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2009年,城乡产业转移就被北京市政府推到一个战略性的高度,将其作为一个重大的发展方向,因而研究产业转移以及其中的资金来源及流动状况就显得相当重要。本文以北京市通州区为例,重点研究了通州产业承接的现状、问题及资金支持的来源及特点,并最终从政府、园区自身及金融机构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金融支持;产业承接;通州
[中图分类号]F830.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6-0071-04
2009年12月,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将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作为首都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北京市的城乡产业转移就被推到了一个新高度。作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大力推进第二、第三产业的结构调整是发展首都经济,促进全国经济不断发展优化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产业的转移需要资金的供给和区域产业之间的转移,因而研究金融支持在城乡产业转移中所扮演的作用显得相当重要。
本文主要选择了北京市通州区作为研究对象,以通州区的八大产业园区为基础,分析园区在进行产业承接的过程中选择承接产业的特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资金支持特点,主要包括资金的来源以及流向,并最终提出相关建议。
1 通州承接城乡产业转移的现状分析
1.1 通州承接城乡产业转移的发展现状
通州区的产业承接主要以八大产业园区为依托发展,重点在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提高。通州区第二产业的发展在近两年有较大加速,其产业增加值增幅大大超过往年。全区较大的八个园区中,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产业占了近一半。图1为2004—2010年三大主导产业产值的占总产值的变化趋势图,2004年仅占12%左右,但是自2005年开始三大主导产业急速发展,从2005年开始至今,每年这三大产业规模企业的产值都平均占到区域总产值的68%左右。
从2005年到2010年,通州区第一产业所占比例在不断下降,而第二、第三产业比例在不断增加。2004—2008年,第三产业的发展一直居于平稳的状态,维持在42%~43%,2009年,第三产业所占比例首次超过了50%,虽然2010年比重有所下降,但仍然超过了前几年所占的比例,占到了47.1%。通州区的第三产业主要集中于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批发零售业、文化创意产业及其他新兴产业。
图1 2004—2010年三大工业主导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北京通州—通州区政务门户网站,http://www.bjtzh.gov.cn/portal/index.htm,数据整理
1.2 通州区产业承接存在的问题
通州区的产业承接主要以八大产业园区为基础,在园区内不断招商引资,吸引企业进驻,目前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1.2.1 文化创意产业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文化创意产业衍生于现代服务业中并于近年得到了较大发展,不断成为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有力助推器。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了包括内容产业、设计制作产业和营销服务产业的完整的产业链。目前整个集聚区正处于招商引资、初步建设的阶段,许多艺术家的工作室还未进驻,零散分部,聚而不集,不仅对税收、统计、管理工作带来了不便利,产业链也尚不完整,还缺乏丰富的内容产业和设计制作产业,营销服务产业也极度缺乏。
1.2.2 外商投资企业签约的存活率不高
外资企业由于其能有效增加财政税收,并且为园区企业的发展带来高新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劳动力,成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的有效推动力。但从整体来看,外商投资还是存在签约存活率不高的问题。外资在利用过程中存在着“三多三少”的问题:批准的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多,吸引外资金额少;小企业多,大中型企业少;一般加工业多,高新技术型和出口创汇型企业少。虽然近些年,园区在吸引外资上力度有所加强,但仍然处于建设初期,还未形成完善的格局。这导致外商企业的投资规模还过小,容易导致各方未能及时注入资金,导致资金缺口大,无法正常运营投产。使得最后存活下来的外资企业远远少于批准成立的企业。
2 通州城乡产业承接的金融支持措施
2.1 政府支持
通州区政府一直致力于加快通州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加速城乡一体化和现代化建设,把通州打造成北京新城区。因而通州区及北京市政府的资助以及政策支持一直是通州区产业园区发展,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资金来源。
2.1.1 土地优惠
通州区政府将土地作为资源与企业共有,企业进驻开发区后将得到价格更加优惠、基础设施更加完备的土地资源。光电一体化产业基地中政府提出如果企业直接以出让方式获得土地并且将之用于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则企业可以免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四源费”,即自来水厂建设费;煤气厂建设费;供热厂建设费;污水处理厂建设费,且减半征收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费。除此以外,高新技术企业用于经认定的重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新增用地,也可享受以上优惠政策。
2.1.2 税收优惠
通州区政府为了资助园区对企业入驻的承接,采取减免税收的政策,尤其是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力度较大。永乐经济开发区中经认定的经营期达10年的生产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可以享受“二免六减半”的优惠。对于认定的重要高新技术成果转让项目,五年内的营业税、所得税、增值税均由政府财政资助,后三年减半。金桥科技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所得税三年内免征,四到六年减按7.5%征收。对于从事技术相关业务的所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基地内高新技术企业当年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实际增长10%(含10%)以上的,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后,可再按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2.1.3 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2010年9月11号,北京市政府颁布了《北京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项目、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中小企业发展项目以及清洁生产项目,并且重点支持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信用担保、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以及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和产业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北京市政府颁布的这一办法以银行贷款贴息、财政拨款补助和引导性委托入股三种方式扶持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ZW(]《北京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ZW)]
2.1.4 其他优惠
除了关于土地及税收方面的政策,通州区政府对于其他方面也有优惠政策。最主要的便是一站式服务和零收费政策。即基地管理委员会对于进驻园区的企业的相关手续实行一站式的服务,重点项目加快审批时限;企业在缴纳相关费用后无须再缴纳更多费用。其次凡是在开发区内兴办企业的单位、个人,政府可以按规定解决城镇户口。引进项目资金的单位和个人则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对于开发区内注册完税的企业和一般的生产性内资企业,根据纳税额度给予一定的优惠。2003年,通州区政府颁布了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文件,对于为通州区内的科学技术创新及发展作出贡献的组织或个人制定了一系列的奖励措施。
除此以外,政府扩大了首创担保公司通州分公司的贷款担保资金规模,放宽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范围和规模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专门安排了3000万元用于中小企业的贷款贴息和1.1亿元产业发展资金,重点支持高端商务、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产业发展,引导二、三产业优化升级。
2.2 招商引资
园区的发展资金另一主要来源就是来源于园区自身的招商引资。
图2 2008—2010年园区签约项目以及亿元以上项目趋势变化
资料来源:北京通州—通州区政务门户网站,http://www.bjtzh.gov.cn/portal/index.htm,数据整理
园区的发展资金另一主要来源就是来源于园区自身的招商引资。从近三年的数据来看,园区签约的项目稳步维持在80个左右,其中达到亿元以上的项目保持在总数的20%。2009年园区签约的项目达到9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8个,在264亿元的总协议投资中,亿元以上项目总投资达到了260亿元,基本占到了100%。2010年虽然项目总投资减少,但平均每亩土地的投资额却不断增加。这说明园区的土地利用率在不断提高。在2010年引进的80余家企业中总部型企业达到了近40%,园区引进项目的质量在不断提高。
图3 2008—2010年通州区园区项目协议投资总额以及亿元以上项目投资总额
资料来源:北京通州—通州区政务门户网站,http://www.bjtzh.gov.cn/portal/index.htm,数据整理
图4 2008—2010年通州产业园区引进项目平均每亩投资
资料来源:北京通州—通州区政务门户网站,http://www.bjtzh.gov.cn/portal/index.htm,数据整理
2.3 金融行业
金融行业对通州区产业园区的金融支持主要来源于各大商业银行。北京银行以及华夏银行分别为产业园区的动漫行业、高新技术型小微企业提供了较大的授信额度和贷款。华夏银行还专门推出了“商圈贷”及“园区贷”,分别针对汽配城、农贸市场商户的14个商圈以及中关村示范区内信息传输、现代制造业、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另外交通银行北京分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七家金融机构,共同组建为通州国际新城运河核心区项目银团,筹资94.16亿元作为通州区土地一级开发的信贷资金,用于新城运河城市核心段土地拆迁和储备。2012年4月,10家银行组团为新城运河核心区建设项目筹资。
3 通州城乡产业承接的金融支持特点
3.1 政府扮演重要角色
通州区产业的承接主要是以园区为基地,政府在其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园区的建设,企业的进驻需要有土地的供给,政府对于土地的租金的优惠是资金的重要来源。另外,自2007年至2010年,通州区每年的税收总额均以两位数增长,增长幅度较大,2010年税收总额首次超过100亿元因此税收的减免也是园区产业承接的重要资金来源。进驻园区的主要是高新技术企业,是政府大力支持的产业,因此政府对高新技术的财政支持尤为突出。
图5 2007—2010年通州区税收总额变化趋势资料来源:北京通州—通州区政务门户网站,http://www.bjtzh.gov.cn/portal/index.htm,数据整理
对于出现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国务院、北京市政府以及通州区政府都出台优惠政策,甚至设立基金和专项资金为中小企业融资。同时政府积极组织各大银行联合为重大项目融资。
3.2 园区自身的融资为主要资金来源,但力度还有待加强
园区的建设资金主要还是来源于园区自身进行的招商引资。园区通过不断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一站式服务对外招商引资,获得大量资金注入。在招商引资的企业中,所资助的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产业。但近年来,园区招商引资的成果不够显著,园区签约的项目自2009年达到顶峰之后2010年开始下降,甚至低于2008年,同时亿元以上项目的投资总额也急速缩水。
3.3 金融行业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金融行业为通州区的项目融资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其中银行贷款占了较大比重。但商业银行的贷款仅限于新城运河核心区的项目,且投资力度尚显不足。除了对运河核心区的两期银团贷款外,仅限于北京银行和华夏银行对园区扩大了授信额度并且发放贷款,其他金融企业参与的融资比重较少。 3.4 融资模式过于单一
除了以上政府、园区招商引资以及金融行业的少量介入,园区资金的来源过于单一。银行业的融资模式除了银团贷款没有别的更有效的融资渠道。企业自身没有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4 总结与启示
4.1 政府层面
完善一站式服务对进驻企业正式在园区开工建设之前需办理的手续、物业、安全等问题实行一站式的服务,简化企业进驻的流程。对于进驻的国内外中小企业安排专门的金融指导员,积极了解企业存在的融资问题,提供专业的指导建议。
扩大政府的专项资助。政府所设立的专项资助应当不仅用于中小企业的资助,还用于符合通州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企业的资助,如高新技术企业,新能源、新材料、环保企业等。鼓励企业发行金融工具,鼓励协调推动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债券、公司债券等融资工具,吸引民间资本注入。还可以针对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出建设债券,筹措专项资金。
4.2 园区自身层面
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园区近年来招商引资的力度有所下降,园区签约的项目,亿元以上的项目以及融资的额度都有所减少,而这笔资金的来源恰恰是通州区产业转移的主要资金来源。因此需要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园区的一站式服务,减少企业进驻的各项手续,做到人性化的服务,并且加强园区的推广,加大园区招商引资的力度,在吸收国内中小企业的同时也吸收到国外企业的进驻,大大增加资金的来源。
充分利用资本市场,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债券吸收社会资金。对于第三产业企业,特别是具有知识产权的文化创意产业,或者技术专利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通过聘请专门的资产评估公司对这些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并将此作为质押获得银行的贷款。
4.3 金融机构层面
探索新型贷款方式。对于符合政府招商引资政策的企业、项目,金融机构应当给予优惠政策予以资助。采取多样的融资模式:成立风险投资公司,利用风险投资机制为中小企业融资。增加银团贷款的额度,扩大融资额度。对于具有专利权、商标权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可以知识产权作为质押提供贷款,扩大无形资产的抵押贷款范围。针对宋庄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借鉴北京银行推出“创意贷”特色贷款项目的经验,为文化创意企业贷款设立专项授信额度,提供以版权作为核心质物的信贷产品,同时开展著作权、版权等无形资产抵押贷款和专业担保公司贷款,并配合“绿色审批通道”简化审贷流程,快速满足通州园区信贷融资需要。
参考文献:
[1]鲍蔚,周彬,王劭君.文化创意产业链及发展对策研究[J].产业经济,2011(4).
[2]张伟,朱宏亮.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融资模式[J].城市问题,2007(2).
[3]于北冥,郭东明.走出城市发展定位的误区——以北京通州和亦庄两座新城为例[J].学术交流,2011(1).
[4]王怀志.对通州区重大建设项目投融资体制及政策的思考[J].北京市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9).
[5]刘强.产业地区转移中的金融支持状况调查[J].南方金融,2007(11).
[6]唐孝阳.产业转移和承接产业转移与金融支持[J].西南金融,2008(4).
[7]吴成颂.产业转移承接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以安徽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为例[J].学术界,2009(5).
[8]魏作磊.对第三产业发展带动我国就业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4(3).
[9]宁德春,龙如银.第三产业与国内生产总值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管理科学版),2004(3).
[10]北京市统计局.数说北京改革开放三十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11]丁元,周树高.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分析——以广东省为例[J].中国流通经济,2005(2).
[关键词]金融支持;产业承接;通州
[中图分类号]F830.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6-0071-04
2009年12月,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将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作为首都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北京市的城乡产业转移就被推到了一个新高度。作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大力推进第二、第三产业的结构调整是发展首都经济,促进全国经济不断发展优化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产业的转移需要资金的供给和区域产业之间的转移,因而研究金融支持在城乡产业转移中所扮演的作用显得相当重要。
本文主要选择了北京市通州区作为研究对象,以通州区的八大产业园区为基础,分析园区在进行产业承接的过程中选择承接产业的特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资金支持特点,主要包括资金的来源以及流向,并最终提出相关建议。
1 通州承接城乡产业转移的现状分析
1.1 通州承接城乡产业转移的发展现状
通州区的产业承接主要以八大产业园区为依托发展,重点在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提高。通州区第二产业的发展在近两年有较大加速,其产业增加值增幅大大超过往年。全区较大的八个园区中,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产业占了近一半。图1为2004—2010年三大主导产业产值的占总产值的变化趋势图,2004年仅占12%左右,但是自2005年开始三大主导产业急速发展,从2005年开始至今,每年这三大产业规模企业的产值都平均占到区域总产值的68%左右。
从2005年到2010年,通州区第一产业所占比例在不断下降,而第二、第三产业比例在不断增加。2004—2008年,第三产业的发展一直居于平稳的状态,维持在42%~43%,2009年,第三产业所占比例首次超过了50%,虽然2010年比重有所下降,但仍然超过了前几年所占的比例,占到了47.1%。通州区的第三产业主要集中于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批发零售业、文化创意产业及其他新兴产业。
图1 2004—2010年三大工业主导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北京通州—通州区政务门户网站,http://www.bjtzh.gov.cn/portal/index.htm,数据整理
1.2 通州区产业承接存在的问题
通州区的产业承接主要以八大产业园区为基础,在园区内不断招商引资,吸引企业进驻,目前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1.2.1 文化创意产业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文化创意产业衍生于现代服务业中并于近年得到了较大发展,不断成为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有力助推器。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了包括内容产业、设计制作产业和营销服务产业的完整的产业链。目前整个集聚区正处于招商引资、初步建设的阶段,许多艺术家的工作室还未进驻,零散分部,聚而不集,不仅对税收、统计、管理工作带来了不便利,产业链也尚不完整,还缺乏丰富的内容产业和设计制作产业,营销服务产业也极度缺乏。
1.2.2 外商投资企业签约的存活率不高
外资企业由于其能有效增加财政税收,并且为园区企业的发展带来高新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劳动力,成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的有效推动力。但从整体来看,外商投资还是存在签约存活率不高的问题。外资在利用过程中存在着“三多三少”的问题:批准的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多,吸引外资金额少;小企业多,大中型企业少;一般加工业多,高新技术型和出口创汇型企业少。虽然近些年,园区在吸引外资上力度有所加强,但仍然处于建设初期,还未形成完善的格局。这导致外商企业的投资规模还过小,容易导致各方未能及时注入资金,导致资金缺口大,无法正常运营投产。使得最后存活下来的外资企业远远少于批准成立的企业。
2 通州城乡产业承接的金融支持措施
2.1 政府支持
通州区政府一直致力于加快通州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加速城乡一体化和现代化建设,把通州打造成北京新城区。因而通州区及北京市政府的资助以及政策支持一直是通州区产业园区发展,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资金来源。
2.1.1 土地优惠
通州区政府将土地作为资源与企业共有,企业进驻开发区后将得到价格更加优惠、基础设施更加完备的土地资源。光电一体化产业基地中政府提出如果企业直接以出让方式获得土地并且将之用于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则企业可以免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四源费”,即自来水厂建设费;煤气厂建设费;供热厂建设费;污水处理厂建设费,且减半征收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费。除此以外,高新技术企业用于经认定的重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新增用地,也可享受以上优惠政策。
2.1.2 税收优惠
通州区政府为了资助园区对企业入驻的承接,采取减免税收的政策,尤其是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力度较大。永乐经济开发区中经认定的经营期达10年的生产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可以享受“二免六减半”的优惠。对于认定的重要高新技术成果转让项目,五年内的营业税、所得税、增值税均由政府财政资助,后三年减半。金桥科技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所得税三年内免征,四到六年减按7.5%征收。对于从事技术相关业务的所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基地内高新技术企业当年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实际增长10%(含10%)以上的,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后,可再按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2.1.3 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2010年9月11号,北京市政府颁布了《北京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项目、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中小企业发展项目以及清洁生产项目,并且重点支持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信用担保、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以及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和产业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北京市政府颁布的这一办法以银行贷款贴息、财政拨款补助和引导性委托入股三种方式扶持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ZW(]《北京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ZW)]
2.1.4 其他优惠
除了关于土地及税收方面的政策,通州区政府对于其他方面也有优惠政策。最主要的便是一站式服务和零收费政策。即基地管理委员会对于进驻园区的企业的相关手续实行一站式的服务,重点项目加快审批时限;企业在缴纳相关费用后无须再缴纳更多费用。其次凡是在开发区内兴办企业的单位、个人,政府可以按规定解决城镇户口。引进项目资金的单位和个人则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对于开发区内注册完税的企业和一般的生产性内资企业,根据纳税额度给予一定的优惠。2003年,通州区政府颁布了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文件,对于为通州区内的科学技术创新及发展作出贡献的组织或个人制定了一系列的奖励措施。
除此以外,政府扩大了首创担保公司通州分公司的贷款担保资金规模,放宽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范围和规模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专门安排了3000万元用于中小企业的贷款贴息和1.1亿元产业发展资金,重点支持高端商务、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产业发展,引导二、三产业优化升级。
2.2 招商引资
园区的发展资金另一主要来源就是来源于园区自身的招商引资。
图2 2008—2010年园区签约项目以及亿元以上项目趋势变化
资料来源:北京通州—通州区政务门户网站,http://www.bjtzh.gov.cn/portal/index.htm,数据整理
园区的发展资金另一主要来源就是来源于园区自身的招商引资。从近三年的数据来看,园区签约的项目稳步维持在80个左右,其中达到亿元以上的项目保持在总数的20%。2009年园区签约的项目达到9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8个,在264亿元的总协议投资中,亿元以上项目总投资达到了260亿元,基本占到了100%。2010年虽然项目总投资减少,但平均每亩土地的投资额却不断增加。这说明园区的土地利用率在不断提高。在2010年引进的80余家企业中总部型企业达到了近40%,园区引进项目的质量在不断提高。
图3 2008—2010年通州区园区项目协议投资总额以及亿元以上项目投资总额
资料来源:北京通州—通州区政务门户网站,http://www.bjtzh.gov.cn/portal/index.htm,数据整理
图4 2008—2010年通州产业园区引进项目平均每亩投资
资料来源:北京通州—通州区政务门户网站,http://www.bjtzh.gov.cn/portal/index.htm,数据整理
2.3 金融行业
金融行业对通州区产业园区的金融支持主要来源于各大商业银行。北京银行以及华夏银行分别为产业园区的动漫行业、高新技术型小微企业提供了较大的授信额度和贷款。华夏银行还专门推出了“商圈贷”及“园区贷”,分别针对汽配城、农贸市场商户的14个商圈以及中关村示范区内信息传输、现代制造业、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另外交通银行北京分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七家金融机构,共同组建为通州国际新城运河核心区项目银团,筹资94.16亿元作为通州区土地一级开发的信贷资金,用于新城运河城市核心段土地拆迁和储备。2012年4月,10家银行组团为新城运河核心区建设项目筹资。
3 通州城乡产业承接的金融支持特点
3.1 政府扮演重要角色
通州区产业的承接主要是以园区为基地,政府在其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园区的建设,企业的进驻需要有土地的供给,政府对于土地的租金的优惠是资金的重要来源。另外,自2007年至2010年,通州区每年的税收总额均以两位数增长,增长幅度较大,2010年税收总额首次超过100亿元因此税收的减免也是园区产业承接的重要资金来源。进驻园区的主要是高新技术企业,是政府大力支持的产业,因此政府对高新技术的财政支持尤为突出。
图5 2007—2010年通州区税收总额变化趋势资料来源:北京通州—通州区政务门户网站,http://www.bjtzh.gov.cn/portal/index.htm,数据整理
对于出现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国务院、北京市政府以及通州区政府都出台优惠政策,甚至设立基金和专项资金为中小企业融资。同时政府积极组织各大银行联合为重大项目融资。
3.2 园区自身的融资为主要资金来源,但力度还有待加强
园区的建设资金主要还是来源于园区自身进行的招商引资。园区通过不断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一站式服务对外招商引资,获得大量资金注入。在招商引资的企业中,所资助的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产业。但近年来,园区招商引资的成果不够显著,园区签约的项目自2009年达到顶峰之后2010年开始下降,甚至低于2008年,同时亿元以上项目的投资总额也急速缩水。
3.3 金融行业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金融行业为通州区的项目融资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其中银行贷款占了较大比重。但商业银行的贷款仅限于新城运河核心区的项目,且投资力度尚显不足。除了对运河核心区的两期银团贷款外,仅限于北京银行和华夏银行对园区扩大了授信额度并且发放贷款,其他金融企业参与的融资比重较少。 3.4 融资模式过于单一
除了以上政府、园区招商引资以及金融行业的少量介入,园区资金的来源过于单一。银行业的融资模式除了银团贷款没有别的更有效的融资渠道。企业自身没有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4 总结与启示
4.1 政府层面
完善一站式服务对进驻企业正式在园区开工建设之前需办理的手续、物业、安全等问题实行一站式的服务,简化企业进驻的流程。对于进驻的国内外中小企业安排专门的金融指导员,积极了解企业存在的融资问题,提供专业的指导建议。
扩大政府的专项资助。政府所设立的专项资助应当不仅用于中小企业的资助,还用于符合通州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企业的资助,如高新技术企业,新能源、新材料、环保企业等。鼓励企业发行金融工具,鼓励协调推动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债券、公司债券等融资工具,吸引民间资本注入。还可以针对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出建设债券,筹措专项资金。
4.2 园区自身层面
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园区近年来招商引资的力度有所下降,园区签约的项目,亿元以上的项目以及融资的额度都有所减少,而这笔资金的来源恰恰是通州区产业转移的主要资金来源。因此需要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园区的一站式服务,减少企业进驻的各项手续,做到人性化的服务,并且加强园区的推广,加大园区招商引资的力度,在吸收国内中小企业的同时也吸收到国外企业的进驻,大大增加资金的来源。
充分利用资本市场,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债券吸收社会资金。对于第三产业企业,特别是具有知识产权的文化创意产业,或者技术专利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通过聘请专门的资产评估公司对这些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并将此作为质押获得银行的贷款。
4.3 金融机构层面
探索新型贷款方式。对于符合政府招商引资政策的企业、项目,金融机构应当给予优惠政策予以资助。采取多样的融资模式:成立风险投资公司,利用风险投资机制为中小企业融资。增加银团贷款的额度,扩大融资额度。对于具有专利权、商标权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可以知识产权作为质押提供贷款,扩大无形资产的抵押贷款范围。针对宋庄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借鉴北京银行推出“创意贷”特色贷款项目的经验,为文化创意企业贷款设立专项授信额度,提供以版权作为核心质物的信贷产品,同时开展著作权、版权等无形资产抵押贷款和专业担保公司贷款,并配合“绿色审批通道”简化审贷流程,快速满足通州园区信贷融资需要。
参考文献:
[1]鲍蔚,周彬,王劭君.文化创意产业链及发展对策研究[J].产业经济,2011(4).
[2]张伟,朱宏亮.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融资模式[J].城市问题,2007(2).
[3]于北冥,郭东明.走出城市发展定位的误区——以北京通州和亦庄两座新城为例[J].学术交流,2011(1).
[4]王怀志.对通州区重大建设项目投融资体制及政策的思考[J].北京市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9).
[5]刘强.产业地区转移中的金融支持状况调查[J].南方金融,2007(11).
[6]唐孝阳.产业转移和承接产业转移与金融支持[J].西南金融,2008(4).
[7]吴成颂.产业转移承接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以安徽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为例[J].学术界,2009(5).
[8]魏作磊.对第三产业发展带动我国就业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4(3).
[9]宁德春,龙如银.第三产业与国内生产总值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管理科学版),2004(3).
[10]北京市统计局.数说北京改革开放三十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11]丁元,周树高.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分析——以广东省为例[J].中国流通经济,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