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提文化力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_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主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同时要求: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当前区域竞争愈演愈烈的形势下,如何培育和提升富有地域特点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地方的发展竞争力。这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
  
  培育和提升文化力的重要意义
  
  文化力,即创造、生产、传播、融会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以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生活质量和发展水平的社会能力。培育和提升文化力,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培育和提升文化力是增强地区吸引力的必然要求。一个地区是否有魅力,是否对外界有吸引力,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它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发展水平。引人入胜的文化,能让人不在自主地产生认同感、归属感。法国巴黎何以能令全世界人“趋之若鹜”?关键就是它的文化令人着迷。文化力决定吸引力,培育和提升文化力是增强一个地区吸引力的必然要求。
  培育和提升文化力是壮大地区综合实力的必然要求。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如何,文化力是越来越重要的衡量指标。从世界历史来看,19世纪比生产力,20世纪比制度,2l世纪比的应该是文化。一个地区的发展,如果只注重经济建设,忽视文化发展,那经济建设就会显得苍白,缺乏内在支撑,缺少后劲,整体发展就会呈现出“跛腿”现象。
  培育和提升文化力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文化的竞争正在取代生产的竞争、管理的竞争,继第三次浪潮(信息潮)后,形成第四次浪潮,成为未来的经济动力。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文化与经济共生互动,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不断增强,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随着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它必将成为影响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培育和提升文化力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多方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除了物质方面的满足以外,更为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追求。“一切经济行为的终点都是文化”,发展最终是以文化术语来定义的,文化的繁荣才是发展的最高目标,脱离人或脱离文化的发展是一种没有灵魂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培育和提升文化力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须之路。
  培育和提升文化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保障,文化是灵魂。文化力在精神领域起着陶冶人、激励人、慰藉人的作用,能有效增强人们精神上的安宁感和幸福感。特别是在“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时期,在化解诸多社会矛盾的过程中,“文化如水”,是柔性的力量,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培育和提升文化力的路径选择
  
  笔者认为,就一个地区而言。培育和提升文化力需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制定文化战略。近年来,一些公认的世界级城市,纷纷从城市未来发展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增强文化竞争力的战略构想。伦敦市市长2003年2月公布了《伦敦:文化资本,市长文化战略草案》,提出文化战略要维护和增强伦敦作为“世界卓越的创意和文化中心”的声誉,打造世界级文化城市:新加坡2000年制定了《文艺复兴城市战略》,提出新加坡的发展目标是"21世纪的文艺复兴城市”。国内外的实践和经验表明,培育和提升文化力必须从战略人手,制定长远的文化发展规划,理出清晰的发展思路,为推进文化建设指明方向。
  发展文化产业。当今世界,文化产业被称为“体验经济”、“第四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竞争新的“角力场”。美国是世界公认的第一文化产业强国,文化产业已成为主导美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仅版权产业2001年产业增加值就达7912亿美元,占GDP的7.1%,位居美国出口产业首位。可以说,文化产业是培育和提升文化力的载体和手段,没有强大的文化产业作支撑,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竞争力就无法显著提升。
  打响文化品牌。加强文化建设,培育和提升文化力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需要培育“龙头”,培植“亮点”,打造“名片”,打响“品牌”。云南主推“云南映像”,西安打造“梦回大唐”,绍兴营造“鲁迅效应”,盱眙打响“龙虾品牌”,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如果能打出一个在全国乃至在世界拥有巨大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就能大大提升地区形象,扩大自身知名度和影响力,并进而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推进文化创新。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要培育和提升文化力,必须在挖掘、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坚持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体制,使其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具体来说,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培育和提升文化力提供体制的保证:着力进行内容创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内涵,把文化的“原生矿”变成现实的文化生产力:善于进行形式创新,不断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消费需求:大力进行业态创新,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手段改造提升传统的创作、生产和传播模式,使之与人们新的审美情趣相适应。
  开发文化旅游。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有效载体。文化建设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可以相得益彰,相互促进,扩大影响。山西平遥打响“世界文化遗产牌”,将“晋商文化”融入旅游开发之中,一跃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热点城市。开发文化旅游,必须注重的是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切忌生搬硬套、割裂文脉,应当在广阔的时空中对旅游资源和产业进行文化定位,以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提升旅游的品质。
  实现文化共享。全民参与、全民共享文化生活的欢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培育和提升文化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宗旨的认识,积极实施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文化惠民工程,优先安排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文化建设项目,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推动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最大程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六合培育和提升文化力的探索与实践
  
  鉴于文化力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六合区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在培育和提升文化力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而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繁荣文化事业坚持“公益性”方向。我区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从三个方面来推进文化事业的繁荣:一是抓好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完善图书馆、文化馆、广播电视台以及基层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的功能,将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阵地建设作为重点,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二是抓好文化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文化队伍。特别是加强特色团 队的建设,重点扶持留左大鼓、泉水女子高跷、六合民歌手队伍、四合农民画家等民间文化队伍的发展,让这些乡土文化队伍植根民间,茁壮成长。三是抓好文化活动建设。坚持内外结合、上下联动、雅俗共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提高文化活动的质量。不断扩大文化活动的覆盖面与参与面。
  发展文化产业坚持“项目化”推进。在文化产业发展上,我们按照“市场化运作,项目化推进”的工作思路,坚持以重点项目的突破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根据南京市《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精神,我区出台了《六合区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编制完成了《六合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近期重点发展的十大文化产业项目,其中雨花石文化产业园、“茉莉花”文化同、文庙历史文化街区、区文化艺术中心、区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正扎实向前推进。
  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坚持“品牌化”运作。进一步完善“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运作模式,着力办好《茉莉花》文化旅游节,不断丰富办节的文化内涵,提升办节的文化品位,扩大“茉莉花节”的影响面与知名度,使“茉莉花节”进入“全国十大节庆品牌”的行列。通过精心打造“茉莉花节”这一文化品牌,达到推进经济发展,丰富群众生活,彰显文化品位,提升六合形象的目标,让“茉莉花节”真正出文化力、出创造力、出凝聚力、出生产力。
  打造“文化名片”坚持“国际化”路线。经典民歌《茉莉化》、“中华一绝”化石、世界奇观石柱林是六合的三张“文化名片”。随着第五届、第六届“茉莉花节”的成功举办,六合“茉莉花源头,雨花石之乡”的文化口号已深入人心。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加大宣传推介力度,2008年将申报全国“观赏石之乡”,进一步提升六合作为“茉莉花”发源地和雨花石主产地的美誉度。同时,开工建设国家级地质共同石柱林风景区,打响“石柱林”这一文化品牌,让石柱林与茉莉花、雨花石一起,成为六合走向世界的金色“名片”。
  做大文化旅游坚持以“文化味”吸引游客。在文化六合建设中,我区将发展文化旅游作为培植重点,不断开掘和丰富六合旅游的文化内涵,不断提升六合旅游的文化品质,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一是规划凸显人文气息。通过充满人文气息的规划,充分体现六合旅游业发展的文化品位。先后制定的《六合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六合国家地质共同总体规划》、《金牛湖旅游风景区规划》等多部旅游规划,都在延续文脉、彰显文化特色上做足了功夫。二是着力打造“人文山水”。搜集整理流传于六合地区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清理保护文物古迹,大力开展考古研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彰显六合山水旅游资源的文化底蕴。三是主推文化休闲。结合六合优越的生态环境,以休闲渔业为基础,以特色美食为旗号,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目前已培植出一个市级农业旅游专业村,20个“农家乐”专业户和50多家农庄与垂钓中心,前来休闲渡假的周边游客呈持续增长的态势。
  随着一系列大气魄、大手笔“文化动作”的展开,一个以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节庆活跃、文化品牌响亮、文化旅游发达、文化生活丰富为目标的“文化六合”已经“新鲜破题”。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六合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尤健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成为支撑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目前江苏共有中小企业67万多家,占全省企业数的99%,从业人员达2100万人,占全省就业人员总数的89%,实现的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超过了60%。中小企业也是江苏自主创新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据江苏省社科院的一项调研,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成果约占全省的2/5,近5年来江苏中小企业开发的市级以上新产品达1万多个。因此,重视和发挥中
期刊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强调“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食品药品安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确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市场经济发展日益繁荣。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切实维护老百姓的消费权益,显得愈益重要。    一、
期刊
宝应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2006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全国唯一的有机食品基地县,并荣获国家食品安全政府特别贡献奖。跨入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生态资源为依托,以富民为核心。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培植壮大绿色经济,着力构建有机农业生产、加工、检测、集散和观光五大基地,努力打造中国有机农业第一县。  突出平台建设。打造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早
期刊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指出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这对县域今后的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太仓是苏南重要的工业重镇,拥有一港(太仓港)两沿(沿江、沿沪)的独特发展优势。近年来,我们重点围绕建设江苏东大门、加快繁荣太仓港和当好苏州生力军三项任务开展工作,在又好又快
期刊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二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它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命题,更是一个崭新的实践课题。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通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期刊
电子政务是信息技术与当代政府管理创新相结合的产物,其主要目标是缩短政府与公众的距离,实现对公众的便捷服务。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江苏电子政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建成“二横一纵”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公众获取政府信息有了方便的渠道;政府网上信息发布平台基本建成,公众能较全面地了解政府信息:网上公共服务平台初具规模,政府网站具备了一定的互动功能,电子政务已从政务公开为主向公共服务、公众参与方面拓展
期刊
十七大报告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阐述。内涵深刻,指向鲜明,深层次的要求是调整和优化三种结构,这就是需求结构、产业结构、生产要素结构。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基本途径。     调整需求结构增强消费拉动作用    十七大报告提出“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这一方针,不仅强调要坚持实行,而且在消费需求前加上“特别”二字,这就把调整需求结构摆到了突出地位,扩大消费需求
期刊
党的十七大把基层群众自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基础。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民主制度的范畴。这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生动体现。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是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重要方面。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乡村的迫切需要。  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简而言之。是指广大农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办理自己的事务,村里的“官”自己来选,村里的事自己来管,村里的财自己来理。在我国
期刊
近年来,江苏石油分公司认真贯彻集团公司党组战略决策,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个率先”战略,坚持服从大局,发挥整体优势,积极化解困难,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较好地实现了“十一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的总体目标,销售收入名列江苏十大企业前五位,成为江苏大企业的排头兵。  作为国有骨干能源销售企业,江苏石油分公司肩负着经营有效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双重责任。近年,国际油价高位振荡,公司克服了资源供应紧张
期刊
一年企业靠产品。十年企业靠品牌,百年企业靠文化。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是企业的软实力。企业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同时,也要加快发展先进的企业文化,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和谐发展的推进器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具有凝聚人心、约束行为、导向激励等重要作用,能够提高企业发展能力,为企业树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