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课堂而言,一个好的开始,便成功了一半。”
关键词:科学教学 激发兴趣
前言: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不会发生在被动的吸收之中。”教师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方法,创设一定的探究氛围,或采用一些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有了兴趣,便会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大脑中形成兴奋中心,促使全身各種器官处于最佳状态,这时学生才能真正积极和主动参与到整个探索学习过程中。因此,培养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是学好科学课的前提和关键。那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浅谈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和实践。
一、诱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
小学生对科学的欲望和需求是学好科学的原初动力,也是提升自身教养的原动力。因此,我们在科学教学中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原动力,让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极致散发。小学生对大千世界充满着好奇。科学本身就是一门神奇的学科,其内涵丰富而深邃。小到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大到日月星辰、天体宇宙,有着诱人的声光电磁、风霜雪雨。根据小学生爱新鲜、好奇心强这一特点,我在每次教学新知识前,尽量设计一些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问题或安排一些新奇有趣的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就能迅速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高度集中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情境中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时,先让学生把少量食盐加入到一杯水中,一边搅拌一边观察,然后将少量油倒入另一杯水中 ,向学生提问为什么盐到水里不见了而油却能看到,然后进行课堂教学的拓展,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些常见的材料,如沙子、淀粉、米粒、白糖等进行同样的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深刻地掌握溶解的概念,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让他们对科学学习和科学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有效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目标。
二、 组织游戏,营造轻松课堂。
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爱玩、好动且以形象思维为主。为提高学生的无意注意和学习兴趣,教师应组织各种有趣的游戏和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以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如在教学《杠杆》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看谁力气大”。老师故意挑选了班上身材较高大的男同学与身材较瘦小的女同学作为对手。女同学胆小畏缩的样子,引起了同学们的哄堂大笑,都以为不用比赛,就能断定谁胜谁负了。力量悬殊的两位对手也不愿作比试,但在老师的激将动员后,要求男同学在接近门铰链处,把门往外推,让女孩子在远离门铰链的门把手处,用力把门往里推,比赛开始前,老师用粉笔在门板的前后两面中间划上一条白线,要求参赛者双手都不能超越白线,看来极其公正。
三、课堂生活化,让学生亲临科学奥秘的乐境。
科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小学科学是学龄儿童的科学启蒙课程因而小学科学教育要和社会生活相结合,促进科学教育的生活化。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利用现有教材资源,并且善于从生活中发掘资源,生成新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科学在自己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让生活中精彩纷呈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的好奇之心与好学之心,有效培养科学素质。例如学生用过的可乐瓶、铅笔盒、泡沫盒等,这些素材都可以用作教学的材料,而如何运用得合理、充分则是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例如在教学摩擦生电时,可让学生将一张纸撕成大小相等的纸片,并让学生用尺子在衣服上反复摩擦,在摩擦之后将尺子贴近纸片,观察现象。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发现纸片会附着在尺子上,过了一会才会掉下来,这便是摩擦起电的物理现象。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易于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举两得。
四、巧用教学得力助手--多媒体,调动学生感官。
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但是兴趣并非天生固有,它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传统教学媒体单一,手段单一,而学生的有意注意却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而上课时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往往失去学习的兴趣,出现注意力分散现象,有时教师不得不停下课来进行组织教学,不时提醒学生“请注意了!”。这样的教学活动往往事倍功半,效率较低。
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以形象思维为主,因而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以上是本人对小学科学教学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实践,在教学这条路上本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能通过不断的学习探索及专家们的指导得以不断成长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明, 张佑生. 兴趣是打开科学之门的金钥匙[C]// 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学术交流年会. 2002.
关键词:科学教学 激发兴趣
前言: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不会发生在被动的吸收之中。”教师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方法,创设一定的探究氛围,或采用一些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有了兴趣,便会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大脑中形成兴奋中心,促使全身各種器官处于最佳状态,这时学生才能真正积极和主动参与到整个探索学习过程中。因此,培养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是学好科学课的前提和关键。那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浅谈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和实践。
一、诱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
小学生对科学的欲望和需求是学好科学的原初动力,也是提升自身教养的原动力。因此,我们在科学教学中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原动力,让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极致散发。小学生对大千世界充满着好奇。科学本身就是一门神奇的学科,其内涵丰富而深邃。小到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大到日月星辰、天体宇宙,有着诱人的声光电磁、风霜雪雨。根据小学生爱新鲜、好奇心强这一特点,我在每次教学新知识前,尽量设计一些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问题或安排一些新奇有趣的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就能迅速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高度集中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情境中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时,先让学生把少量食盐加入到一杯水中,一边搅拌一边观察,然后将少量油倒入另一杯水中 ,向学生提问为什么盐到水里不见了而油却能看到,然后进行课堂教学的拓展,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些常见的材料,如沙子、淀粉、米粒、白糖等进行同样的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深刻地掌握溶解的概念,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让他们对科学学习和科学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有效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目标。
二、 组织游戏,营造轻松课堂。
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爱玩、好动且以形象思维为主。为提高学生的无意注意和学习兴趣,教师应组织各种有趣的游戏和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以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如在教学《杠杆》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看谁力气大”。老师故意挑选了班上身材较高大的男同学与身材较瘦小的女同学作为对手。女同学胆小畏缩的样子,引起了同学们的哄堂大笑,都以为不用比赛,就能断定谁胜谁负了。力量悬殊的两位对手也不愿作比试,但在老师的激将动员后,要求男同学在接近门铰链处,把门往外推,让女孩子在远离门铰链的门把手处,用力把门往里推,比赛开始前,老师用粉笔在门板的前后两面中间划上一条白线,要求参赛者双手都不能超越白线,看来极其公正。
三、课堂生活化,让学生亲临科学奥秘的乐境。
科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小学科学是学龄儿童的科学启蒙课程因而小学科学教育要和社会生活相结合,促进科学教育的生活化。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利用现有教材资源,并且善于从生活中发掘资源,生成新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科学在自己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让生活中精彩纷呈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的好奇之心与好学之心,有效培养科学素质。例如学生用过的可乐瓶、铅笔盒、泡沫盒等,这些素材都可以用作教学的材料,而如何运用得合理、充分则是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例如在教学摩擦生电时,可让学生将一张纸撕成大小相等的纸片,并让学生用尺子在衣服上反复摩擦,在摩擦之后将尺子贴近纸片,观察现象。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发现纸片会附着在尺子上,过了一会才会掉下来,这便是摩擦起电的物理现象。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易于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举两得。
四、巧用教学得力助手--多媒体,调动学生感官。
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但是兴趣并非天生固有,它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传统教学媒体单一,手段单一,而学生的有意注意却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而上课时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往往失去学习的兴趣,出现注意力分散现象,有时教师不得不停下课来进行组织教学,不时提醒学生“请注意了!”。这样的教学活动往往事倍功半,效率较低。
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以形象思维为主,因而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以上是本人对小学科学教学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实践,在教学这条路上本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能通过不断的学习探索及专家们的指导得以不断成长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明, 张佑生. 兴趣是打开科学之门的金钥匙[C]// 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学术交流年会.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