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水

来源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longfengyue56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几天,温州一直在下雨,空气显得极为潮湿。出门,打伞,也挡不住春天的湿润。有几滴调皮的水珠,穿过伞的阻挡,往我脸上蹭。江南水乡的温润特点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我的眼前。
  我突然在想,若是江南没有了水,那该是怎样的江南……
  小时候住在朔门,家门前没走几步就是瓯江。夏天的傍晚,外婆领着我们走过一条马路,穿过江滨路上的古树,拿着小板凳,坐在瓯江边,伴着清凉的风,眺望江的对岸。我记得每天晚上人都很多,有锻炼的,有跳舞的,有唱戏的,有轮滑的,有侃大山的,也有坐在那里发呆的……而我的外公总是特立独行的一个。他总是拿出揣在兜里的一小壶酒和一包花生,静静地坐在江边,小口小口地品着自己酒壶中的美酒,优哉游哉地嗑着自己带来的花生。吃完了,总是会把一旁收拾得干干净净再离开。
  夜晚的瓯江,因为黑夜的隆重,显得无边无际;夜晚的瓯江,因为有了人的陪伴,显得繁华热闹。有时我都分不清远处略带深蓝的黑色是山还是江。轰轰隆隆的江水从远处咆哮着向我们奔来,时而急促,时而缓慢,推到岸堤又退回去。人们在隆隆的水声中闲聊、跳舞、骑车。就在不远处,有一个码头,即便是夜晚,也是较为繁忙的;白天,自不必说了。江水推着一艘艘轮船,把江两岸的老百姓送去又接回。总有船只一趟又一趟,周而复始,日复一日地往返于瓯江的北岸和南岸,用这样的方式,述说着温州的故事。
  朔门离瓯江很近,朔门的老百姓是听着瓯江水声长大,又听着瓯江水声老去的一群人,对瓯江自有说不尽的话语和吐不完的情愫。
  后来,我们搬了家,离瓯江远了,听瓯江水声的机会也少了,自然有些不适应。新家旁边也是有水系的,因为边上就是特警桥。我想有桥,自然应该有水,可现在的温州却不是这样的。即便是有水,也不见得是清澈的。听老人们说,以前的温州“千山千水千秀才”,江南水鄉的特质尽显无疑。以前凡是地名带“桥”的地方,还真的都能见到河流。像划龙桥、旺增桥、卖麻桥、矮凳桥、仓桥……旧时的温州,水系四通八达,老人们说可以乘一条舴艋舟行遍整个温州城。可如今,我们只能从画面和旧照片里见到大人们口中所说的温州了。这里已渐渐没有了江南水乡的韵味,有的只是钢筋混凝土的冰冷建筑。
  也许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但我更愿意看到我的家乡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可以将旧有的城市面貌,尤其是灵动的小桥流水做适当的保留。这样,才无愧于“江南水乡”的美名。
  【评点】
  作者立意深远,构思精巧。从下雨入题,引发联想,回忆自己对过去瓯江的种种印象,从而引发了对江南水乡之水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表达了对现实中家乡水系因城市发展被不断破坏的无奈和感慨。同时,还表达了对水资源保护的一种迫切心情。
  戴陈仪
其他文献
一个“大仰角”拍了不下10遍,导演还是不满意。趴在地上的摄影师抱怨:“我趴得够低了,你还想让我怎么样?”导演拿出工具,在摄影师趴过的地方往下挖了个坑说:“你的拍摄水平没有问题,只是你刚才趴得还不够低。”最终,摄影师趴在坑里拍出了最佳镜头。  生活中,人们往往习惯于“择高处立”。实际上,如果趴下来,很可能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从太空俯瞰,地球晶莹透亮,还裹着一层水蓝色“纱衣”;从海底观察,地球内部存在
期刊
在这个效率至上的时代,一切都讲究一个“快”字,越来越少见真正沉得下心来的人了。就连阅读,这项本该安静的事情,也变了。碎片化阅读、功利化阅读,这些假阅读变得越来越普遍。我喜欢的是真阅读,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能品出经典作品文字后面透射出来的力量。如果我是《朗读者》的朗读嘉宾,我会对大众朗读王小波的《理想国与哲人王》。   “千万丈的大厦总要有片奠基石,最初的爱好无可替代,所有的智者、诗人,也许都有体验
期刊
天刚亮,房间里仍是漆黑一片,拨开窗帘,窗外云雾缭绕,一切都是灰蒙蒙的,只有天边那几丝微光在闪烁着。  我带着浓浓的睡意从床上爬了起来,按掉响了半天的闹铃,准备去洗漱。经过客厅,是一片朦朦胧胧的感觉,我努力睁开惺忪的睡眼,以为是外面的雾气跑了进来,但当我走到客厅的窗户边,发现窗户竟是关着的。一转身,便看见父亲蜷缩着身子,身上盖着一件还不算厚的毯子,打着呼噜在沙发上睡着。我走到父亲的身边,闻到了一股刺
期刊
4岁儿童无票登机,扰乱航班秩序。舆论场上顿起风云,一边倒地指责其家长。事后,家长表示首次登机不懂规定,满腹委屈无处诉说。本是无心之失,不知之罪,然而舆论在未明事实前便妄加评论,淹没了事件的真相。舆论场是否应该进行自我审视?“键盘侠”们的正义火气是否该降降温?不愚之论,方显舆论本色。(立场鲜明,矛头直指不辨是非之“愚论”。)   浮躁的社會正在侵蚀人们的大脑,让理性的土壤变得愈加珍贵。应该庆幸,我们
期刊
前有路人点头之礼,今有网络点赞之交。随着人类社会步入网络时代,QQ、微信、微博等虛拟社交载体已成为人类交往学习的主要渠道,特别是“微信帝国”的崛起,使得点赞之交也随之成风化俗。从新兴、到普及、再到泛滥,这种网络社交行为,引发了公众褒贬不一的认识看法。依我之见,点赞利弊之比较,不可一言以蔽之。  点赞成风,不是偶然现象,有其成因、有其优长、有其必然,主要有三:  其一,点赞可以表达点赞者对朋友的看重
期刊
1988年,BBC的演播厅里,一位79岁的老人受邀参加一档节目,他平静地坐在观众席第一排,眯起眼睛,脸上没有多余的表情。突然,他身边的观众全都站起来,一齐望向他,没有一个人说话,他们只是默默地、微笑着注视着眼前的这位长者。老人整个人一下懵了,他诧异地回过头,还没搞懂现场发生了什么。沉默了几分钟之后,演播厅里忽然掌声雷动,全场向他致敬,掌声经久不息。原来,老人身上隐藏了一个巨大的秘密,整整50年,除
期刊
【主题阐释】  议论文不仅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而且要言之有序,这个“序”便是文章的布局。所谓横向展开议论,就是围绕一个观点,在同一个层面上,从不同角度展开议论。不同角度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平行展开,互不交叉。这样展开议论,可以使说理全面、条理清楚。  【技法提炼】  在横向展开议论时,可考虑以下方法:  其一,概念阐释法。这里的“概念”,指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对有关词语加以分析,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期刊
任何文化都是有根的,这些根脉里深藏着人类为创造新生活而不懈努力的足迹,记录着文化的起源和文明的进程,这些精神印迹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如何既保护好,又利用好,从而更好地传承,引发很多人的思考。尤其是那些从民间生活中生长出来的,一直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手工艺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有必要加以适当改造,以符合现代人
期刊
孩子从手持60分试卷敲门时的怯弱到手持95分试卷拍门的淡定,最后到凭借满分试卷大胆踢门的狂妄,我们清晰地看见孩子内心因分数提高而不断凶狠骄傲的恶魔。成绩,竟成了这位孩子放肆的资本。  孩子因成绩放肆,其背后暗藏并推动这一切发生的幕后黑手便是功利化的教育与诱导。当今时代,利欲成风,教育也因而变得物質化与功利化。“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是不少父母教育孩子的理念。父母认为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他任何事情都
期刊
塞尔玛与丈夫生活在沙漠中的陆军基地。  酷热难耐的天气十分折磨人,比天气更折磨人的,是像黄沙一样一眼望不到边的孤寂。每天,塞尔玛的丈夫忙于军队中的工作,她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小房子里等待他回家。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等天黑。有时,她也会出门走一走,尝试和当地人聊天。但这使她更加沮丧——由于语言不通,她没有办法和周围的陌生人交流,觉得一切都糟透了。  于是,塞尔玛给父亲写了一封信,将自己的不开心诉诸笔端,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