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联整合模式结合了概念整合理论以及关联理论两大具有强大解释力的两大理论,相互补充完善。这一推理模型可用于解释语言中的幽默现象。本文将结合谐音类歇后语的具体特点,利用其具体的关联整合模式对谐音类歇后语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的认知语用机理进行探究,本文通过实例分析,系统阐释了谐音类歇后语在关联整合模式下的认知语用特征以及推理过程,以期能从语用这一新的视角来分析歇后语。
【关键词】关联整合模式;谐音类歇后语;推理;认知语用
【作者简介】陈秋杰,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引言
歇后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广泛被老百姓运用于生活中。歇后语也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具有鲜明的名族特色,同时,它也具有俏皮幽默,通俗形象等特点。歇后语在结构上主要有由两部分组成。学界对这两部分有多种命名方式,其中接受度较高的为“引”与“注”。歇后语的两个部分具有紧密的语义关联,而“注”就是整个歇后语的点睛之笔,它的巧妙设计正是歇后语丰富涵义的体现所在以及歇后语幽默性的传达之处。
歇后语这一特殊语言形式也吸引了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探索,主要包括歇后语的语义,句法,修辞等方面。谐音类歇后语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类。但是对谐音类歇后语的专项研究却很少,从语用学角度入手进行分析的则更少。本文将会从具体的关联整合模式出发分析谐音类歇后语的认知机制。
二、关联整合模式
1.关联理论。Sperber和Wilson (1986,1995)提出了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是对Grice 提出的合作原则的一个重要的突破,用以解释各种语言现象及交际现象。Sperber和Wilson 认为认为人类的认知和交际以关联为总则,言语交际过程就是在动态的认知语境中寻求认知努力和认知效果的平衡。关联理论强调寻找最佳关联,隐喻理解是在适当的认知语境下寻求最佳关联、获取语境效果的一个动态过程。(周京励,陈盈盈 2013)关联理论强调动态概念化过程,认知随语境变化。王寅(2007)也提到交际对于受话者而言是不断建立新命题,新信息或基于其上所做的假设及认知语境或一系列认知语境之间关联的过程。因此,受话者在交际中认知理解谐音类歇后语也不断的假设中构成了自己的认知语境。
2.概念整合理论。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又称概念融合理论,是Fauconnier
【关键词】关联整合模式;谐音类歇后语;推理;认知语用
【作者简介】陈秋杰,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引言
歇后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广泛被老百姓运用于生活中。歇后语也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具有鲜明的名族特色,同时,它也具有俏皮幽默,通俗形象等特点。歇后语在结构上主要有由两部分组成。学界对这两部分有多种命名方式,其中接受度较高的为“引”与“注”。歇后语的两个部分具有紧密的语义关联,而“注”就是整个歇后语的点睛之笔,它的巧妙设计正是歇后语丰富涵义的体现所在以及歇后语幽默性的传达之处。
歇后语这一特殊语言形式也吸引了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探索,主要包括歇后语的语义,句法,修辞等方面。谐音类歇后语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类。但是对谐音类歇后语的专项研究却很少,从语用学角度入手进行分析的则更少。本文将会从具体的关联整合模式出发分析谐音类歇后语的认知机制。
二、关联整合模式
1.关联理论。Sperber和Wilson (1986,1995)提出了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是对Grice 提出的合作原则的一个重要的突破,用以解释各种语言现象及交际现象。Sperber和Wilson 认为认为人类的认知和交际以关联为总则,言语交际过程就是在动态的认知语境中寻求认知努力和认知效果的平衡。关联理论强调寻找最佳关联,隐喻理解是在适当的认知语境下寻求最佳关联、获取语境效果的一个动态过程。(周京励,陈盈盈 2013)关联理论强调动态概念化过程,认知随语境变化。王寅(2007)也提到交际对于受话者而言是不断建立新命题,新信息或基于其上所做的假设及认知语境或一系列认知语境之间关联的过程。因此,受话者在交际中认知理解谐音类歇后语也不断的假设中构成了自己的认知语境。
2.概念整合理论。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又称概念融合理论,是Fauconn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