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电子废弃物输入国,垃圾就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让电子废弃物真正变废为宝,有赖于现代处理技术的普及。
6月中旬,一份名为《中国电子废弃物》的报告突然引人注目。这份来自联合国大学的报告指出,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电子废弃物输入国,报废的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都会流向中国。既然电子废弃物在现代社会里不可避免,那么,它们究竟有没有变废为宝的出路?
一台二手电脑背后的“链条”
不久前,记者帮一位大学同学修电脑。这台“淘”自二手电子产品摊位,号称可以运行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的笔记本电脑,买来不久就经常死机。在维修过程中记者发现,这台电脑的散热口和CPU风扇有大量的油泥和灰尘,硬盘也存在坏道;而所谓的“Vista操作系统”,只是Windows XP安装了一些美化包之后的效果。不仅如此,这台电脑的键盘上不仅有英文字母,也有日文假名。考虑到散热口里的污物,这台电脑会不会是被日本用户淘汰,再辗转卖到中国出售的“洋垃圾”呢?
在记者追问下,出售这台电脑的摊主道出了实情:在日本等电子工业比较先进的国家,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率要比中国更快。一部分在当地已经被淘汰的笔记本电脑等产品,不仅尚能使用,而且对于中国市场来说仍然性能不错。因此,有一些人会从“洋垃圾”中拣出这些被抛弃的电脑,经过擦洗和简单修理后流向二手市场。在这位摊主的摊位上,就还有几台同样来自“洋垃圾”的电脑。
被当作二手货出售的“洋垃圾”电脑,或许是离我们日常生活最近的电子废弃物。而在它们之外,还有更多形形色色的电子废弃物,正通过复杂的转运链条流入中国,成为二手市场商品或者拆解业的“原材料”。
之前绿色和平组织的一份有关中国电子垃圾的报告更加令人触目惊心。“小孩跳进乌黑发臭的小河中游泳嬉戏,也许,在他们眼里河流本就是黑色;狭窄的马路两边是堆成山的废旧电子器材,扑面而来一股塑料烧焦的空气,几乎家家门口都摆着一个煤气灶,用来熔化电线、沸煮计算机主板来提取其中的金属。”这是绿色和平组织有毒物污染防治项目主任赖芸看到的汕头市贵屿镇的电子垃圾市场的情景。
电子废弃物涌入中国
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家电和电子产品出口国,中国也同时成为这些产品的“落叶归根”之地。《中国电子废弃物》如是指出:“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电子废弃物倾销国,接收来自美国、欧洲和亚洲邻国(包括韩国和日本)的废料。尽管电子废弃物的进口(无论是用于国内回用或资源再生)已在2000年被政府禁止,但是实际上,大量的电子废弃物和二手设备仍在进口之中。”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固体废物控制研究所教授李金惠是这份报告的作者之一,他的博士研究生刘丽丽接受本刊采访时告诉记者:“目前,全世界究竟有多少电子废弃物被送到中国,其数据很难得到确切统计。不久前我们与美国环境保护局进行交流,美方也难以给出详尽的统计数据。调查电子废弃物的流向相当困难,而且,相当一部分电子废弃物并不是真正以这样的名义进入中国的。”
在中国政府禁止直接进口电子废弃物之后,由于拆解它们有相当大的利益可图,形形色色的规避方法也相继诞生。《中国电子废弃物》显示,一部分电子废弃物被夹带在装运废五金的集装箱里运往中国大陆,由于比例通常在10%左右,故而难以确定这部分电子废弃物是否非法。
此外,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和越南输入也是常见的方式。这是因为,在“一国两制”条件下,中国大陆与香港之间存在立法差异。
而中国是《巴塞尔公约》的成员国,只会在中国大陆地区实行海关控制,香港则仍然可以进口电子废弃物,并可以将它们作为“二手货”出售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其中也包括了中国大陆。而在越南,由于政府对以再出口为目的的电子废弃物实行进口豁免政策,因此不少来自美国、日本的电子废弃物先被运往越南北部的海防港,再通过芒街边境走私进入中国。
环保与成本的博弈
进入中国大陆的电子废弃物,有相当一部分被送到了专事拆解业的地区,比如贵屿镇。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毛显强说:“在贵屿镇,处理电子废弃物早已形成了一种产业。在这里,来自全球各地的电子废弃物被送入大量的小作坊,使用非常原始的工艺进行拆解;而劳动者的劳动保护和拆解电子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则往往被忽视。”
电子废弃物拆解在20世纪90年代初成为贵屿镇的主流产业。这里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电子废弃物拆解地,却缺乏基本的现代设备和工艺,对电子废弃物的拆解往往通过手工方式进行,并使用强酸溶解线路板来提取贵金属。随意倾倒用过的酸液,大量焚烧无法再利用的电子废弃物残骸等行为,极大地破坏了贵屿镇和周边地区的环境。
而在产生相当一部分电子废弃物的发达国家,回收和处理电子废弃物早已有成熟的流程。毛显强说:“在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和西欧,早已建立了关于电子废弃物回收的详尽法令。电子废弃物和家电生产者有责任回收它们的产品,并将其进行无害化处理。”
然而,经济因素却制约了原本设计科学的回收和再利用机制。刘丽丽表示,电子废弃物流向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世界范围内并不鲜见。即使在欧盟内部,也存在电子垃圾流向落后国家的趋势。早在20世纪80~90年代,美国和西欧一些发达国家就认识到陈旧电器往往消耗能源更多,而像普通垃圾一样直接填埋处理会污染环境,因此必须将其拆解,并对不同材料分别回收利用。然而,由于发达国家的人力成本通常较高,因此相当一部分再利用工作就被拿到欠发达国家(地区)进行,尽管后者由于工艺上的不完美,很容易导致环境污染。
举例而言,在贵屿镇和其他一些依靠小作坊处理电子废弃物的区域,最常被谴责的工艺之一,便是使用强酸腐蚀印刷线路板以获取贵金属,而且将用过的废酸液不做处理便随意倾倒。在发达国家,同样的工作会通过活化冶炼的方法来完成,使用专业的炉具来实现大幅降低污染的目标。“垃圾是放错地方的宝贝”这句环保箴言,在电子废弃物身上仍然适用;而让电子废弃物真正变废为宝,有赖于现代处理技术的普及。
让电子废弃物真正变废为宝,有赖于现代处理技术的普及。
6月中旬,一份名为《中国电子废弃物》的报告突然引人注目。这份来自联合国大学的报告指出,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电子废弃物输入国,报废的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都会流向中国。既然电子废弃物在现代社会里不可避免,那么,它们究竟有没有变废为宝的出路?
一台二手电脑背后的“链条”
不久前,记者帮一位大学同学修电脑。这台“淘”自二手电子产品摊位,号称可以运行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的笔记本电脑,买来不久就经常死机。在维修过程中记者发现,这台电脑的散热口和CPU风扇有大量的油泥和灰尘,硬盘也存在坏道;而所谓的“Vista操作系统”,只是Windows XP安装了一些美化包之后的效果。不仅如此,这台电脑的键盘上不仅有英文字母,也有日文假名。考虑到散热口里的污物,这台电脑会不会是被日本用户淘汰,再辗转卖到中国出售的“洋垃圾”呢?
在记者追问下,出售这台电脑的摊主道出了实情:在日本等电子工业比较先进的国家,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率要比中国更快。一部分在当地已经被淘汰的笔记本电脑等产品,不仅尚能使用,而且对于中国市场来说仍然性能不错。因此,有一些人会从“洋垃圾”中拣出这些被抛弃的电脑,经过擦洗和简单修理后流向二手市场。在这位摊主的摊位上,就还有几台同样来自“洋垃圾”的电脑。
被当作二手货出售的“洋垃圾”电脑,或许是离我们日常生活最近的电子废弃物。而在它们之外,还有更多形形色色的电子废弃物,正通过复杂的转运链条流入中国,成为二手市场商品或者拆解业的“原材料”。
之前绿色和平组织的一份有关中国电子垃圾的报告更加令人触目惊心。“小孩跳进乌黑发臭的小河中游泳嬉戏,也许,在他们眼里河流本就是黑色;狭窄的马路两边是堆成山的废旧电子器材,扑面而来一股塑料烧焦的空气,几乎家家门口都摆着一个煤气灶,用来熔化电线、沸煮计算机主板来提取其中的金属。”这是绿色和平组织有毒物污染防治项目主任赖芸看到的汕头市贵屿镇的电子垃圾市场的情景。
电子废弃物涌入中国
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家电和电子产品出口国,中国也同时成为这些产品的“落叶归根”之地。《中国电子废弃物》如是指出:“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电子废弃物倾销国,接收来自美国、欧洲和亚洲邻国(包括韩国和日本)的废料。尽管电子废弃物的进口(无论是用于国内回用或资源再生)已在2000年被政府禁止,但是实际上,大量的电子废弃物和二手设备仍在进口之中。”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固体废物控制研究所教授李金惠是这份报告的作者之一,他的博士研究生刘丽丽接受本刊采访时告诉记者:“目前,全世界究竟有多少电子废弃物被送到中国,其数据很难得到确切统计。不久前我们与美国环境保护局进行交流,美方也难以给出详尽的统计数据。调查电子废弃物的流向相当困难,而且,相当一部分电子废弃物并不是真正以这样的名义进入中国的。”
在中国政府禁止直接进口电子废弃物之后,由于拆解它们有相当大的利益可图,形形色色的规避方法也相继诞生。《中国电子废弃物》显示,一部分电子废弃物被夹带在装运废五金的集装箱里运往中国大陆,由于比例通常在10%左右,故而难以确定这部分电子废弃物是否非法。
此外,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和越南输入也是常见的方式。这是因为,在“一国两制”条件下,中国大陆与香港之间存在立法差异。
而中国是《巴塞尔公约》的成员国,只会在中国大陆地区实行海关控制,香港则仍然可以进口电子废弃物,并可以将它们作为“二手货”出售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其中也包括了中国大陆。而在越南,由于政府对以再出口为目的的电子废弃物实行进口豁免政策,因此不少来自美国、日本的电子废弃物先被运往越南北部的海防港,再通过芒街边境走私进入中国。
环保与成本的博弈
进入中国大陆的电子废弃物,有相当一部分被送到了专事拆解业的地区,比如贵屿镇。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毛显强说:“在贵屿镇,处理电子废弃物早已形成了一种产业。在这里,来自全球各地的电子废弃物被送入大量的小作坊,使用非常原始的工艺进行拆解;而劳动者的劳动保护和拆解电子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则往往被忽视。”
电子废弃物拆解在20世纪90年代初成为贵屿镇的主流产业。这里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电子废弃物拆解地,却缺乏基本的现代设备和工艺,对电子废弃物的拆解往往通过手工方式进行,并使用强酸溶解线路板来提取贵金属。随意倾倒用过的酸液,大量焚烧无法再利用的电子废弃物残骸等行为,极大地破坏了贵屿镇和周边地区的环境。
而在产生相当一部分电子废弃物的发达国家,回收和处理电子废弃物早已有成熟的流程。毛显强说:“在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和西欧,早已建立了关于电子废弃物回收的详尽法令。电子废弃物和家电生产者有责任回收它们的产品,并将其进行无害化处理。”
然而,经济因素却制约了原本设计科学的回收和再利用机制。刘丽丽表示,电子废弃物流向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世界范围内并不鲜见。即使在欧盟内部,也存在电子垃圾流向落后国家的趋势。早在20世纪80~90年代,美国和西欧一些发达国家就认识到陈旧电器往往消耗能源更多,而像普通垃圾一样直接填埋处理会污染环境,因此必须将其拆解,并对不同材料分别回收利用。然而,由于发达国家的人力成本通常较高,因此相当一部分再利用工作就被拿到欠发达国家(地区)进行,尽管后者由于工艺上的不完美,很容易导致环境污染。
举例而言,在贵屿镇和其他一些依靠小作坊处理电子废弃物的区域,最常被谴责的工艺之一,便是使用强酸腐蚀印刷线路板以获取贵金属,而且将用过的废酸液不做处理便随意倾倒。在发达国家,同样的工作会通过活化冶炼的方法来完成,使用专业的炉具来实现大幅降低污染的目标。“垃圾是放错地方的宝贝”这句环保箴言,在电子废弃物身上仍然适用;而让电子废弃物真正变废为宝,有赖于现代处理技术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