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桂林旅游业经过三十多年发展,景点开发已初具规模,许多旅游产品也日趋成熟。桂林交通环境改善,“两铁三高”的全面通行,将对桂林的对外连接起到重要作用。2009年底,国务院正式确定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十二五”期间,桂林旅游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对桂林旅游业乃至桂林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都将是一个历史契机。
一、桂林市县域旅游发展现状
(一)县域旅游开发概况
桂林市县域旅游资源丰富,发展起步较早。经过多年发展,现已基本形成阳朔、兴安两个重点旅游县为中心,荔浦、龙胜比肩发展,资源、灵川、恭城奋起直追,其他县份大力开拓旅游业的桂林县域旅游基本格局。拥有阳朔十里画廊景区、西街、印象·刘三姐,兴安乐满地、灵渠,荔浦银子岩,龙胜龙脊梯田等众多著名景区景点,拥有30多家国家和自治区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历史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体育旅游等旅游产品丰富。特别是阳朔,还被确定为世界旅游组织建设的阳朔观测点,成为中国县域旅游的典范。
桂林市县域旅游已经成为桂林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占了桂林旅游接待总人数的一半。
桂林市县域旅游在节庆活动发展方面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节庆活动,并且比较均匀地分布在一年的四季,为县域旅游和桂林市旅游增添了不少亮点。知名的节庆有阳朔渔火节、兴安米粉节、恭城桃花节等。
目前,桂林县域旅游商品的销售网点分布广泛,商品流通顺畅,形成了饭店旅游商场、景区旅游商店、购物广场馏市、旅游商品专卖店、土特产品专卖店和个体摊位等众多旅游商品销售终端企业。这些旅游销售网点以旅游工艺美术品、旅游饮食品、旅游土特产品和旅游日用品四类为主,如少数民族工艺品、沙田柚、罗汉果、白果、桂花、荔浦芋头等。
(二)县域旅游发展相关情况
基础设施和配套体系情况。县域旅游由于本身的经济社会条件相对城市来说较差,多数在旅游接待设施、道路交通、配套体系方面不具备优势。特别是一些“旅游扶贫”县,由于本身经济社会基础差,在基础设施方面和配套设施建设上严重不能满足需求。桂林市县域拥有星级饭店24家,其中阳朔6家;家庭旅馆数量繁多;交通主要以国道、县级公路、景区道路为主,正在建设的过境高铁和高速公路有贵广铁路建设、湘桂铁路扩能改造(“两铁”),以及桂林一兴安、桂林一三江、阳朔一鹿寨高速公路(“三高”)。总体来说,县域基础设施较差,且参差不齐,分布不均衡。
行业管理及从业人员情况。完善的旅游组织结构应是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等非政府机构与景区社区管理机构相结合的组织体系。目前,县域已经形成政府宏观决策、县(文化)旅游局行业管理、旅游景区社区管理的旅游管理体系,该体系比较系统和规范,对县域旅游发展起到一定作用。但在旅游协会行业自律和行业管理执行上还不到位,行政多头管理、管理体制矛盾普遍存在。据初略统计,各类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农家乐等经营点从业人员数万人,持证上岗人员不到三成。大多是初高中学历,旅游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和综合人才匮乏。
二、桂林市县域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建设与规划脱节,缺乏总体战略意识
一是建设与规划脱节。在《桂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的大框架下,各县都制定了具体的发展规划,但规划不系统?不配套,如有建设规划而无发展规划,有综合规划而无项目规划,有资源开发规划而缺少产品、市场开发规划。各县分头行动,各自为战,各类重复建设时有发生,竞争性产品较多,缺乏总体战略意识,县域旅游合作尚未开展。同质产品导致县域之间竞争激烈。
二是县域旅游规划与县域发展总体规划脱节。区域总体规划与旅游规划相脱节,导致旅游点遍地开花,布局不当。许多地方在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过程中出现盲目开发、一拥而上的局面,各地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但缺乏应有的资源环境配套保护措施,加快了旅游资源环境的退化速度。虽然短期内为地方财政带来一些收益,但从长远角度分析这样的开发导致区域旅游形象遭到严重破坏,旅游品牌的负面效应形成,致使原本很好的旅游产业变成一块难舍又难留的“鸡肋”。
三是旅游发展与旅游规划脱节。由于旅游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不在旅游行政管理的职能范围内,导致旅游规划不能引导实际建设,失去了规划的执行效力。
(二)县域旅游与市区旅游尚未形成良性发展机制
市区作为城市区域,有自身的经济社会基础优势,特别是作为旅游集散地具有中心辐射的重要功能。县域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市区的功能优势,结合本身的资源优势,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但目前县域旅游与市区存在着分流游客、对立竞争的趋势,二者尚未形成合作共赢的良性发展机制。
(三)县域旅游结构和要素有待调整优化
目前,县域旅游仍是阳朔“一股独大”的格局,县域旅游主题尚未凸显,形象定位尚不到位,产品、线路特色还不突出,旅游发展区域不平衡,县域旅游经济圈还未产生整体协作效应,总体格局仍有待优化升级。
旅游业的组织机构、行业管理和宣传已有一定的基础,旅游业的综合要素也有一定的规模,但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旅游宾馆、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如公共厕所公共电话等接待设施和旅游购物等旅游消费等层次较低,不能满足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需求。
(四)人力资源短缺,影响整体经营管理与服务水平
我国旅游业真正发展只有二十几年的时间,并且主要集中于大中型旅游城市,而县域旅游发展策略的提出只是近几年的事,地方从事旅游产业发展的人才十分稀缺,尤其是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和旅游规划人才。此外,从事旅游接待与服务的一线人员的职业化能力、客户服务能力普遍较低。这样的人力资源配置带来了地方旅游产业的低水平徘徊,难以实现旅游业的大发展、快发展?
(五)资金、政策支持能力弱
县域本身财政支持能力较小,资本要素不完善,投融资平台还未建成,招商引资存在很大的困难。一些旅游项目因急于招商引资,前期论证分析不到位,导致后期监管困难,发展受阻。对县域旅游的政策支持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桂林市“十二五”期间县域旅游发展思路、对策与建议
桂林市县域旅游资源主要有以越城岭、猫儿山、都庞岭、海洋山及其景观为代表的地文景观,以阳朔一漓江为代表的水文景观,以花坪自然保护区、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等为代表的生物景观,以灵渠为代表的历史遗产,以阳朔西街为代表的现代人文与抽象人文景观几大基本类型,其中尤以地文景观类、水文景观类景观为最多。桂林市县域旅游资源是大桂林旅游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阳朔、灵渠、印象·刘三姐等成为桂林及桂林旅游形象的代名词,深受国内外游客们的喜爱和市场的青睐,资源品位高、开发潜力大,而 且区位优势和组合优势明显。
(一)桂林市“十二五”县域旅游发展战略及目标
1.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富民强县奔小康目标,找准发展定位和突破口以及制约经济社会的各种因素,着力于提高县域经济整体水平、综合竞争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围绕大桂林旅游圈,进一步发展阳朔、兴安,形成南北两个中心,自然风景、历史文化两大主题的县域旅游经济圈,充分辐射带动荔浦、龙胜、资源、恭城四个旅游资源富集区,充分发挥灵川、临桂的近市区优势,承接桂林市区集散中心功能,发挥平乐、永福后发优势,合理发展灌阳、全州特色旅游,推进桂林旅游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
2.发展目标。到2015年,在桂林市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总体进程中,桂林市县域旅游发展要与试验区建设目标一致,体现试验区成效,能突出各县旅游主题特色,县域旅游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体系更加健全,旅游产品基本实现转型升级,旅游产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到2015年,桂林市县域接待旅游总人数达到1500万人次,年均增长约10%。桂林市县域旅游发展空间功能布局体现以桂林市区为核心的阳朔、兴安两大县域中心的大桂林旅游圈特征。
(二)桂林市“十二五”期间县域旅游市场分析与定位
近5年来桂林入境市场变化不大,基本保持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其中一直较为稳定地排在前10位的是韩国、日本、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2009年马来西亚跃居首位。
桂林市县域旅游市场与桂林市旅游市场具有相通性,从某种程度上说,桂林市场就是县域市场的机会市场,县域旅游要统一在一个桂林的大市场范围之内,融合在大桂林旅游圈中,充分利用城市具有比较优势的游客集散中心的辐射作用。在此基础上,再突出县域旅游主题特色,促进县域、市区功能互补,形成县市旅游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县域旅游应该围绕大桂林旅游市场来做好定位。根据《桂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的预测:国内市场方面,广西和广东所占比例将进一步减小,而其他经济发达的省份如浙江,江苏,上海的游客将持续快速增长,近几年增长迅速的四川、山东等地的游客也将不断增加,并成为比较重要的客源地市场,其他省市的比重将保持一个较稳定的状态,会随着游客总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多。
根据桂林市旅游市场的特征,桂林市县域旅游“十二五”期间的市场定位和市场促销策略应当瞄准国际国内目标市场,与桂林市进行市场联合促销,以期获取低成本高效益(详见表1)。
(三)桂林市“十二五”县域旅游产品开发和保护策略
1.以漓江为核心,打造优势旅游产品。打造以漓江为核心的山水观光、休闲度假、生态体验、乡村旅游、户外运动旅游,重点发展优势产品:桂林一阳朔一平乐漓江游;阳朔印象刘三姐大型实景旅游演艺;荔浦、阳朔“亚洲溶洞奇观”系列产品:阳朔遇龙河,平乐“三江口”、仙家温泉,荔浦荔江湾等水域运动休闲景区;恭城文庙、武庙、周渭祠——平乐榕津古——阳朔鉴山寺历史文化品牌线路:以恭城“农业观光体验旅游”和“少数民族生态新村”两大示范性精品为表的农业旅游和农家乐旅游。以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总体规划为依据,将漓江流域有关社区、乡镇进行调整合并,建立漓江风景区,实行行政和资源一体化管理。深度开发漓江旅游产品,改变漓江游览方式,延长漓江游览线路。
2.突出特色,推进县域旅游产品全面升级。打造以阳朔为中心的生态绿色观光旅游区,以临桂、灵川为中心的休闲农家乐旅游区,以资源、龙胜为中心的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旅游区,以兴安灵渠、水街为中心的历史文化旅游区,以猫儿山、花坪、千家垌、天湖为中心的森林和户外活动旅游区,全面促进县域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农业旅游以及森林养生度假旅游产品升级。
3.整合县域优势资源,建设县域特色旅游主题城镇(村)。整合县域优势资源,以优势旅游资源带动小镇发展,创建一批旅游主题城镇(村),形成差异化经济社会发展热点,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将灵川县大圩镇、阳朔县兴坪镇和灵川江头村、阳朔旧县村、兴安源头村、龙胜平等村、灌阳月岭村、恭城朗山村、资源锦头村等村镇建设成为特色旅游主题城镇(村)。
4.依托桂林市区,构建县域精品主题旅游线路。构建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农业观光旅游精品线路、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精品线路、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旅游精品线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森林养生旅游精品线路、户外体育运动旅游精品线路。
(四)桂林市“十二五”县域旅游产业发展策略
1.住宿业。按照桂林市区为核心,阳虮荔浦、兴安龙胜为次中心,其余县域为3级中心来布局住宿设施服务体系,各县域重视星级饭店建设,提升服务档次,提高服务质量,重点发展商务饭店、会议/△展饭店和度假饭店等特色住宿设施,建立与区域旅游产品和市场需求相适宜的饭店类型与结构,积极引导投资商开 发度假型、商务型、生态型、会议型和主题型饭店。兴安、阳朔、龙胜、荔浦县增建高档度假饭店和经济型饭店,满足不同档次度假旅游者需求。平乐、资源等其他县域应适度发展中高档次饭店、度假饭店、汽车旅馆和自驾车宿营地。鼓励社会旅馆参加星级评定,规范家庭旅馆,提供安全、卫生、舒适、周到、温馨、优质的住宿设施。
2.餐饮业。提升桂林市县域餐饮的特色,提高餐饮在旅游业中的收入。以阳朔啤酒鱼、兴安米粉等各县特色餐饮食品为主打品牌,打造桂林县域品牌菜系。努力发挥餐饮的传统优势并推陈出新,培育更多适应游客品味、档次、质量、风味的旅游餐饮企业。加强餐饮业管理,提高餐饮业整体服务水平。
3.旅游商品业。继续重视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和营销,组建旅游商品加工生产展览基地,提升桂林旅游商品的知名度,提高旅游商品花费占游客总花费的比重。重视旅游商品专业人才的培养,实现旅游商品生产向产业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继续完善旅游商品网点布局,加强旅游购物秩序规范和市场监管。
4,旅行社业。桂林县域旅行社数量极少,据统计,2009年县域旅行社仅14家,仅占桂林旅行社总量的11.67%。在规范管理,维护和整治旅游市场秩序的基础上,适度发展,培育骨干旅行社向集团企业、批发商企业发展,提高整个旅行社行业的经济效益开展有序竞争和合作。
5.旅游娱乐业。重点发展个性化、特色化娱乐产品。县域娱乐活动产品的开发应体现地域特色,彰显少数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特点,在产品形式和内容等方面都应体现地域特色,富有个性。充分挖掘各县域深厚的地域文化传统,编制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歌舞、乐曲等,组织体现本地特色的文艺表演队伍,推出晚问展演活动。村镇定期举行集体娱乐活动,以村镇或自然村落为组织单位、群众自发式的文娱表演活动,欢迎外地游客参与或者参观。以家庭为单位的文 娱表演活动,这种娱乐活动主要是针对那些探寻体验原汁原味的旅游体验的背包客。
(五)桂林市“十二五”县域旅游保障体系的建议
“十二五”期间,桂林市县域旅游要重点做好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旅游业发展环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加强以交通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桂林市“两铁三高”道路交通体系,完善县—市、县域之间的道路交通建设,提高旅游景区、景点的通达性,特别是一些古镇、古村、农家乐的道路建设。加强供水、供电、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
2.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各县要充分重视旅游业发展,鼓励旅游招商引资,扶持旅游业发展,给予旅游业在土地、政策、项目审批等政策方面优先考虑。
3.加强资金支持力度。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建设体系。除各级政府投入的建设资金外,还要鼓励民间投资,建设多元化投融资平台,吸引社会参与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旅游公共服务建设步伐。
4.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提高县域旅游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开展旅游营销活动。加快应用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充分利用桂林旅游门户网站。提升经营、服务和装备的科技含量。
5.加强旅游市场和行业管理。整顿混乱经营、无序经营和无证经营,开展联合执法,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建立市场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
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旅游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水平,加强行业管理队伍的职业道德和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旅游管理队伍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接待服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合理改善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水平结构、综合素质结构,以满足县域旅游发展的需要。
四、结语
“十二五”期问,是桂林旅游快速发展的“二次创业”时期,也是桂林市县域旅游快速发展的时期,要围绕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县域各专项旅游规划,在旅游业转型升级、旅游产品创新、旅游市场定位、旅游宣传促销、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合理规划,认真布局,充分抓住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将县域旅游发展推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唐飞鸿
参考文献:
[1]桂林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桂林年鉴[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9)
[2]桂林市旅游局,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编,桂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一、桂林市县域旅游发展现状
(一)县域旅游开发概况
桂林市县域旅游资源丰富,发展起步较早。经过多年发展,现已基本形成阳朔、兴安两个重点旅游县为中心,荔浦、龙胜比肩发展,资源、灵川、恭城奋起直追,其他县份大力开拓旅游业的桂林县域旅游基本格局。拥有阳朔十里画廊景区、西街、印象·刘三姐,兴安乐满地、灵渠,荔浦银子岩,龙胜龙脊梯田等众多著名景区景点,拥有30多家国家和自治区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历史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体育旅游等旅游产品丰富。特别是阳朔,还被确定为世界旅游组织建设的阳朔观测点,成为中国县域旅游的典范。
桂林市县域旅游已经成为桂林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占了桂林旅游接待总人数的一半。
桂林市县域旅游在节庆活动发展方面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节庆活动,并且比较均匀地分布在一年的四季,为县域旅游和桂林市旅游增添了不少亮点。知名的节庆有阳朔渔火节、兴安米粉节、恭城桃花节等。
目前,桂林县域旅游商品的销售网点分布广泛,商品流通顺畅,形成了饭店旅游商场、景区旅游商店、购物广场馏市、旅游商品专卖店、土特产品专卖店和个体摊位等众多旅游商品销售终端企业。这些旅游销售网点以旅游工艺美术品、旅游饮食品、旅游土特产品和旅游日用品四类为主,如少数民族工艺品、沙田柚、罗汉果、白果、桂花、荔浦芋头等。
(二)县域旅游发展相关情况
基础设施和配套体系情况。县域旅游由于本身的经济社会条件相对城市来说较差,多数在旅游接待设施、道路交通、配套体系方面不具备优势。特别是一些“旅游扶贫”县,由于本身经济社会基础差,在基础设施方面和配套设施建设上严重不能满足需求。桂林市县域拥有星级饭店24家,其中阳朔6家;家庭旅馆数量繁多;交通主要以国道、县级公路、景区道路为主,正在建设的过境高铁和高速公路有贵广铁路建设、湘桂铁路扩能改造(“两铁”),以及桂林一兴安、桂林一三江、阳朔一鹿寨高速公路(“三高”)。总体来说,县域基础设施较差,且参差不齐,分布不均衡。
行业管理及从业人员情况。完善的旅游组织结构应是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等非政府机构与景区社区管理机构相结合的组织体系。目前,县域已经形成政府宏观决策、县(文化)旅游局行业管理、旅游景区社区管理的旅游管理体系,该体系比较系统和规范,对县域旅游发展起到一定作用。但在旅游协会行业自律和行业管理执行上还不到位,行政多头管理、管理体制矛盾普遍存在。据初略统计,各类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农家乐等经营点从业人员数万人,持证上岗人员不到三成。大多是初高中学历,旅游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和综合人才匮乏。
二、桂林市县域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建设与规划脱节,缺乏总体战略意识
一是建设与规划脱节。在《桂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的大框架下,各县都制定了具体的发展规划,但规划不系统?不配套,如有建设规划而无发展规划,有综合规划而无项目规划,有资源开发规划而缺少产品、市场开发规划。各县分头行动,各自为战,各类重复建设时有发生,竞争性产品较多,缺乏总体战略意识,县域旅游合作尚未开展。同质产品导致县域之间竞争激烈。
二是县域旅游规划与县域发展总体规划脱节。区域总体规划与旅游规划相脱节,导致旅游点遍地开花,布局不当。许多地方在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过程中出现盲目开发、一拥而上的局面,各地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但缺乏应有的资源环境配套保护措施,加快了旅游资源环境的退化速度。虽然短期内为地方财政带来一些收益,但从长远角度分析这样的开发导致区域旅游形象遭到严重破坏,旅游品牌的负面效应形成,致使原本很好的旅游产业变成一块难舍又难留的“鸡肋”。
三是旅游发展与旅游规划脱节。由于旅游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不在旅游行政管理的职能范围内,导致旅游规划不能引导实际建设,失去了规划的执行效力。
(二)县域旅游与市区旅游尚未形成良性发展机制
市区作为城市区域,有自身的经济社会基础优势,特别是作为旅游集散地具有中心辐射的重要功能。县域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市区的功能优势,结合本身的资源优势,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但目前县域旅游与市区存在着分流游客、对立竞争的趋势,二者尚未形成合作共赢的良性发展机制。
(三)县域旅游结构和要素有待调整优化
目前,县域旅游仍是阳朔“一股独大”的格局,县域旅游主题尚未凸显,形象定位尚不到位,产品、线路特色还不突出,旅游发展区域不平衡,县域旅游经济圈还未产生整体协作效应,总体格局仍有待优化升级。
旅游业的组织机构、行业管理和宣传已有一定的基础,旅游业的综合要素也有一定的规模,但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旅游宾馆、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如公共厕所公共电话等接待设施和旅游购物等旅游消费等层次较低,不能满足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需求。
(四)人力资源短缺,影响整体经营管理与服务水平
我国旅游业真正发展只有二十几年的时间,并且主要集中于大中型旅游城市,而县域旅游发展策略的提出只是近几年的事,地方从事旅游产业发展的人才十分稀缺,尤其是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和旅游规划人才。此外,从事旅游接待与服务的一线人员的职业化能力、客户服务能力普遍较低。这样的人力资源配置带来了地方旅游产业的低水平徘徊,难以实现旅游业的大发展、快发展?
(五)资金、政策支持能力弱
县域本身财政支持能力较小,资本要素不完善,投融资平台还未建成,招商引资存在很大的困难。一些旅游项目因急于招商引资,前期论证分析不到位,导致后期监管困难,发展受阻。对县域旅游的政策支持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桂林市“十二五”期间县域旅游发展思路、对策与建议
桂林市县域旅游资源主要有以越城岭、猫儿山、都庞岭、海洋山及其景观为代表的地文景观,以阳朔一漓江为代表的水文景观,以花坪自然保护区、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等为代表的生物景观,以灵渠为代表的历史遗产,以阳朔西街为代表的现代人文与抽象人文景观几大基本类型,其中尤以地文景观类、水文景观类景观为最多。桂林市县域旅游资源是大桂林旅游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阳朔、灵渠、印象·刘三姐等成为桂林及桂林旅游形象的代名词,深受国内外游客们的喜爱和市场的青睐,资源品位高、开发潜力大,而 且区位优势和组合优势明显。
(一)桂林市“十二五”县域旅游发展战略及目标
1.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富民强县奔小康目标,找准发展定位和突破口以及制约经济社会的各种因素,着力于提高县域经济整体水平、综合竞争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围绕大桂林旅游圈,进一步发展阳朔、兴安,形成南北两个中心,自然风景、历史文化两大主题的县域旅游经济圈,充分辐射带动荔浦、龙胜、资源、恭城四个旅游资源富集区,充分发挥灵川、临桂的近市区优势,承接桂林市区集散中心功能,发挥平乐、永福后发优势,合理发展灌阳、全州特色旅游,推进桂林旅游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
2.发展目标。到2015年,在桂林市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总体进程中,桂林市县域旅游发展要与试验区建设目标一致,体现试验区成效,能突出各县旅游主题特色,县域旅游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体系更加健全,旅游产品基本实现转型升级,旅游产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到2015年,桂林市县域接待旅游总人数达到1500万人次,年均增长约10%。桂林市县域旅游发展空间功能布局体现以桂林市区为核心的阳朔、兴安两大县域中心的大桂林旅游圈特征。
(二)桂林市“十二五”期间县域旅游市场分析与定位
近5年来桂林入境市场变化不大,基本保持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其中一直较为稳定地排在前10位的是韩国、日本、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2009年马来西亚跃居首位。
桂林市县域旅游市场与桂林市旅游市场具有相通性,从某种程度上说,桂林市场就是县域市场的机会市场,县域旅游要统一在一个桂林的大市场范围之内,融合在大桂林旅游圈中,充分利用城市具有比较优势的游客集散中心的辐射作用。在此基础上,再突出县域旅游主题特色,促进县域、市区功能互补,形成县市旅游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县域旅游应该围绕大桂林旅游市场来做好定位。根据《桂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的预测:国内市场方面,广西和广东所占比例将进一步减小,而其他经济发达的省份如浙江,江苏,上海的游客将持续快速增长,近几年增长迅速的四川、山东等地的游客也将不断增加,并成为比较重要的客源地市场,其他省市的比重将保持一个较稳定的状态,会随着游客总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多。
根据桂林市旅游市场的特征,桂林市县域旅游“十二五”期间的市场定位和市场促销策略应当瞄准国际国内目标市场,与桂林市进行市场联合促销,以期获取低成本高效益(详见表1)。
(三)桂林市“十二五”县域旅游产品开发和保护策略
1.以漓江为核心,打造优势旅游产品。打造以漓江为核心的山水观光、休闲度假、生态体验、乡村旅游、户外运动旅游,重点发展优势产品:桂林一阳朔一平乐漓江游;阳朔印象刘三姐大型实景旅游演艺;荔浦、阳朔“亚洲溶洞奇观”系列产品:阳朔遇龙河,平乐“三江口”、仙家温泉,荔浦荔江湾等水域运动休闲景区;恭城文庙、武庙、周渭祠——平乐榕津古——阳朔鉴山寺历史文化品牌线路:以恭城“农业观光体验旅游”和“少数民族生态新村”两大示范性精品为表的农业旅游和农家乐旅游。以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总体规划为依据,将漓江流域有关社区、乡镇进行调整合并,建立漓江风景区,实行行政和资源一体化管理。深度开发漓江旅游产品,改变漓江游览方式,延长漓江游览线路。
2.突出特色,推进县域旅游产品全面升级。打造以阳朔为中心的生态绿色观光旅游区,以临桂、灵川为中心的休闲农家乐旅游区,以资源、龙胜为中心的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旅游区,以兴安灵渠、水街为中心的历史文化旅游区,以猫儿山、花坪、千家垌、天湖为中心的森林和户外活动旅游区,全面促进县域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农业旅游以及森林养生度假旅游产品升级。
3.整合县域优势资源,建设县域特色旅游主题城镇(村)。整合县域优势资源,以优势旅游资源带动小镇发展,创建一批旅游主题城镇(村),形成差异化经济社会发展热点,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将灵川县大圩镇、阳朔县兴坪镇和灵川江头村、阳朔旧县村、兴安源头村、龙胜平等村、灌阳月岭村、恭城朗山村、资源锦头村等村镇建设成为特色旅游主题城镇(村)。
4.依托桂林市区,构建县域精品主题旅游线路。构建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农业观光旅游精品线路、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精品线路、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旅游精品线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森林养生旅游精品线路、户外体育运动旅游精品线路。
(四)桂林市“十二五”县域旅游产业发展策略
1.住宿业。按照桂林市区为核心,阳虮荔浦、兴安龙胜为次中心,其余县域为3级中心来布局住宿设施服务体系,各县域重视星级饭店建设,提升服务档次,提高服务质量,重点发展商务饭店、会议/△展饭店和度假饭店等特色住宿设施,建立与区域旅游产品和市场需求相适宜的饭店类型与结构,积极引导投资商开 发度假型、商务型、生态型、会议型和主题型饭店。兴安、阳朔、龙胜、荔浦县增建高档度假饭店和经济型饭店,满足不同档次度假旅游者需求。平乐、资源等其他县域应适度发展中高档次饭店、度假饭店、汽车旅馆和自驾车宿营地。鼓励社会旅馆参加星级评定,规范家庭旅馆,提供安全、卫生、舒适、周到、温馨、优质的住宿设施。
2.餐饮业。提升桂林市县域餐饮的特色,提高餐饮在旅游业中的收入。以阳朔啤酒鱼、兴安米粉等各县特色餐饮食品为主打品牌,打造桂林县域品牌菜系。努力发挥餐饮的传统优势并推陈出新,培育更多适应游客品味、档次、质量、风味的旅游餐饮企业。加强餐饮业管理,提高餐饮业整体服务水平。
3.旅游商品业。继续重视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和营销,组建旅游商品加工生产展览基地,提升桂林旅游商品的知名度,提高旅游商品花费占游客总花费的比重。重视旅游商品专业人才的培养,实现旅游商品生产向产业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继续完善旅游商品网点布局,加强旅游购物秩序规范和市场监管。
4,旅行社业。桂林县域旅行社数量极少,据统计,2009年县域旅行社仅14家,仅占桂林旅行社总量的11.67%。在规范管理,维护和整治旅游市场秩序的基础上,适度发展,培育骨干旅行社向集团企业、批发商企业发展,提高整个旅行社行业的经济效益开展有序竞争和合作。
5.旅游娱乐业。重点发展个性化、特色化娱乐产品。县域娱乐活动产品的开发应体现地域特色,彰显少数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特点,在产品形式和内容等方面都应体现地域特色,富有个性。充分挖掘各县域深厚的地域文化传统,编制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歌舞、乐曲等,组织体现本地特色的文艺表演队伍,推出晚问展演活动。村镇定期举行集体娱乐活动,以村镇或自然村落为组织单位、群众自发式的文娱表演活动,欢迎外地游客参与或者参观。以家庭为单位的文 娱表演活动,这种娱乐活动主要是针对那些探寻体验原汁原味的旅游体验的背包客。
(五)桂林市“十二五”县域旅游保障体系的建议
“十二五”期间,桂林市县域旅游要重点做好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旅游业发展环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加强以交通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桂林市“两铁三高”道路交通体系,完善县—市、县域之间的道路交通建设,提高旅游景区、景点的通达性,特别是一些古镇、古村、农家乐的道路建设。加强供水、供电、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
2.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各县要充分重视旅游业发展,鼓励旅游招商引资,扶持旅游业发展,给予旅游业在土地、政策、项目审批等政策方面优先考虑。
3.加强资金支持力度。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建设体系。除各级政府投入的建设资金外,还要鼓励民间投资,建设多元化投融资平台,吸引社会参与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旅游公共服务建设步伐。
4.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提高县域旅游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开展旅游营销活动。加快应用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充分利用桂林旅游门户网站。提升经营、服务和装备的科技含量。
5.加强旅游市场和行业管理。整顿混乱经营、无序经营和无证经营,开展联合执法,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建立市场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
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旅游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水平,加强行业管理队伍的职业道德和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旅游管理队伍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接待服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合理改善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水平结构、综合素质结构,以满足县域旅游发展的需要。
四、结语
“十二五”期问,是桂林旅游快速发展的“二次创业”时期,也是桂林市县域旅游快速发展的时期,要围绕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县域各专项旅游规划,在旅游业转型升级、旅游产品创新、旅游市场定位、旅游宣传促销、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合理规划,认真布局,充分抓住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将县域旅游发展推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唐飞鸿
参考文献:
[1]桂林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桂林年鉴[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9)
[2]桂林市旅游局,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编,桂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