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没有咖啡的年代,闻吸鼻烟的方式,或可能帮助帝王在处理繁忙的日常琐事中,起到提神醒脑之功用。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曾经这样描写过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请您想像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
圆明园如此美轮美奂的意境如今已不复存在,惟有其留下的精美艺术品才能让后人想像其至尊与绚丽。本文中这件慎德堂款料胎三彩烟壶,就仿佛又让后人找回了很多失去的记忆。这件烟壶是笔者于近期在苏州博物馆“金玉满堂掌中宝——香港张宗宪先生藏鼻烟壶特展”布展时巧遇的,为此内心欣喜不已,遂撰文以飨读者。
道光帝与慎德堂
满人自进关踏进紫禁城开始,皇帝就开始寻找凉爽宜人的地方。因为北京夏天的气候酷热干燥,皇宫更像一个火炉,令习惯于北方寒冷生活的统治者们很是不舒服。而在北京城西北方向,他们找到了一处泉水遍布的开阔地带,此处便是后来享誉海内的圆明园旧址。
从公元1722年开始,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圆明园并没有停止过修建,由1725年雍正正式搬进圆明园为开端,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皇帝都常年居住于此地。雍正时期,宫殿房舍的外观都比较朴素,而在随后的帝王眼中,不管是人间还是仙境,所有的美丽和奇迹他们都应该拥有。而慎德堂便是北京圆明园内道光帝旻宁晚年的生活行宫。
此殿堂位于圆明园九洲清晏的西面,清宫档案资料显示此堂为三卷殿,修建于道光十年(1830年),于次年落成,共用银二十五万两千两。《内府奏销档》中有“总管内务府奏本年正月及四月份宫内及圆明园进匠次数单”,记录了武英殿修书处的刻字匠进入圆明园,为新建的慎德堂“刊刻御笔字”。此殿堂建成后,自然成为道光帝旻宁日常起居之所,一直到道光三十年(1850年),皇帝在这里逝世。
传世有《喜溢秋庭》画轴,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家已无考。此画纵181厘米,横205.5厘米,表现了清宣宗道光帝旻宁与皇后(或皇贵妃)于阳光和煦的秋日,着便装在圆明园慎德堂,观看皇子公主与宠物嬉戏的情景。从图中不难发现画家精心描绘出了帝王家庭中的天伦之乐与园子的美不胜收。仔细观赏此画,可见左上角钤印“慎德堂宝”朱文大印,最为难得的是道光帝左侧炕几上竟然还摆放有一件鼻烟壶及烟碟,足证宁喜嗜鼻烟,说不定平时还烟壶、烟碟随身常备。
鼻烟与皇家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实,目前存世有多帧画像都绘有道光帝手持鼻烟壶,可见鼻烟与皇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据清宫法律,清代三品以上的1000多名高级官员都可以直接给皇帝写密折,这是皇帝和他的高级官员们一种重要的沟通手段。而皇帝则必须在每个奏折上都写下自己的意见。
清宫档案记载,清宫十三朝中最为勤勉的当属雍正帝,一年当中雍正只有生日那天才会休息,他在13年的帝王生活中,写下了1000多万字的御批。料想,在没有咖啡的年代,闻吸鼻烟的方式,或可能帮助帝王在处理繁忙的日常琐事中,起到提神醒脑之功用。
清代初期至乾隆年间,清宫祖宗家法是禁止吸烟的,尽管王公贵族中已有不少人吸烟,但一直到嘉庆帝时才采取开放政策,为种植烟草和吸烟大开方便之门。
时至道光帝,就是他仍身为太子而未登基前,就已名正言顺地鼻烟和旱烟同抽了。有意思的是,没有多少人知道嗜烟的道光帝旻宁也用烟斗吸旱烟。《养吉斋从录》、《余录》卷三对此均有记载,道光帝更有“顿觉心神清朗,耳目怡然,昔人谓酒有全德,我今称烟曰如意”的评价。这一时期,鸦片已在中国泛滥,如果说要禁烟,只可能是禁止鸦片,清廷也就没有余力去重视旱烟和水烟了。
旧日御器今犹在
在圆明园的慎德堂,道光帝居园听政,更成为了宫禁以外的一处重要政治中心。而这样的主人也往往在其使用的器物上署上其堂名别称,并在他的书画收藏上钤上斋名“养正书屋”等别号藏印,以示风雅。
传世有一组署“慎德堂制”款的粉彩瓷器,即道光帝专为在圆明园此殿堂内订烧的专用御器,只不过是书写了堂名款而已。本文所示的这件慎德堂款料胎三彩烟壶,情况与此类似。此烟壶原是美国鼻烟壶收藏家Joe Grimberg的藏品,壶高7.8厘米,壶呈扁瓶形,椭圆形圈足,白玻璃套三彩工艺。壶身雕琢工艺表现出一派田园清新的意境风格。底足刻“慎德堂”三字楷书款,可以说,在鼻烟壶上刻此款还是极为少见的。2010年美国纽约苏富比秋拍中,张宗宪先生拍得此物,亦属相当难得。鼻烟壶体积微小,不盈一握之物,底部尤其局促,所以说诸如“慎德堂”多雕刻横款,字体笔画结构自然与大件瓷器有所差异,书法也不同,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可以说,这件精美的鼻烟壶只是“云海阁”张先生庋藏烟壶的一个缩影,此次鼻烟壶特展里的每一件收藏品都倾注了张先生对中国艺术至上的热爱,每一件鼻烟壶都经过了他精心的挑选。今天,这些沉睡多年的藏品又被重新陈列在新的展柜之中,它们的精美与优雅即将被来自全世界的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们所见证,这应该也就是张先生的本意了。
此外,《内务府奏销档》还有一条道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的材料,为道光时期宫内鼻烟壶种及其他工艺品提供了可贵的资料,题为《奕纪等奏遵旨清查宫内及圆明园库存物件》。负责清点宫内、圆明园库内物件的是奕纪、敬徵和克蒙额,他们将库存的珠宝、金银、制钱、人参、荷包、金银器皿、朝珠、首饰、翠花、金银八宝、鼻烟壶、带佩汉玉、白玉如意、衣服、貂皮及玉、瓷、铜陈设、竹、木、漆器、图章、手卷,各项物件逐款详查,并核对印册,最后撰写了报告及清单“恭呈御览”。
内中鼻烟壶一项全文如下:“印册内各样烟壶八十六款,烟盒二十二件。今查得:宫内存白玉、汉玉玛瑙、紫碧、蜜蜡、催生石、黑石、铜、珐琅、玻璃、洋瓷烟壶七十一款,铜镶玛瑙烟盒四件;圆明园存白玉、汉玉烟壶十五款,铜镶玛瑙烟盒十八件,均与印册相符。”清单中还有其他工艺品种类的详细资料和数量,实在是咸丰十年(1860年)圆明园罹劫前的一个大清点和总结,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参考资料。
圆明园灿若白玉的台阶依水而建,金碧辉煌的宫阙凭水而立,现虽已灰飞烟灭,但从其遗留下来的珍贵艺术品中,我们重新找回了记忆,找回了本该属于慎德堂,本该属于道光帝的那段遗忘的历史。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曾经这样描写过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请您想像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
圆明园如此美轮美奂的意境如今已不复存在,惟有其留下的精美艺术品才能让后人想像其至尊与绚丽。本文中这件慎德堂款料胎三彩烟壶,就仿佛又让后人找回了很多失去的记忆。这件烟壶是笔者于近期在苏州博物馆“金玉满堂掌中宝——香港张宗宪先生藏鼻烟壶特展”布展时巧遇的,为此内心欣喜不已,遂撰文以飨读者。
道光帝与慎德堂
满人自进关踏进紫禁城开始,皇帝就开始寻找凉爽宜人的地方。因为北京夏天的气候酷热干燥,皇宫更像一个火炉,令习惯于北方寒冷生活的统治者们很是不舒服。而在北京城西北方向,他们找到了一处泉水遍布的开阔地带,此处便是后来享誉海内的圆明园旧址。
从公元1722年开始,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圆明园并没有停止过修建,由1725年雍正正式搬进圆明园为开端,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皇帝都常年居住于此地。雍正时期,宫殿房舍的外观都比较朴素,而在随后的帝王眼中,不管是人间还是仙境,所有的美丽和奇迹他们都应该拥有。而慎德堂便是北京圆明园内道光帝旻宁晚年的生活行宫。
此殿堂位于圆明园九洲清晏的西面,清宫档案资料显示此堂为三卷殿,修建于道光十年(1830年),于次年落成,共用银二十五万两千两。《内府奏销档》中有“总管内务府奏本年正月及四月份宫内及圆明园进匠次数单”,记录了武英殿修书处的刻字匠进入圆明园,为新建的慎德堂“刊刻御笔字”。此殿堂建成后,自然成为道光帝旻宁日常起居之所,一直到道光三十年(1850年),皇帝在这里逝世。
传世有《喜溢秋庭》画轴,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家已无考。此画纵181厘米,横205.5厘米,表现了清宣宗道光帝旻宁与皇后(或皇贵妃)于阳光和煦的秋日,着便装在圆明园慎德堂,观看皇子公主与宠物嬉戏的情景。从图中不难发现画家精心描绘出了帝王家庭中的天伦之乐与园子的美不胜收。仔细观赏此画,可见左上角钤印“慎德堂宝”朱文大印,最为难得的是道光帝左侧炕几上竟然还摆放有一件鼻烟壶及烟碟,足证宁喜嗜鼻烟,说不定平时还烟壶、烟碟随身常备。
鼻烟与皇家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实,目前存世有多帧画像都绘有道光帝手持鼻烟壶,可见鼻烟与皇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据清宫法律,清代三品以上的1000多名高级官员都可以直接给皇帝写密折,这是皇帝和他的高级官员们一种重要的沟通手段。而皇帝则必须在每个奏折上都写下自己的意见。
清宫档案记载,清宫十三朝中最为勤勉的当属雍正帝,一年当中雍正只有生日那天才会休息,他在13年的帝王生活中,写下了1000多万字的御批。料想,在没有咖啡的年代,闻吸鼻烟的方式,或可能帮助帝王在处理繁忙的日常琐事中,起到提神醒脑之功用。
清代初期至乾隆年间,清宫祖宗家法是禁止吸烟的,尽管王公贵族中已有不少人吸烟,但一直到嘉庆帝时才采取开放政策,为种植烟草和吸烟大开方便之门。
时至道光帝,就是他仍身为太子而未登基前,就已名正言顺地鼻烟和旱烟同抽了。有意思的是,没有多少人知道嗜烟的道光帝旻宁也用烟斗吸旱烟。《养吉斋从录》、《余录》卷三对此均有记载,道光帝更有“顿觉心神清朗,耳目怡然,昔人谓酒有全德,我今称烟曰如意”的评价。这一时期,鸦片已在中国泛滥,如果说要禁烟,只可能是禁止鸦片,清廷也就没有余力去重视旱烟和水烟了。
旧日御器今犹在
在圆明园的慎德堂,道光帝居园听政,更成为了宫禁以外的一处重要政治中心。而这样的主人也往往在其使用的器物上署上其堂名别称,并在他的书画收藏上钤上斋名“养正书屋”等别号藏印,以示风雅。
传世有一组署“慎德堂制”款的粉彩瓷器,即道光帝专为在圆明园此殿堂内订烧的专用御器,只不过是书写了堂名款而已。本文所示的这件慎德堂款料胎三彩烟壶,情况与此类似。此烟壶原是美国鼻烟壶收藏家Joe Grimberg的藏品,壶高7.8厘米,壶呈扁瓶形,椭圆形圈足,白玻璃套三彩工艺。壶身雕琢工艺表现出一派田园清新的意境风格。底足刻“慎德堂”三字楷书款,可以说,在鼻烟壶上刻此款还是极为少见的。2010年美国纽约苏富比秋拍中,张宗宪先生拍得此物,亦属相当难得。鼻烟壶体积微小,不盈一握之物,底部尤其局促,所以说诸如“慎德堂”多雕刻横款,字体笔画结构自然与大件瓷器有所差异,书法也不同,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可以说,这件精美的鼻烟壶只是“云海阁”张先生庋藏烟壶的一个缩影,此次鼻烟壶特展里的每一件收藏品都倾注了张先生对中国艺术至上的热爱,每一件鼻烟壶都经过了他精心的挑选。今天,这些沉睡多年的藏品又被重新陈列在新的展柜之中,它们的精美与优雅即将被来自全世界的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们所见证,这应该也就是张先生的本意了。
此外,《内务府奏销档》还有一条道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的材料,为道光时期宫内鼻烟壶种及其他工艺品提供了可贵的资料,题为《奕纪等奏遵旨清查宫内及圆明园库存物件》。负责清点宫内、圆明园库内物件的是奕纪、敬徵和克蒙额,他们将库存的珠宝、金银、制钱、人参、荷包、金银器皿、朝珠、首饰、翠花、金银八宝、鼻烟壶、带佩汉玉、白玉如意、衣服、貂皮及玉、瓷、铜陈设、竹、木、漆器、图章、手卷,各项物件逐款详查,并核对印册,最后撰写了报告及清单“恭呈御览”。
内中鼻烟壶一项全文如下:“印册内各样烟壶八十六款,烟盒二十二件。今查得:宫内存白玉、汉玉玛瑙、紫碧、蜜蜡、催生石、黑石、铜、珐琅、玻璃、洋瓷烟壶七十一款,铜镶玛瑙烟盒四件;圆明园存白玉、汉玉烟壶十五款,铜镶玛瑙烟盒十八件,均与印册相符。”清单中还有其他工艺品种类的详细资料和数量,实在是咸丰十年(1860年)圆明园罹劫前的一个大清点和总结,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参考资料。
圆明园灿若白玉的台阶依水而建,金碧辉煌的宫阙凭水而立,现虽已灰飞烟灭,但从其遗留下来的珍贵艺术品中,我们重新找回了记忆,找回了本该属于慎德堂,本该属于道光帝的那段遗忘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