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求生:穿透市场迷雾跨越行业周期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qjha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变万化的市场遇到周期叠加

  “这破地方真忙,年底评优没有A真不干了,没钱没职位的……”前几日,一个朋友找我吐苦水。
  他身在国企,近两年越来越忙,常能听到他的抱怨。这一次,领导要求他周末加班,引得他大发牢骚。我照常宽慰他:“体制内”是香饽饽,不知多少人羡慕和怀念。他没有反驳,因为确实如此。
  2019年,国考空前火爆,考试人数是录取人数的64倍,创近年新高,较2016年几近翻倍。寒冬来了,自由市场和创业激情被抛在一边,很多人开始怀念体制内的安稳。

市场变了


  乐观与悲观,像跷跷板的两端,我们总是从这一端,直接滑到另一端。
  2019年,互联网领域哀鸿一片。那些曾经让人尖叫的商业模式和创业项目,被市场追着要营收,终于向现实低头,降补贴、减成本、提价格,从增长模式转向“活命模式”。
  不是创业者变了,是市场变了,这种改变,在资本市场最为明显。
  据一个资深股民朋友和我讲,他周围不少信奉“板块轮动”投資理念的投资者,在2019年都没赚到钱。他们看到白马股2018年涨势喜人,2019年便去布局小盘股,结果,小盘股的行情却迟迟没有来。
  2019是典型的指数牛市,沪深300指数上涨36%,跑赢71%的个股;2019也是典型的绩优股牛市,贵州茅台等优质白马股继续攀升,业绩乏力的小盘股却跌跌不休——超过四分之一的股票下跌,近30只股票接近腰斩。
  对风险的厌恶、对盈利的渴求,在A股市场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浑然忘了乐视网和暴风的奇迹不过是三四年前的事。
  不仅A股市场如此,市场情绪轮动,各国皆然。
  1995-2000年,美国股市迎来一轮互联网概念驱动的牛市。以行业龙头雅虎为例,1996年7月至2000年1月,股价飙升了18000倍,市盈率接近6000倍,投资者沉浸在雅虎公司无与伦比的增长潜力中。
  但短短几个月后,互联网股票便惨遭屠杀,雅虎股价一度跌去97%。期间,雅虎的基本面没有变化,但华尔街的情绪发生了变化——受追捧的互联网概念股遭遇重创,被嫌弃的绩优价值股又成了香饽饽。
  在《逆向投资策略》一书中,作者大卫·德雷曼写道:“随着1929年大股灾和持续了15年之久的大萧条,人们涌向利率几乎为零的政府债券。经受了市场的惩罚之后,投资者的所求唯有避险,不论收益有多低,正如人们在2007~2008年股灾以及2011年8月份又冲进利率几乎为零的政府债券以寻求安全一样。”
  经历过风险洗礼,人们变得厌恶风险,这是人性使然。同样的,被各种新概念割过韭菜,2019年,国内“割韭菜”行为便引起了公愤。
  比如,爆雷不断的P2P行业被强力清退,炒鞋、炒盲盒刚一冒头便迎来各方讨伐,空气币借势区块链炒作被强力掐灭。曾经发币(被市场默认为割韭菜)的孙宇晨,拿出“祖传100万”在微博上撒钱,打着自我洗白的算盘,却也轻易砸了自己的脚。
  大众心态开始厌恶套路和花样,顺应这种心态,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也愈发严厉起来:互金领域的大数据乱象迎来铁腕整治,高利贷和超利贷平台也被连根拔起。强监管下,行业里的明星企业接二连三让人大跌眼镜——“它们竟然也有问题”,进一步影响大众情绪。
  市场,变了。

大众心理


  从一端滑到另一端,往往矫枉过正。
  任何一个泡沫的兴起,开始时,基石是坚实的,逻辑也站得住脚,但慢慢地,热度变成了狂热,风口变成了泡沫,“集体非理性”诞生了;泡沫破灭后,狂热散去,一地鸡毛,又滑向另一个极端。
  在1896年出版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这样描述“集体非理性”的形成过程:“大众想象出一个景象,而这个景象很快召唤出一系列其他的、与第一个景象无逻辑关联的景象,人群将景象所唤起的想法当成事实,尽管它们与所观察到的事实之间相距甚远……人群只能接受这个景象中的想法,只能被这个景象所影响。”
  现代行为金融学家给出了更细致的解读。
  (1)代表性偏差
  第一个,便是代表性偏差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常常使用经验推断法——即锚定已发生的某个类似事件——进行判断和预测,忽视真实环境的不同,做出错误的判断。
  在预判未来时,人们常把新近发生的事作为锚定对象。据芝加哥大学罗杰·伊博森和雷克斯·辛克菲尔德的研究,在20世纪的百年时间里,美股平均年回报率为9.9%(含股票增值和分红)。
  可在1927-1928年或1995-1999年(牛市环境)的美国投资者看来,30%的年回报率才是常态;而在熊市的岁月里,投资者又会觉得股市投资很不划算,大幅亏损是难以避免的。因为过去一年股市很好,所以便认为股市投资会一直好下去;若过去一年行情很差,又会认为股市投资是坑人的买卖。
  在代表性偏差下,一切都显得理所当然;可站在长期视角,乐观与悲观,又都滑稽得没有道理。
  (2)确认性偏差
  还有一个理论,叫确认性偏差。即当人们对某一事物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时,他们只会吸收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而自然过滤掉其他部分,这就产生了所谓的“偏见”。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认为,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是“偏见”形成的重要原因。在西蒙看来:“人类生活在一个每秒钟传递上百万比特的新信息的环境之中,但很显然我们的感知系统每秒只能处理1000比特左右的信息,可能还会更少。我们只能清醒地对很小一部分信息做出反应。”
  于是,面对无处不在的信息轰炸,人们只关注自己关心的内容,捕获能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不断强化已有认知,对相反的现象视而不见。   比如说,在寒冬论的笼罩下,人们自发地去吸收诸如裁员、倒闭、下行等负面信息,越来越悲观,丧失了行动力。
  我们感受到的“好”或“差”,只是因为我们只愿看到“好”或“差”。换言之,我们戴着有色眼镜,自己做了一个“茧房”把自己包裹起来(信息茧房),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真相却是,从来没有绝对的乐观和悲观:强劲的经济增长为经济放缓埋下伏笔,而寒冬降临恰恰是下一个炎热夏天的起点。

周期变化


  周期轮转,一直在那里。
  以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来看,我们仍处于“三期叠加”(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速持续下行(2011年还在讨论保8,2020年已在讨论保6)、产业结构需优化升级、前期刺激产生的高杠杆需要压降(2009年的四万亿以及2012-2015年的影子银行)。
  面對“三期叠加”,中央于2015年开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药方,提出“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在这种大环境下,各行各业自然是痛苦的。
  在去杠杆的过程中,违约事件频发,一方负债对应另一方资产,负债违约的背后对应着大批财富的消失。
  如瑞·达里奥所言:“去杠杆化进程基本上就是,人们发现自己所谓的财富其实大部分不过是他人的付款承诺,一旦对方不遵守承诺,自己的财富就不复存在了。”


线上线下周期轮转,跨越周期的出路在于培养核心竞争力

  于是,去杠杆形成不良资产,必然导致防风险压力大增,防风险的抓手便是强监管。2016-2018年,第三方支付、资管理财、P2P、众筹融资等领域率先迎来强监管。
  去杠杆是结构性的,为确保对公企业稳步去杠杆,便默许居民部门持续加杠杆,以期达到某种均衡。于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过程中,消费贷款迎来风口,银行加速零售转型,以消费贷款业务为主的互金机构也迎来大发展。
  但终究不能忘记,整体趋势是去杠杆。随着居民部门杠杆率的快速提升,2019年,针对消费贷款的监管压力也不断升温。
  强监管以“合规经营”为着力点,刺破了行业无序发展的泡沫,加速行业分化。以2019年为例,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依旧保持高速增长,盈利能力有望再创新高;而大量的小贷公司、非持牌机构、P2P等则迎来强力整顿。
  在此过程中,一直为非持牌机构提供支持,也靠非持牌机构输血的大数据公司、催收公司也自然不能幸免。
  在一个个P2P平台清退过程中,在一个个大数据公司被查过程中,在一个个小贷公司被“合规”捆住手脚的过程中,代表性偏差与确认性偏差叠加作用,成功地把当下的趋势投射到未来,让人们误以为,近期的趋势会成为新的永久趋势,“寒冬论”喧腾而至。
  但是,我们始终要记得,这只是正常的周期变化罢了——好日子会过去,坏日子也会过去。乐观也好,悲观也罢,都是注定无法持久存在的阶段性情绪。

跨越周期


  本质上,增长只来自于两个维度:一是随着市场蛋糕扩大自然增长,属于风口里的顺势增长,不费力气;二是在固有市场空间里提高相对竞争力,蚕食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在行业分化中增长。
  行业上行期,吃的就是市场蛋糕红利,蛋糕越来越大,傻子都能赚钱,且往往胆子越大、赚钱能力越强,劣币驱逐良币;行业下行期,市场蛋糕不再增长,彼此真刀真枪竞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活下去,良币驱逐劣币。
  大潮褪去,裸泳者现。风口期产生的泡沫,需要在下行期消化,挤泡沫的过程,伴随着企业关闭、投资惨淡、降薪减员,勾勒出一幅“寒冬”的景象。
  但泡沫破灭时,并非所有泡沫里崛起的企业都会倒闭。一些企业在风口里长出了“翅膀”,培养出核心竞争力,便具备了跨越周期的能力。
  行业周期,循环不息。周期循环里,一直都有跨越周期的东西。(作者系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
其他文献
“耳顺”是儒家言,人生修为的一种境界;“随喜”是佛教语,破除我执的一种修行法门。作为一个既不尊儒又不拜教的人,随着马齿徒增,对于这两个熟悉而陌生的语词,竟也开始亲近欢喜。  吾读“耳顺”也早。1974年开始“批林批孔”运动,《论语》就是反面教材。一句句“子曰”把常识说成了格言,易懂好学,就把它当成了古文的启蒙读本。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期刊
2016年,为了响应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黑土麦田(Serve for China)青年扶贫队成立了,每年选拔、培训、资助一批优秀的中国青年到国家级贫困县的乡村开展产业扶贫,以“造血”的方式为贫困地区带去扶贫产业,帮助那些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下的乡亲们改善生计,助力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振兴。黑土麦田倡导优秀青年用青春和学识投身公共事业,服务祖国广袤农村大地上的父老乡亲。两年过去,越来越多的返乡青年、
期刊
我们自己从何而来?  这即是一个哲学问题,也是一个历史学和考古学问题。这个问题对于中国人尤为重要。因为从历史到今日,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尊敬祖先,这也是中华文化与西方世界的一个明显的不同。  西方世界的宗教传统十分浓厚,教会曾经在千年之中凌驾于欧洲各国之上,對王公贵族和平民百姓拥有强大的精神影响力。而古代中国虽然也流行多种宗教,但宗教相比于皇权、王权,是柔弱的一方。祖先崇拜、宗族治理为古
期刊
消耗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地对着舞台,最终徒添一份困惑,听上去同样乏善可陈,可这就是赤匹江湖《青春禁忌游戏》实验版:在生命漫漫长河里,你我相遇不只是一瞬,而是我送你一把通往镜子背后的钥匙。关闭这扇门或者打破那扇窗  这是一场禁忌游戏,也是一场意念与信仰的战争。自诩为小拿破仑的瓦洛佳,为了得到开启藏有数学问卷的钥匙,将巴沙、拉拉、维佳作为自己的棋子,以全部残忍邪恶把控着全局,势必要打
期刊
前不久,收到近代史学者陈远的著作《燕京大学1919——1952》一书,系章怡和先生题写的书名,燕大校友著名历史学家余英时先生作序。序不长,余先生对此书的评价是:“本书取材丰富,分析精密,叙事流畅,论断公允,不但如实地保存了燕京大学三十三年间的辉煌业绩,而且更将它‘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的内在精神生动地呈现了出来。曲终奏雅,作者写全书最后(同时也是最长)的一章,笔下充满了感情,对于这一中西文化结晶
期刊
谭腾蛟又高又瘦,目光如炬,皮肤黝黑,脸上总是挂着谦虚的笑容。因为他白天的工作早已被排得满满当当,不得已,我们的采访约在了深夜十一点。他说话的语速很快,语调比较高亢,在向我们描述贫困乡村产业扶贫工作的时候几乎没有停顿,让人不由自主地一直跟着听下去。  “我很热爱黑土麦田的这份工作,在这里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因为我做的事真的是有意义的,这份工作给了我极大的精神满足。”他充满激情地告诉记者。“当青年扶贫队
期刊
中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坚韧不拔、顽强奋战,演绎了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民族品格,展现了令人惊叹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有力推动了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  翰墨同心,共克时艰。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关键时期,一些文艺工作者也纷纷拿起手中之笔,饱蘸真情,以笔抗疫,创作出有情怀、有担当、有深度、有温度、有力量的书画作品,加入到防控疫情战斗中来,大力颂扬奋
期刊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9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大别山革命老区,就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情况进行考察调研。习总书记强调,这次考察第一站就是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目的是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缅怀革命先烈,告慰革命英灵。  习总书记说:“我每次到革命老区考察调研,都去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就是要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
期刊
来自浙江台州的严晟晟,本科毕业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2017年4月刚刚决定继续在美国读研的他在网上偶然看到了黑土麦田的招募文章,不由得眼前一亮: 这个项目太适合自己了!他从小在农村长大,儿时的农村记忆,在他的脑海里有着深深的烙印,哪怕后来到了城里上学生活、再到国外读书,可乡村于他,依然是亲切、自在的向往之所。  当夜躺在床上,严晟晟脑子里挥之不去的是招募文章中宣传片的内容,一颗心仿佛已飞向了那片麦田
期刊
吴晓光供图  9月20日,2019年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合肥开幕,来自海内外数千名嘉宾聚焦制造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信中强调,中国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同时指出要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