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符号学视阈下的电子竞技比赛,是玩家在阵营划分前提下进行集中的符号交换和个人策略展现的场所,比赛所处的虚拟世界是由纷繁复杂的符号单元所构筑的"符号世界",玩家则是被符号文本表征的"形象存在"。获取一定的虚拟身份是玩家参赛的前提,且海量的符号亦拥有社会性的文本身份。研究发现,某些文本身份能够暂时替代虚拟身份的功能,并对玩家的虚拟身份进行建构。
关键词:电子竞技比赛;文本身份;玩家;虚拟身份;身份建构
一、电子竞技比赛中的玩家:被符号文本表征的“形象存在”
所谓电子竞技比赛,通常是以一定数量的玩家为主体、阵营划分为前提、以游戏角色和装备为核心要素的在线对抗活动。符号学视阈下的电子竞技研究,应当以这一对电竞比赛的解读为基础,将电竞比赛进一步视作集中的玩家符号交换和策略博弈的共时性场所。这样的场所充斥着海量的符号单元,是一个由纷复杂的的符号文本所构筑的“符号世界”。赵毅衡曾指出,符号是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据此,比赛中一切可被解释出的信息都能成其为符号。大多数符号都以合一的表意单元,即以符号文本的形式存在。这些符号的呈现载体,则是游戏世界中的图像和文字。
以诸如英雄联盟、守望先锋等当前热门电子竞技项目为例,玩家若要参与比赛,首先必须选择一位游戏内具有战斗力的英雄或角色。在某些游戏中,玩家还需为所选角色配置武装、搭配技能。玩家是现实生活中的实体,但其对于游戏所建构的虚拟空间而言则是缺席的,是一种不在场。若要介入这个虚拟世界,玩家需要在这一空间内找寻能够确认自我之存在感的物或符号。游戏运营方所提供的英雄角色,在此便作为玩家参与比赛的“通行证”。
借助这种形象,玩家得以在游戏比赛中确证自我的存在。这样的英雄和角色可被还原为一个整合的符号文本,由英雄(角色)皮肤、技能、装备、语音、文字说明等符号组分构成,是一种符号形象。玩家的存在,本质上是被形象化的、被符号所表征的存在。离开了特定的形象,玩家就会从比赛中“消失”。
一般而言,取得比赛的胜利高度依赖队伍内玩家间的合作及对敌方玩家意图动向、战略态势的识别,因此以英雄和角色符号文本为核心的符号“形象”也是一位玩家被队友和敌人注意、感知的前提,是玩家自我呈现的方式。不仅如此,玩家还需要在比赛进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呈现,以证明自己的确在为团队的胜利作出贡献。从这一意义上讲,玩家所发送的语音符号、玩家的战绩符号与所选英雄角色合力建构了玩家比赛内的“形象存在”。
二、文本身份的双重属性:符号表意的前提与虚拟身份建构的“意义源泉”
在获得了存在感的“确认”后,玩家仍必须选择一定的身份,否则就无法参与比赛内的符号表意与解释活动。关于身份,赵毅衡指出:“身份是一个与符号文本相关的社会角色和人际角色。人一旦面对他人表意,就不得不把自己演展为某一种相对应身份。” 没有身份,玩家将难以对游戏中纷繁复杂的符号作出解释,面对其他玩家抛出的符号也无法做出相应反应。
电子竞技比赛中,海量参与表意的符号文本同样具有一定的身份,即文本身份。关于文本身份,赵毅衡提出:“符号文本必须有社会性的身份作支持,我们可以称之为文本身份。文本身份是符号表意的社会维度,也是符号文本在文化中的定位和说明。” 没有文本身份,任何文本无法表意。
玩家的虚拟身份与符号文本的身份存在密切关系。电子竞技比赛所建构的虚拟空间相比于现实世界而言是一个全新的场域,玩家的现实身份无法直接进行复制、迁移。在比赛中,整合的符号文本表征了玩家的“形象存在”,同时玩家往往有意识地选择某些符号文本进行表意,表达对其文本身份的认同。这些文本身份能够暂时替代虚拟身份的功能,为玩家参与符号互动提供“入场券”,对玩家的虚拟身份进行建构。纷繁多样的文本身份就是比赛舞台上玩家“表演”的角色,是“装饰”自我的手段,是找寻、塑造虚拟身份的途径。
符号文本的身份意义,会为玩家虚拟身份的构筑注入动力。游戏《英雄联盟》中的英雄文本“瑞兹”拥有一件名为“至死不渝”的限定非卖皮肤。该皮肤被游戏运营方授予了在比赛中从未使用任何作弊软件的千余名玩家,而这一皮肤符号便在英雄联盟文化中拥有了特殊的文本身份意义,是从未使用外挂、坚持公平竞技的玩家的象征,是非卖品,该皮肤的拥有者与使用者也因此获得了“公平竞技、坚守游戏规则与游戏道德的玩家”、“非卖品的持有者”等在游戏中颇受尊敬的虚拟身份。
三、身份演绎与期待满足:文本身份迫使下的虚拟身份建构行为
在电竞比赛中,多数文本身份总会为玩家带来强大的解释压力与演绎压力,迫使玩家的表现与文本身份的要求相符合。這种压力首先来自于比赛内符号交换的复杂性和频繁性。玩家之间通过符号交换作出解释和反应。一次对符号意义的误判、对符号的感知失败都可能断送团队的胜利愿景。这种快节奏、激烈的符号互动必然附加着相应的压力,迫使玩家尽可能出色地演绎所选择的英雄和角色、操纵所选择的武器消灭敌人,从而使充满竞争性的符号过程以己方胜利告终。因此,玩家需要基于对文本身份的选择和解释谋划自身即将进行的表意与解释活动,并思考自身在比赛内诸多场合及环境下的作为,以演绎这个英雄文本身份。
文本身份的解释压力与演绎压力,同样来自于玩家群体为文本身份赋予的期待。玩家的身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须得到其他玩家的认可。因而玩家身份必然是在符号表意过程中经过他人认同而形成的。文本身份所承载的身份期待将由玩家传递,玩家在此将对其所演绎的文本身份负责。玩家在文本身份迫使下,通过满足这种身份期待实现对虚拟身份的建构。
文本身份期待并非独立为继的,特定文本身份在一场比赛中的身份期待必须考虑“文本身份间性”问题,即关于文本身份功能性和协作性的要求。这种要求迫使玩家自我作社会学的向上还原,使得玩家自我向上位移,控制虚拟身份的变动,进而在同他人的合作、互动中获得稳定的身份。比赛不仅依靠玩家个人能力,也强调通过团队协作获得胜利。而协作所需要的是具有鲜明功能性的文本身份之优化组合。辅助英雄、输出英雄与坦克英雄的灵活搭配,可在敌我能力相近之时提升队伍的获胜概率,而具体搭配方案则视比赛实际情况而定。
由于表征玩家存在的符号文本具有多样性,因而玩家所演绎的文本身份必然是多重的,玩家也可能同时承载着多种身份期待。在同一次意义过程中,一位选择坦克英雄参赛的大师段位玩家将会拥有“坦克英雄”所指向的防御和保护队友的期待,也肩负着作为“宗师”、“大师”等高段位玩家所附加的高水平玩家期待。
在演绎多重文本身份、满足多重文本身份期待的过程中,玩家的虚拟身份得以被建构,并明显趋向于其所演绎的文本身份。玩家的虚拟身份,最终必然是多重的。选择“坦克英雄”的玩家,最后可能会获得“坦克玩家”这一玩家身份;拥有“大师”段位标识的玩家,则有可能获得“大师”、“高手”等具有明显段位色彩的玩家身份。这两种身份,最终也将聚合到这位选择“坦克”参赛的“大师”段位玩家之上。
四、结语:
符号文本的身份话语,模糊了文本身份与玩家身份之间的界限。文本身份对玩家虚拟身份的建构作用,是一种具有动态性、可变性、多重性特征的身份构筑过程,这种建构在一个个比赛之间、在玩家自我的不断反思性位移之间得已实现。
参考文献:
[1]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2]谢恬:《游戏玩家人物形成途径的符号学分析》,《丝绸之路》,2017年第4期,第20页。
[3]李娟:《论社交网络中的符号身份》,《符号与传媒》,2017年第二期,第151-152页。
关键词:电子竞技比赛;文本身份;玩家;虚拟身份;身份建构
一、电子竞技比赛中的玩家:被符号文本表征的“形象存在”
所谓电子竞技比赛,通常是以一定数量的玩家为主体、阵营划分为前提、以游戏角色和装备为核心要素的在线对抗活动。符号学视阈下的电子竞技研究,应当以这一对电竞比赛的解读为基础,将电竞比赛进一步视作集中的玩家符号交换和策略博弈的共时性场所。这样的场所充斥着海量的符号单元,是一个由纷复杂的的符号文本所构筑的“符号世界”。赵毅衡曾指出,符号是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据此,比赛中一切可被解释出的信息都能成其为符号。大多数符号都以合一的表意单元,即以符号文本的形式存在。这些符号的呈现载体,则是游戏世界中的图像和文字。
以诸如英雄联盟、守望先锋等当前热门电子竞技项目为例,玩家若要参与比赛,首先必须选择一位游戏内具有战斗力的英雄或角色。在某些游戏中,玩家还需为所选角色配置武装、搭配技能。玩家是现实生活中的实体,但其对于游戏所建构的虚拟空间而言则是缺席的,是一种不在场。若要介入这个虚拟世界,玩家需要在这一空间内找寻能够确认自我之存在感的物或符号。游戏运营方所提供的英雄角色,在此便作为玩家参与比赛的“通行证”。
借助这种形象,玩家得以在游戏比赛中确证自我的存在。这样的英雄和角色可被还原为一个整合的符号文本,由英雄(角色)皮肤、技能、装备、语音、文字说明等符号组分构成,是一种符号形象。玩家的存在,本质上是被形象化的、被符号所表征的存在。离开了特定的形象,玩家就会从比赛中“消失”。
一般而言,取得比赛的胜利高度依赖队伍内玩家间的合作及对敌方玩家意图动向、战略态势的识别,因此以英雄和角色符号文本为核心的符号“形象”也是一位玩家被队友和敌人注意、感知的前提,是玩家自我呈现的方式。不仅如此,玩家还需要在比赛进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呈现,以证明自己的确在为团队的胜利作出贡献。从这一意义上讲,玩家所发送的语音符号、玩家的战绩符号与所选英雄角色合力建构了玩家比赛内的“形象存在”。
二、文本身份的双重属性:符号表意的前提与虚拟身份建构的“意义源泉”
在获得了存在感的“确认”后,玩家仍必须选择一定的身份,否则就无法参与比赛内的符号表意与解释活动。关于身份,赵毅衡指出:“身份是一个与符号文本相关的社会角色和人际角色。人一旦面对他人表意,就不得不把自己演展为某一种相对应身份。” 没有身份,玩家将难以对游戏中纷繁复杂的符号作出解释,面对其他玩家抛出的符号也无法做出相应反应。
电子竞技比赛中,海量参与表意的符号文本同样具有一定的身份,即文本身份。关于文本身份,赵毅衡提出:“符号文本必须有社会性的身份作支持,我们可以称之为文本身份。文本身份是符号表意的社会维度,也是符号文本在文化中的定位和说明。” 没有文本身份,任何文本无法表意。
玩家的虚拟身份与符号文本的身份存在密切关系。电子竞技比赛所建构的虚拟空间相比于现实世界而言是一个全新的场域,玩家的现实身份无法直接进行复制、迁移。在比赛中,整合的符号文本表征了玩家的“形象存在”,同时玩家往往有意识地选择某些符号文本进行表意,表达对其文本身份的认同。这些文本身份能够暂时替代虚拟身份的功能,为玩家参与符号互动提供“入场券”,对玩家的虚拟身份进行建构。纷繁多样的文本身份就是比赛舞台上玩家“表演”的角色,是“装饰”自我的手段,是找寻、塑造虚拟身份的途径。
符号文本的身份意义,会为玩家虚拟身份的构筑注入动力。游戏《英雄联盟》中的英雄文本“瑞兹”拥有一件名为“至死不渝”的限定非卖皮肤。该皮肤被游戏运营方授予了在比赛中从未使用任何作弊软件的千余名玩家,而这一皮肤符号便在英雄联盟文化中拥有了特殊的文本身份意义,是从未使用外挂、坚持公平竞技的玩家的象征,是非卖品,该皮肤的拥有者与使用者也因此获得了“公平竞技、坚守游戏规则与游戏道德的玩家”、“非卖品的持有者”等在游戏中颇受尊敬的虚拟身份。
三、身份演绎与期待满足:文本身份迫使下的虚拟身份建构行为
在电竞比赛中,多数文本身份总会为玩家带来强大的解释压力与演绎压力,迫使玩家的表现与文本身份的要求相符合。這种压力首先来自于比赛内符号交换的复杂性和频繁性。玩家之间通过符号交换作出解释和反应。一次对符号意义的误判、对符号的感知失败都可能断送团队的胜利愿景。这种快节奏、激烈的符号互动必然附加着相应的压力,迫使玩家尽可能出色地演绎所选择的英雄和角色、操纵所选择的武器消灭敌人,从而使充满竞争性的符号过程以己方胜利告终。因此,玩家需要基于对文本身份的选择和解释谋划自身即将进行的表意与解释活动,并思考自身在比赛内诸多场合及环境下的作为,以演绎这个英雄文本身份。
文本身份的解释压力与演绎压力,同样来自于玩家群体为文本身份赋予的期待。玩家的身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须得到其他玩家的认可。因而玩家身份必然是在符号表意过程中经过他人认同而形成的。文本身份所承载的身份期待将由玩家传递,玩家在此将对其所演绎的文本身份负责。玩家在文本身份迫使下,通过满足这种身份期待实现对虚拟身份的建构。
文本身份期待并非独立为继的,特定文本身份在一场比赛中的身份期待必须考虑“文本身份间性”问题,即关于文本身份功能性和协作性的要求。这种要求迫使玩家自我作社会学的向上还原,使得玩家自我向上位移,控制虚拟身份的变动,进而在同他人的合作、互动中获得稳定的身份。比赛不仅依靠玩家个人能力,也强调通过团队协作获得胜利。而协作所需要的是具有鲜明功能性的文本身份之优化组合。辅助英雄、输出英雄与坦克英雄的灵活搭配,可在敌我能力相近之时提升队伍的获胜概率,而具体搭配方案则视比赛实际情况而定。
由于表征玩家存在的符号文本具有多样性,因而玩家所演绎的文本身份必然是多重的,玩家也可能同时承载着多种身份期待。在同一次意义过程中,一位选择坦克英雄参赛的大师段位玩家将会拥有“坦克英雄”所指向的防御和保护队友的期待,也肩负着作为“宗师”、“大师”等高段位玩家所附加的高水平玩家期待。
在演绎多重文本身份、满足多重文本身份期待的过程中,玩家的虚拟身份得以被建构,并明显趋向于其所演绎的文本身份。玩家的虚拟身份,最终必然是多重的。选择“坦克英雄”的玩家,最后可能会获得“坦克玩家”这一玩家身份;拥有“大师”段位标识的玩家,则有可能获得“大师”、“高手”等具有明显段位色彩的玩家身份。这两种身份,最终也将聚合到这位选择“坦克”参赛的“大师”段位玩家之上。
四、结语:
符号文本的身份话语,模糊了文本身份与玩家身份之间的界限。文本身份对玩家虚拟身份的建构作用,是一种具有动态性、可变性、多重性特征的身份构筑过程,这种建构在一个个比赛之间、在玩家自我的不断反思性位移之间得已实现。
参考文献:
[1]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2]谢恬:《游戏玩家人物形成途径的符号学分析》,《丝绸之路》,2017年第4期,第20页。
[3]李娟:《论社交网络中的符号身份》,《符号与传媒》,2017年第二期,第151-1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