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爱上数学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ep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 “好之者不如知之者,知之者不如乐之者.”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却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因素,让学生真正有效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数学,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一、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爱上数学的情感基础
  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在学校环境中,影响学生适应与进步的因素中,恐怕没有比师生关系这一因素更重要了,一切有效的学习活动的进行,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的.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全班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一态度,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的期待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时,学生就会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愉悦地接受老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
  良好的师生关系往往成为一种动力,与老师相处融洽,学生学习积极性就高,学习效率也会提高.师生关系的日积月累,会对学生的思想、志趣乃至学习方法、生活习惯等产生影响.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
  二、教师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生爱上数学的关键
  1.合理地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的课程理念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因此现今的数学教学已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教学的主线.课堂教学也逐步形成了以“情境引入——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的教学模式.情境引入作为整个教学环节中的首要环节,它的价值在于可以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可以拓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帮助学生形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意识等.因此好的情境引入设计能让学生从情境中产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猜想.所以设计教学情境时,就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创设出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这样才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变量与函数的概念时,我用了这样的引入,师:同学们,你们有过发烧吗?学生:有,师:那你们怎么办的?有的说吃药,有的说多休息,有的说多喝水.师:那么吃了药的同学还记得在服过药后的感觉吗?有同学能回答说:差不多半个小时体温会下降,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可能还会上升.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这个现象存在着怎样的数学道理呢?通过上述情境的创设,学生学习兴趣倍增,特别希望从这节课中找到答案,而且对学习目标的认知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热情也空前地高涨,对知识的认知要求迸发出强烈的欲望、浓厚的热情.
  另外,教师还可以创设竞争性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的氛围.例如,现在我们班级实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讨论学习,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高涨, 都想为自己的组争光夺彩,让自己的组有突出表现,从而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有争议,有讨论,有交流,有讲解,于是每一个同学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2.巧用生活实例,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在大多数学生的心里,都认为数学是一门极其枯燥的学科,如何才能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趣味和奥妙所在呢?这正是我们数学课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在一味强调升学率的今天,我们已经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对学生就只有一个要求:只要会算题,能得高分就行了.既不给他们讲有关的历史,也很少向他们介绍这些数学知识的实际用途,以致于使学生怕上数学课,不愿意上数学课.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数学“源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的特性,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与平均数打交道,但有时发现用算术平均数求平均数的方法并不适用,例如老师在计算学生每学期的总评成绩时,不是简单地将一个学生的平时成绩与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加除以3作为该学生的总评成绩,用简单的算术平均数计算就不适应,而是要用到所学的加权平均数,还有一些单位进行招聘时,计算评委打分结果都要用到加权平均数,这样的例子很多,学生也能举出很多例子.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学生普遍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提高,这对于更好地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应用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观念,以教助学,因学施教,灵活运用适当的方法或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的爱上数学.
其他文献
参考系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我们在描述物体运动的时候,都要选定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作为参考系,而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参考系选取的不同,对于同一物体的运动描述也会有区别,在一般的解题过程中我们都是选择以地面或者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考系,然而,在研究有相对运动的两个以上物体间的运动时,如果我们能打破常规,合理的选择参考系,会使我们的解题过程大大简化.从而达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没有实现良性互动,课堂气氛不活跃,二者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的制约,导致课堂效率低,效果较差”.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课堂内容多,教师往往只把学生当成客体,一味地灌输,忽视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剥夺了彼此进行交流的权利.针对这一状况,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笔者摸索出了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师,生”换位教学法,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使数学
近年来江苏省高考化学中总是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如,(2009年江苏)17的第四小题在提纯后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SO3和NaCl溶液,加热,生成CuCl沉淀.制备CuCl的离子方程式是.(2009年江苏)18第二小题 ①请写出pH≤2.0时,CIO-2与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010年江苏)18第二小题的第一问,在上述溶解过程中,  S2O2-3,LiCoO
解决数学问题常常需要围绕问题进行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就是从问题中所给的条件出发,寻找知识储备与问题相关联的中心环节,运用知识进行推理、演算,得出结论.然而在寻找中间环节时,往往由于知识掌握不牢固,运用不灵活、思维不严密或考虑问题不全面,使思维活动受阻,造成解题思维的中断或偏差,形成解题的障碍.为此,我们必须去研究形成障碍的原因,寻找处理这种障碍的对策,以提高学生的能力.  一、逆向性障碍  逆向
该文以隔振理论为基础,提出了EQ1060F汽车驾驶座悬架的理想的非线性弹性特性,介绍了实现非线性弹性特性的悬架结构,并进行了带悬架座椅的道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驾驶座带悬架后,座椅隔振能
该文基于机电液一体化的原理,对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电路控制的新颖能量回收装置的组成原理和功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微电子学理论和计算机集成原理移植到液压技术中,巧妙结合汽车结构和
目的:通过观察发生宫颈病变的妇女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比较分析宫颈组织高危型HPV(16/18型)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院妇科就诊的怀疑有
就现行高中数学教材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本文介绍了四种推导方法.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简单的点评.  已知平面上一动点P(x,y)到两定点F1(-c,0)、F2(c,0)的距离之和为  2a(a>c>0)  ,求此动点的轨迹方程.  解法1:由方程  (x+c)2+y2+  (x-c)2+y2=2a.  经过了“两次平方”.并令b2=a2-c2推导出  x2a2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