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失败中得到的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5681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品德与生活》课程在推进过程中不断生根发芽,结出了累累硕果。但伴随而来的不仅有成功的喜悦,亦有失败的烦恼。《品德与生活》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既没有太多现成的经验可学,也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可模仿,这就需要教授的教师自己在平日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积累、反思。我就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遇到了很多问题,甚至上过几节比较失败的课,这些问题引起了我的关注与思考。
  1 对学生的活动准备情况了解不足,导致课堂活动冷场
  学生的活动前准备在《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有时活动准备做的好与差甚至会决定一节课的好与差。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小小一张纸》这个活动主题时,就在活动准备上出了问题。在上这节课之前一个星期,我就布置学生进行课前的准备,让他们通过各种手段搜集与纸有关的知识,比如:造纸用的原料、纸的用途、废纸处理、造纸原料的损耗等。在课堂活动时,前半部分进展的很顺利,到了全班同学汇报交流“造多少纸需要多少原料”这个问题时却冷场了。当时我询问学生,学生告诉我说,他们没能了解到这个问题,虽然他们找了书,上了网,但是还是没能了解到。事后,我自己到书店、图书馆进行了查阅,发现这类书籍真得很少,上网查询也没有查到这个问题的答案,难怪学生没有了解到。通过这件事,使我充分认识到:新课程要求提高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但决不是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准备情况可以一无所知,放任不管。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当学生遇到实际困难时,要适时的给予帮助。只有准确掌握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才能使课堂活动顺利进行,在课堂活动中做到胸有成竹。
  2 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不准,导致活动失败
  新课程要求教师站在儿童角度,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来进行教学活动。虽然在教学中时时注意,但由于对儿童的心理特点把握不准,还是出现了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帮帮残疾人》这个活动主题时,课堂活动失就败了。在备课时,我反复考虑、斟酌,最后采取了角色扮演的活动方式,我觉得这个活动方式能够创设出恰当的活动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于是,我就选了几名同学分别扮演盲人和四肢残疾的人,没想到,这些学生一出场,全班同学看着平日熟悉的同学变成了这个样子,笑的前仰后合。不但没达到预定的活动目标,甚至与活动目标背道而驰——现在他们笑,以后碰到真正的残疾人时,恐怕也会这样吧。事后我分析了一下,觉得自己的失误是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把握不足,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对残疾人的了解本来就不多,让他平日非常熟悉的同学来扮演,只会让他们感到好笑。要想让他们心有感触,就必须要让他们真正了解到残疾人的痛苦。针对这种情况,我又设计了全新的教学活动。这次,我采用了让每个学生都亲身体验的活动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蒙上眼睛,进行了10分钟左右的盲人体验。我让他们摸索着找东西,摸索着走路,体验盲人生活的不便。然后我又让学生把自己的一条腿固定住,让他们用一条腿走路去上厕所,来体会肢体残疾人的辛苦。这样,每个人都亲身体验完后,没有人笑了,反而他们脸上的表情特别凝重。然后,让学生谈体会,他们纷纷发自内心的表示,残疾人生活很不方便,很辛苦,遇到的困难比肢体健全的人多得多,他们心里肯定会很难受等。在如何对待残疾人的问题上,学生都踊跃发言,表示一定会积极帮助他们。
  3 家校交流太少,导致学生的行为无法落实
  我在教学“爷爷奶奶你们好”这个活动主题时,课堂活动做的比较成功,孩子们都认识到了应该尊敬爷爷奶奶,并且都表示要在家里帮爷爷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没想到,课上完一周左右,有学生找到我,很委屈的说:“老师,我想帮爷爷奶奶干活,可是他们嫌我碍手碍脚。”这个孩子一带头,其他的孩子也纷纷说开了:我要给他们倒水,他们不让我倒,说怕烫着。我想扫地,奶奶说我不会干,不让我干……结果,孩子们在课堂上形成的思想,在现实中却碰了壁。我想,新课程要求让孩子们通过活动自主的形成观点,得到体验,但是这些归根结底都需要落实在行动上,否则,这些观点、体验就失去了意义。但是,要想让孩子们能把这些落实在行动上,就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看来家长并不了解这些,导致了孩子们的现实生活和课堂的脱节。这就需要教师要积极的和家长做交流,让家长了解新课程,并且支持新课程。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后活动才能得到落实。
  其实,不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样的课堂上,我们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会遭遇失败。但是,只要我们从问题和失败中,不断总结,认真反思,努力改进,一定会把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好。
其他文献
生物这门学科自古以来就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新课程标准强调生物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生物知识的理解”生物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生物教材中枯燥、脱离学生实际的生物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生物现象,以此来沟通“生物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在生物教学中,只有将生活实践和课堂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才能激发
期刊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编写好抗日战争的历史教材,把历史真实地告诉我们的后代,对于帮助他们总结历史经验,记取历史教训和激励他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爱国主义,振奋民族精神,立志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的和平、进步事业而献身有着重大的意义。  1 突出抗日战争时期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反映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历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爱国主义又是
期刊
情感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是人的一种内心体验。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剖析,深掘情感因素,多层次多角度的地实施渗透,能达到情感诸多功能的充分发挥,进而促使课堂教学效果的整体优化。  1 创设情境激情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形象化的情境,引导学生入境,使之在情景当中产生爱国的体验。其手段多样,途经多种。如将录像、幻灯挂图、表演、故事、音乐等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有机选择,以赏心悦目的直观形象激发学生的爱国
期刊
随着课改的逐渐深入,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上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三维目标、生活化、教学情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动态生成……成为当前课改潮流中流行的名词和话题。在一些课堂教学中发现,教师仅仅是模仿了新课改中的“形”,却未真正的领悟其“神”。许多课堂表面上热闹,生动,实际效果却很不甚理想,出现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发言积极踊跃,课后却要给学生补课的现象。如何在把握新课标理念
期刊
朗读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感情、提高理解和欣赏的重要方式。良好的朗读习惯可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素养,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思想的熏陶。而且现在的教材中每一篇课文的学习目标都把“朗读课文”列入其中,可见朗读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因此,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培养学生品味、揣摩、感悟、积累,逐步学会欣赏的能力,这就要求语
期刊
【摘 要】 对游泳运动员的水感选材非常重要,教练员可通过运动员在游进时的轻飘、浮力、粘水、知觉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定,评价游泳运动员的水感外观分值,从经验角度选拔有潜质的优秀运动员苗子。  【关键词】 游泳运动员 外观选材 评价内容 评价办法  近年来,对游泳运动员的水感选材越来越引起大多教练员的重视。水感是科学选材的重要依据,水感的优劣是能否成为优秀运动员的重要因素,缺乏良好的水感不可能成为
期刊
学生怕写作文,学生厌写作文,这是绝大多数语文老师都会碰到的棘手问题。如何调动学生写作兴趣及提高写作水平确实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难点。下面仅就自己作文教学谈几点体会:  1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言语的过程,他是从看到的语言向说出的语言(大声的或无声的)过渡的过程。在这个过渡中,不是机械的把原文说出来,而是要通过内部语言,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或改造原文的句子和段落,
期刊
语文教学自始至终离不开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二者密切配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然而,在语文教学中,人们往往只重视认知教育而忽视情感教育。尤其是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情感教育往往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因此,本文就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问题作些探讨。  1 转变观念,确立地位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从根本上说,认知活动的启动、维持和发展,始终离不开人的情绪、情感。可以说,如果没有情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而从当前的教学来看,作文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学生作文无话可说,作文情感苍白,内容空洞等。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期刊
水彩画形成于英国,传入我国已有百年历史。水彩画在中学美术课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常人们只认为水彩画是提高学生造型、色彩及审美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实在进入现代社会的今天,水彩画技术及其特点还具有许多实用价值。它可以直接应用在工业设计上。例如,建筑(房屋、桥梁效果图设计)、园林(景点、绿地、长廊等效果图设计)、装修、装璜、家具、服装以及工业产品制造设计的效果图等均采用了水彩画技术。另外,水彩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