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思考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2EE_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对外开放和全球化不断发展,当代青少年学生的家国情怀认知受到的多元文化冲击日益增多,教育部也更重视家国情怀教育。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将家国情怀定为高中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作为价值追求项体现教育的“育人”本质,意义重大。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加强渗透家国情怀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将家国情怀教育融入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知识素养的同时,加强他们对古今家国的认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阔视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渗透教育
   如今,文化呈现多元化,我国长期秉持的家国情怀理念受到各种文化的影响。总体而言,家国情怀教育是加强学生对“小家”家庭、“大家”国家的热爱与责任感的教育,是在加深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和自豪感下,更好地追求社会繁荣、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借助高中历史课程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可以激发和内化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并将其转化为为祖国和社会奋斗的力量动力。
   一、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1.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重要阶段,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其实质是对学生在民族文化和传统精神方面的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教材中涉及的林则徐、毛泽东、邓小平等历史人物都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意识。“以人为本”“以史为鉴”所表现的个人道德情感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通过研究这些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可以渗透家国情怀教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家国”,如何对待“家国”,应该承担起什么样的责任和使命[1]。
   2.有助于高中德育工作的开展
   高中生面临着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选择。合理而适当的德育将帮助他们迈出人生的关键一步。而且,在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中,历史教育被认为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将家国情怀教育渗透到高中历史教育中,完全符合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可以实现“一课两育”,让学生对家国有正确认识。
   3.有助于学生对国家历史及民族精神追本溯源
   在高中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和理解中国的历史进程,并能清晰地比较和分析中外历史,加深记忆和理解。家国情怀教育源远流长,通过学习高中历史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家国情怀的起源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自发地了解家国情怀的本源,增加对国家历史的探寻和以家国情怀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认同。
   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指在探究历史时要注意史料的出处,不能盲目地用某一历史资料来表达某一观点,而应注意其代表性。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想要更真实地还原历史,史料的佐证对于家国情怀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假使历史教师用史料讲授只讲有趣的方面,没有注意历史的科学性,选择缺乏真实性的史料进行历史教育,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养将是虚假的、空洞的。史料的真实性取决于科学的选择。使用史料需要科学分析,帮助学生区分史料,去伪存真,不盲目使用。
   2.引导性原则
   教師在教育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有效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诱导是历史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可以增加学生主动探究的愿望和学习历史的兴趣,不同年级学生的教学重点也不同[2]。例如,高一学生没有广泛的历史知识和准确的评价标准,教师必须注重对基本史实的解释和引导。高三年级学生已有相对完整的历史知识,形成了更成熟的价值观,在引导过程中,历史教师要唤起情感共鸣,注重思维扩展。
   3.多元性原则
   多元性意味着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历史教师经常使用不同的教学法来教授历史知识,最常用的方法是讲述、问题引导和情境创设。讲述是历史课堂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讲述必须具有感染力,这是历史课堂使用讲述法的基本要求。例如,教师在讲授“辛亥革命”一课时,以林觉民的《与妻书》为起点,简要介绍林觉民的生平,以增加学生对信件内容的了解,营造爱国主义氛围,从而让学生内心受到鼓舞,达到激发学生家国情怀的目的。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渗透路径
   1.创新教学方法
   家国情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要求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构建师生互动、师生共同学习的模式。比如,在讲解长征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电视剧《长征》的主题曲,以营造乐学氛围。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长征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最后,指出长征的重大意义。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介绍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师生一起背诵。这种历史和语文的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长征精神”,组织学生讨论,加深学生对长征精神的理解。此外,教师可以在课程中运用对比评注法,通过丰富多样的知识内容串联家国情怀教育。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辛丑条约》,以更深入地了解签署不平等条约所造成的危害。同时,通过对比三元里抗英斗争和义和团运动,学生可以体会到中华民族抵御外敌时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实地参观调研
   高中历史教师首先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而是要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如今的学生都出生在新时代,对民族浩劫、动荡的社会缺乏认识和代入感,历史教师的工作就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目前的情况下,完全还原历史背景是不可能的,所以可以通过“追溯历史的记忆”来还原部分历史[3]。例如,在红色文化比较成熟的地方,比如延安市的高中,可以鼓励学生参观考察,结合教科书询问老年人当地的历史。为了真实体验历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烈士陵园或革命纪念馆,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如果没有条件组织实地考察,学校可以组织“红色文化”展览、“红歌”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将家国情怀转化为内在动力。教师以实际行动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历史教育中实践家国情怀,认清我国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3.开展生活化教学
   历史通过记录和分析过去来描述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对于高中生来说,历史事件发生的时期比较遥远,古今有差异,不利于理解课本,难以体现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因此,要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找到知识内容与生活的内在联系,不断拓展课堂教学内容,进而强化家国情怀教育。高中历史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变革与发展,为开展生活化教育打好基础。课堂活动可以以“家国情怀”为主题,让学生在班会前收集各种与家国情怀有关的材料和故事,在主题班会上与大家分享。或者组成小组,表演与家国情怀有关的节目。这些活动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例如,历史教科书有关第二次工业命的内容与我们当今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渗透家国情怀的教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我国交通和通信方式的进步,船舶、马车、燃气机车再到如今的高速列车、磁悬浮列车。通信工具的范围从电报到老式电话,再到后来的手机和智能手机。通过这种演变发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比较社会的发展变迁,结合现在的生活更深入地认识、体会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的变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结合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中,我们的祖先用勤劳、智慧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财富,这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拓展传统文化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我国《九章算术》编纂发明的珠算提出了当时最为先进的计算方法,为世界数学计算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天文观测方面,中国也是领先世界的,为我国的天文预报和农业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我国自古以来是农业大国,农业研究也很成熟,经过几千年的不断的探索和总结,为未来的农业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也有助于解决世界的温饱问题。在我国,文学、艺术方面也有很多成就,丰富多彩的书画、令人耳目一新的戏曲,经过历史的积淀,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光彩夺目。这样的灿烂文化足以让学生感到自豪,教师应在教学中更多地涉及这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感。
   5.提升教学能力
   高中历史教师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主体。新课改能否成功,除外在因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材和师资,这关乎教育的科学性。在课本基本固定的前提下,转变教材观,加强对教师的新课程培训,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实施和把握的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改是我国教育领域最广泛的课程改革。新课改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索性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满足更高的要求。在教育目标方面,教师需要从单纯的历史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高中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信息源。高中历史教师需要注意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将民族情怀的培养融入教育教学,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关注历史学的前沿动态,更新传统观念,以不断适应高中历史学科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家国情怀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师生之间要依靠多种方法和手段,相互鼓励,促进提升。在开展具体教育时,要进一步加强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选择科学的教学策略渗透家国情怀教育,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新的助力,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推动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獻:
   [1]杨依.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D].锦州:渤海大学,2019.
   [2]马秀丽.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探索[J].知识文库,2020(2):151,153.
   [3]苗秀梅.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家国情怀教育[J].文理导航(上旬),2020(5):99.
其他文献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路径,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音乐中获得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
文本的高效解读不仅可体现出教师的专业素养,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高中生由于社会经验匮乏、语文素材积累不足,常常难以理解文本情感或是作者意图,需要在教师的帮
摘 要:从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出发,通过基于时空观念的角度对历史概念的教学工作的深入分析与实践,提出了历史概念有效教学相对应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时空观念;历史教育;历史概念教学   一、梳理历史发展的时序   受学情影响,其历史学科的基础并不牢固,没有形成良好的学科思维和学习习惯,因此不能建立清晰的时间框架,对历史史实的宏观架构也不明确。针对这样的问题,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方式
学习语文,必须重视阅读.“教读、自读、课外阅读”和“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有助力于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阅读,无章则散,无法则乱.重视课内阅读指导方法,得法于课内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笔者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深知识字写字对低年级学生的重要性,但在教学过程中发
体育学科是小学教育阶段中的重要学科,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而伴随德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渗透,在目前体育运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常规渗透、竞赛活动和合作情境创建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渗透到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各种美术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笔者结合自身教
摘 要:物理是高中教育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其知识内容不仅和生活有紧密的联系,并且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教育工作者在进行物理教学时要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多加重视,要在实验课程中多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发现物理实验课程的趣味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积极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物理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缓慢且持续的过程,教师在
“读思达”教学法是一种融合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环节的新型教学方法,其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可增强课堂活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同时,提升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融合更加紧密,其中大数据分析技术被逐渐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本文以《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大数据分析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