用B2C自营模式,直接与海外品牌商或大型贸易商合作,通过保税仓和海外直邮的方式发货,将用户转化为消费者。
拼多多是一家专注于C2B拼团的第三方社交电商平台。用户通过发起和朋友、家人、邻居等的拼团,可以更低的价格,拼团购买优质商品。
拼多多模式并非简单的团购变种,而是基于沟通与分享,形成自己独特的新社交电商思维。上线不到一年,拼多多单日成交额即突破1000万,付费用户数突破2000万。
而在O2O电商领域,腾讯在早于入股京东之前一个月,就入股大众点评20%股份。随后大众点评与美团网在2015年合并后,美团点评获得的第一笔融资就来自腾讯的33亿美元。
这令曾获得阿里巴巴B轮融资的美团彻底站在了腾讯这一边,阿里又大笔资金扶持饿了么,并促成饿了么与百度外卖的合并。
在近两年火爆的生鲜零售方面,除了12月底的投资,腾讯也一直在予以每日优鲜巨大资金支持。腾讯从2015年参与每日优鲜的A轮融资,一直到2017年每日优鲜完成3.3亿美元的C轮融资;在新零售方面,在京东之外,腾讯在2017年年底以42亿元战略入股永辉超市。
这些腾讯埋下的伏笔,都成了它在电商阵地对抗阿里系的变量,电商市场瞬息万变,保不齐哪个变量突然爆发,就可能成为腾讯下一步可以依仗的好棋。
当然,在新品牌新模式层出不穷的电商行业,潜力股不可能只被限定在腾讯系,在阿里和腾讯之外,还有网易考拉、洋码头、国美等创立至今仍保持相对独立的电商力量。
虽然它们目前的交易额或估值没有阿里、京东、苏宁和唯品会高,但依靠跨境电商、开放二胎等政策利好,赶上消费升级和移动社交电商的新趋势,成立后在短时间获得高速增长,也都是电商季军的有力争夺者。
创立于2015年的网易考拉海购是跨境电商领域杀出来的一匹黑马。网易创始人丁磊对其高度重视,考拉海购也不负丁磊期望,双11、双12等多场电商混战中,销量一路狂飙,对网易的整体业绩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让网易在国内电商领域占据了牢固的一角。
洋码头创立于2009年,与考拉的自营模式不同,洋码头主打C2C的买手制和限时特卖形式,2017年9月宣布已实现结构性盈利。2017年“黑色星期五”后不久,又完成了一笔不低于1亿元的C轮融资。
此外,成立于2008年的老牌电商品牌寺库,2017年在转型高端生活服务平台之后,于9月赴美上市,募资1.1亿美元,同时引进碧桂园集团和马拉西亚基础设施建设集团YTL集团共3000万美元注资。
昔日线下巨头也在谋求转型,苏宁的“老对手”国美在2017年6月正式更名,从“国美电器”变更为“国美零售”。2017年11月28日,国美还发布了新战略,计划成为线上线下共融互通的双平台零售商。
或许,对于那些被巨头加持的电商“富二代”们,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好巨头的资源让自己活得更好。而对这些拼命出人头地、还未站队的电商潜力股们,争夺电商“第三把交椅”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成为腾讯与阿里缝隙间的博弈力量,相互遏制。
这才是国内电商丛林生存第一法则。
元旦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生鲜零售平台每日优鲜宣布旗下的无人零售项目“便利购”获得包括腾讯在内的2亿美元A+B轮融资,其中腾讯领投A轮5300万美元。
在这笔融资11天前的12月18日,京东和唯品会“眉来眼去”的绯闻尘埃落定:腾讯和京东向唯品会投资总计约8.63亿美元,分别获得7%和5.5%的股份。
消息一出,不少看客直呼,电商圈老二和老三牵手了,这是腾讯要在电商阵地围剿阿里的节奏?
京东第二没问题,但说唯品会老三,阿里的小伙伴苏宁答应吗?
在月度活跃用户规模上,做特卖电商的唯品会的确比较靠前,但即便受腾讯、京东入股刺激,唯品会市值也不过69亿美元左右(约合450亿元人民币),苏宁云商市值在千亿级别,二者在体量上仍不可同日而语。
当然,我们谈论电商排名时,不仅看争夺者在此刻的市值和用户活跃度,还应该看一个群体未来的增速和潜力。它们的天赋和潜力能否兑现,将成为腾讯系对抗阿里系的最大变量。
和而不同的盟友
苏宁以线下零售平台起家,但很早就有向互联网转型的意识。只不过十年尝试,苏宁才发现,来自内部的自我变革与重塑,终不如与巨头合纵连横,于是才有了2015年与阿里巴巴的“联姻”。
这次建立在资源共享、能力协同上的战略结盟,不仅加持了苏宁在电商行业的地位和分量,还和阿里巴巴在理论上形成了对京东的夹击。
在线上与线下高度融合的新零售时代,苏宁与阿里的合作看似天作之合,但此后,双方亦未停止对盟友的追求。
苏宁与万达结盟,在商业业态等层面深度合作,同时大力发展物流和金融,在2017年1月收购天天快递;阿里巴巴相继牵手百联集团、高鑫零售等传统零售巨头。
这意味着,即便交叉持股,苏宁也不愿被误解为阿里的“小弟”。阿里提出“新零售”概念后,苏宁也提出“智慧零售”,相继推出苏宁红孩子二代母婴店、苏宁零售云门店、无人店苏宁易购Biu店等众多新业态、新物种。
12月11日晚,苏宁更是出售拥有的阿里巴巴集团股票不超过550万股,赚得32.5亿元,该收益超过了苏宁从2013年到2016年四年的净利润。
可见,苏宁同阿里的交叉持股解决了“和”的问题,但未必会解决“合”的问题。
这或者是竞争者唯品会的机会。唯品会以“名牌折扣+限时抢购+正品保障”模式立足,虽然在体量上不如苏宁,但依靠特有的模式和有效的成本控制,已经连续20个季度实现盈利。
“站队”腾讯系后,唯品会更将获得腾讯和京东的双层加持,如获取微信錢包界面和京东APP主界面等入口,不论从短期还是长期,对销售额提升的影响显而易见。但反过来,唯品会能否反哺腾讯和京东,比如补足京东在时尚领域的先天弱势,还有待观察。
腾讯系的变量
要清晰描述腾讯系电商对抗阿里系电商的前景,还需扫描更多的变量。
阿里系的规模和优势显而易见,但打开如今的电商版图可以看到,不知不觉中,腾讯已经以投资的形式,占据半壁江山。除了自己做过的拍拍网和易迅、投资的京东和唯品会,2016年,腾讯还投资过社区电商起家的小红书以及拼团电商平台拼多多。
小红书以构建社区起家,之后顺势成立跨境电商板块“福利社”,采用B2C自营模式,直接与海外品牌商或大型贸易商合作,通过保税仓和海外直邮的方式发货,将用户转化为消费者。
拼多多是一家专注于C2B拼团的第三方社交电商平台。用户通过发起和朋友、家人、邻居等的拼团,可以更低的价格,拼团购买优质商品。
拼多多模式并非简单的团购变种,而是基于沟通与分享,形成自己独特的新社交电商思维。上线不到一年,拼多多单日成交额即突破1000万,付费用户数突破2000万。
而在O2O电商领域,腾讯在早于入股京东之前一个月,就入股大众点评20%股份。随后大众点评与美团网在2015年合并后,美团点评获得的第一笔融资就来自腾讯的33亿美元。
这令曾获得阿里巴巴B轮融资的美团彻底站在了腾讯这一边,阿里又大笔资金扶持饿了么,并促成饿了么与百度外卖的合并。
在近两年火爆的生鲜零售方面,除了12月底的投资,腾讯也一直在予以每日优鲜巨大资金支持。腾讯从2015年参与每日优鲜的A轮融资,一直到2017年每日优鲜完成3.3亿美元的C轮融资;在新零售方面,在京东之外,腾讯在2017年年底以42亿元战略入股永辉超市。
这些腾讯埋下的伏笔,都成了它在电商阵地对抗阿里系的变量,电商市场瞬息万变,保不齐哪个变量突然爆发,就可能成为腾讯下一步可以依仗的好棋。
独立电商的选择
当然,在新品牌新模式层出不穷的电商行业,潜力股不可能只被限定在腾讯系,在阿里和腾讯之外,还有网易考拉、洋码头、国美等创立至今仍保持相对独立的电商力量。
虽然它们目前的交易额或估值没有阿里、京东、苏宁和唯品会高,但依靠跨境电商、开放二胎等政策利好,赶上消费升级和移动社交电商的新趋势,成立后在短时间获得高速增长,也都是电商季军的有力争夺者。
创立于2015年的网易考拉海购是跨境电商领域杀出来的一匹黑马。网易创始人丁磊对其高度重视,考拉海购也不负丁磊期望,双11、双12等多场电商混战中,销量一路狂飙,对网易的整体业绩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让网易在国内电商领域占据了牢固的一角。
洋码头创立于2009年,与考拉的自营模式不同,洋码头主打C2C的买手制和限时特卖形式,2017年9月宣布已实现结构性盈利。2017年“黑色星期五”后不久,又完成了一笔不低于1亿元的C轮融资。
此外,成立于2008年的老牌电商品牌寺库,2017年在转型高端生活服务平台之后,于9月赴美上市,募资1.1亿美元,同时引进碧桂园集团和马拉西亚基础设施建设集团YTL集团共3000万美元注资。
昔日线下巨头也在谋求转型,苏宁的“老对手”国美在2017年6月正式更名,从“国美电器”变更为“国美零售”。2017年11月28日,国美还发布了新战略,计划成为线上线下共融互通的双平台零售商。
或许,对于那些被巨头加持的电商“富二代”们,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好巨头的资源让自己活得更好。而对这些拼命出人头地、还未站队的电商潜力股们,争夺电商“第三把交椅”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成为腾讯与阿里缝隙间的博弈力量,相互遏制。
这才是国内电商丛林生存第一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