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言课堂生出趣味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t_to_d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文言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篇。学生学习文言文,可以汲取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传统的感情,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最直接的传承。但是,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许多老师的难题,大多数学生的痛苦。一方面是由于历史的变迁使很多的文字变得晦涩难懂;另一方面是文言在现实生活中并未得到广泛应用使得学生们难以掌握。更重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教师们在文言文教学中总怕学生不能理解,教学目标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讲究字字落实,句句过关,却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言文分解得支离破碎,毫无美感可言。整个学习过程毫无乐趣,既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也不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久而久之,学生便对文言文学习失去了兴趣。
  为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人努力探究,不断尝试针对不同文言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朗读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传统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文言文教材多是文质兼美,朗朗上口的佳作。引导学生熟读、背诵这些精美的篇章,对深入理解作品,掌握其精练、准确、生动的语言颇有益处。
  如学习《口技》一课,我主要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尽情朗读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朗读的过程中掌握并积累文言词句,理解文章的意思,体验口技者高超的表演技艺,了解口技这种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运用朗读教学法时,可采用教师范读、听录音、分角色朗读、个人自由读、全班齐读等方式,应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情况合理选择;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包括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要引导学生读出感情,在诵读中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的意境。一些难句、长句如“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鸣其一处也”,学生一时领会不透,在反复朗读中就会逐步弄清其义,而且效果远比教师指点好。
  二、表演法。在进行一些可以通过表演来展现课文内容的教学时,我们应尽量让学生化静为动,把无声文字变成直观动作,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表演课文的内容。
  如教学《木兰诗》一课,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发挥想像,小组合作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分角色或用书上语言、或用白话文进行表演。通过改编、表演,学生的理解得到更好的深化,课堂也充满了创造的喜悦和青春的活力。
  表演法,是通过形象的动作语言表现内容。表演前学生要思考如何才能准确生动地表现内容;表演后,学生要进行反思、评价。这一切都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表演教学法可以随时进行,但必须遵循一个原则:为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而用,不能仅仅为了让课堂热闹而不顾实际情况地随意滥用。
  三、讲述法。对于那些故事性较强的文言文,教师可以在学生读熟课文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以达到读懂故事的目的。如《狼》、《夸父逐日》、《桃花源记》等,文章故事性较强且浅显易懂,可以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然后讲述故事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或他人对课文理解上的偏差,明确一些重点词句的解释、翻译。这样,学生在牢牢记住故事情节的同时也理解了课文内容。
  此外,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归类法、绘图法、竞赛法、多媒体演示等方法。如:《桃花源记》、《爱莲说》的字词教学可采用归类法,把“之”的用法、“皆”的同义词、“鲜美”“妻子”之类的古今异义词等进行分类归纳,以便学生理解记记。《童趣》可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模仿文中插图续画后面两个画面,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背诵、字词教学中可引入竞争机制,用小组竞赛的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帮助学生熟记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开拓学生思维。《核舟记》可采用多媒体展示核舟这一工艺品的立体图,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及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术。
  我们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结合课文特点,有针对性地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文言文教学也会生出许多趣味来,学生也能和“之乎者也”交上朋友。
其他文献
一身红色唐装服饰,腰板挺直,始终面露微笑,讲话语气温和而平缓,但极具磁性和吸引力,他就是中国国际周易联合会会长、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姓名学联合会执行会长、北京宏名轩创办人——巨天中。  巨天中,祖籍山东巨野,原名董文中。国学哲学及北京工商学院企业管理三科博士学位。  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受家庭的影响,从小就痴迷于中国国学文化,尤其是易经文化的研究。  《易经》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中国文化包
在英语教学中,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反映:英语学习费时费力,且收效甚微。一方面教师抱怨学生不会学.不用功,另一方面学生反映英语学起来听不懂、没兴趣。 所谓“兴趣”.就是一种力求认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习的老师,正如文学家郭沫若所说:“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只有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乐学、善学。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体现学
“教学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没有情感体验支撑的知识学习充其量不过是一种僵化教条式的机器般的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而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教育的温馨与人性化所在。教师对学生予以关爱,那将是学生享受来自血缘关系以外的第一缕温情,是学生走上社会前懂得关心帮助的最初起源。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尊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长期以来都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要目标而新教材遵循课程功能的多元化指向,十分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情感体验、道德生活,使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的殿堂,更是人格养成的殿堂。为此,教材渗透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的道德人文因素。教材呈现方式的改变是与课程、教材功能和内容结构的变化相适应的。过去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必然使教材采用大量文字叙述道理的模式。根据新的课
【摘 要】 家校合作是一项密切家庭与学校联系、优化学生成长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举措。我们根据教育生态学的观点,对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索。依据系统论的思想,我们提出了整合优化、多元互补的家校合作的新机制,即充分发挥学校在其中的主导地位,整合各方资源,按照沟通、养育和学习指导三个层次,激发家庭参与学校教育的热情,不断提高家校合作的水平。  【关键词】 家校合作 新机制 探索  
苏教版《后序》增加了原来人教版删节的部分,即文章的倒数第二自然段。此段是全文情感抒发的高潮和主题的升华,我们可借此以管窥作者文天祥的整个内心世界。本文试图以苏教版《后序》补充部分为分析对象,从“愧”与“无愧”两个角度,来探究文天祥的思想和其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一、文天祥的“愧”    纵观文天祥的一生:精忠报国。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和义无反顾的殉道者。但试看这一段的第一句:“呜呼,予之生也
如今,经济浪潮冲击着中国天南地北的每个角落。偏远山区农民的眼光已跨越城乡界限,不甘心固守于大山的贫瘠土地,纷纷涌入城市,成了打工一族,开始了漫漫的“淘金”之旅。自然,他们的孩子成了学校里的留守学生。留守学生在农村学校中普遍存在,是农村学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关注留守学生,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教是班主任应积极探索与思考的课题。以下结合本人的班主任工作谈谈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对策。      一、用爱心奏响和谐
杨利群生长在一个古籍修复世家。“我十几岁就跟随父亲装裱字画、学习古字画修复。1979年进入图书馆古籍部,一直工作到现在。一辈子也就会做这么一件事。”杨利群戏称自己就是个“面糊匠”,不过谁都知道,这个“面糊匠”对中国古籍修复的重要性。完善方案,破解难题  2010年,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图书馆民间古籍考察组从一名采药人口中得知,距离香格里拉县100多公里的一个洞穴内有一些藏文经书。考察组迅速行动,历经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本节内容对应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以下要求: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  教材地位作用:“长江沿江地带”是一个典型的跨省经济地理区域。作为中国地理最后一个分区教学的内容,它既是对八年级上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教师应该使学生养成朗读的习惯。一篇文章,读出声音来,读出抑扬顿挫、语调神情来,比单用眼睛看所得的印象要深刻得多,领会文章思想感情也透彻得多,从中受到的感染也会强得多。那么,朗读教学应该怎么做呢?    一、朗读的训练层次    1.整体读。指初读课文,表层性朗读,让学生获得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