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中来了老虎,兔子能否接着吃草?在跨国巨头血拼中国滩头之际,在杨元庆、马云们四处出击之时,老字号能否干出新名堂?如果只按照市场占有率的实际统计,回答就基本是否定的,但天津的海鸥却跳出了这个概率。
全国原有38家表厂,而现在唯一留下来作为中国名牌的只有海鸥。古人计时用沙漏、日晷等,差不多有5000年历史,海鸥也就区区50年,却被评为手表行业的“中华老字号”。叩问老而不倒、历久弥新的独家秘诀,掌舵人王德明大摇其头。
没有什么秘诀,只有一段痛苦而又悲壮的经历。
孤注一掷
王德明带着脚镣也要跳舞:另起炉灶,搞机械自动表。
王德明1995年刚接手时,正逢日本厂家疯狂降价,海鸥一年亏损2000多万,一只表芯成本八九块,只能卖四五块。冬天没有煤烧,工资开不出,拖欠职工医疗费。那时,有谁会提起,中国第一只手表就诞生在这里?又有谁会预想到,金凤凰有朝一日竟变成了土鸡。厂长贵姓王,却被人叫做黄厂长。
最难受的是企业处在艰难的谷底,面临着退出;退出,意味着企业从此消失,这可是国有企业。当时整个一轻集团公司分两块,一块是“发展”的,一块是“退出”的。王德明一直在“退出”里开会,自然是个受气的小媳妇,但这位媳妇有点儿倔,不想退出,反而要做个像样的婆婆:“当时我不服气,我觉得我的企业还有市场。”真有市场吗?为什么那么多人看不到?到底谁的眼睛是雪亮的?
王德明钳工出身,视力尚好,19岁进车间。早就得知他喜欢机械,历来对精密设备饱含感情,采访时记者特意说:“在大众眼里,机械这东西冰凉冰凉的。”话音未落,王德明马上接口说:“一动它就不凉了。”生命在于运动,机械也一样,海鸥再难只要动起来,就有生机。当时涌动在他心中的是一种情怀:“几十年几代海鸥人才给我们创造了海鸥这个品牌,不能在我手里把它干没了。”
不信海鸥不能飞,当然,也要证明自己到底姓什么。那年他47岁,以他的年龄和企业当时的状况,已经不允许在经营方向上出现错误,一旦犯错,再无改正的机会。当时电子表市场正旺,厂里正在大上电子表,他却说了和当时的形势相背离的话:上机械表,下马电子表。他的理由是:电子表日本人优势占尽,没有条件和它竞争;机械表瑞士有高端,但中端有很大的需求,就是机械自动表,瑞士人没有能力做这么大。
这算是高见吗?一片反对之声。王德明又说,海鸥是从精密机械加工做起的,有自己的优势,不要丢掉自己的金刚钻。这也不是高见,又来一片反对声。反对你反对,事情我要做,需要说服的就去说服,不能说服的也不争论,王德明带着脚镣也要跳舞:另起炉灶,搞机械自动表。要对准市场需求,就得调整产品结构。做你该做的,是搞企业的本分。
搞机械自动表,关键是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芯和外观,用技术拉动品牌,用可靠的质量和完善的设计来赢回消费者。光看准市场需求还不行,必须有核心竞争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可是没钱。
很多人都有一个商业梦,但很多人都放弃了,就是因为没钱,王德明也没有钱。他在厂里走了一圈又一圈,最后,以联合开发房地产的方式,得到一笔资金,孤注一掷地全部用于自动机械表开发。管理干部降低工资,当时他就拿生活费200多块,一次下岗2200多名员工,只有400多名在岗,冬天只能保证暖气管道不被冻裂。
——早在1955年,100元经费,一间小屋,我国自制第一只手表艰难出世,王德明他们似乎又回到了从前,历史何曾相似。
舍去一条尾巴以活全身,这是很多生物的生存法则。背水一战的事实很快就证明,冬天过后是春天。公司终于扭亏为赢,2002年下岗职工全部回来,周围100多万平米的楼房都是海鸥在供暖。现在,世界三大经典手表海鸥都能做,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而且能够商品化,这在国际上是很少见的,即使是瑞士,一个表厂也不一定三种表都能批量生产。
做表的境界
奢侈有利,小小的一只海鸥表轻松卖到十万,超过了一辆夏利。
风景这边独好,海鸥在瑞士开了九个销售点。当王德明携带刚研制的砣飞轮表亮相巴塞尔之时,瑞士一家制表公司第五代传人曾经问:“这表的机芯是你们做的吗?”王德明说:“是的。”“全部是你们做的吗?”“是的。”这位瑞士朋友感叹道:“瑞士表恐怕难一统天下了。”
没想到还会有今天。曾几何时,几个大老总对王德明说,做牌子没有用,海鸥只有知名度,没有美誉度。但王德明觉得只要去精心雕琢培育它,美誉度就会出来:“经营者在最困难的时候,要舍得为它付出。”南方有家表厂知名度和美誉度曾经都有,但在最困难的时候放弃了,结果风光不再。王德明说:“企业家成功是性格使然,不仅是对问题看得清楚不清楚。在看得清的人中,关键得有毅力。”
主张“毅力为王”的王德明,现今做的可是奢侈品。奢侈有利,小小的一只海鸥表轻松卖到十万,超过了一辆夏利。在他眼里,奢侈品是一种追求,一种雕琢:“没用的地方做到极致就是奢侈品。”表是一种文化,给你五个亿两三年你造不出来,是材料、加工、精度、设计、人才、技术、管理的积淀。首先要设计出来,但设计出来不一定能造出来;所有零件做合格,你也不一定装得出来,必须通过人工的调校,这就是高档复杂机械表。王德明说:“高档机械表更看重的是:精巧复杂并具有创意的机械结构、高超的工艺技术含量和追求完美的动感艺术。”
天高任鸟飞。天津将要投资11个亿发展海鸥,三年左右达到年生产1000万只机芯的规模,而全瑞士目前一年只生产700万只。王德明坚信:“海鸥应是国内第一品牌,海鸥还要成为国际知名品牌。”这不是全部。业内人说,中国人做表是为了谋生,日本人做表是一种责任,瑞士人做表没有计划,是一种兴趣使然。王德明发现,这样的分野目前还是存在。在做表的境界上同国际接轨,让“海鸥”手表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这是王厂长更深的心结。
很多中国手表经销商心情很复杂,卖的虽然是外国手表,但是一出国还是要带海鸥表。他们不希望王德明早退休,但王德明总有一天还是要退休的:“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不容易。”说起表来,王德明眼睛炯炯有神,说个没完,说别的基本没有什么话。
全国原有38家表厂,而现在唯一留下来作为中国名牌的只有海鸥。古人计时用沙漏、日晷等,差不多有5000年历史,海鸥也就区区50年,却被评为手表行业的“中华老字号”。叩问老而不倒、历久弥新的独家秘诀,掌舵人王德明大摇其头。
没有什么秘诀,只有一段痛苦而又悲壮的经历。
孤注一掷
王德明带着脚镣也要跳舞:另起炉灶,搞机械自动表。
王德明1995年刚接手时,正逢日本厂家疯狂降价,海鸥一年亏损2000多万,一只表芯成本八九块,只能卖四五块。冬天没有煤烧,工资开不出,拖欠职工医疗费。那时,有谁会提起,中国第一只手表就诞生在这里?又有谁会预想到,金凤凰有朝一日竟变成了土鸡。厂长贵姓王,却被人叫做黄厂长。
最难受的是企业处在艰难的谷底,面临着退出;退出,意味着企业从此消失,这可是国有企业。当时整个一轻集团公司分两块,一块是“发展”的,一块是“退出”的。王德明一直在“退出”里开会,自然是个受气的小媳妇,但这位媳妇有点儿倔,不想退出,反而要做个像样的婆婆:“当时我不服气,我觉得我的企业还有市场。”真有市场吗?为什么那么多人看不到?到底谁的眼睛是雪亮的?
王德明钳工出身,视力尚好,19岁进车间。早就得知他喜欢机械,历来对精密设备饱含感情,采访时记者特意说:“在大众眼里,机械这东西冰凉冰凉的。”话音未落,王德明马上接口说:“一动它就不凉了。”生命在于运动,机械也一样,海鸥再难只要动起来,就有生机。当时涌动在他心中的是一种情怀:“几十年几代海鸥人才给我们创造了海鸥这个品牌,不能在我手里把它干没了。”
不信海鸥不能飞,当然,也要证明自己到底姓什么。那年他47岁,以他的年龄和企业当时的状况,已经不允许在经营方向上出现错误,一旦犯错,再无改正的机会。当时电子表市场正旺,厂里正在大上电子表,他却说了和当时的形势相背离的话:上机械表,下马电子表。他的理由是:电子表日本人优势占尽,没有条件和它竞争;机械表瑞士有高端,但中端有很大的需求,就是机械自动表,瑞士人没有能力做这么大。
这算是高见吗?一片反对之声。王德明又说,海鸥是从精密机械加工做起的,有自己的优势,不要丢掉自己的金刚钻。这也不是高见,又来一片反对声。反对你反对,事情我要做,需要说服的就去说服,不能说服的也不争论,王德明带着脚镣也要跳舞:另起炉灶,搞机械自动表。要对准市场需求,就得调整产品结构。做你该做的,是搞企业的本分。
搞机械自动表,关键是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芯和外观,用技术拉动品牌,用可靠的质量和完善的设计来赢回消费者。光看准市场需求还不行,必须有核心竞争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可是没钱。
很多人都有一个商业梦,但很多人都放弃了,就是因为没钱,王德明也没有钱。他在厂里走了一圈又一圈,最后,以联合开发房地产的方式,得到一笔资金,孤注一掷地全部用于自动机械表开发。管理干部降低工资,当时他就拿生活费200多块,一次下岗2200多名员工,只有400多名在岗,冬天只能保证暖气管道不被冻裂。
——早在1955年,100元经费,一间小屋,我国自制第一只手表艰难出世,王德明他们似乎又回到了从前,历史何曾相似。
舍去一条尾巴以活全身,这是很多生物的生存法则。背水一战的事实很快就证明,冬天过后是春天。公司终于扭亏为赢,2002年下岗职工全部回来,周围100多万平米的楼房都是海鸥在供暖。现在,世界三大经典手表海鸥都能做,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而且能够商品化,这在国际上是很少见的,即使是瑞士,一个表厂也不一定三种表都能批量生产。
做表的境界
奢侈有利,小小的一只海鸥表轻松卖到十万,超过了一辆夏利。
风景这边独好,海鸥在瑞士开了九个销售点。当王德明携带刚研制的砣飞轮表亮相巴塞尔之时,瑞士一家制表公司第五代传人曾经问:“这表的机芯是你们做的吗?”王德明说:“是的。”“全部是你们做的吗?”“是的。”这位瑞士朋友感叹道:“瑞士表恐怕难一统天下了。”
没想到还会有今天。曾几何时,几个大老总对王德明说,做牌子没有用,海鸥只有知名度,没有美誉度。但王德明觉得只要去精心雕琢培育它,美誉度就会出来:“经营者在最困难的时候,要舍得为它付出。”南方有家表厂知名度和美誉度曾经都有,但在最困难的时候放弃了,结果风光不再。王德明说:“企业家成功是性格使然,不仅是对问题看得清楚不清楚。在看得清的人中,关键得有毅力。”
主张“毅力为王”的王德明,现今做的可是奢侈品。奢侈有利,小小的一只海鸥表轻松卖到十万,超过了一辆夏利。在他眼里,奢侈品是一种追求,一种雕琢:“没用的地方做到极致就是奢侈品。”表是一种文化,给你五个亿两三年你造不出来,是材料、加工、精度、设计、人才、技术、管理的积淀。首先要设计出来,但设计出来不一定能造出来;所有零件做合格,你也不一定装得出来,必须通过人工的调校,这就是高档复杂机械表。王德明说:“高档机械表更看重的是:精巧复杂并具有创意的机械结构、高超的工艺技术含量和追求完美的动感艺术。”
天高任鸟飞。天津将要投资11个亿发展海鸥,三年左右达到年生产1000万只机芯的规模,而全瑞士目前一年只生产700万只。王德明坚信:“海鸥应是国内第一品牌,海鸥还要成为国际知名品牌。”这不是全部。业内人说,中国人做表是为了谋生,日本人做表是一种责任,瑞士人做表没有计划,是一种兴趣使然。王德明发现,这样的分野目前还是存在。在做表的境界上同国际接轨,让“海鸥”手表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这是王厂长更深的心结。
很多中国手表经销商心情很复杂,卖的虽然是外国手表,但是一出国还是要带海鸥表。他们不希望王德明早退休,但王德明总有一天还是要退休的:“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不容易。”说起表来,王德明眼睛炯炯有神,说个没完,说别的基本没有什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