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之交,浅谈利弊

来源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xwbx455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有路人点头之礼,今有网络点赞之交。随着人类社会步入网络时代,QQ、微信、微博等虛拟社交载体已成为人类交往学习的主要渠道,特别是“微信帝国”的崛起,使得点赞之交也随之成风化俗。从新兴、到普及、再到泛滥,这种网络社交行为,引发了公众褒贬不一的认识看法。依我之见,点赞利弊之比较,不可一言以蔽之。
  点赞成风,不是偶然现象,有其成因、有其优长、有其必然,主要有三:
  其一,点赞可以表达点赞者对朋友的看重,和对彼此友谊关系的维护意愿,毕竟社交需求排在马斯洛人类需求层次理论的第三高位,“人生乐在相知心”。虽然点赞发展至今,更多的是“朕已阅”的含义,是为了“刷存在感”,毕竟点赞者已通过点赞完成了虚拟世界里一次简短的露面,表达自己的关注和在乎,有利于增强好友间的亲密度,这种互动虽然不含交流,但在感性层面上维护了关系,拉近了距离,避免了生疏。
  其二,点赞有效剔除了彼此交流沟通的程序成分,极大简化便捷了交往互动形式,而这样的简化无疑非常符合快餐化、碎片化的网络文化大环境,更合乎众人“大道至简”的口味和心理。伴随着时代发展,人群间的互动需求因科技进步而更加频繁,放下深度、温度不提,毕竟广度、维度在不断增加,这也使得渠道畅通但信息断档的尴尬常常出现,就像河道宽阔,却因缺少活水清流而干涸。古人一封家书可抵万金,而今天的我们,在社交载体如此发达的情况下,三月不闻音容,就好像陌如路人,作为朋友在心理上就不能原谅对方和自己。可是再好的朋友在一起也总有无话可说之时,点赞成风之前,这种空白往往让人尴尬不已;而点赞普及以后,就会以“虽然没什么可说,但可以打个招呼”的名义填补了这种虚无。
  除此之外,点赞对互动形式的简化还大大提升了网络社交互动的活跃度。点赞之交,点个赞我们就算得上有交情了。这相比现实世界的人情往来代价实在低廉——何必再东奔西走,动动手指自然搭线。可以说,点赞之交凸显了虚拟世界的魅力所在,对公众社交积极性的调动力非同小可。
  其三,点赞可谓是求同存异的大成手段。点了赞,所有人的观点、态度、立场都压缩进了小小的图标中,人与人之间的观念矛盾也似乎隐于无形。比起评论区因观点相左引发的“互喷”骂战,点赞是看不出分歧存在和冲突内因的——大家都一样是赞,连争论的焦点都找不到,分歧虽未泯但形式上已化于无形,也不会有无端冲突来破坏人际关系、伤害彼此感情。
  事物皆应辩证看待,其利虽彰,其弊也明。
  论点赞价值,自然绕不过它对好友关系的维护作用,但即便点赞有助于拉近两人的感情,也不能掩盖它的致命缺陷——点赞终究只是点赞,它无法增进好友间的彼此了解。彼此的了解和彼此的情谊,在一段关系中好比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后者是前者的根本。点赞在感性层面上拉近了一时的情谊,但如果彼此长期缺乏深入交流,两人的点赞之交永远只会囿于空洞的形式而已,诚如孟子所言: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今时网络点赞之交,怎比古人秉烛知音?
  即便点赞对交流互动形式做了大大的简化,也同样利弊交织。点赞将迥然不同的观点强行统一为一个图标,固然将观点持有者的矛盾消解,同时却也造成了观点持有者的理解困难甚至相互误会。譬如当一条表达负面情绪或述说不快的动态得到了别人无意点赞时,主人会认为点赞者是幸灾乐祸,但实际上点赞者却可能只是“已读”的习惯动作。点赞暗含的诸多含义平时都藏在那小小图标的轮廓里,一旦触及谁人的痛点,这些含义便会从那颗小小的“心”里喷薄出来,又常常会因过度解读而导致更多分歧、误解和争端。
  点赞的简化,同样会引起另一种负面影响,即削弱人们采取实际行动的意愿。当大多数围观者为一个公益事业点赞以后,潜意识里都会认定自己已有所贡献,从而导致更进一步亲身参与的想法被搁置直至遗忘。而个人的人际交往中,点赞者很可能用已经点赞的理由说服自己放弃一次与朋友的相聚。由于点赞本身对公益事业毫无实质裨益,更无法完全取代人们彼此坦诚深入的交流,它的简化必然也会导致部分人群行为的浅表化、随意化、庸俗化,其害也深也广也远。
  点赞的利弊,不是时人三言两语就能讲清的,这种看似简单的社交行为,实际上也从一个坐标点上,折射出了网络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复杂与困惑,更需要我们深层次思考的,是面对网络对人类社会结构的重构,我们该如何应对。“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认识人类大时代的刻骨名言,今天依旧深刻。
  【评点】
  身处网络信息爆炸的今天,“点赞”已成了越来越流行的一种交流方式。作者针对这一现象,以人与人的社交为核心,首先从社会生活的变化、人际关系的发展、心理上的认同感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然后对其利弊予以辩证分析,全面认识。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对“点赞”这一现象的认识极为深刻,同时也给我们以深刻的警醒:朋友之交不能流于表面,“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刘加雨
其他文献
愁倚阑·春犹浅  【宋】程 垓  春犹浅,柳初芽,杏初花。杨柳杏花交影处,有人家。 玉窗明暖烘霞。小屏上、水远山斜。昨夜酒多春睡重,莫惊他。  【赏析】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属四川)人。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  诗中的绝句,词中的小令,都是难作的。不仅字数少,而且又要有丰富的诗情画意,所以要字字锤炼,字字着力,小而精工,玲珑剔透,才见大家风范。程
期刊
2018年1月5日16时,在安徽合肥高铁站,由合肥开往广州南的G1747次列车,一名带着孩子的妇女罗某以等老公为由,用身体强行阻挡车门关闭,并让列车员通知检票员放行其老公。列车员和乘客多次劝解,该女子还振振有词地说:“我老公就在检票口了,让他先上车!”为保证高铁正常发车,两名列车工作人员对罗某采取了强制措施,将她拉到车门外,罗某不慎摔倒后,用脚卡住车门。因担心罗某脚被车门夹住,发生危险,工作人员不
期刊
【编辑寄语】  一公里的脚踏实地远胜消极地跑完马拉松全程。  翁贝托·埃科在《开头与结尾》中写道:“真实人生中,我们往往在大势已定无可更改时才迟迟进场,又在胜负未分的混沌中提早离席。”  人生就像一场有限的旅行,进场与离席也许早已注定,但行进抑或暂驻却把握在人的手中,也决定了旅程的心情。是行,还是停;何时该行,何时该停。都是值得审慎对待的问题,也体现着一个人的人生境界。  在人生的旅行中,有的人感
期刊
德欣说:“你这匹死马,我暂不吃你。”他说着攻小卒,又攻,再攻……残局上的小卒已是兵临城下。德欣洋洋得意地看着红棋憋在仕脚里的那匹马,确是瓮中之鳖,自己的老将一崴就吃了,可他不吃,他要叫对方输得心服口服。  杨喜良就剩下车马炮了,而且那马还是匹死马,这使得他捉襟见肘,但仍耐心寻找着机会。  德欣是车务段段长,杨喜良是老调度,两人私交甚密,他们什么话都能说,一边下棋一边说着车务段的事情。  旁边还有一
期刊
2017年9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这一立法对维护国家尊严、提升公民爱国意识意义重大。对更多爱国歌曲如何保护,也值得公众思考。比如,在一些会议、活动结束时,主持人宣布奏唱《歌唱祖国》,下面起立的人不是一同歌唱,而是纷纷离场。有时歌曲还没结束,台下已经走空。  对这一情景,很多人习以为常,一位海外华人则感到诧异。一次,我陪这位做客的海外华人观看一个庆典晚会,进入尾声,当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蜜水饮多了,不仅不再甜,相反,还生出涩味。  困久了,反而失眠;睡久了,反而还困。  一味地展示痛苦,接近娱乐,诱发变态的审美;过度同情,则反而加重了痛苦的分量。  填塞得太满的画卷往往笔断意断,留白的画面可以让人浮想联翩。  刻意雕琢的文字,往往苍白无力;率性的挥洒,反而指点江山。  书卷无言,“静观价值”自然呈现;无所顾忌地阐释、破解,反倒造成
期刊
一个“大仰角”拍了不下10遍,导演还是不满意。趴在地上的摄影师抱怨:“我趴得够低了,你还想让我怎么样?”导演拿出工具,在摄影师趴过的地方往下挖了个坑说:“你的拍摄水平没有问题,只是你刚才趴得还不够低。”最终,摄影师趴在坑里拍出了最佳镜头。  生活中,人们往往习惯于“择高处立”。实际上,如果趴下来,很可能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从太空俯瞰,地球晶莹透亮,还裹着一层水蓝色“纱衣”;从海底观察,地球内部存在
期刊
在这个效率至上的时代,一切都讲究一个“快”字,越来越少见真正沉得下心来的人了。就连阅读,这项本该安静的事情,也变了。碎片化阅读、功利化阅读,这些假阅读变得越来越普遍。我喜欢的是真阅读,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能品出经典作品文字后面透射出来的力量。如果我是《朗读者》的朗读嘉宾,我会对大众朗读王小波的《理想国与哲人王》。   “千万丈的大厦总要有片奠基石,最初的爱好无可替代,所有的智者、诗人,也许都有体验
期刊
天刚亮,房间里仍是漆黑一片,拨开窗帘,窗外云雾缭绕,一切都是灰蒙蒙的,只有天边那几丝微光在闪烁着。  我带着浓浓的睡意从床上爬了起来,按掉响了半天的闹铃,准备去洗漱。经过客厅,是一片朦朦胧胧的感觉,我努力睁开惺忪的睡眼,以为是外面的雾气跑了进来,但当我走到客厅的窗户边,发现窗户竟是关着的。一转身,便看见父亲蜷缩着身子,身上盖着一件还不算厚的毯子,打着呼噜在沙发上睡着。我走到父亲的身边,闻到了一股刺
期刊
4岁儿童无票登机,扰乱航班秩序。舆论场上顿起风云,一边倒地指责其家长。事后,家长表示首次登机不懂规定,满腹委屈无处诉说。本是无心之失,不知之罪,然而舆论在未明事实前便妄加评论,淹没了事件的真相。舆论场是否应该进行自我审视?“键盘侠”们的正义火气是否该降降温?不愚之论,方显舆论本色。(立场鲜明,矛头直指不辨是非之“愚论”。)   浮躁的社會正在侵蚀人们的大脑,让理性的土壤变得愈加珍贵。应该庆幸,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