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里斯:危险的营销盲点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a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定位之父”艾•里斯,可谓《中外管理》杂志的一位可敬又智慧的老朋友——现年八十多岁的里斯先生,格外关注中国经济的崛起,每当中国企业出现重大营销活动,我们都把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他,他也把对中国企业营销活动的看法,第一时间做出反馈。其对中国企业的关切、坦诚无不溢于言表。
  《中外管理》杂志出版第200期之际,我们再访里斯先生,就其在过去交流中最为关注的问题,以及对金融危机中企业经营最切中时弊的反思做了最新的采访。
  
  联想“国际化”毫无意义!
  
  《中外管理》:在我们对您的采访中,您印象最深的问题是什么?随后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您认为还有什么值得进一步阐述?
  艾•里斯:关于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回归的问题,我认为涉及了一个很好的话题。
  而对于联想的核心问题是:联想为什么要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当时联想的机会在哪里?这个收购案原本是合情理的,但今天看来,毫无意义。
  像宏碁等亚洲品牌一样,联想被市场定位在了全球低端市场,在中端市场上有领先品牌惠普和第二大的品牌戴尔,而机会在于:高端市场上存在明显空缺。如果联想要建立一个全球的高端PC品牌,这一收购行动的意义无疑增加了很多。
  在完成对IBM个人电脑业务的收购之后,ThinkPad自然成为高端个人电脑的品牌。当然,ThinkPad是一个笔记本电脑品牌,而非台式机品牌。但是我认为这无关紧要,因为市场主流正从台式机向笔记本电脑转变。
  ThinkPad本可以成为联想全球运作的新公司名,而且专注于高端市场,同时把“联想”作为留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名。一个高端的品牌名和一个高效低成本的中国制造产品,本可以成为一个有力的组合。但是联想并没有在意,他们把ThinkPad降级为系列产品的名称,并将之附属于联想的品牌名之下。如果这就是当初联想收购IBM的构想,那么就相当于白白浪费了17.5亿美元,因为将两个品牌加在一起是没有意义的。
  
  并购中的经典错误
  
  《中外管理》: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加深,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也越来越多,您对企业并购决策方面的建议是什么?
  艾•里斯:实际上,很多公司都重蹈着联想的覆辙,犯下相同的并购错误。他们认为最好的并购对象是那些能对现有产品线互补的企业。也就是说,低端的产品线和高端的产品线形成互补(如同联想与ThinkPad),但这通常在两条产品线的品牌原本就很模糊的情况下才应该发生。
  一个公司应该与另一个有着相似的产品线的公司合并,这对双方都会有好处。它会增加公司的市场份额,也会减少在市场上的竞争。这也是很多国家的《反垄断法》禁止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的企业之间合并的原因。
  如果联想并没有计划以ThinkPad为品牌推出全球性的高端品牌,那么它当初就不应该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
  
  品牌名字,绝不等于品牌
  
  《中外管理》:我们创刊的18年来,也是中国企业真正进入市场经济环境,变化最大的18年,您眼中中国企业最大的变化在哪方面?
  艾•里斯:我能感觉到中国企业正在往“营销导向”的方向发展,这是好的趋势。中国企业制造的产品一直都保持了相对高的质量和低价格,但在过去的18年间,建立品牌的趋势已经变得越加明显。这就是营销的主旨,它不直接关乎“销售”,而在于“品牌”。
  显而易见,品牌化过程的最终结果是消费者想要购买这个品牌的产品。但真正的努力需要放在品牌建设的工作上去。一旦你已经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品牌,它几乎就可以实现“预售”。否则,销售的过程就会变得非常困难。无非是采取降价、促销、增加销售人员和其他其实会损害公司利润的措施来拉动销售。
  品牌的价值是什么?品牌的价值在于即使与同一品类的其他商品相比价格更高,消费者仍然愿意购买你的商品。如果消费者不愿意出更高的价钱购买,那么意味着你并未拥有一个品牌。你拥有的只是一个商品和商品上的品牌名字,而这正是联想和广大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面临的问题。
  
  学索尼?还是任天堂?
  
  《中外管理》:您观察到的,中国企业还要继续提高竞争力的地方,在哪些方面?
  艾•里斯:基于我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大部分中国公司应该“聚焦”。
  除非你能在心智中有所代表,否则你无法建立品牌,而这是中国企业往往忽视的问题。当你用同一个品牌名去涵盖所有的产品时,就很难代表某一样东西。
  拿中国企业家熟悉的索尼来说,尽管索尼是一个全球知名的品牌,但它并不是一个强大的品牌,因为它不代表任何东西。索尼的财报证明了这一点,去年索尼在全球市场上的销售额为804亿美元,但仍然亏损10亿美元。在过去10年的财务记录也并不好:索尼的销售额为6816亿美元,税后净利润只有95亿美元,利润率为1.4%。在美国,这样的财务表现足以解雇一个CEO。在日本也同样如此。索尼现在由一个美国人执掌。
  而另一家日本企业,任天堂则表现得不错。任天堂只生产视频游戏和视频游戏机。在过去10年中,任天堂的销售额为611亿美元,净利润达到94亿美元,利润率为15.4%。
  问题在于:中国企业是要成为索尼(利润率为1.4%),还是任天堂(利润率为15.4%)?我会选择任天堂。
  
  营销比财务更重要!
  
  《中外管理》:大家都希望自己的企业是“常青树”,您认为什么样的企业,才能够经受多次经济形势剧变的冲击而常青?
  艾•里斯:实际上很多战略糟糕的公司都把经济危机作为公司亏损的借口,经济危机给它们带来威胁,罪魁祸首是它们糟糕的战略。
  而具备卓越战略的公司总能在经济危机中不受影响。例如:苹果公司。苹果公司拥有三个强大的品牌:麦金托什计算机、iPod音乐播放器和iPhone智能手机。苹果公司的财务表现也很好。在上一财年,苹果公司的销售额为325亿美元,税后净收入为48亿美元,利润率高达14.9%。
  大部分公司的营销战略都很糟糕,中国和美国都是如此。美国汽车业三大巨头中有两个破产了,另一个(福特)正在遭受亏损。
  为什么这些企业会陷入困境?我认为是因为他们的营销战略很糟糕,这导致盈利能力大受影响!
  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曾经说:“企业有两个最基本的职能——营销和创新。”而现实是:在中国和美国的大部分企业都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却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营销的重要性。事实上,大部分CEO仍认为企业的两个基本职能是财务和创新,营销不过是其后需要考虑的东西!管理
  (本文译者系里斯伙伴(中国)公司总经理)
  责任编辑:杨 光
其他文献
人力资源管理者们总是担心老一辈职场员工对新技术、新环境的不适应。但事实证明,他们在此方面表现得非常出色。甚至,一些新技术的应用激起了他们沟通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  职场代沟并不是不可跨越的,这取决于管理者是否能建立适当的平台,在过去这样的平台可能是一种平等、畅通的交流渠道,而今天变成了网路。    “80前”并非科技白痴    DLT是一家解决方案提供商,最近它组织了一次旨在迎合Y一代(即“80
期刊
其实,“小皇帝”一代更容易被激发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关键是要了解他们。  显然,在游戏及其攻略中长大的一代人,对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迅速获得成功更感兴趣。   “80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人生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与职场前辈们有很大不同。也就是说,当我们在和“80后”一起工作的时候不仅要关注他们年龄的特征,还要关注他们的价值观特征。  许多人力资源经理或者直线经理都认为这些“小孩儿”不太好管,突出的
期刊
中国成为人类第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制造业大国,是可能的;中国和平崛起,是可能的;中美共治全球,是必然的;中国人力优势的衰减,也是必然的。那么,我们该做什么?    新30年的新背景    改革开放第一个30年,走市场经济,极大程度上发挥了在市场经济下中国庞大优质劳动力的优势,取得了三项成绩:  1.平均年经济增长率9.8%,全球第一;2.两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全球第一;3.数以亿计的人民实现了脱贫,
期刊
“就像挤公交车一样,我可能位置站对了一点,不是我自己在走,是后面的人直接把我推着走。”——谭传华    这大概是最奇特的上市原因了。  “说真心话,看到我的部下做了那么多资料,这么辛苦,如果上不了的话,我最欠他们的,对不起他们,也很对不起中介机构。”  ——2009年12月29日,谭木匠控股有限公司成功在港交所上市。一直因追求稳步发展而对是否要上市犹豫不决的创始人谭传华,最终为员工而下了决心。  
期刊
温家宝总理说:“科技是克服金融危机的根本力量。”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原科技部部长朱丽兰如何看待被企业赋予极大期望的新能源、环保产业等的发展?又为何提出“我们需要的是重生,而不仅仅是恢复;需要的是清醒,而不是一般的苏醒”?    不是“苏醒”,而是“清醒”    《中外管理》:对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的复苏,您有什么基本看法?  朱丽兰:复苏需要创新。而复苏中的创新,应该是重生,不是一般的复苏!复苏给人一
期刊
在明媚的盛夏,在温馨的家中,面对永远笑声爽朗的赵地会长,时间仿佛停滞在了那片永远的热情中。    搬家都不要丢的杂志    《中外管理》:您还记得第一次接触《中外管理》杂志的情形吗?印象如何?  赵 地:我1983年在河南任省委书记时,就认识了杨沛霆同志。那时,我们省委请过几位管理科学方面的专家来授课,沛霆同志就是其中一位。  2000年6月,我到中国女企业家协会工作,沛霆同志知道后就和我联系。那
期刊
“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多年来与《中外管理》有着良好的交流及报道合作。而《中外管理》杂志出版200期之际,也正是全球经济危机中,企业最需要商业智慧来破解营销难题之时。为此,我们重访菲利普科特勒。    动荡时代,预见性第一    《中外管理》:随着经济“大盘”出现的巨大动荡,很多企业也在经历一个内部管理的动荡时期。对此您有什么基本的建议?  菲利普科特勒:对于公司来说,一定要成为有眼界的企
期刊
弗雷德蒙德马利克,被誉为欧洲最有影响力的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曾评价他说:“无论在理论领域还是在管理实践领域,他都是权威性的大师。”在我们创刊200期之际,他来到中国,语出惊人。    美式管理 = 唯利是图    《中外管理》:在您的书《公司正确的治理》中,您对美国公司的治理体制、管理体制提出了毫不留情的批评。有观点认为,这次危机是西方文化的衰退,您同意吗?  弗雷德蒙德马利克(下简称马利克):
期刊
可持续性发展是学习型组织的延续,我的新书《必要的革命》与《第五项修炼》说的都是系统思考的问题。  在近年的研究中,我们看到,企业仍然没有达到把握系统的能力。在《必要的革命》中,我引用了联合利华董事Andre van Heemstra的话 :“我们开始学习系统思考,系统思考使我们看到了更多以前没有意识到的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性。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相互依赖性,我们才幡然醒悟,把商业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期刊
毫无疑问,用“现代管理之父”彼得杜拉克的观点来看待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尽管他在2005年已经去世,但他却一直在影响着我们的思考。如果他还在世,会怎样评论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会如何评价中国政府为刺激经济而采取的政策?在我们正在见证的这个不确定性时代,中国的企业应该如何去规划未来?  通过本文的作者,一位与杜拉克交往将近三十年的朋友和同事的视角,本文提供了杜拉克的一些洞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