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民族认同现状及培养路径探究

来源 :早期教育(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Y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260名彝族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法、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形式,了解幼儿民族认同现状。结果发现,大多数幼儿能够通过民族服饰进行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简单区分,他们认为彝族服饰色彩漂亮、好看;大多数幼儿能模仿成人唱一首或者几首短小儿歌,年龄稍大的幼儿对于听到最多的儿歌能够理解所表达的一些浅显的意思;对于传统节日时间,多数幼儿都知道彝族的“火把节和彝族年”,过节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但对于节日的时间和由来等问题,多数幼儿都不是很清楚。建议:从服饰的材料、色彩、图案等方面引导幼儿体会服饰蕴含的民族精神;将民间的童谣收集在一起,融入幼儿园课程;围绕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幼儿了解本民族的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意义,从而提高幼儿传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
  【关键词】幼儿民族认同;培养路径;彝族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20)02-0038-04
  【作者簡介】张晓茹(1984-),女,安徽阜阳人,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
  一、问题的提出
  民族认同是个体获得自尊的重要来源,是自我身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民族得以存在和延续的必要条件,在多民族国家,它还与民族关系、国家的团结与稳定有着重要的关联。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同民族及文化间的交流融合逐步加强和增多,多元文化的问题渐渐凸显,如何更好地传承本民族文化值得我们深思。幼儿作为社会成员或准社会成员,应该逐步了解本民族的既有历史,了解本民族的既有文化,应该具备初步的民族认同。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自古以来凉山就占据着重要的地理位置,是通往祖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古“南方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凉山州总人口515万,其中彝族人口占52.5%,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是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1][2]。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之一,在全国56个民族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与民族关系、国家的团结与稳定有着重要的关联。
  鉴于此,本研究选择四川凉山彝族幼儿作为样例,对幼儿民族认同现状进行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幼儿民族认同的培养路径。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主要聚居地甘洛县、越西县等地区3岁~6岁、7岁彝族幼儿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形式,在幼儿园和被试家中进行,问卷由调研人员对幼儿教师和家长开展现场访谈时进行填写。通过访谈和观察幼儿民族认同现状。
  调查问卷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调查幼儿的基础信息;第二部分是主体部分,采用主要包含服饰(平时在家或在幼儿园都穿什么颜色和图案的服饰呢?你觉得哪些服饰好看啊?你平时更喜欢穿哪些服饰呢?)、童谣(你知道哪些童谣?请罗列出来,并写出童谣名字和具体内容。这些童谣分别是表达了什么意思?)、传统节日(你知道本民族有哪些重要的节日呢?这些节日的时间?节日的由来?有什么意义?)等题目的自编问卷收集信息,共发放3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60份,回收率约为87%。数据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凉山彝族幼儿对彝族服饰认知现状
  民族服饰通常被认为是一个民族十分重要的外在标识,已经成为了一种民族符号,彝族服饰最能表现彝族的文化特征,它已经不单是一种服饰一种艺术了,成为了彝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有标记。彝族幼儿通过对本民族服饰的认知和感受进一步确认了自己的民族身份,通过使用彝族服饰文化符号产生共同的民族认同。
  对幼儿开展调研时,我们将准备好的具有代表性的穿着彝族和汉族服饰的照片呈现在幼儿面前或者穿着彝族和汉族服装的小朋友呈现在幼儿面前,然后向幼儿提问。被问及“你感觉哪个小朋友看起来像彝族幼儿?为什么?”,回答“穿着彝族服饰的照片”的幼儿远远多于回答“穿着汉族服饰的照片或其他回答”,占92%。在“为什么是彝族服装?如何区分彝族服装跟汉族服装呢?”,大多数幼儿都是从不同的服饰外观上进行区分的。回答“这和我们穿的衣服样子差不多”“这帽子我家里也有”“过节的时候,我们家人也穿这样的衣服”等,占82%。回答“能够区别出彝族服饰,但是说不出理由”的幼儿占13%,5%的幼儿回答“不知道或其他回答”。被问及“你感觉哪个小朋友穿的衣服最好看啊?为什么?(访谈时用手指汉族和彝族服饰问幼儿)”时,在对“最好看的衣服”的问题有四种类型回答:有55%回答彝族服装好看,有26%回答汉族衣服好看,有13%回答觉得汉族和彝族都好看,有6%没有回答。回答喜欢彝族服饰的人数远远多于其他的回答。在对“为什么喜欢这个服饰”的回答时,回答喜欢彝族服装的幼儿占88%,他们认为“彝族服装色彩比较亮丽、做工比较精巧”“你去我家嘛,我拿给你看,家里面的衣服好看,我们彝族的衣服,新娘的衣服好看得很”“家里也有这样的衣服,有时候也穿过这样的衣服,所以喜欢”,“没有回答”或是“其他回答”占12%。被问及“可以借我穿吗?”,回答“不行,我的衣服是小娃儿穿的,你穿了就会穿烂掉”。被问及“一般什么时候穿彝族衣服?”,回答“哥哥结婚的时候我穿了彝族服装,春节的时候要穿,彝族年也穿了,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我也穿了,人去世的时候我穿过。”
  以上问题主要是针对幼儿对不同民族服饰认识的考察,调查显示,大多数幼儿能够通过民族服饰进行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简单区分,有10%左右的幼儿不能认识,也不能说出理由,也不知道喜欢不喜欢。对于彝族传统服饰,大多数幼儿对其有所了解,主要他们感觉本民族服饰颜色亮丽、好看。同时幼儿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幼儿晚期才开始萌芽,对于抽象的深层次意思很难理解。   (二)凉山彝族幼儿对彝族童谣认知现状
  彝族童谣内容简练,语言生动,曲调活泼。对幼儿开展访谈关于彝族童谣(以下用的歌谣、儿歌两词与童谣一词可互换)了解情况。被问及“你会唱哪些童谣啊?”,49%的幼儿回答“会唱《祖国之子》《凉山谣》《索玛花开》《带我到山顶》《不要怕》”;33%的幼儿回答“会唱《彝语拼音歌》《上学歌》《阿西里西》等”;还有18%的幼儿回答“会唱《嘎约啦》《祝酒歌》《迎客歌》中的几句,但是说不出是什么歌谣,一般都是跟随或模仿成年人唱几句。”
  被问及“这些歌谣是谁教给你的?”,41%的幼儿回答“爸爸妈妈教给我的”,36%的幼儿回答“爷爷奶奶教的”,10%的幼儿回答“自己从电视上学的”,还有7%的幼儿回答“哥哥姐姐教的”,有6%的幼儿为其他回答。
  被问及“你知道这些儿歌里所表达什么意思吗?”, 40%的幼儿都摇头表示不知道,只会唱不懂歌曲的含义(3~5岁幼儿),60%的幼儿对于听到最多的儿歌能够理解所表达的一些浅显的意思(6岁、7岁幼儿)。如《不要怕》这首儿歌,“无论严寒,无论酷暑,无论伤痛,无论困难,都不要怕,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嘎哟啦》这首儿歌,幼儿回答“每逢迎接远方朋友、尊贵客人,热情好客的彝家儿女都会情不自禁地唱,我们小幼儿也跟着一起唱”。《祖国之子》这首歌“不全部会,只会一两句,現在每个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必须学会一首彝族歌,名字叫做《祖国之子》,这首歌是彝族语和汉语相结合的。好多小朋友都是会唱一些彝族儿歌简单的几句,歌词意思不明了”。
  以上问题主要是考察幼儿对彝族儿歌知晓程度,调查显示,大多数幼儿能模仿成人唱一首或者几首短小儿歌,也有18%的幼儿不能完整地唱一首或几首儿歌。年龄小的也不清楚儿歌表达的意思,年龄稍大的幼儿也能对部分儿歌表达的意思有所了解。幼儿学习民族歌谣主要来自家庭,彝族各方言区都有其丰富多彩的儿歌,流传着许许多多的儿童歌谣,从婴儿呱呱坠地起就有教婴儿呀呀学语。
  (三)凉山彝族幼儿对彝族传统节日认知现状
  彝族的各种传统节日也是不胜枚举,以火把节、彝族年最为人知,它们以其热情的氛围向凉山及周边地区扩大着知名度。如火把节,这个有着“中国民俗第一节”美誉的节日,是彝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火把节的由来虽有多种说法,但其本源当与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关系[3],它的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火把节在凉山彝语中称为“都则”即“祭火”的意思。火把节要穿节日盛装、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唱歌、跳舞。晚上,手拿火把,转绕田间和住宅,然后围着篝火聚一起共祝五谷丰登。
  对幼儿开展关于彝族传统节日访谈。被问及“你喜欢过哪些节日啊?”,大多数幼儿都能回答有“火把节和彝族年”,占76%。只能回答“火把节”或“彝族年”其中一个,占17%。7%的幼儿回答“不知道或其他回答”。在“为什么喜欢这些节日?”问题回答上,大多数幼儿都是从节日服饰、饮食、游戏上进行回答的。关于服饰,幼儿回答“可以穿爸爸妈妈给我买的新衣服”“穿上节日的新衣服,和小朋友一起唱歌跳舞”。关于饮食,幼儿回答“火把节太好玩,因为火把节可以吃肉,因为火把节要杀猪杀羊,因为火把节可以点火把跳舞,火把节爸爸妈妈都会回来跟我们一起吃饭点火把”“过节可以吃妈妈做的好多好多好吃的,坨坨肉、烤羊、烤小猪、牛汤锅、羊汤锅”“过彝族年节可以去街上看大人跳舞,还有好多卖玩具的,春节可以去爷爷奶奶(阿普、阿玛)家吃糖”。关于游戏,幼儿回答:“和爸爸妈妈拿着火把去田边地角玩”“哎呀!彝族年好厉害,可以吃肉可以看电视,还可以跟我的朋友一起耍,彝族年我们还要穿裙子跳舞,彝族年的时候爷爷奶奶(阿普、阿玛)还要给压岁钱,彝族年的时候我们要吃洋芋跟坨坨肉,晚上还可以放烟花”“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唱歌跳舞”“喜欢彝族年,大人要给我们压岁钱,我们想买什么礼物、玩具,大人也会答应”“爸妈要给我们买新衣服、新鞋子,有很多很多好吃的,还要杀猪,晚上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还有一些“没有回答”或是“其他回答”。
  以上问题主要是针对幼儿对彝族传统节日的考察,调查显示,大多数幼儿都能够回答出自己喜欢哪些传统节日并从服饰、饮食、游戏上简单描述喜欢的原因,但关于火把节和彝族年每年的举行时间、节日的由来和意义等问题,大多数幼儿都不是很清楚。
  四、建议
  (一)从服饰角度培养幼儿民族认同
  感知觉是幼儿认识外界事物和增长知识的最主要的途径。幼儿可以从服饰的材料层面、色彩、图案等特征进行观察和欣赏(如让幼儿观察服饰的同时,描述出所看到服饰的颜色、图案和造型),这样对于幼儿来说较容易接受。在欣赏服饰的时候,幼儿运用视觉和触觉等感知觉去欣赏服饰,在幼儿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可以把民族服饰作为艺术教育的一种,在幼儿上民族舞蹈课时,让幼儿穿上民族服饰,随意地表演民族舞蹈,把民族服饰作为音乐舞蹈教育的道具,增强幼儿舞蹈的感染力,幼儿可以畅所欲言地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在进行民族服饰的教学时,通过对服饰的欣赏,让幼儿体会服饰蕴含的民族文化,从而让幼儿结合自己所生活的环境,认识家乡的文化,逐渐萌发幼儿爱家乡和爱本民族的情感。民族服饰也蕴含着本民族的民族精神,服饰对幼儿来说是培养民族感情的良好教育载体。
  (二)从童谣角度培养幼儿民族认同
  幼儿园可以将本民族遗留在民间的幼儿猜谜谣、游戏儿歌等童谣收集在一起,装订成册,便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携带并学习,通过对童谣的学习,提高幼儿的道德品质,能让幼儿了解并掌握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思想,了解本民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记得自己的先辈业绩,学会尊重本民族文化。幼儿园作为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主要场所,幼儿教师需要首先发力,把童谣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中,然后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呈现给幼儿,这样通过幼儿教师对童谣的教学,让幼儿对本民族文化产生兴趣,积极学习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启蒙幼儿的思想,使得幼儿能够具备继承和传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
  (三)从传统节日角度培养幼儿民族认同
  幼儿园根据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各种活动,制定出幼儿发展的目标,选出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运用不同的材料开展各种活动。幼儿园教师以传统节日为主题开展教学活动,搜集能够展现出本民族传统节日的照片,引导幼儿欣赏传统节日中的美,了解传统节日的内容及意义,说出自己对节日的感受,感受到节日的快乐。引导幼儿欣赏传统节日中人们过节的情景,加深幼儿对传统节日的认识。传统节日对于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传统节日能够熏陶和感染幼儿,使得幼儿能够了解和理解本民族的传统节日蕴含的意义和本民族的风俗习惯。通过了解民族文化特色,培养幼儿的民族精神及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 蒋大国.当代凉山彝族青少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整合研究——以西昌市彝族大中学生为例[D].昆明:云南大学, 2011:51.
  [2] 罗约坡子.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族教育政策研究——以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为例[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5.
  [3] 陈金星,文建杰.云南水田人的文化特色及与丽江旅游融合研究[J].民族论坛,2013,30(07):48-51.
  本文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彝族文化研究中心基金项目“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幼儿民族认同启蒙教育及路径探究” (项目编号:YZWH17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张晓茹,371349227@qq.com
  (责任编辑 张付庆)
其他文献
【摘要】本研究中发展检核表是一种观察记录表格,事先列出所要观察的表现指标及项目标准,为幼儿的观察与记录提供了框架。发展检核表的建构是依据幼儿的发展规律,切合教师观察目标自行而定,建构时需建立幼儿发展指引,形成发展检核表的内容要素,并确定发展检核表的形式。在应用过程中,首先要熟悉发展指引;然后,结合不同情境定期观察;接下来,分析幼儿学习与发展状态;最后,把检核表作为家园共育的媒介,实现为观察聚焦,为
期刊
【摘要】21世纪以来,教师专业发展是国内外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线教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涵却常感困惑。从成为研究型教师的视角来看待教师专业发展,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是更加适宜、贴切的话语取向。成为研究型教师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指向,即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是幼儿园教师研究品质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阶的过程。为此,立足教育现场是幼儿园教师提升研究品质的起点,关注儿童即发现儿童、分
期刊
摘要 幼儿教师的频繁流动,不仅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幼儿教师个体的发展,同时有碍于幼儿园师资的均衡。本研究通过分析河南省N市部分幼儿园121名在职幼儿教师流动的现状及问题,探析引导幼儿教师合理流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幼儿教师;流动;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6017(2013)06-0042-03  幼儿教师流动指幼儿教师资源在教育与其他
期刊
【摘要】本研究从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心理弹性水平差异入手,对农村留守儿童性别、父母外出时间、与父母的联系频率和照顾人类型等与儿童心理弹性的相关性进行探讨,寻找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和教育策略,以此来帮助他们增强自身心理弹性,积极应对不利情景。  【关键词】心理弹性;留守儿童;保护性因素;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017(2012)06-001
期刊
摘要 本文从幼兒文学的情感、韵律、形式特点与音乐的旋律、节奏、情绪之间的互通美感性入手,论述了运用兒童式阅读、共通式感受、叙事式铺陈、艺术式留白等方式为幼兒文学融入适宜的音乐,实施以文学为基础的音乐渗透实践研究。  关键词 幼兒文学;音乐渗透;欣赏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6017(2013)06-0049-02  人类的生命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生
期刊
摘要 本研究以甘肃省农村地区入职3年以内的119名幼儿园转岗教师为调查对象,运用《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调查问卷》考察了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入职初期整体适应状况处于中等水平。在职业适应各维度上的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职业关系适应、职业心理适应、职业技能适应和职业环境适应。为提高转岗教师职业适应水平,应从完善转岗教师政策、改善转岗教师工作环境、提
期刊
摘要 为改善幼儿图像视知觉表层浅薄问题,本实验教学设计采用图像解构方法,分解美术作品中学科表现元素的教学设计方法,运用探索发现式学习方式实施教学,针对幼儿图像知觉引导展开实验研究,并将同样教学内容在不同年段幼儿及幼小衔接学生中进行教学比较,达成幼儿视知觉水平改善的研究目标。  关键词 幼儿;视知觉;美术欣赏;图像解构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6017(201
期刊
【摘要】幽默感对大班幼儿的思维发展、社会性发展及身心健康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本研究采用非参与式观察法对18名大班幼儿的幽默表现进行观察,用轶事记录法详细记录幽默表现发生时的情境,并对18名幼儿进行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再归纳出大班幼儿幽默感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分析归纳出大班幼儿幽默感影响因素:幽默经历、同伴关系、理解能力和积极回应,在此基础上提出大班幼儿幽默感的培养建议:丰富幽默经历、鼓励同伴互动
期刊
【摘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跟随父母转入城镇幼儿园,面临尽快接受和适应新环境的挑战,不同性格特征、不同家庭环境的幼儿在适应节奏上存在差异。苏州市高新区某园三位不同类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插班幼儿的个案研究显示,他们在生活学习习惯、情感归属、社会交往方面存在一定的适应困难,主要由幼儿自身性格特征、新旧环境反差过大、幼儿园是否及时干预等原因造成,也与家长的是否作为直接相关。营造积极的幼儿园环境、运用先进的教育
期刊
【摘要】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多元文化素质的提高对于整个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多元素质的提升具有关键作用。本研究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延吉市5所公办儿园233位教师进行调查发现,延吉市公办幼儿园教师多元文化素质处于一般水平,其中多元文化认知、多元文化情感两个方面处于较好的水平,多元文化能力处于一般水平。教师的多元文化自我成长意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以及针对性的多元文化职前培养、职后培训是影响其多元文化素质的重
期刊