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小学信息技术 项目式学习实践与思考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项目式学习是信息技术课常用的教学方法,而深度学习则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鲁教版小学第6册信息技术第二单元“我的创意设计秀”为例,分析如何优化小学信息技术学科项目式学习,实现由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的转变。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1)011-064-04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课堂上学生能够根据教师要求,完成相关学科知识、操作技能的学习,但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实际问题时,却缺乏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感觉无从下手。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更多是简单记忆或机械模仿,没有将已有知识技能与实际问题建立关联,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会贯通,更谈不上建立具有学科特点的思维方式。换言之,这样的学生只是实现了浅层学习,离提升学科核心素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实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深度学习,项目式学习逐渐引进我们的课堂,并受到一线教师的青睐。项目式学习是基于真实情境和核心知识的主题化、体验式、探究型的学习活动,在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日益广泛。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1]。那么如何優化项目式学习的各个环节,努力实现由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的转变,笔者以鲁教版小学第6册信息技术第二单元“我的创意设计秀”为例,谈谈对此的教学实践和思考。
  项目内容灵活化,设计融合式学习项目
  在设计和选择项目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学情校情,按照大单元教学理念,有计划、有意识地选择、编排相关教学内容,将其重新组合后设计成项目内容。引导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习、探究、应用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以解决现实情境问题。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在设计和选择学习内容的时候,一般是选择同一模块(单元)的教学内容重组后设计项目。当然,教师也可以结合学习生活中的真实需求,将多个不同模块之间的内容进行重组,比如将文字处理、演示文稿制作、互联网应用等单元内容进行融合重组,设计综合实践性的学习项目,让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提升信息获取、文档处理、图片美化、以及PPT展示成果等技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的深度学习。
  以Micro:bit“智能温控仪”一课为例。教材中使用的硬件器材为Arduino开发板,考虑到学校开源硬件的实际情况、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Micro:bit开发板的特点,我改用Micro:bit开发板进行教学。Micro:bit可以选择使用官方在线编程网站开展学习,并且提供仿真程序,可以实时预览编程效果,非常适合小学生开展学习。其开发板上集成了温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磁力传感器、两个可编程按钮、25个单色LED、一个蓝牙等常用传感器设备,可外接电池盒,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参考教材内容,结合Micro:bit的硬件特点,将本节课的知识进行了重新设计,以设计智能温控仪为项目主题,舍弃了火焰传感器以及连接并口屏幕等内容。新设计主要包括设置温度传感器、编程显示温度、根据温度判断是否报警、利用温度传感器创意设计新作品等内容。这些内容与课本教材相比,在基本选择结构、选择结构嵌套以及创意智造、物联网等业界新动态方面进行了拓展提升,为学生今后创造性地制作开源硬件作品提供了较为完整的知识构架。
  项目情境真实化,形成沉浸式学习状态
  开展项目式学习,旨在让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分析问题,并且整合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种素养需要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所以,我们需要创设真实、具体、有价值的项目情境,将学科素养和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关联,努力提高项目情境对学生探究的吸引力。比如将项目情境与日常生活、经济政治、信息科技、热点事件、道德教育等真实生活素材相融合,制造认知冲突,实现认知突破,丰富认知思路,形成认识方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由此,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丰富、有趣和学习的快乐,“沉浸”于积极的心理状态之中,在主动、愉快地探求知识过程中,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与核心素养的发展。
  巧妙导入问题情境:开学伊始,在新冠防控背景下,全校师生每天进校都要经过测温室为情境谈话导入,与学生一同认识生活中的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等,再过渡到本课的教学内容:利用Micro:bit设计制作温度计。在了解如何利用Micro:bit的温度传感器与LED显示板的基本功能设计数字温度计之后,引导学生思考温度计用到的其余仪器设备,若遇到体温偏高人员之后会有怎样的反应,进而引出“选择—判断”结构,通过制作流程图(图1),提供电池盒给学生,分析、设计可以根据温度进行报警的智能温度计。最后在完成智能温度计的设计之后,师生又共同分析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将温度计与设备融合使用的智能场景,学生想象到温控风扇、自动空调、智能大棚等。此时为学生提供舵机、风扇等硬件,引导学生利用条件判断、无限循环、温度、按钮、显示图标等展开创意设计。在整堂课上,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参与积极性,成功的探究体验一步步助推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项目设计梯度化,实现层进式素养提升
  我们倡导发展性教学引发学生深度学习的宗旨,即不以学生占有了多少书本知识、会做多少道题目为根本目的,而是追求知识习得后学生的学科能力、学科思想、学科经验以及核心素养得到改变,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方式改变、价值观念改变、行为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改变[2]。想要实现前述目标,实现人人得到发展,就需要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情况,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针对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根据目标设计难易适中、富有挑战和激励色彩的梯度性子项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获取知识、加深理解、迁移应用。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习项目深度互动,真思考,真讨论,真探索,真分析问题,真解决问题,真锻炼意志,真提升思维。学生头脑中逐步搭建起稳定的知识结构,形成融会贯通式的知识框架,最终真正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重点,我采用由我演示,学生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基本温度计”“设计智能温度计”“创意设计Show”三个微项目,先讲解温度传感器编程的基本方法,再结合其他传感器进行头脑风暴创意设计活动,最终在实现显示温度的基本效果之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应用,创意出更多功能的智能报警温度计。三个微项目层次清晰,难度递增,激发了学生学习编程和使用开源硬件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数字化创新能力。
  项目实施自主化,促进外显式思维发展
  项目实施的过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在真实的项目情境中,在有意义、开放式的活动中,不断实践、讨论、质疑、反思,分析、解决各种复杂问题,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思维外显的时机,增加学生的思维容量,促进其思路、方法的形成,并对教学效果全面、客观地进行评价。比如,教师可以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探究思路、表达阐述等方面进行追问,帮助学生审视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再比如,可以通过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解决方案进行自我归纳、自我分析,提升思维品质;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互相质疑、辩论,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实现再思考、再创造,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大发展空间。
  对高年级小学生来讲,本课的第一个微项目设计“基本型温度计”并不困难,大多数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思考独立完成;在微项目二“设计智能温度计”时,学生需要完成流程图的绘制、程序的搭建和硬件的连接,这个过程就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而微项目三“创意设计温控仪”,则只给学生提供了项目设计表(表1),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查阅资料、展开研讨、设计功能、调试程序等,对学生的合作习惯、思维品质、表达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在整节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创意设计、自主探究,教师作为辅助者,为学生提供微视频、导学案等必需的学习支架;在学生设计、研讨、展示、辩论过程中,通过提问、追问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梳理、归纳、提升思维层次。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探究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小学阶段设计、实施项目式学习,要充分考虑学情校情,灵活编排项目教学内容,创设真实项目情境,设计梯度层进项目任务,组织开放自主的项目实施。教师更要时刻关注如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并且通过反思、研讨持续改进教学,让深度学习在每一节课堂中落地行走。
  参考文献
  刘月霞,郭华. 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32.
  郭元祥,黄瑞.“深度教学”如何真实发生[J]. 今日教育,2017(6): 14-17.
  作者单位:山东威海市文登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信息技術新教材已经将Python作为必修内容,初中和小学也将Python加入到教学之中,各种相关培训也已经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但是,很多教师面对新教材的每一课具体怎么教、怎么测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因此,构建一个基于信息技术的在线学习共同体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以2021年暑假在徐州进行的编程培训为例,从平台组建、资源准备、交流互动、评价反馈几个方面介绍构建“在线”共同体的方法和优势,以
期刊
【摘 要】人工智能时代,新型智能识别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可以辅助教师完成智能测评和个性化学习,构建新型教育模式。这些技术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能改变学生的学习体验,有效推进课堂任务和活动顺利完成。本文从课前引入、课中精准反馈和课后分层评价三个环节详细阐述了智能识别技术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同时,基于课堂实践,对智能识别技术的使用提出几点思考,供读者借鉴。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育;智能识别技术 
期刊
北京市东城区位于首都功能核心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尊师重教传统悠久,基础教育资源优势突出,有众多知名的中小学和百年老校,是北京市教育强区。东城区教育信息化走在北京市前列,在建设过程中强调区域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注重运用前沿理念,促进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探索了信息技术在“双减”、教学模式改革、教育治理、智慧校园建设等工作中运用的新场景新模式。为学习东城区教育信息化的新经验,结合对《北京市“十四
期刊
【摘 要】本文聚焦小学机器人课堂,重点关注如何在课堂上渗透计算思维。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提出适用于小学阶段培养的计算思维概念及要素界定;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分析小学机器人课堂教学案例,得出培養学生计算思维的教学策略。在此基础上,对在小学机器人课堂上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提出了“提问引导”“换位思考”等具体教学方法的建议。  【关键词】计算思维;机器人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
期刊
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中的关键环节,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教育合力的大事。但是传统的学生评价模式,评价主体基本是由教师一方包揽,学生、家长等其他评价主体处于缺位或被动状态;同时以纸质输出为主要形式的传统评价模式,因缺乏评价的多元性、及时性、互动性、检索性等,不能很好地满足新时代学校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教育的诉求。坚持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创新学生评价方式和家校合作方式,实现多维度监测和个性化指导[1
期刊
技术赋能学校现代化办学越来越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体系重构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取向下弘扬立德树人主旋律、服务人本个性发展时代诉求的主渠道。“双减”政策的实施更进一步凸显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主阵地的基本定位,因此,学校教育信息化深化发展任务具有时代必然性、师生发展紧迫性。我们的思考是,“互联网+ ”、大数据、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何更深层次改变学校教育方式?如何更深层次改变
期刊
【摘 要】批判性评估信息能力是终身学习的重要品质之一。在数字化学习时代,学生具有批判性评估信息能力是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是信息素养的必备要求,更是当代青年人更好适应未来发展的必备能力。本文主要阐述当代小学生应具有的批判性评估信息能力,通过问卷调查法,从问卷中发现、分析问题,并提出小学生批判性评估信息能力提升策略。  【关键词】批判性评估信息能力;终身学习;必备品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
期刊
教育塑造每一个人,关乎每个家庭,影响整个民族的未来发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每一位家长,每一位教师,每一位校长追求的教育理想、秉持的人才观、实施的教学策略,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基。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2021年8月14日,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北京市
期刊
【摘 要】基于UbD理论的单元教学逆向设计,通过确立多元评估证据,学、评、教三位一体,支撑单元目标的有效达成;用真实的表现型任务,促进“理解”的深度发生;课堂上的即时评估,促进思维反刍、迁移;分层作业设计,满足了不同学生的自我评估需求。学生在问题中成长,通过解释、阐明、洞察等多角度的习得,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最终获得“带得走”的能力。  【关键词】理解;多元评估证据;表现型任务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境外研学课程是培养学生国际视野与提高全球素养的重要手段。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境外研学课程整合了全校丰富的国际教育资源,作为学校整体博雅课程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多层次、多类型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成为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培养;研学旅行;全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1)01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