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学科。“研学后教”课堂的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最终会对小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升阅读数量和品位;提升教学语言感染力;提高自身人格魅力等。本文笔者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提高
近年来,番禺区提出“研学后教”课堂改革,要求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效果,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打破“满堂灌”的传统教学,不但要备课本,还要花更多的时间“备学生”。这种课堂的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提高人文素养不但是改变语文传统课堂现状、适应新课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需要,还是提高教师阅读量的需要。
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研学后教”课堂改革恰恰是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的一个契机,它颇有“翻转课堂”的意味,把传统的“先教后学”变成了“先学后教”。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课堂教学要从围绕书本教学转到围绕人的发展上,即教师要有把自己的言行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对人无限关爱的思想倾向。有了这个观念上的改变,教师才会逐渐脱离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意识到提高自身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二、提升阅读数量和品位
教师人文学识的增长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主要依靠阅读进行积累,而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阅读又要注意阅读的品位。教师的文化根底不仅要“渊”要“深”,更应强调“博”和“广”,要对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要有所涉猎,使之面对学生能得心应手,举一反三,旁征博引,而授予学生的东西,也是教师自己人文思想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中所创造的宝贵财富,是一座丰富的宝藏。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教师,既要多阅读中外优秀文学作品,多学习生动活泼的语言,吮吸其中有益的养料,提高语言修养,又要广泛涉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关读物,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见识,提高洞悉事物的能力,同时还要加强语言实践,平时多锻炼,经常总结经验教训。另外,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还应该下功夫汲取中外文化的精华。经历一定时间的检验,教师学识上的文野之分、雅俗之分、丰腴与贫乏之分就十分明显。
三、提升教学语言感染力
教师课堂上的语言表达直接影响学生情感的接收和内化。语文教学不但是语言文字技能训练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情感领悟的过程。就小学教材而言,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的编写融入多个体裁,有儿歌、故事、童话、寓言、谚语、古诗词、散文等,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挖掘语文课本中蕴含的情感色彩,还要在教学中注意发展自己语言的感染力,通过语言表达来以情动人、以情施教,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
实际教学中,教学口语可借助外部环境进行渲染。例如,教师在讲授课文时,都会给自己或学生配上相应的音乐进行深情朗诵,共同体验课文情感,如《雪地里的小画家》《匆匆》《长江之歌》《海上日出》《观潮》等,积极营造一种情感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另外,教学口语要有“吸引力”,让学生的情绪随着教师语言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在讲授《慈母情怀》《生命 生命》《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等课文时,教师结合课文情感的变化,时而轻松和缓,时而快速急切,时而语重心长,时而情深意切,充分利用情感这一磁石,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跟着老师去品读、去思考、去想象,与文本内容、情感相融合。
教学口语是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内在表现,而口头表达的内容是否有思想、有魅力,仍然取决于个人的阅读与积累,取决于个人的书面表达水准。而表达能力的核心应该是书面表达。写作是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既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技能的重要渠道,也是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文化素质、文学功底的重要尺度。但锤炼语言看似容易实艰辛,绝非一日之功。乍看是语言表达,实质是学识和修养。文如其人,言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
四、提高自身人格魅力
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人交往容易受他们生理、心理年龄所制约的崇拜,他们会把这种崇拜转化为一种信任,对他们的一些行为进行模仿。小学语文教师往往最容易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要以扎实严谨的学风、以崇尚科学、捍卫真理的科学精神、以关注现实社会的强烈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学生道德上的“人师”榜样。
成功的人文教育应是“爱”的教育,这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自己的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并且要包容学生的错误。教师不但要关心学生学习状况,还要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塑成。实践证明,真正让学生爱戴的教师往往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用爱的力量滋养、感化、影响学生的心灵和人格,最终让学生成为和教师一样具有高尚品德和美好心灵的人。
参考文献
[1]甘欲宁.小学教师人文素养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分析[J].小学教育.2015(04).
[2]陆益彰,张祥福.“研学后教”的认识与“三导教学模式”实践[N].番禺日报,2012(03).
[3]顾松林.教师专业发展与新课程学习、实践、反思[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
[4]杜丽英.语文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要求[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7(03).
[5]杜群尔.SPT理念下教师人文素养提升的思考[J].人文社科,2009(0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提高
近年来,番禺区提出“研学后教”课堂改革,要求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效果,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打破“满堂灌”的传统教学,不但要备课本,还要花更多的时间“备学生”。这种课堂的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提高人文素养不但是改变语文传统课堂现状、适应新课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需要,还是提高教师阅读量的需要。
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研学后教”课堂改革恰恰是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的一个契机,它颇有“翻转课堂”的意味,把传统的“先教后学”变成了“先学后教”。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课堂教学要从围绕书本教学转到围绕人的发展上,即教师要有把自己的言行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对人无限关爱的思想倾向。有了这个观念上的改变,教师才会逐渐脱离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意识到提高自身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二、提升阅读数量和品位
教师人文学识的增长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主要依靠阅读进行积累,而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阅读又要注意阅读的品位。教师的文化根底不仅要“渊”要“深”,更应强调“博”和“广”,要对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要有所涉猎,使之面对学生能得心应手,举一反三,旁征博引,而授予学生的东西,也是教师自己人文思想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中所创造的宝贵财富,是一座丰富的宝藏。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教师,既要多阅读中外优秀文学作品,多学习生动活泼的语言,吮吸其中有益的养料,提高语言修养,又要广泛涉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关读物,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见识,提高洞悉事物的能力,同时还要加强语言实践,平时多锻炼,经常总结经验教训。另外,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还应该下功夫汲取中外文化的精华。经历一定时间的检验,教师学识上的文野之分、雅俗之分、丰腴与贫乏之分就十分明显。
三、提升教学语言感染力
教师课堂上的语言表达直接影响学生情感的接收和内化。语文教学不但是语言文字技能训练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情感领悟的过程。就小学教材而言,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的编写融入多个体裁,有儿歌、故事、童话、寓言、谚语、古诗词、散文等,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挖掘语文课本中蕴含的情感色彩,还要在教学中注意发展自己语言的感染力,通过语言表达来以情动人、以情施教,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
实际教学中,教学口语可借助外部环境进行渲染。例如,教师在讲授课文时,都会给自己或学生配上相应的音乐进行深情朗诵,共同体验课文情感,如《雪地里的小画家》《匆匆》《长江之歌》《海上日出》《观潮》等,积极营造一种情感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另外,教学口语要有“吸引力”,让学生的情绪随着教师语言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在讲授《慈母情怀》《生命 生命》《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等课文时,教师结合课文情感的变化,时而轻松和缓,时而快速急切,时而语重心长,时而情深意切,充分利用情感这一磁石,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跟着老师去品读、去思考、去想象,与文本内容、情感相融合。
教学口语是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内在表现,而口头表达的内容是否有思想、有魅力,仍然取决于个人的阅读与积累,取决于个人的书面表达水准。而表达能力的核心应该是书面表达。写作是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既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技能的重要渠道,也是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文化素质、文学功底的重要尺度。但锤炼语言看似容易实艰辛,绝非一日之功。乍看是语言表达,实质是学识和修养。文如其人,言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
四、提高自身人格魅力
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人交往容易受他们生理、心理年龄所制约的崇拜,他们会把这种崇拜转化为一种信任,对他们的一些行为进行模仿。小学语文教师往往最容易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要以扎实严谨的学风、以崇尚科学、捍卫真理的科学精神、以关注现实社会的强烈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学生道德上的“人师”榜样。
成功的人文教育应是“爱”的教育,这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自己的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并且要包容学生的错误。教师不但要关心学生学习状况,还要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塑成。实践证明,真正让学生爱戴的教师往往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用爱的力量滋养、感化、影响学生的心灵和人格,最终让学生成为和教师一样具有高尚品德和美好心灵的人。
参考文献
[1]甘欲宁.小学教师人文素养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分析[J].小学教育.2015(04).
[2]陆益彰,张祥福.“研学后教”的认识与“三导教学模式”实践[N].番禺日报,2012(03).
[3]顾松林.教师专业发展与新课程学习、实践、反思[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
[4]杜丽英.语文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要求[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7(03).
[5]杜群尔.SPT理念下教师人文素养提升的思考[J].人文社科,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