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圣吉:1升可乐消耗250升水,能不革命吗?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deand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持续性发展是学习型组织的延续,我的新书《必要的革命》与《第五项修炼》说的都是系统思考的问题。
  在近年的研究中,我们看到,企业仍然没有达到把握系统的能力。在《必要的革命》中,我引用了联合利华董事Andre van Heemstra的话 :“我们开始学习系统思考,系统思考使我们看到了更多以前没有意识到的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性。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相互依赖性,我们才幡然醒悟,把商业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社会或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割裂开来,是一种不仅愚蠢,而且是不计后果的鲁莽行径。”
  
  一切源于系统思考
  
  多数企业都是以赚取更高的利润为目标,眼光只在狭窄的范围内,而从不考虑整个系统的健康问题,所以造成今天不可持续问题。《经济学人》里面有一段话:“我们把利润私有化,把污染社会化了。”比如说汽油,价格并不是真正的代价,而包括废气造成的气候变化。正是企业这种不负责的态度,造成了现在严重的不可持续的现象。
  《第五项修炼》中,我想表达的是如果我们要管理一个组织,该如何从系统的观点去考虑这个组织的发展。那么在《必要的革命》中,我进一步阐述了这种系统思考的观点。比如联合利华,在它的生产中,就要考虑整个产业价值链上相关方的利益——比如生产粮食的农民,下游到分销零售商,你的生产对他们产生的影响,都是你要考虑的问题。
  在美国,每磅食品平均需要2000英里的运输,才能到每个人的饭桌上。而同时,每年全世界大概有300到5000万的农民失去土地。他们聚集到城市,形成贫民区。正是全球食品链的系统造成了这样的结果。食品的价格在近50年内持续下跌,对于发达国家的富人来说,这是个好事儿。但如果从系统观来看的话,这样的食品供应不仅造成了全球更大规模的贫困,也造成了更大规模的环境破坏。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全球的表层土壤在过去50年里减少一半。这只是一个例子。有毒物质到处都是,企业都说这不是我的责任。但当你看清整个系统以后,你就会改变你的看法。
  下面我来讲个故事。大概七八年前,可口可乐公司与自然基金会开展了一个关于节水的合作。水资源匮乏是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全球有10亿人受到缺水影响。那时可口可乐公司发现:每生产1升可乐要消耗3.25升水。因此他们开始改进所有的装瓶厂,通过技术,将水消耗降低到了2.5升。
  但半年后,自然基金会找到可口可乐,告诉它:你生产1升可乐用的不是3.25升水,而是250升!因为你没算生产甘蔗要用多少水。
  
  金融危机带来的机会
  
  每隔一段时间,社会总会有一次巨变。金融危机正发生在这个巨变的时刻。但我说的巨变不仅仅指金融危机,它是暂时现象。我说的巨变是整个社会体系、环境体系的巨变。这将是一次伟大的变革,现在才刚刚开始。
  不过目前的金融危机却给“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机会。因为金融危机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所有的企业都要考虑降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部分,就是降低能耗,这跟企业降低成本息息相关。
  有专家指出:制造同一产品,中国的制造业在能源消耗上是日本制造业的九倍。这是多么大的改善空间!我们知道有些投资可能比较大,需要比较长的回报期,但现有的很多节能技术,都能在3~6个月内收回投资,比如换电灯泡,比如改善隔热的材料。
  金融危机让很多企业重新考虑模式和市场策略。当然在此之前已经有很多企业开始承担起这个责任。比如联合利华,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品公司之一,它有三大策略性领域:水、食物,以及永续发展的农渔业。在他们的资助下,海洋管理评议会(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 MSC)得以建立,在用可持续方式捕获的渔货上,贴上“生态标签”。联合利华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它知道,如果不采取符合国际环保标准的生产策略,有一天渔产终告枯竭,它将失去获利来源。
  
  既是个人的,也是全球的
  
  必须说明的是,可持续发展是需要个人和组织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的。我非常喜欢的一个案例是耐克对气垫鞋的改造。
  气垫鞋是耐克的明星产品,但我们有所不知的是,这种气垫鞋中所使用的“空气”主要是由一种叫做SF6的物质构成的,这是一种比二氧化碳“寿命”更长的温室气体。发现它的是一名耐克的员工。她通过个人的努力,让耐克重视到了这个问题。现在,耐克鞋气垫中使用的“气体”已经完全是空气,耐克也承诺在2020年前在所有的产品中实现零废物和零毒素。
  我们知道,传统的棉花生长是农业中一个最影响环境的活动。生长和收获足够的棉花来生产出一件T恤衫的简单过程都会对地球的空气、水、土壤,甚至对生活在棉花生长区域的人造成很大的影响。认识到这一点,耐克改变其做法,开始在产品线上采用有机棉。2010年,耐克的目标是让所有的含棉成分产品都有最少5%的有机棉。
  当然,要解决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我们必须有着眼全球的系统思考眼光。比如:我买了一台电视,它产于中国,而生产这台电视的过程中,使用了煤电,那么产生的碳排放,是谁造成的呢?从各国利益的角度,大家会认为这是中国人的碳排放,但实际上消费电视的人是我——我才是那个造成碳排放的人。所以解决可持续发展的惟一办法,就是把它当成一个全球的问题,而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成为解决问题的一部分力量。
  事实上,现在已经有了很多节能减排的具体实施方案。我现在的工作之一就是跟中国政府合作,介绍给企业这些节能减排的方法。我很高兴看到中国政府也在为此努力,我也希望能参与其中,做出贡献。管理
  责任编辑:李 源
  
  经典语录:请记住,在某种程度上,所有的组织都是学习型组织,真正的区别就在于学习型组织程度的深浅和快慢。 2006年2月刊
  
  在某种程度上,团队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因为工作永远是团队机能的结果。
   2006年2月刊
其他文献
海因茨韦里克教授是美国旧金山大学国际管理和行为科学教授,SWOT矩阵的创始人。他的著作《管理学精要》是管理学界的重要著作,被译做多种文字。2009年《管理学精要——国际化视角》在中国发行第七版,韦里克教授借此在中国几所大学展开演讲。在2009年年末-2010年年初这个金融危机关键的转折时期,这位管理学家将给中国管理学界怎样的忠告呢?  “事实上,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更关注观念和思路,这远比外部环境
期刊
全然的了解,就会全然的宽容    哲理的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布莱德雷将军奉命执行一次危险而紧急的任务。于是,他立刻召集手下将士,让他们排成了一个长列。  “这次,我们的任务既艰巨又危险!”布莱德雷瞟了大家一眼,“哪位愿意冒险担任这项任务,请向前走两步……”  此时,适逢一位参谋递给他一份最新的战报,布莱德雷和参谋交头接耳了片刻。等他处理完战报,再次面对行列中的众将士时,发现长长的队伍
期刊
人力资源管理者们总是担心老一辈职场员工对新技术、新环境的不适应。但事实证明,他们在此方面表现得非常出色。甚至,一些新技术的应用激起了他们沟通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  职场代沟并不是不可跨越的,这取决于管理者是否能建立适当的平台,在过去这样的平台可能是一种平等、畅通的交流渠道,而今天变成了网路。    “80前”并非科技白痴    DLT是一家解决方案提供商,最近它组织了一次旨在迎合Y一代(即“80
期刊
其实,“小皇帝”一代更容易被激发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关键是要了解他们。  显然,在游戏及其攻略中长大的一代人,对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迅速获得成功更感兴趣。   “80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人生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与职场前辈们有很大不同。也就是说,当我们在和“80后”一起工作的时候不仅要关注他们年龄的特征,还要关注他们的价值观特征。  许多人力资源经理或者直线经理都认为这些“小孩儿”不太好管,突出的
期刊
中国成为人类第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制造业大国,是可能的;中国和平崛起,是可能的;中美共治全球,是必然的;中国人力优势的衰减,也是必然的。那么,我们该做什么?    新30年的新背景    改革开放第一个30年,走市场经济,极大程度上发挥了在市场经济下中国庞大优质劳动力的优势,取得了三项成绩:  1.平均年经济增长率9.8%,全球第一;2.两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全球第一;3.数以亿计的人民实现了脱贫,
期刊
“就像挤公交车一样,我可能位置站对了一点,不是我自己在走,是后面的人直接把我推着走。”——谭传华    这大概是最奇特的上市原因了。  “说真心话,看到我的部下做了那么多资料,这么辛苦,如果上不了的话,我最欠他们的,对不起他们,也很对不起中介机构。”  ——2009年12月29日,谭木匠控股有限公司成功在港交所上市。一直因追求稳步发展而对是否要上市犹豫不决的创始人谭传华,最终为员工而下了决心。  
期刊
温家宝总理说:“科技是克服金融危机的根本力量。”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原科技部部长朱丽兰如何看待被企业赋予极大期望的新能源、环保产业等的发展?又为何提出“我们需要的是重生,而不仅仅是恢复;需要的是清醒,而不是一般的苏醒”?    不是“苏醒”,而是“清醒”    《中外管理》:对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的复苏,您有什么基本看法?  朱丽兰:复苏需要创新。而复苏中的创新,应该是重生,不是一般的复苏!复苏给人一
期刊
在明媚的盛夏,在温馨的家中,面对永远笑声爽朗的赵地会长,时间仿佛停滞在了那片永远的热情中。    搬家都不要丢的杂志    《中外管理》:您还记得第一次接触《中外管理》杂志的情形吗?印象如何?  赵 地:我1983年在河南任省委书记时,就认识了杨沛霆同志。那时,我们省委请过几位管理科学方面的专家来授课,沛霆同志就是其中一位。  2000年6月,我到中国女企业家协会工作,沛霆同志知道后就和我联系。那
期刊
“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多年来与《中外管理》有着良好的交流及报道合作。而《中外管理》杂志出版200期之际,也正是全球经济危机中,企业最需要商业智慧来破解营销难题之时。为此,我们重访菲利普科特勒。    动荡时代,预见性第一    《中外管理》:随着经济“大盘”出现的巨大动荡,很多企业也在经历一个内部管理的动荡时期。对此您有什么基本的建议?  菲利普科特勒:对于公司来说,一定要成为有眼界的企
期刊
弗雷德蒙德马利克,被誉为欧洲最有影响力的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曾评价他说:“无论在理论领域还是在管理实践领域,他都是权威性的大师。”在我们创刊200期之际,他来到中国,语出惊人。    美式管理 = 唯利是图    《中外管理》:在您的书《公司正确的治理》中,您对美国公司的治理体制、管理体制提出了毫不留情的批评。有观点认为,这次危机是西方文化的衰退,您同意吗?  弗雷德蒙德马利克(下简称马利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